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南传佛教史▪P41

  ..续本文上一页。后来泰王责他卖国求荣,表示不满,他遂真心依附缅甸。这时他见故国沦亡,人民受压迫,就想挣脱缅甸人的控制。

  却在这时,以前为藩属的柬埔寨,见大城已亡于缅甸,遂常常举兵入寇泰国,俘走很多人充作奴隶。于是刊披连以防备柬埔寨入侵为由,请示缅王准许修整城郭,建立军队。公元1571年,坤披连又向缅王请求,放归在缅甸作人质已达六年的纳理逊太子,此时已十五岁。太子归国后,即被委任为彭世洛太守,等于副王,后来竟成为泰人复国的大英雄。

  公元1581年缅王莽应龙去世后,继承者昏庸无能,各地藩邦叛变。1584年,缅军攻泰,但被英勇的纳理逊王子击败,自此挣脱缅人的控制,重新建立起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兴了大城王朝。在以后两年中,缅军又攻泰两次,也被沉得的击败。公元1590年,纳理逊继位(公元1590~1605),国家由中兴而强大,恢复了过去的领土,曾两次出兵攻缅,其他邻邦和属国也不敢再侵犯。他对国家民族在的贡献,以及他卓越的军事才能,极受后世推崇和歌颂,在泰国历史上被尊为纳理逊大帝。

  大帝一生多在复国战争中。史书上记载他对佛教之建树不多,只在1592年,于素攀东北的达拉班达鲁(Trapangtru),靠近沙莱湖(Sa Roi),建筑了一座胜利吉祥塔(Jayamangala),因为曾在此击败二十五万缅甸大军,建塔纪念战功。当他战胜回至大城,对在沙莱战役过程中,作战不力或延误军机的将领,都加以定罪有些甚至判死型。当时僧王出来为他们请命,要法语从宽处理,纳理逊便要他们立功赎罪。于是僧主又向纳理逊建议,为了庆祝战争胜利,建筑佛塔纪念,国王同意,就在巴考寺内建筑一塔。此塔模仿缅王莽应龙在大城所建金山塔的形式,纪念佛塔建成后,举行盛大的庆祝,并改寺名为胜利吉祥寺(Wat Jayamangala)。(1.P.Trinaronk:《泰国佛教的发展情形》,第300-301页。2.冯汝陵:《泰国史话》,第88页。3.《印度支那文明史》,第188页。)

  纳理逊去世后,由王弟厄迦陀沙律(Ekathotsarot,公元1605~1610)继承,他也是兄长纳理逊一起弛骋疆场复国中兴的英雄人物。他在位时很少战争,主要的功勋是整顿法治、革新税法,进行外交和商业活动,使国家更为繁荣兴盛。

  1606年,葡萄牙天主教传教士石奎拉(Balthazar de Sequeira),从缅甸坦潲里到达大城,这是天主教士至泰最早的记载。(冯汝陵:《泰国史话》,第98页。)

  厄迦陀沙律在位六年期间,为了纪念兄王,特谕令建一佛寺名婆罗车多伽蓝(Wat Varaestharama)。又铸造五尊大佛,佛教铸成,命令造龙舟,作水上游行,迎至婆罗车多伽蓝供奉,并举行七天禳灾法会仪式。因为那时水利未兴,洪水泛滥后,有极多农人的田园被淹没。国王又供养田地与僧团,收益作为佛寺经费。(1.《泰国佛教的发展情形》,第301-305页。2.棠花:《泰国四个皇朝五十君主简史》,第68页。)  厄迦陀沙律逝世后不久,由一个宫妃所生的王子颂昙继位(公元1610~1628)。他是一位贤明之主,对国家的文化与经济颇具贡献。颂昙王少年时曾出家为僧,法名净法(Vimala dhamma),据传僧爵曾升至一储的僧伽尊长。当他为王后,对佛教事业亦非常热心,曾命令兴建和修葺多所佛寺。(棠花:《泰国四个皇朝五十君主简史》,第69页。)

  颂昙王在位时,一位从斯里兰卡回国的僧人向国王呈报,曾有斯里兰卡的僧人告诉他,佛陀生前踏过的足印,在泰国的苏盘那山(Suvannapabbata,意为金山)也有一个。于是颂昙王命人各处寻找,结果在沙拉武里(华侨称为北标)妹获。国王命令在该地建筑佛殿,供人瞻仰礼拜。此山后称为“佛足山”(Buddha Pada),成为佛教的圣地。(此佛足印非常硕大(约5×2尺),有两三种传说不同:一谓此佛足印是佛住世时,亲往今日泰境传教留下的圣迹;一谓此佛足印是依佛陀生前踏过的足迹,斯里兰卡模仿塑造纪念,于素泰王朝时赠送泰国;一谓早期泰境内佛教徒塑造纪念佛陀。)

  颂昙王曾撰《大本生词》(Mahajati),为泰国文学名著之一。又命令印刷内容完备的三藏,供僧人研究。(1.《泰国四个皇朝五十君主简史》,第71页。2.《泰国佛教的发展情形》,第307页。)

  到了篡位王位成功的巴萨通(公元1630~1656)时代,据一些泰史记载,他曾命令建猜瓦那寺(Chai Vatnarama),仿照柬埔寨安哥寺的模型,非常精美,但规模小很多,些寺后来被缅军攻大城时所毁。1631年他命令修理王家佛寺的最胜遍知寺。次年命在挽巴茵(今大城府县治之一)造一行宫,然后在行宫旁建一寺名春蓬尼柯耶寺(Chumbom-nikayarama),寺中有一木造十二层的棱形佛塔。行宫和佛塔,多数是仿效中国建筑的形式。(《佛国佛教的发展情形》,第378-381页。)

  到那莱王(公元1657~1688)时,亟谋整顿内政,促进海外贸易,提倡文化事业,与法国通好,在西方列强逐渐渗入泰国时期,仍能保持国家昌盛。

  1662年那莱王北征清迈,攻破清迈城,缅甸派兵救援,亦被击溃。泰军事家清迈获得大批的战利品,其中包括一尊著名的师子佛像,带回大垮台。其后又挥军西时进,攻下缅甸的摩德马、庇古、达贡(即仰光)等地。虽然不久缅人又收回,而自此以后,泰缅两国维持了九十多年的和平。1664年,荷兰派出海军封锁湄南河口,使泰国对外贸易,几陷于停顿。荷兰更迫使泰国签订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主要内容有:荷人享有经营泰国兽皮出口专利权,泰国商船不得聘用华人,荷人在泰犯罪有治外法权。

  当时法国亦对东方伸展势力,尤其负有特殊使命的传教士,早在东南亚地活动。1662年,法国的摩特劳勃主教(Motte Lawbert)到了大城,二年后又有巴鲁主教(Palu)率领一批法国传教士到达泰车。那莱王就想藉法人的力量打击荷兰,因此这批法人传教士甚得泰王特别的礼遇,在泰国境内自由传教,建设教堂、学校、医院等。到1676年,大城出现第一所由法国天主教会办的学校,招收一百名泰国学生;另外又有“十字架信徒会”,广泛吸收女性信徒。(冯汝陵:《泰国史话》,第126-127页。)

  公元1683年,法国的势力在泰国已经成长,订立法暹条约,法人在泰除享有传教和贸易特权外,还享有治外法权和经营部分锡矿权。泰王雇用六百名法国御林军,后来又有一支实力雄厚的法国舰队抵达泰国,包括成舰十六艘,及海军一千四百名,分驻于曼谷和湄南河口等重要据点,完全控制了泰国国防。这引起泰人甚大恐慌,遂掀起反法的浪潮,表现最为激愤的是国防。这引起泰人甚大恐慌,遂掀起反法的浪潮,表现最为激愤的是佛教僧人。因为自法国传教士在泰国展开活动以后,佛教受到很重大的冲击。到1688年,那莱王病重,由排外的领袖(国王的乳母兄弟)帕碧陀罗阇(Pra Phetraja)摄政,于是对法人采取行动,下令进攻驻扎曼谷的法军,并大肆捕杀境内的法国传教士及其他的天主教徒。这一全民性的排外运动,保住了国家的命脉,粉碎了法难殖民的野心。

  那莱王曾命铸造数尊佛像,其中渗合金银等金属。那莱王病危时,因无子嗣,只收养一个螟蛉子,常想立为储君,但大权握在帕碧陀国阇手里。那莱王自知死后,帕碧陀罗阇必将争位,所以召宫中男职五十余人,促其尽快出家修道,以在他驾崩后,性命保全,五十余人皆从命。

  那莱王期间,据法人节拉鲁比亚着《暹罗国志》记载,大城佛教的出家人,有举行佛学考试。虽有泰国学者认为佛学考试之事,可能自素可泰时期就流传下来,但《暹罗国志》记载确为首次提到。(《泰国佛教的发展情形》,第417-419页。)那莱王又精谙文学,博览佛教三藏,曾着有佛教诗集及故事集多本。此时,文风很盛,有很多著名诗人。

  那莱王死合,原任摄政王的帕碧陀罗阇登上王位。他对朝庭异已的杀害手段,颇为卑鄙。但他是领导排斥法国势力的中坚人物,免除泰国沦为法人殖民地,有不可泯灭的功劳。

  此后五、六十年中,泰国大致是承平的。值得一提的,就是当波隆科斯(公元1733~1758)在位期间,斯里兰卡国王吉祥称王狮子,于公元1750年,遣使抵达泰国大城。斯里兰卡由于国家僧团臆及佛教衰微,使僧团戒法断传,所以遣使至泰国,礼请泰国僧团前往斯里兰卡传授戒法。泰王命令组一僧团,由优波离上座领导前往,为斯里兰卡传授戒法。泰王命令组一僧团,由优波离上座领导前往,为斯里兰卡佛教传授比丘戒,复兴了斯里兰卡的僧伽系统。此派后来发展迅速,因由泰国传入,就称为“暹罗宗”(Syama-vamsa,Siam School),发展至今已成为斯里兰卡僧人最多的一个宗派。

  波隆科斯在位二十五年,是一位明君,他勤政爱民,国内民丰物富,可算是一个太平时代。他对佛教事业的发扬,也非常热心护持。曾命令修理多所有名的佛寺,增加新建筑物,恢复庄严美观。在他治世时,文学也很发达,特别是戏曲方面,有十四本戏曲产生,多数描述佛陀的前生,由五十个本生故事编成。国王的长子达磨提比丘(Dhammadhipesa)于公元1732年出家,写出了两本佛教著或诗集,一名《华蔓词》(Maleyya),描述历游天上与地狱的情形;一名《难陀优波难陀(龙王)经词》(Nandopananda-sutta)。两书都赋有因果报应之义。1741年…

《南传佛教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