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P56

  ..续本文上一页enti tada”yam vijjamanapabbatti. Yada pana paramatthato avijjamanam bhumipabbatadim etaya pabbapenti, tada”yam avijjamanapabbatti ti pavuccati. Ubhinnam pana vomissakavasena sesa yathakkamam chalabhibbo, itthisaddo, cakkhuvibbanam, rajaputto ti ca veditabba.

  由于其令知而名为概念。它形容名字、命名等。

  它有六种:一、真实的(直接)概念;二、不真实的(直接)概念;三、通过真实的不真实概念;四、通过不真实的真实概念;五、通过真实的真实概念;六、通过不真实的不真实概念。

  例如:当以「色」、「受」等词宣称在究竟上存在之法时,它被称为「真实的(直接)概念」。

  当以「地」、「山岳」等词宣称在究竟上不存在之法时,它被称为「不真实的(直接)概念」。

  当知其余(四项)的是结合两种;以下是它们各自的例子:「拥有六神通的人」、「女人的声音」、「眼识」与「国王的儿子」。

  节卅一之助读说明

  「令知概念」与「名字概念」相同。作者再次举出了种种例子。

  真实的(直接)概念:色、受等是究竟法,因此命名它们的概念是真实的直接概念。

  不真实的(直接)概念:「地」、「山岳」等并不是究竟法,而是由心想象构成的世俗法。虽然这些概念是基于究竟法而有,但它们所代表的东西本身不是究竟法,因为它们不是拥有自性地存在。

  当知其余(四项)的是结合两种:于此,「拥有六神通的人」是「通过真实的不真实概念」,因为神通是究竟真实的,但「拥有者」只是由心想象构成。「女人的声音」是「通过不真实的真实概念」,因为声音是究竟存在的,但女人则不是如此。「眼识」是「通过真实的真实概念」,因为眼净色及依靠它而生起的识都是究竟存在的。「国王的儿子」是「通过不真实的不真实概念」,因为国王及儿子两者都不是究竟存在的。

  节卅二:总结

  Vacighosanusarena sotavibbanavithiya

  Pavattanantaruppanna manodvarassa gocara

  Attha yassanusarena vibbayanti tato param

  Sayam pabbatti vibbeyya lokasanketanimmita ti.

  以耳识心路过程跟随语音,再通过随后生起的意门(心路过程)所领受的概念而得知其意义。当知这些概念受到世俗法所设。

  Iti Abhidhammatthasangahe

  Paccayasangahavibhago nama

  atthamo paricchedo.

  《阿毗达摩概要》里

  名为「缘之概要」的

  第八章至此完毕。

  第九章:业处之概要

  (Kammatthanasangahavibhaga)

  节一:序文

  Samathavipassananam bhavananam ito param

  Kammatthanam pavakkhami duvidham pi yathakkamam.

  从这里开始,我当解释培育止与观的两种业处。

  节一之助读说明

  两种业处:直译巴利文kammatthana是「作业之地」或「工作之处」。这一词用以代表禅修之法,是禅修者培育特别成就的工作处。在佛教里有两大类禅法:止禅与观禅。在这两者当中,观禅是佛教特有的禅法;修此禅法的目的即是要亲身体验佛陀所发现及所教的真谛。在非佛教的宗派里也有止禅。然而,在佛教里教止禅的目的是以修止禅所培育的定力作为修观禅的稳固基础。这两大类业处都有各自的禅修方法及范围;在这章里将会解释这点。

  止与观:译为「止」的samatha(音译:奢摩他)是代表心的宁静。这一词的意义差不多与samadhi(定,音译:三摩地)相同,尽管它是源自不同的词根,即意为「变得宁静」的sam。在专门用语上,「止」被定义为八定里的「心一境性」(cittass”ekaggata),即经教法的四色禅及四无色禅里的一境性心所。这些定被称为止是因为心一境性平息了心的犹豫或惊栗。

  译为「观」的vipassana(音译:毗婆舍那)被解释为「从各种不同的方面照见」(vividhakarato dassana)。「观」是直接地照见诸究竟法的无常、苦、无我三相。这是导向揭开诸究竟法真实本性的慧心所(pabba)的作用。

  《阿毗达摩概要》这一章里对止观禅的解释是整部《清净道论》的概要;想要更详细地了解它们的读者可参考《清净道论》。

  止之概要

  (samathasangaha)

  基本分组

  节二:业处

  Tattha samathasangahe tava dasa kasinani, dasa asubha, dasa anussatiyo, catasso appamabbayo, eka sabba, ekam vavatthanam, cattaro aruppa ca ti sattavidhena samatha-kammatthanasangaho.

  其中,于止之概要,首先在止业处概要里有七组:一、十遍;二、十不净;三、十随念;四、四无量;五、一想;六、一分别;及七、四无色。

  节二之助读说明

  在这七组里一共有四十种业处;节六至节十二将会列出它们。

  节三:性格

  Ragacarita, dosacarita, mohacarita, saddhacarita, buddhicarita, vitakkacarita ca ti chabbidhena caritasangaho.

  在性格(习行)之概要里有六种:一、贪行者;二、 瞋行者;三、痴行者;四、信行者;五、知识行者(觉行者);六、散漫行者(寻行者)。

  节三之助读说明

  「性格」或「习行」(carita)是指个人的本性──通过个人的自然态度与行为而显露出来的性格。由于过去所造的业不同,人们之间的性格也因此不同。诸论师说性格是决定于产生结生心的业。

  在这六种性格当中,贪行与信行组成相等的一对,因为这两者都对目标有好感;只是前者的目标是恶,后者的目标是善。同样地,瞋行与知识行也组成相等的一对,因为瞋以不善的方式厌离目标,知识则通过发现真实的过患而厌离目标。痴行与散漫行也组成相等的一对,因为痴行者由于肤浅而犹豫,散漫行者则由于常臆测而犹豫。对性格更详细的解释,见《清净道论》第三章、段七四至一○二。

  节四:修习

  Parikammabhavana, upacarabhavana, appanabhavana ca ti tisso bhavana.

  心之修习有三个层次:遍作修习、近行修习与安止修习。

  节四之助读说明

  「遍作修习」始于人们刚开始修禅的时候,直至镇伏了五盖及似相出现的时候。「近行修习」是镇伏了五盖及似相出现的时候。从似相出现直至种姓心的剎那都是属于近行修习的阶段。紧接着种姓心之后生起的心被称为安止;这即是安止修习的起点。安止修习发生在色界禅那或无色界禅那的阶段。

  节五:禅相

  Parikammanimittam, uggahanimittam, patibhaga-nimittab ca ti tini nimittani ca veditabbani.

  当知有三种禅相:遍作相、取相与似相。

  节五之助读说明

  「遍作相」是在起始修行阶段用以培育定的目标。「取相」是与肉眼所看到的目标一模一样、出现在心中的影像。毫无瑕疵的心之影像是「似相」。似相被形容为「呈现为有如自取相中出来,而且是比它更为清净一百倍或一千倍……就有如从云朵背后出来的圆月」(《清净道论》第四章、段卅一)。亦见本章节十七。

  四十种业处

  (kammatthanasamuddesa)

  节六:十遍

  Katham

   Pathavikasinam, apokasinam, tejokasinam, vayokasinam, nilakasinam, pitakasinam, lohitakasinam, odatakasinam, akasakasinam, alokakasinab ca ti imani dasa kasinani nama.

  如何?十遍是:地遍、水遍、火遍、风遍、蓝遍 、黄遍、红遍、白遍、虚空遍与光明遍。

  节六之助读说明

  十遍:巴利文kasina(遍)的意义是「全部」或「整体」。如此称之是因为必须把其似相扩大至十方无边之处。

  地遍等:修习地遍时,禅修者可准备一个直径大约三十公分的圆盘,把它填满黎明色的泥,然后再把它的表面弄平。这即是地遍圆盘,即作为修习地遍的遍作相。禅修者可把该圆盘放在离他一公尺之处,张着眼凝视它,以及观察它为「地、地」。

  若要修习水遍,禅修者可以准备一桶清水,然后观察它为「水、水」。若要修习火遍,禅修者可以起一堆火,然后透过在一张皮或一块布上剪出的圆洞凝视那火,以及观察它为「火、火」。修习风遍的禅修者可以专注于从窗口或墙壁的洞吹进来的风,观察它为「风、风」。

  若要修习色遍,禅修者可以准备一个上述大小的圆盘,然后把它涂上蓝、黄、红或白色。过后再于心中默念它的颜色地专注于它。禅修者甚至可…

《阿毗达摩概要精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清净道论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