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中观正见▪P17

  ..续本文上一页能了解实际情况(空性)那是很好,但是不了解就要小心点;所了解是不是空性,要好好观察,不然犹如指头插入鼻孔,难看又脏。

  毗婆沙宗及经部,好比在纯白大象上,绘上老虎的花纹。因为唯识认为无外境,意识却是实有,好像在纯白大象上画上无脑袋的疯颠猴子像。

  自续所认为有的方式是无违害(不错乱)意识安立当下而存在的,但必须从它那方面存在。非无违害意识安立而存在的,就是无真实,不管在境上,或在识上都是存在的。所以是属於境识两种都是无分别的,都是无更实的,并非真实有的。但是他们又说在无真实当下这些法都是独立而产生的。智藏论师在[ 中观二谛论] 中说:现前所见到的一切现象是自性有的,不需经由寻找假义去辨别,也不需观察上是有的,都是独立存在的。虽然他们认为境和识是无夏实,但又说境和识是独立存在的。所以就好比纯白大象画成熊的形状。

   这四部论师,均以种种取相安名来形容纯白大象,都是破坏慈母的容颜。

  红白花教诸尊者 明空无持之自证 清净俱生原心性

  不变俱生大手印 非有非无立宗等 各种名称异宣说

  若能如实知则善 但未知所指为何

   萨迦宁玛及噶举等上些研究空性的专家们,他们以各种不同的名称,以及自己的经验来形容空性。以萨迦派来说,他们称空性为明空不二自证慧。宁玛派以大圆满无始的清净功德成就诸贤一个原始的心性。噶举派形容空性是无因缘的幻灭当下俱生原有的大手印。有一位香他萨巴的大师,说非有非无远离这二边名为空性。虽然以前的诸贤大德,他们以个人的体验来形容空性,那只是暂时的目的、利益理由,安立空性的道理。倘若後代的学者,他们能了解实际情况(空性)那是很好,但是不了解就要小心点;所了解是不是空性,要好好观察,不然犹如指头插入鼻孔,难看又脏。

  要自证。因此你们可以欢喜的接受我所讲的道理。

   自续三位论师他们都认为所看到的自性相是实际上存在的,假使不存在就破坏了缘起规则,但是应成认为不用担心,相不是真实,就是因为没有自性的相,所以你才会对缘起产生更深的信心。因此上 位论师可以欢喜接受我所讲的。

   意识的性质是唯明唯知的,而它与自性空本体并不相违,空性原始以来属於清净的,在清净的当下并非没有善恶,就是因为自性空,善和恶是决定有的,所以不用担心害怕、证得证空比量之後,刻意熏习会成为一种俱生的智慧,所以不必担心,因为熏习会变的对空性越来越明显,所以不用担心,不用说毫无作意。

  香他萨巴的上师,还有一些格鲁巴的上师讲的,因为当你亲身体验了解有和无之中的戏论,自然就可以安立这些法,所以你们也不用担心。

  未能精通大论典 也许难胜解名相

  非对汝辈不尊敬 设有冒犯祈鉴谅

  对於这些大论典,不是实际了解的论师们,我并非对你们不尊敬,假使冒犯之处主你们多多原谅。

  吾非深解究竟理 祖传论典之良马

  常敬精进调伏骑 或能突破诸障碍

   我并非很了解诸法究竟性质,但由以前的中观论师,他们留下来的这些父母的遗言,它好比一匹好马,加上精进的调伏,可以使我从最障碍、最难通过的难关,从中脱逃。假使你能了解就可解脱,不了解就轮回。这障碍就要看你能不能通达,经由以前的中观论师遗言,我有希望从狭路中突出。

  非从他方莫外求 虚幻莫执为真实

  亦非虚妄有功用 非常非断中道行

   不需从别地方寻找,自己到底在那里,自己的心在那里,也莫执为更实有,本来是虚幻的;虽然现前所见的世法,和存在的是不同的,是虚假的,但持法的意识,所持的实际上是存在的,不欺诳的。换句话说境上的作用是存在的,行者行处行事,以及因果的作用是存在的,所持和实际是符合的、因此作用是真实的。了解诸法并非完全真实,破除了常边;在虚假的当下,可以了解有真实的作用,破除了断边,因而入中道。非常非断中道行,可以在中道好好休息一下。

  虽未见母唯依名 长久舍弃父母亲

  似在面前将相逢 龙树父子恩浩大

  宗大师及诸上师 彼等给我大恩惠 为报恩德勤侍母

   虽然无法以现量了解空性,但经由推理、正因、缘起的道理,能知道父母亲的恩德,好久未见具有恩德的双亲,经由正理不久我将能见到。龙树、提婆、宗大师及诸上师,对我有很大恩德,为了报恩我要勤修空性。无生难宣之慈母 明子相会常相处普贤行愿之盛宴 引诸有情得胜乐

  无生的慈母,难以形容的慈母,加上证空(儿子)的膂慧,(也可以俱生原有光明来解释)。母子相聚非常高兴的举办宴会,他们在享受这好比佛果位。

  喔唷柔杯多吉我 真高兴快乐舞蹈

  在此跳快乐舞蹈 供养希有之三宝

   希有的,作者章嘉仁波切,非常高兴,所以要签跳舞。这部歌集涵义,广释可以说得很广,是很难得的。

  附录二

   传授菩萨戒开示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十五日于印度达隆沙拉

   丹增嘉错仁波切 讲授

   蒋扬仁钦 口 述.林耿如 整 理

   今天主要是传授菩萨戒,首先传愿心仪轨,然後传菩萨戒.先用藏文念皈依发心,然後用中文唱颂心经及向文。

  [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这两句包括了中论所有的含意;接下[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就是我们现在要受的愿心。假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依此向文去实践上个世界将会非常美好了。

  一切众生都有离苦得乐的心,这种心并非刻意生起的,而是自然产生,痛苦和快乐也是由因缘和合而产生的,因缘可分为外因缘和内因缘;得到痛

  苦和快乐最主要由内心,即内因缘而产生的,所以要调伏内心才能远离痛苦。何谓调伏内心呢?就是不损恼他人。调伏内心之後就不会有痛苦,痛苦由不真实的东西认为实有的无明,因而产生贪、瞠,由贪、嗔而产生损恼他人的恶事。要如何对治执著我的无明呢?必须要有空正见才能对治的;空正见以闻思修三学所生的智慧,即闻所生慧、思所生慧、修所生慧,由这三种智慧串习空性智慧,使证空智慧得到究竟的时候,就永远断除无明的我执。当内心去除所有我执的过患、我执的污染,在空性中去除的当下,我们称为解脱。因此,由空性的道理,可以了解解脱是有可能的,解脱是可以证得的,当了解这一点的时候,因而产生了出离心。不但不损恼他人,反而要去利益他人,认为利益他人的事业是我应该要承担的,具有这种心量、这种清净意乐的时候,会想要得到佛果位。因此我要好好实行这种的菩提心,倘若没有菩提心辅助空正见,不管空证智慧有多麽深,力量有多麽强,是无法得到佛果位的。因此,大乘佛法的修持,必须经由方便及智慧,互相并行双修,也就是福智双修才能达到。方便品是修六度万行所摄的菩提心,以及智慧品的空正见,这两者要互相运用。

   先讲希求他利之心,就是修心。菩提心是具有二希求的发心,第一个就是希求菩提之发心,以及希求他利之发心。假使要使自己得到圆满的希求菩提之发心,必须空正见才能实行。希求他利之发心要作如何的思惟呢?当我们实际的、全心全意的想要谋利他人时,自利自然完全成就了。假使我们不是全心全意想要帮助他人,自己的利益是无法圆满的,以这种思惟来了解爱自己心的过患,以及利他所积的功德。以空性的道理!在中论里解释得非常清楚;使我们能增长菩提心最好的修持,在[ 入行论] 里讲得非常明显。因此,在场的法友,你们可以时常看[ 入行论] 以及[ 中论] ,甚至月称菩萨所写的一些注解,如果你们能反覆的读,会有很大帮助。我自己最主要也是由这些经典来作修持,虽然我念颂许多本尊的仪轨,但是修持时最主要的重点,就是摆在这上面。当修持菩提心的时候,大致上分两种次第,一是七因果,一是自他换。在修持的时候后两者互相应用修持菩提心,但是力量比较强而有力的修持方式是自他换。当看到某一个众生遇到痛苦的时候,觉得他非常可怜,从内心深处会产生一种悲悯之心,这种心是相当殊胜的,所以我们要好好修持。虽然任运生起菩提心非常困难,但是了解菩提心的殊胜,而修持菩提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愿心最主要是由此而建立的。为什麽要修愿心?因为看到菩提心的殊胜,一定要修,所以先发愿心。

  我们现在进行愿心仪轨。首先大家观想眼前的释迦牟尼佛的像,就是更正的佛在我们的面前,我的右上方是慈尊菩萨,左上方是文殊师利菩萨卡两尊都是佛陀的心,右下方是无著菩萨,一般来说,应该是龙树菩萨在右边,但因为无著菩萨是方便品广大行的开派师,所以无著菩萨在右边,左下方是龙树菩萨,观想以上的这些大师都确实在我们的面前。不只如此,观想龙树菩萨的大弟子佛护论师、清辨论师、月称菩萨等等、以及无著菩萨的兄弟世亲菩萨、以及陈那菩萨、胜解脱军等等。无著菩萨的大弟子也都在我们的面前。接下来观想以前在西藏具有大成就的寂护论师、莲花戒大师、莲花生大士以及法王赤松德赞,以及所有噶举的上师,所有萨加派的先辈大师,所有宁玛派的先辈大师,甚至格鲁巴的先贤都在我们的面前。以佛教历史来讲,中国的佛教历史比西藏还要长久的,在此我们也观想所有汉地的大地菩萨,都在我们的面前。我成为传递给你们讯息的这种人。自己观想有一些众生围绕在四周,每一个人都不想要痛苦,都想要快乐,但由於愚痴无明,使得自己很欢喜的去作痛苦的因,不想去做快乐的因,所以无边无际的痛苦等著我们去承受。以这种方式观想众生实在是很可怜,以这一切人而言, 一方面我们已经得到暇满人生上,…

《中观正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宝鬘论讲义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