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南传佛教史▪P40

  ..续本文上一页柬也沦为大城王朝的藩属。此后拉玛铁波底又南时,征服马来半岛北端的宋卡,马六甲俯首称臣。1356年,素可泰已衰落,且发生饥荒,拉玛铁波派军北上,攻占素可泰南部的边陲镇猜纳,素可泰立素王生性仁慈,憎恶战争,同时也无为抗拒,便派出使者通过和平谈判,收回猜纳,因此南北两方维持了约四十年的和平。

  拉玛铁波底是一位大政治家。他即位后,兼采素可泰的法律及吉蔑人的制度,订立许多新法律,公正严明,适合当时 社会的需要。他于1350~1366年,颁布了证据法、叛逆法、诉讼法、拐带法、侵犯人民法、杂事法、盗贼法、土地法、夫妻法等。由于他思想开明,又具有杰出才能,为国家建立各种制度,励精图治,替大城王朝奠定了四百多年的基业。

  大城王朝初建国期间的佛教,历史上叙述很少,这可能由于建国初期,忙于战争和政治,无暇多顾宗教。说到大城王朝初建时的佛教,不能不回顾大城王朝以前佛教的情形。依据历史及出土古物考证,大诚的地域,先时是在堕罗钵底、室利佛逝、罗斛国三个时期抛力范围之内。如第一章中所说,,堕罗钵底信仰最早传入的小乘上座部佛教;室利佛逝受到爪哇的势力影响,信仰大乘佛教,但亦有少数人信仰原有上座部佛教,也有人信仰婆罗门教。所以大城王朝初建国时,以及消灭古蔑人势力的罗斛国,多数人信仰佛教是无疑的。

  拉玛铁波底在位期间,为了纪念在大城的建都,于公元1353年曾建佛最胜寺(Buddhais varya)。1361年,他进行佛教改革,派遣使节到斯里兰卡迎来斯国僧人,整顿僧伽组织。1363年建巴考寺(Wat Pakao)。(1.P.Trinaronk: 《泰国佛教的发展情形》,第220-221页。2.贺圣达:《东南亚文化发展史》第242页。)

  波隆摩罗阇(Boromaraja,公元1370~1388)在位期间,与中国明朝维持和平友好关系。洪武十年(公元1377),波隆摩罗阇者派他的侄儿那空膺(Nokon In)为使,朝贡中国。据《明史》记载:“昭禄群膺承其代命来朝。(昭禄群膺即是那空膺,为波隆摩阇之侄,《明史》误记他们是父子关系。那空膺后来为王,称号因陀罗阇一世(Intharaja Ⅰ)。)帝喜,命礼部员外郎王恒等齎诏及印赐之,文曰“暹罗国王之印”,并赐世子衣币及道里旨。自是其国遵朝命,始称“暹罗”。比年一贡或一年两贡,至正统后或数年一贡云。”至引两国关系,终大城王朝之世而不衰。

  1393年,柬埔寨出兵攻泰国东南方的尖竹汶及春武里等地,并强掳泰民六、七千人,移入柬埔寨。结果泰王领大军东征柬埔寨,攻陷柬埔寨的首都安哥城,富丽堂皇的安哥王城及吉蔑人的文化,遭受到泰人彻底的毁灭。

  公元1408年,那空膺取得政权,称为因陀罗阇一世(Intharaja Ⅰ公元1408~1424)。适在此时,明成祖派郑和第二次出洋南巡,到达大城。有随从马欢着有《瀛涯胜览》,及纲信着《星槎胜览》,记述当时出洋所历各国情形。《瀛涯胜览·暹罗国》记佛教说:“崇信释教,国人为僧为尼者极多,僧尼服色与中国颇同,亦住庵观,持斋受戒。”(马欢系会稽人,信伊斯兰教。引文见冯承钧《瀛涯胜览校注》,第19页。)

  1431年,东方柬埔寨经过和期养精蓄锐,力量逐渐复苏,遂脱离泰国独立。泰王波隆摩罗阇二世(Boromaraja Ⅱ)为要削弱敌人的力量,派兵往攻柬埔寨王都安哥,历时七月,终告攻下,柬王被杀。其后柬埔寨新王庞哈耶特(Ponha Yat)为避泰人的侵扰,迁都夺囊奔,历史上辉煌伟大的安哥城就此废弃。

  怛莱洛迦王(Boroma Trailokanatha,公元1448~1488)时,励精图强,对于军事与文化制度,多种改革,主要是将各地方行政权收回,代以中央集权制。

  怛莱洛迦王量一虔诚佛教徒,将以前王宫改为佛寺,定名最胜遍知寺(Srisarvajna),成为当时大城最重要最富丽的佛寺,因在王宫之内,成为王家佛寺,并不住僧众。(《泰国佛教的发展情形》,第223页。)另在河岸之地,建造新王宫。

  在北方因常受清迈的侵袭与敌对,为巩固北部的国防,王于公元1463年,迁都至彭世洛,时间达二十五年。怛莱洛迦王迁都至彭世洛后,不久即与清迈在素可泰城发生一次非常激烈的战争。此后十年,转为地下的间谍暗斗。

  王初至彭世洛时,曾命令建一朱拉摩尼寺(Wat Culamani)。在与清迈战争停止后,怛莱洛迦王依佛教风俗,入朱拉摩尼寺出家为比丘八个月,缅甸及老挝都遣使祝贺,清迈国王也派使及十二位僧人往彭世洛观礼。随同国王同时短期出家的有二千多人,成为当时佛教界的一件盛事。八个月后,国王舍戒还俗复位。怛莱洛迦王对于文学造诣亦深,1482年,曾撰《大本生词》(Mahajati)一书,叙述菩萨行布施波罗密的故事,现在被泰国教育部选为中学课本。他并在大城及彭世洛等地,修建多所佛寺。1.Prince Dhaninivat:A History of Buddhism in Siam,第19页。2.贺圣达:《东再亚文化发展史》第243页。)

  据北方《清迈史》记载,早在1422年,大城曾有两位比丘,一名梵牟尼,一名苏摩,与七位清迈比丘及一位柬埔寨比丘,同赴斯里兰卡重新受戒,及受教育多年。后来返国,请了斯里兰卡的摩诃毗羯摩婆诃(Mahavikramabahu)及优多摩般若(Uttampanna)两位比丘同行,先抵达大城,遂后发展成立斯里兰卡系的僧团,严持戒律,获得人民的信仰。历史上记载,但莱洛迦王可能就是在这个僧团出家的。(1.《泰国佛教的发展情形》,第199-200页。2.陈明德着《泰国佛教史》第13节。)  

  拉玛铁波底二世(公元1491~1529)在位期间,因与清迈战争,特别注重兵役制度改革,设军役登记处,规定全国男子由十八岁至六十岁,都有服役的义务。

  王又很注意佛教的发展,曾修建“最胜遍知寺”,增加佛殿、佛塔等,更显得辉煌伟大。1500~1503年,下命塑造一尊巨大立佛,名“最胜遍知佛”(Buddha Srisarvajna),高十六米,以黄金286泰斤(一泰斤合1.2公斤)涂裹佛身。后来大城被缅军攻破,此尊佛像身上的黄金被溶下取去,劫后的佛像直到现在仍在大城露天供奉。(《泰国佛教的发展情形》,第290-291页。)

  1511年,葡萄牙人芬南德斯(Duarte Fernandez)带着印度总督的信函,到达大城觐泰王。这一年八月,葡人已经灭掉马来岛上的马六甲王国,所以派使往泰国探听虚实,想在泰境内取得商业特权。至1516年,葡人在泰国自由居住,并开放大城、北大年、六坤等处为通商口岸。

  帕猜罗阇(公元1534~1546)即位之初,国境尚算承平,于是进行疏滩湄南河工作。但缅甸的东固王朝已日渐强大起来,于是进时伸进泰国边境。1540年,缅甸王德彬瑞蒂统兵攻泰境的格因(Gyaing,今属缅甸毛淡棉)。泰王亲率在军对抗,结果泰国战胜,逐出缅军出境。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不断发生战争。

  帕猜罗阇去世后,宫闱生变,事件平定后,请出一位已出家的王子继位,晋号节迦罗博(Chakrahat,公元1549!1569)。因泰国宫闱的生变,缅王德彬瑞蒂又统兵三十万突入泰境,迅速攻下甘武里、素攀等地,直逼泰京大城。经过一次城外激战,泰国退入城内坚守,被转困一个多月。后因缅军缺粮,且国内生乱,只好回师。

  1556年,缅王莽应龙先灭了上缅甸阿瓦王朝后,这时又打败掸邦,并且又征灭立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迈王朝。

  公元1563年,缅王再发兵攻泰国,很快攻占了甘烹着、宋加洛等城,彭世洛也千陷落,以前平定宫闱之乱有功的附马坤披连(Kun Phirer)也向缅王投降。次年二月缅军抵大城。当时缅王手下有一去葡萄牙炮兵,利用猛烈的炮火,终告攻破大城。泰王见大势已去,只好与缅王签订一个屈辱的条约,规定把太子送到缅甸作人质,献白象四头及每年纳贡等。

  后来节迦罗博王为了策略惩罚坤披连不忠,趁他去缅甸朝觐,派兵突袭彭世洛,把坤披连的妻子及儿子,全部押至大城作人质。事为缅王莽庆龙知道,决计再远征泰国。1568年12月,缅军入泰,热如破竹,很快逼近大城,泰王闭城坚守。次年初,泰王节迦罗博身死,由次子摩欣(Mahin)继位。1569年8月,大城经缅军转攻九月,终告陷落,摩欣王被俘。

  缅王莽应龙另立坤披连代理为王,然后奏凯回国。大城王朝开创219年,传位十七代,至此暂千中断,以后的十五年间,泰国列为缅甸的一省,各重要城郡都由缅甸设官管治,采用缅甸法律。

  据历史记载,节迦罗博王时曾在旧王官建筑佛殿,又建一佛寺名旺猜寺(Wat Vanchai)。1565年,王见国步艰难,精力不济,让位于次子摩欣主政,退隐后宫,约一年后,自己再入一佛寺为僧。但因摩欣无能,1568年,只得请老父还俗,重执朝政。(《印度支那文明史》(日文),第186而。)

  缅王莽应龙战胜泰国后,曾在大城西北一里余的河提上,建筑一孟人样式的金山塔(Phu Khao Tong),纪念他的胜利。(同上。)

  第二节  大城王朝后期的佛教

  缅王莽应龙攻陷大城后,虽立坤披连为王,但他是一个傀儡,事事受制于缅甸,并且他的长子纳理逊(Naresuen)也被带去缅甸作人质。坤披连过去因大城宫闱平乱有或,官至彭世洛太守及召为驸马。但在彭世洛被缅军攻破时,他向莽应龙投降…

《南传佛教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