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南传佛教史▪P20

  ..续本文上一页。会中办有《佛教妇女》季刊。(《亚细亚近代化的研究》,第293-294页。)

  (四)其他教职工团体组织:

  1.全锡兰佛教学生联合会(All Ceylon Buddhist Students Federation),是斯国各个学校学生联合组成的佛教团体。总部设在可伦坡,分20个支部;会员40万,目的和主张是提高佛教徒学生之间互相协助的精神。(《亚细亚近代化的研究》,第296-297页。)

  2.公务员佛教徒教会(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mment Buddhist Associa-tion),成立于1956年,是政府各部门的公务员联合组成的佛教团体。

  3.摩诃菩提会(Maha Bodhi Society),除印度摩诃菩提会(MBS of India)外,斯里兰卡的摩诃菩提会,总会设在可伦坡,建有大讲堂、印刷部、宿舍等。设主席1人、副主席1人,部编辑1人,秘书2人,会计2人。1966年报告,有正式会员801名,经济基础巩固。事业方面,有星期日学校、孤儿院、出版巴利语三藏及注释书、对外国僧人提供宿舍等。又在布卢那噜伐及新德里两地设有休息旅店(Rest house),附设国际图书馆及比丘训练中心。另外德国佛法使者协会(Germa Dharmaduta Society)及英国伦敦佛教精舍(London Buddhist Vihara)的弘法活动,都受到摩诃菩提会的支持。(《亚细亚近代化的研究》,第297-298页。)

  4.佛教出版协会(German Dharmaduta Society),本部设在坎度,靠近树林,为一隐居之所,西方比丘诺那波尼迦长老(Nyanaponika Mahathera)等为其监修委员。它的宗旨是出版佛教图书及论文小册,向世界各地宣扬佛教思想,其发行遍及65个国家以上。(同上,第298页。)

  第四节 现代佛教教育

  在未讲到佛教教育之前,应先简单介绍现代斯里兰卡一般教育的情形。自斯里兰卡独立后第二年,政府订立新教育制度,学校分3种:(一)政府学校,由国家主办,规定14岁以下儿童就读。(二)政府支助学校,由宗教或人民主办,可收取少许学费。(三)私立学校,主办人可依所需向学生收取各项学杂费。

  在学制上,初级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但在大学或考取公务员,须再读高级学校二年。大学读三年获学士学位,再读二年获硕士学位。斯里兰卡最早的一所大学,成立1942年,距可伦坡约70英里。1959年,有两所原是比丘沙弥就读的佛学院改为普通大学,在可伦坡市内,招收男生及比丘沙弥为学生。至于女生,只收校外生,可考学位,但不可在校就读。两校初改大学时只设有文学院。

  进入大学读书,须经高级学校考试及格才可报考。比丘沙弥报考大学,亦须先在佛学院读完第五年课程。至于比丘沙你读一般高等学校,程度须与俗人相等,可依个人程度,政府和僧团是不禁止的。国立锡兰大学(University of Ceylon)为在学的比丘和沙弥,特设有“大学僧园”(Uniersity Sangharama),地址靠近大学,并有管理人员,方便照顾僧伽僧(供给住宿)。

  一般学校,校方也辟有特别课室,供比丘沙弥学僧上课,不与俗人相混,如奥尔特学院(Olcott College)等,学费减少一半。因此在斯国有很多比丘从国家大学获得学位。比丘获得学位后,多数也在大学蔌其他学校任教,或当职员。(C.Dipaksorn:《锡兰佛教史》(泰文),第293及301页。)虽然比丘沙弥可以进入一般学校读书,但是一般学校是以世学为主。为了研究佛学,比丘沙弥多数还是选择学院(Parivena)就读。

  斯里兰卡比丘沙弥自出家后,首先就是受教育,具有初级教育程度的人,即进入佛学院就读。斯国佛学院教育制度自古已有,到了拘提国时,各佛学院已经成为研究佛教的中心,并增加教授医学、历史、西方语文等科目。但后来受到外侵入后,佛学院教育能够再兴,是从改革及建立三所佛教学院开始,这就是前章中已说过的胜法塔学院、智增学院、智严学院。三所学院中,智增学院,因教授西方语文而特别某著名,于公元1886年,首先申请获得政府辅助,每年1000卢比,后来其他学院也获得辅助。1947年,依据政府新订教育条例,各所佛教学院,一年可获得政府辅助400卢比。至1959年,斯国佛教已有佛学院136所。(C.Dipaksorn:《锡兰佛教史》(泰文),第301-303页。)

  佛学院分两种:1.初级佛学院(Mulika-parivena),2.高级佛学院(Uparparivena)。初级佛学院受教育三年,科目分三个主要部分,随学僧志愿选读,规定入学年龄14~21岁。如学僧曾受完国民教育,可即列入初级佛学院。高级佛学院,学僧入学后,修学最少三年,最多七年,而且以主要科目为主。主要科目是僧伽罗文、巴利文、梵文、哲学、历史、演讲艺术、佛学等;次要科目是英文、陀密罗语、兴都语、地理、数学等。(C.Dipakson:《锡兰佛教史》(泰文),第303-304页。)

  初级和高级佛学院,共分九级。但依新改革的僧伽教育方案,各佛学院年制和课程略有差异。智增学院和智严学院是九年制,一至五年为初级,六至七年为中级,八至九年为高级。而其他各佛学院则分八年制,即前四年为初级,后四为高级。

  除了佛学院,另外还有一种学位考试制度,巴利语名为“哲士等级”(Panditavibhaga),分初级(Prarambha)、中级(Madhayama)和高级(Avasana)三等。每年九月举行考试。报考的比丘沙弥,并不规定学历,凡在佛学院读书的各级学僧都可报考,但最初只能报考初级。初级考试及格,才可报考中级,考得中级才可报考高级。至于俗人有同等程度的。也可报名考试。负责考试的委员,由斯国政府邀请高级知识分子组成(规定有学位的),并定名为“东方语文学会”(Pracinabha sopakarasamagama),意即促进东方语文研究的学会。(C.Dipaksorn:《锡兰佛教史》(泰文),第321页。)

  初级学位考试,规定主科三种,即僧伽罗语、巴利文、梵文;副科三种,即陀密罗文、兴都文、英文。主科须考得百分之六十五分以上,副科须考得百分之三十五分以上,才可通过及格。而且规定主科三种,要在同一年中考试及格,而副科报考几科均可,其余以后可再考。

  中级考试科目同上,但程度提高,副科增加数学一科。主科三种,也须在同一年中及格。如两科考有格,一科得分在二十分以上,准许在两年中补考。两年中补考不及格,再报考时,须重新再考三种主科。主科须获得六十分以上,副科三十五以上,副科亦可随意报考几科。

  高级考试,七种科目同上,程度又再提高。可以单独报考三种主科,或同时报考副科。三种主科,如不能同在一年中考及格,以后可报考未及格的科目,不限定几年。但是主科最少四十分以上才可以及格。高级及格分三等,主科40~59分为普通及格,60~75分为一等,75分以上为优等。

  在斯里兰卡比丘沙弥考得哲士(Pandita)学位,是非常受人尊敬的事。考得哲士学位的人,同时可担任僧教育最高的负责人,成为优秀的佛教传教师。每年三级哲士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的,都可获得由信徒成立的基金会供养奖品(奖品随每年收集多少不同),但规定高级七名,中级三名,初级四名。

  1957年,斯里兰卡政府协助佛教建立了一所“教师养成学院”(Pirivena Teachers”Training),与胜法塔学院同一地点。学僧入学,学费全免。报考资格,须经过“东方语文学会”中级考试及格,以及年龄不少于三十五岁。受教育时间二年。学业完成后,即分派各地佛学院执教。这所佛教教师养成学院,目的完全在造就僧伽教师人才。学习科目的约有二十种,即英文、佛教文化、数学、梵文文学、历史、佛律、斯里兰卡历史、考古学、佛教史、佛教文学、巴利文学及其历史、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健康、社会学、佛教艺术、几何学、兴都语、雅利安文化史、印度史、印度哲学等。除以上所说,比丘沙弥也可考入社会一般教师学院攻读(与俗人共校),毕业了,可以获得同样的资格。(C.Dipaksorn:《锡兰佛教史》(泰文),第342-344页。)

  另一非常有意义的佛教教育,就是“佛教星期日学校”( CollegeBud-dhist Sunday School)。它的产生早在公元1885年,那时斯里兰卡还受英国统治,佛教衰微,后来美国人奥尔高特上校抵达斯国,协助佛教复兴工作。他们最初建立的佛教星期日学校,从属“锡兰青年佛教会”之下。

  佛教星期日学校发展至今,对一般青年以及儿童接受佛教教育,收到了非常宏大的效果。他们不但以佛法修养身心,选择过正当的生活,做一个良好的公民和佛教徒,同时对佛教的历史及教法有了更深的了解。斯国自获得独立后,佛教星期日学校,一般都设在佛寺中,由寺中住持管理,教师由资深的出家人及在家信徒担任。但在家教师,必须先获得青年佛教会结业证书和许可,一般人是不能获得担任佛教星期日学校教师的。

  凡是适龄男女学童或青少年,都可报名就读,从初级到高级,共分七级,每级学习一年。上课时间,每星期日上午八时至十二时。上课前,先集合全体学生,由比丘领导举行简短的佛教仪式,授予与五戒和念诵三宝经文…

《南传佛教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