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节一:序文
Cittuppadanam icc”evam katva sangaham uttaram
Bhumi-puggalabhedena pubbaparaniyamitam
Pavattisangaham nama patisandhippavattiyam
Pavakkhami samasena yathasambhavato katham.
说毕殊胜的心生起之概要,我当依界依人与前后简略地解说心发生的次序,包括结生与转起。
节一之助读说明
我当简略地解说等等:在上一章里,作者已依受、因、作用等把诸心与心所分类。在此章与下一章里,他将解说诸心在生命过程中活跃的一面。这一章探究发生在心路过程(cittavithi)里的心;于下一章则探究发生在心路过程之外的心,即:结生、有分、死亡。
依前后(的心)(pubbaparaniyamitam):这一片语的意思是:在任何心路过程里,以及在之前与随后的过程里,诸心都是依照自然定法的次序生起。
列举类别
节二:六个六
Cha vatthuni, cha dvarani, cha alambanani, cha vibbanani, cha vithiyo, chadha visayappavatti ca ti vithisangahe cha chakkani veditabbani.
Vithimuttanam pana kamma-kammanimitta-gatinimitta-vasena tividha hoti visayappavatti.
Tattha vatthu-dvar”alambanani pubbe vuttanayen”eva.
于心路过程之概要,当知各有六支的六组:
一、六依处;
二、六门;
三、六所缘;
四、六识;
五、六种心路过程;
六、所缘的六种呈现方式。
所缘对离心路过程心的呈现方式有三种,即:业、业相与趣相。其中的依处、门及所缘则如前(一章)所述。
节三:六识
Cakkhuvibbanam, sotavibbanam, ghanavibbanam, jivha-vibbanam, kayavibbanam, manovibbanab ca ti cha vibbanani.
这六识是: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与意识。
节四:六种心路过程
Cha vithiyo pana cakkhudvaravithi, sotadvaravithi, ghanadvaravithi, jivhadvaravithi, kayadvaravithi, mano-dvaravithi ca ti dvaravasena va cakkhuvibbanavithi, sotavibbanavithi, ghanavibbanavithi, jivhavibbanavithi, kaya-vibbanavithi, manovibbanavithi ca ti vibbanavasena va dvarappavatta cittappavattiyo yojetabba.
依门而分的六种心路过程是:
一、与眼门相关的心路过程;
二、与耳门相关的心路过程;
三、与鼻门相关的心路过程;
四、与舌门相关的心路过程;
五、与身门相关的心路过程;
六、与意门相关的心路过程。
或者,依识而分的六种心路过程是:
一、与眼识相关的心路过程;
二、与耳识相关的心路过程;
三、与鼻识相关的心路过程;
四、与舌识相关的心路过程;
五、与身识相关的心路过程;
六、与意识相关的心路过程。
依门的心路过程应与依识的(相符心路过程)配合。
节四之助读说明
六种心路过程:直译巴利文vithi是「路」,但在此则意为「过程」。当诸心于根门 或意门生起以识知目标时,它们不会杂乱无章或单独地生起,而是在一系列不同的识知过程阶段,依照有条有理的次序一个接着一个地生起。这次序名为「心之定法」(cittaniyama)。
心路过程必须具足一切所须的因缘条件才能发生。根据注疏,每一种心路过程所须的因缘条件如下:
一、于眼门心路过程:
(1) 眼净色(cakkhuppasada)、
(2) 色所缘(ruparammana)、
(3) 光(aloka)、
(4) 作意(manasikara)。
于耳门心路过程:
(1) 耳净色(sotappasada)、
(2) 声所缘(saddarammana)、
(3) 空间(akasa)、
(4) 作意。
于鼻门心路过程:
(1) 鼻净色(ghanappasada)、
(2) 香所缘(gandharammana)、
(3) 风界(vayodhatu)、
(4) 作意。
于舌门心路过程:
(1) 舌净色(jivhappasada)、
(2) 味所缘(rasarammana)、
(3) 水界(apodhatu)、
(4) 作意。
于身门心路过程:
(1) 身净色(kayappasada)、
(2) 触所缘(photthabbarammana)、
(3) 地界(pathavidhatu)、
(4) 作意。
于意门心路过程:
(1) 心所依处(hadayavatthu)、
(2) 法所缘(dhammarammana) 、
(3) 有分。
为了方便,六种心路过程可以分为两组:一、五门心路过程(pabcadvaravithi),这包括发生于五根门的五种心路过程;二、意门心路过程(manodvaravithi),这包括一切只发生于意门的心路过程。由于五门心路过程也(必须)经由有分而生起,所以有时它们也称为「混合心路过程」(missakadvaravithi),因为它们涉及了意门与根门。只在意门里发生的心路过程则称「纯意门心路过程」(suddhamanodvaravithi),因为它们没有通过根门,而只通过有分生起。如随后可见,虽然首五种心路过程通过不同的根门发生,但它们都依照同一个次序。第六种(即:意门)心路过程则包括了多种不同的过程,唯一的共同点是它们都不依靠五根门生起。
节五:所缘的六种呈现方式
Atimahantam mahantam parittam atiparittab ca ti pabcadvare, manodvare pana vibhutam avibhutab ca ti chadha visayappavatti veditabba.
当知所缘的六种呈现方式是:
一、于五根门,它是极大、大、微细、极微细。
二、于意门,它是清晰及不清晰。
节五之助读说明
所缘的呈现方式:巴利文visayappavatti意为所缘(目标)在六门之一呈现于心识,或所缘呈现时的诸心活动。所缘的六种呈现方式可分别为在五根门的四种,即极大、大、微细、极微细,以及在意门的清晰与不清晰。
在此所用的「大」(maha)及「微细」(paritta)并不是指所缘的体积,而是指它给予心的撞击力。即使巨大或粗显色所缘呈现于眼门,但若眼净色很弱,或所缘在眼净色的高峰期已过才撞击它,或光线很暗,该所缘即不能给予清楚的印象,因而是属于微细或极微细所缘。反之,若细小的所缘在眼净色的高峰期撞击它、眼净色很强、光线又亮,如是该所缘即能给予清楚的印象,因而是属于大或极大所缘。
因此「大所缘」和「微细所缘」等并不是指所缘的体积,而是指从所缘呈现于根门的那一刻起,直至停止呈现期间,有多少个心路过程心生起。对于呈现于意门心路过程的清晰及不清晰所缘的分别亦依据相同的原则。
五门心路过程
(pabcadvaravithi)
节六:极大所缘
Katham
Uppada-tthiti-bhanga-vasena khanattayam ekacittakkhanam nama. Tani pana sattarasa cittakkhanani rupadhammanam ayu. Ekacittakkhanatitani va bahu-cittakkhanatitani va thitippattan”eva pabcalambanani pabcadvare apatham agacchanti.
如何(决定所缘呈现的强度)?一心识剎那有三个小剎那:生、住及灭。色法的寿命是十七个心识剎那。五所缘在一个或几个心识剎那过去之后,在住时呈现于五根门。
Tasma yadi ekacittakkhanatitakam ruparammanam cakkhussa apatham agacchati, tato dvikkhattum bhavange calite bhavangasotam vocchinditva tam eva ruparammanam avajjantam pabcadvaravajjanacittam uppajjitva nirujjhati. Tato tass”anantaram tam eva rupam passantam cakkhuvibbanam, sampaticchantam sampaticchanacittam, santirayamanam santiranacittam, vav…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