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安立涅槃。
【科】庚二 修集资粮
论曰:“既作如是无倒请已,偏袒右肩,恭敬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世尊,已入大地得大智慧,得大神力诸菩萨众,现前专念彼诸功德,随其所有功德因力,生殷净心,或少净心。”
〖释〗别解脱戒,惟于僧众起恭敬心,即能获得。今此律仪胜出彼故,先供一切诸佛菩萨,次乃能得。故欲受此律仪者,当偏袒右肩,对佛像前,专念过去、未来、现在诸佛世尊,及现住十方已入大地得甚深智,获广大力,诸菩萨众不共功德,皆由成就如是律仪之所获得。又此律仪,要由最胜善净意乐,乃能生起。故应至心,随自现在功用能力及宿因力,发生殷重清净信心。或由彼等因缘之力,生少净心,恭敬供养。总谓先应洒扫地基,善饰庄严,供大师像,及诸圣像,犹如十方诸佛菩萨亲现在前。专念其德,生殷重信。迎请尊长,坐狮子座,如仪轨说当作佛想,端严陈列众多上妙花香灯烛。师引弟子于三宝所及尊长所,礼赞为先,以曼达罗及诸供物,恭敬供养。
【科】庚三 劝速授戒
论曰:“有智有力胜菩萨所,谦下恭敬,膝轮据地,或蹲跪坐,对佛像前,作如是请:惟愿大德,或言长老,或善男子,哀愍授我菩萨净戒。”
〖释〗次谦恭礼,右膝据地,或蹲跪坐,作如是请。若是在家称善男子,若是出家戒腊幼晚,称云具寿(奘师译长老〕若腊高迈称云大德。惟愿哀愍,授我菩萨净戒律仪。燃灯论师谓更请云:“惟愿速授,及三返请。”德光论师云:“论说善男子等三者,显非定须从出家前受,及非惟从戒腊高前正受律仪。”智祥论师云:“咒及施等道,苾刍从有智,苾刍前受取,非应从余受。”此说苾刍,若有苾刍,可从正受上二律仪,则不应从在家等受,非说从余受戒不生。
【科】庚四 修胜欢喜
论曰:“如是请已,专念一境,长养净心。我今不久当得无尽无量无上大功德藏,即随思惟如是事义,默然而住。”
〖释〗专念一境长养净心,谓我今不久当得无尽无量无上大福德藏,随思此义,恭敬合掌,默然而住。
【科】庚五 问障难
论曰:“尔时有智有力菩萨,于彼能行正行菩萨,以无乱心,若坐若立,而作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听,或法弟听。汝是菩萨不?彼应答言是。发菩提愿未?应答言已发。”
〖释〗有智授者,或坐或立,以无乱心,于能受者作如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听,或法弟听。汝是菩萨不?发菩提愿未?彼应答是。两问之义,谓令醒觉种性堪能,坚固愿心。燃灯论师,问难之后,令生勇悍,更续问云:“欲于我所,受诸菩萨一切学处,受诸菩萨诸净戒否?”弟子亦应答言:欲受。后授律仪。
【科】己二 正行法
论曰:“自此以后应作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或法弟,欲于我所,受诸菩萨一切学处,受诸菩萨一切净戒。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于是学处,于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现在一切菩萨今学。汝能受不?答言能受。能授菩萨,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能受菩萨,第二第三亦如是答。”(此羯磨文与藏文次第稍异。又“现在一切菩萨今学”一句,其上似缺“普于十方”四字,校藏文及后无师羯摩文,皆有之。)
〖释〗先善开晓受法文义。当如是言:汝如是名善男子,过去一切菩萨所有学处,所有净戒,未来一切菩萨所有学处,所有净戒,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所有学处,所有净戒。于是学处,于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学。菩萨所有一切学处,菩萨所有一切净戒,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从我受否?如是三说,一一皆同。彼于一一皆当言受,乃至三答。言学处者,谓所应修学之处。言净戒者,谓于学处修学之自性。又此文先显三世菩萨共同修学,次言于彼学习之相,后总摄成三聚净戒,为所正受。
【科】己三 结行法分四
庚初 请证
论曰:“能授菩萨作如是问,乃至第三授净戒已。能受菩萨作如是答,乃至第三受净戒已。能受菩萨不起于座,能授菩萨对佛像前,普于十方现住诸佛,及诸菩萨,恭敬供养,顶礼双足,作如是白:某名菩萨,今已于我某菩萨所,乃至三说受菩萨戒。我某菩萨,已为某名菩萨作证,惟愿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第一真圣,于现不现一切时处一切有情皆现觉者,于此某名受戒菩萨亦为作证。第二第三亦如是说。”(此与藏文次第亦稍不同。)
〖释〗对佛像前,若于十方,现在一切诸佛菩萨,顶礼双足合掌白言:某名菩萨,今已于我某菩萨所,乃至三说求受菩萨净戒律仪,我某菩萨,已为某名菩萨作证,正受菩萨净戒律仪。惟愿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第一真圣,于诸不现一切时处一切有情皆现觉者,亦为作证。乃至三说。又传承中弟子不起,自当胜解顶礼十方刹土之中佛菩萨足,于一一方各礼三礼,散华供养。次立合掌,先请存念云:“十方一切诸佛菩萨于我存念。”次请作证。礼上下方者,观想上下,向东西礼。言不现者,谓于我等,于佛菩萨无不现见。
【科】庚二 赞扬胜利
论曰:“如是受戒羯摩毕竟,从此无间,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现住诸佛,已入大地诸菩萨前,法尔相现。由此表示,如是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净戒。尔时十方诸佛菩萨,于是菩萨法尔之相,生起忆念。由忆念故,正智见转。由正智见,如实觉知某世界中某名菩萨,某菩萨所正受菩萨所受净戒。一切于此受戒菩萨,如子如弟,生亲善意,眷念怜愍。由佛菩萨眷念怜愍,令是菩萨希求善法,倍复增长,无有退减。当知是名受菩萨戒启白请证。”
又曰:“如是菩萨所受律仪戒,于余一切所受律仪戒最胜无上,无量无边大功德藏之所随逐,第一最上善心意乐之所发起,普能对治于一切有情一切种恶行,一切别解脱律仪,于此菩萨律仪戒,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数分不及一,计分不及一,算分不及一,喻分不及一,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摄受一切大功德故。”
〖释〗受戒羯摩圆满无间,普于十方无边世界,现住诸佛及入大地诸菩萨前,法尔相现,谓座动等。由此令忆,如是菩萨已受菩萨所受律仪。其后遂于何处,谁所,谁受律仪,生起忆念。由忆念故正智见转,由正智见如实觉知,某世界中,某名菩萨,某菩萨所,正受菩萨净戒律仪。诸佛于此觉其如子,菩萨于此觉其如弟,生亲善意,眷念怜愍,愿无灾难众义成就。由眷念故,令此菩萨诸善增广无有退减。菩萨受此净戒律仪,于余一切所受净戒律仪,有四殊胜最为殊胜:一、更无过上故,名曰无上。二、摄集无量福德果故,名为无量大福德藏之所随逐。三、为欲利乐一切有情,增上意乐所发起故,名为第一善心意乐之所发起。四、普能对治一切有情三业所起一切恶行。受别解脱律仪,于此菩萨净戒律仪所有福德,百分、千分、数、计、算、喻、邬波尼杀昙分,亦不及一。
【科】庚三 礼谢供养
论曰:“如是已作受菩萨戒羯摩等事,授受菩萨俱起供养,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顶礼双足,恭敬而退。”
〖释〗师徒俱起,普于十方无边无际诸世界中诸佛菩萨,如前供养顶礼双足。
【科】庚四 不应率尔宣说律仪
论曰:“又诸菩萨,于受菩萨戒律仪法,虽已具足受持究竟,而于谤毁菩萨藏者无信有情,终不率尔宣示开悟。所以者何?为其闻已不能信解,大无知障之所覆蔽,便生诽谤。由诽谤故,如住菩萨净戒律仪,成就无量大功德藏,彼诽谤者,亦为无量大罪业藏之所随逐。乃至一切恶言恶见,及恶思惟,未永弃舍,终不克离。”
〖释〗次当为说,虽于受菩萨律仪仪轨,持文解义,然于憎恚谤菩萨藏不信不解,诸有情所,不应率尔不观法器,宣示其文开悟其义。所以者何?由彼闻已不能信解,大无知障之所覆蔽,谤为不善、不净、无义。犹如菩萨安住律仪,成就无量大福德藏,彼诽谤者,乃至一切诽谤恶言,意著恶见,邪想现行,诸恶思惟,未能一切一切永舍,惟为无量大罪业障之所随逐。如燃灯论师,将结行法摄为四类,论中亦显。又此论师于请证后礼谢供养,论则如上,若最后供养,乃为便易。《律仪二十颂》摄彼义云:“随力而供养,敬礼佛菩萨。住十方三世,诸菩萨尸罗_一切福德藏当以善意乐,从有智有力,住律尊长受。尔时令善增,诸佛及佛子,善意恒于彼,眷念如爱子。”初二句文,表加行法,次六句文,说所受戒,能受意乐,及受戒境。次后四句赞扬胜利,表结行法。
【科】戊二 无师法
论曰:“又诸菩萨,欲受菩萨净戒律仪,若不会遇具足功德补特伽罗,尔时应对如来像前,自受菩萨净戒律仪。应如是受: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或蹲跪坐,作如是言:我如是名,仰启十方一切如来,已入大地诸菩萨众。我今欲于十方世界佛菩萨所,誓受一切菩萨学处,誓受一切菩萨净戒,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如是学处,如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具,未来一切菩萨当具,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具。于是学处,于是净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学。第二第三亦如是说。说已应起。所余一切如前应知。”
〖释〗若不会遇如前所说具足功德补特伽罗,尔时应对如来像前,自受菩萨净戒律仪。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或蹲跪坐,作如是言:“我如是名,仰启十方一切如来、已入大地诸菩萨众,菩萨所有一切学处,菩萨所有一切净戒,谓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过去一切菩萨已学,未来一切菩萨当学,普于十方现在一切菩萨今学,于尊等前我亦誓受。”(此羯摩文较奘师译稍有简略。)三说而起。所余一切如前…
《菩萨戒品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