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们,除非他们把自己显现出来给人看,或者,拥有天眼通的人也能看到他们。
阿修罗道:阿修罗包括了几种有情。诸论师指出,在恶趣地里的阿修罗是与饿鬼类似长期遭受折磨的有情。应区别恶趣地的阿修罗和在三十三天与诸神斗争的阿修罗,后者是属于三十三天的天神。
节五:欲善趣地(kamasugatibhumi)
Manussa, catummaharajika, tavatimsa, yama, tusita, nimmanarati, paranimmitavasavatti ca ti kamasugatibhumi sattavidha hoti.
Sa pan”ayam ekadasavidha pi kamavacarabhumicc”eva sankham gacchati.
欲善趣地有七界,即:
一、人间;
二、四大王天;
三、三十三天(帝释天);
四、夜摩天;
五、兜率天;
六、化乐天;
七、他化自在天。
这十一界组成欲地。
节五之助读说明
人间:直译巴利文manussa(人)是「拥有敏锐心者」。由于人类的心非常敏锐,这令到人类比其他众生更能造作较强的善或不善业。人能够修行直至证悟佛果,但也能够造下弒父弒母极重的恶业。人间是有苦有乐、忧愁愉悦参半之处,但由于它提供了获取最上乐的机会,所以它被视为是善趣。
四大王天:接下来的六界是欲界天,诸神的住处。在这些界的寿命比在人间里的长,所享受的欲乐也比较美妙,但这一切也都是无常的。
四大王天依四方而有四个分界。每一分界皆由一位天王所统治,而其居民都是属于半神的有情。在东方,持国天王(Dhatarattha)统治干达婆(gandhabba),即:天界的音乐神。在南方,增长天王(Virulhaka)统治守护神(kumbhanda),即守护森林、山岳、宝藏的守护神。在西方,广目天王(Virupakkha)统治诸龙神(naga)。在北方,多闻天王(Vessavana)统治诸夜叉(yakkha)。
三十三天:据说古时有三十三位把自己的生命奉献于他人的福利的善男子,死后他们投生至该天界,成为该界的大王与三十二小王,如是该界即因此而得其名「三十三天」。该界的大王是帝释天王(Sakka),亦名为「因陀罗」(Indra),住在该界首府「善见」(Sudassana)里的最胜殿(Vejayanta)。
夜摩天等等:这些天界是一层比一层高。夜摩天是极乐之境,其王是善夜摩王(Suyama)或夜摩王(Yama)。兜率天(Tusita)是菩萨成佛之前最后一世的住处。化乐天(Nimmanarati)的天神能随心所欲造出欲乐之物。他化自在天(Paranimmitavasavatti)的天神不能自己造出欲乐之物,但能够控制他人所造之物而取为己用。
节六:色界地(rupavacarabhumi)
Brahmaparisajja, brahmapurohita, mahabrahma ca ti pathamajjhanabhumi.
Parittabha, appamanabha, abhassara ca ti dutiya-jjhanabhumi.
Parittasubha, appamanasubha, subhakinha ca ti tatiyajjhanabhumi.
Vehapphala, asabbasatta, suddhavasa ca ti catutthajjhanabhumi ti rupavacarabhumi solasavidha hoti.
Aviha, atappa, sudassa, sudassi, akanittha ca ti suddhavasabhumi pabcavidha hoti.
色界地有十六界,即:
一、初禅地:梵众天、梵辅天及大梵天。
二、第二禅地:少光天、无量光天及光音天。
三、第三禅地:少净天、无量净天及遍净天。
四、第四禅地:广果天、无想有情天及净居天。
净居天又分为五层: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及色究竟天。
节六之助读说明
色界地有十六界:色界地是那些在生前已修习至证得某种色禅,而且至死时都没有因懈怠退失该禅的人死后投生所至之地。此地依经教的禅那四分法分为四层。在经教里只提及四禅,从初禅转入第二禅时,同时舍弃了寻与伺两禅支;如是经教的第二、第三及第四禅个别相等与论教的第三、第四及第五禅。四禅地当中的首三个各再分为三界,第四禅地则再分为五界。本章节卅一会解释投生至禅那地的原则。
五净居天(suddhavasa)是只有已证得三果的阿那含才能投生之地。投生至该地者绝不会再回到较下层的界地,而肯定会在该地证入般涅槃。
表5-1:三十一界
地 界 寿元
四无色界地 31 非想非非想处 84,000大劫
30 无所有处 60,000大劫
29 识无边处 40,000大劫
28 空无边处 20,000大劫
十六色界地 第四禅 27 色究竟天 16,000大劫
26 善见天 8,000大劫
25 善现天 4,000大劫
24 无热天 2,000大劫
23 无烦天 1,000大劫
22 无想有情天 500大劫
21 广果天 500大劫
第三禅 20 遍净天 64大劫
19 无量净天 32大劫
18 少净天 16大劫
第二禅 17 光音天 8大劫
16 无量光天 4大劫
15 少光天 2大劫
初禅 14 大梵天 1中劫
13 梵辅天 1/2中劫
12 梵众天 1/3中劫
十一欲界地 欲善趣地 11 他化自在天 16,000天年
10 化乐天 8,000天年
9 兜率天 4,000天年
8 夜摩天 2,000天年
7 三十三天 / 帝释天 1,000天年
6 四大王天 500天年
5 人 不定
恶趣地 4 阿修罗 不定
3 饿鬼 不定
2 畜生 不定
1 地狱 不定
节七:无色界地(rupavacarabhumi)
Akasanabcayatanabhumi, vibbanabcayatanabhumi, akibcabbayatanabhumi, n”evasabban”asabbayatanabhumi ca ti arupabhumi catubbidha hoti.
无色地界有四层,即:
一、空无边处;
二、识无边处;
三、无所有处;
四、非想非非想处。
节七之助读说明
这四界是那些临死时还拥有无色禅者死后投生之地。每一无色禅导致投生到相符的界。
节八:依人
Puthujjana na labbhanti suddhavasesu sabbatha
Sotapanna ca sakadagamino ca pi puggala.
Ariya n”opalabbhanti asabbapayabhumisu
Sesatthanesu labbhanti ariya”nariya pi ca.
净居天里无凡夫,亦无入流或一还。
圣者不生无想天,亦不投生至恶趣。
余地圣者凡夫皆可见。
Idam ettha bhumicatukkam.
于此,这些是四地。
四种结生
(patisandhicatukka)
节九:综览
Apayapatisandhi, kamasugatipatisandhi, rupavacara-patisandhi, arupavacarapatisandhi ca ti catubbidha hoti patisandhi nama.
结生有四种,即:
一、恶趣结生;
二、欲善趣结生;
三、色界结生;
四、无色界结生。
节十:恶趣结生
Tattha akusalavipak”opekkhasahagata-santiranam apaya-bhumiyam okkantikkhane patisandhi hutva tato param bhavangam pariyosane cavanam hutva vocchijjati. Ayam eka v”apayapatisandhi nama.
其中,在投生至恶趣地的那一刻,不善果报舍俱推度心成为结生(心)。随后即沉入有分,最后再成为死亡(心)及被切断。这是唯一的恶趣结生。
节十一:欲善趣结生
Kusalavipak”opekkhasahagata-santiranam pana kama-sugatiyam manussanab c”eva jaccandhadihinasattanam bhummassitanab ca vinipatikasuranam patisandhi-bhavanga-cutivasena pavattati.
Mahavipakani pan”attha sabbattha pi kamasugatiyam patisandhi-bhavanga-cutivasena pavattanti.
Ima nava kamasugatipatisandhiyo nama.
Sa …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