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篇
目录:
1、怎么理解一切皆有定数?
2、我们一切行为都随着业流转,那有没有可能跳出业力的支配?
3、佛陀有法眼、天眼,能知过去、能知未来,那么岂不是一切都是注定的,未来的一切都是固定的吗?岂不是人生只是在演排练好的话剧啊?
4、因果空不空?
5、怎么运用唯识所现的观点来看待因果真实不虚呢?
6、为什么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7、我们不能确定我们现在所受的果到底是什么因造成的,但是可以随因果的道理而思惟,形成决定的因果胜解,这是不是我们学习因果的主要目的?
8、有人说对那些有因果病的人不易于帮助,应该让他们自己了业,这种说法对吗?
9、无始劫来众生都是造了无量无边的恶业,一个杀生业就可以让我们永无安乐。用什么样方法才能让我们放下业障的包袱,放下自卑和恐惧。
10、我修学佛法时间不长,也听过几节《因果明镜论》课,反思自己以往所犯过错,觉得罪业深重,所造的都是十不善业,是个地狱人,内心压力很大,不知该如何转变?
11、请问师父,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异熟果是引业,等流果和增上果是满业?
12、从异熟果来说,得人身是因为修三皈五戒,那为什么从造作等流来看,却没有多少人能持不杀生。是为什么呢?
13、生而为人,我们的整个生命状态皆由自己的满业所至,然而在每个家庭里,我们的性格以及像貌或多或少都有父母的影像,应如何理解这个问题?
14、请问业障是需要念佛念经忏悔,并且承受业报来消除呢,还是需要证悟无相空性来消除。人的一切痛苦,包括生病都是因为业障的原因吗?
15、当某一人做恶事时,有一佛友为其念阿弥陀佛,那这人的果报会是如何?
16、大修行人和一般真修佛弟子,发了世俗菩提心,就会代众生受苦吗,众生的罪业,会给发菩提心的弟子,带来痛苦吗,能有助于证悟空性吗?
17、没有能往生极乐世界,也没能证得须陀桓的境界,都叫学佛没成绩,没入佛门,还有可能出现三世怨的情形吗
18、安全感在哪里?人们如何才能真正有安全感?
19、在修学过程中,由于脾气不好,控制不住和爱人吵架了,虽知道因果的厉害,但一时气不过一点没有悔过和忏悔的心意,这样修持还能有用吗?
20、为什么古人思惟十二因缘就能证果,我们却不能呢?
21、请问十二因缘中的“六入”与“生”的差别是什么?
22、佛陀在哪些经里曾经开示十二因缘?学习十二因缘还可以参照学习哪些经论?
23、在四善根中,暖、顶、忍、世第一法,为什么越到上上观的内容越少?是不是也可以说明初学都要广闻,然后要越学越专呢?
24、学了十二因缘,观想到由于贪执淫欲而进入父精母血中投胎,就像让你投入到粪坑一样,真的很恶心,对自己都感到厌恶。如此观想对不对呢?
25、四善根的暖、顶、忍,是不是修学的智慧产生善根来依次修这暖、顶、忍,这里的善根是否指世间的行善积德?
26、四善根的顶法说忍位只观欲界苦谛一行相,其与世第一法相邻接,这里的第一法相是指什么法相,又说世第一法相,是一刹那观一刹那,我也不懂,请师父慈悲开示。
1、怎么理解一切皆有定数,请师父慈悲开示。
如是因如是果,就是定数。万事万法虽然无自性,但是有规律。在一切有定数当中,也有不定数——只要你有相应对治力量,就有不定。所以,定数当中有不定,要辩证看待。
2、我们一切行为都随着业流转,那有没有可能跳出业力的支配?请师父慈悲开示。
可以跳出业力支配。我们这段时间正在讲业的积集之理,见道之前的凡夫,由于没有因果观念,没有解脱心、菩提心摄持,更重要没有空性慧摄持,所做一切都是生死流转的业。怎么跳出业力的支配呢?那就是从我们现在皈依三宝,明了因果道理,以解脱心、菩提心、空性慧支持我们身口意三业。由解脱心、菩提心、空性慧这些来摄持,我们所摄集的善业虽然还是集谛范畴,但是能让我们跳出生死轮回约束,将来达到自由自在。所以说是可以跳出业力支配的。
怎么跳出,还是要从我们现在修行来看看。世间所说,三分命七分运,命与运是两回事。往昔时的业力可以决定一些事情,也许我们大部分事情都被它决定了。但是我们今天能不能起出离心,起皈依三宝心,起解脱自在的心,能不能起般若空慧的心,能不能够发菩提心呢?从我们现在亲近善知识与修学佛法的层面上来说,我们当下我们的行为,就主宰着我们能否出离业力支配。如果不能发起出离心、解脱心、菩提心,不能生起根本的空性慧,那么,我们在凡夫的善善恶恶中,基本上都是积集生死染着的业,生死轮回的业,要想跳出业力支配就很艰难。
3、佛陀有法眼、天眼,能知过去、能知未来,那么岂不是一切都是注定的,未来的一切都是固定的吗?岂不是人生只是在演排练好的话剧啊?请法师慈悲开示。
对于一般众生来说,的确这样,因为你不能掌握自己命运。自己命运是往昔时业力的呈现,业就是导演与主人公。
佛陀是一切智,他的法眼能够将过去、未来、现在都能看清。其实,我们一般众生,能够洞察,也能看清楚。比如,高超的射击手,能够动态把握目标。
佛有法眼、天眼,并不表示一切都是注定的,众生的动态、变化佛陀也能预知。如佛法所讲,命运也能改变,但是,如果我们自己没有好好把握自己心情,连自己身口意三业都没有把握,我们能把握命运吗?只有当我们能够真实自主自心,自主身口意三业,我们的生命境界才能有另外一番自由自在的境界。
4、因果空不空?请师父慈悲开示。
从胜义谛来说,哪里有真实的因哪里有究竟的果呢?但是,从名言来说,我们还要承认因果真实存在。因为法性的空不是断灭空,它也显现在如是因如是果上,这是因果的世俗显现。从我们现实来说,空性就显现在因果过程当中。所以,我们要好好做善因、做出离心的因、做菩提心的因。如是因必定感生如是结果。从胜义上来说,因果的显现是没有自性的,这样的因果是可以改变的。从究竟胜义谛来说,因果是可以改变的。
5、怎么运用唯识所现的观点来看待因果真实不虚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如果心不虚妄,然何能够起虚妄分别?然何能够起贪嗔痴?一切都不超出我们心识显现。因果就是我们自己心识显现的。你内心如是思维就有如是因果显现。虽然因果真实不虚,但还是从我们自心显现、造作的。
我们强调现前一念心识的改变。如果造就了因,没有对治,果是一定要显现的,不能拨无因果。从胜义谛来看,因果和唯识空性之理是无二无别的。心性本来空寂圆明,但是一念背离心性本然,那么,造就杀、盗、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嗔、痴十恶业的因,在名言当中就必然产生这样的果。所以,整个名言世间不离我们心识所在。
6、为什么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请师父慈悲开示。
觉悟是觉悟世出世间真理,觉悟之后,有正确方法,掌握正确因果规律之后,就能有求必应。有求必应,就是要正确掌握因果规律。
我们世间人好多就在想有求必应,但是又违背因果规律,所以,有求就不能应。我们的行为要不成为业障,就是要按照真理来运作。否则,就不能满愿。要真正想达到有求必应、称心如意,就是要掌握因果规律。具足条件,就能显现结果。
7、我们不能确定我们现在所受的果到底是什么因造成的,但是可以随因果的道理而思惟,形成决定的因果胜解,这是不是我们学习因果的主要目的?请师父慈悲开示。
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现在时不知因,果不知因,还有很多我们不明白的。如果不学习,要从我们所受结果,知道是什么因造成,明显是强人所难。所以,我们大多是从我们能生清净信心的三宝中来了解因果道理。我们听闻佛法,听闻圣言量,了解因果道理,然后,如理思维,通过如理思维,对于经上因果道理要发生决定胜解。如果决定胜解生起,那就是正知正见。我们就依此正知正见修行,这就是我们学习因果之理的目的。所以说,一个是定解,对于因果定解,你的听闻圆满吗?理解吗?深入吗?深广吗?能够发生决定不再怀疑吗?能够不被其他力量改转就是胜解,正是我们学习因果法则的主要目的。
8、有人说对那些有因果病的人不易于帮助,应该让他们自己了业,这种说法对吗?请师父慈悲开示。
不对,这是一种偏颇。
如果是这样,我们干嘛起慈悲心,一切苦乐感受都是我们的业,自己转变就行了。我们诸佛虽然了解这些是众生自己的业,但是我们还是要修学慈悲。我们的业与业是相互影响的。
你要仅仅认为是他的因果,你就不会起慈悲心去帮助他。我们今天好像都沉沦于这种思想包袱中。他固然在偿还他的业报,但是,我们的慈悲心却一点都修不起来。
我们不发心帮助众生,我们自己的业一点都不能改变。我们要从自己发心上、主动修善的角度上,主动积聚善法资粮。我们的自利圆满了,哪怕是众生的业,你也能够帮助他。
人与人之间,没有人我之分,人我对待是所知障,我们处在多元对待之中,这就是所知障。
如来就是如其本来。你认为众生是各自的业报,那么,我们自己也不会得到救助,这样的等流之果,会回到我们的身上,你给世间什么,世间会回馈什么。众生与我本为一体,我们因为人我虚妄分别,帮众生与我割裂,所以,自己也得不到救助。
因为诸法是…
《智海法师智悲答疑(因果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