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赫赫天光师子座上,卢舍那佛放光。
在华藏世界,大香水海中,有一莲台,上大下小,共二十层,状如莲华,中有无量无边数世界,故名莲华台藏世界。娑婆世界就在华藏世界的第十三层,极乐世界也是在第十三层。莲华台藏世界属依报,是报身佛的国土,日夜放光明,师子座上,卢舍那佛身亦放光,故称赫赫天光。
光告千华上佛。
卢舍那佛莲座有千叶,一叶一释迦,故谓千华上佛。佛放光,以光嘱告千化佛。
持我心地法门品而去,复转为千百亿释迦,及一切众生。
卢舍那佛把心地法门,传与千释迦,千释迦又把心地法门,传与千百亿释迦,千百亿释迦又把心地法门传与一切众生。
次第说我上心地法门品。
心地法门,位有四十,诸众生性,根有大小利钝,是故说时,要次第而说:初说十住,住于如来家;次说十行,修菩提行;次说十回向,以菩提行的功德,回向佛果;再说十地,法身犹如大地,能生一切法,能度一切众生,能出生一切佛。
汝等受持读诵,一心而行。
不但要讲说心地法门,并且从解起行,要受持、读诵、一心而修行。
尔时千华上佛,千百亿释迦,从莲华台藏世界,赫赫师子座起,各各辞退,举身放不可思议光,光皆化无量佛,一时以无量青黄赤白华,供养卢舍那佛,受持上说心地法门品竟。
青黄赤白花,表心地法门中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此四十位是佛因,因必向果,故以四色花供养卢舍那佛。
每一尊化佛,均能受持住、行、向、地法门,故云受持上说心地法门品竟。
各各从此莲华台藏世界而没,没已,入体性虚空华光三昧,还本源世界。
千佛及千百亿化佛,从华藏世界隐退,人体性虚空华光三昧定。
摄用归体为之入,摄六根之用,归于一心之体,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为定;以心为体,泯相见性,是为体性虚空。
体性虚空常有光明如花,是为体性虚空华光三昧,诸佛入此三昧而隐没,辞退华藏世界,此没彼出,还到自己的国土。
阎浮提,菩提树下,从体性虚空华光三昧出。
阎浮提,即娑婆世界四洲之中的南瞻部洲,佛坐菩提树下,亦从体性虚空华光三昧出。
出已,方坐金刚千光王座。
百亿释迦,于菩提树下,坐金刚台,放千光明,成等正觉。
及妙光堂,说十世界海。
四天王天,有一讲堂名妙光堂,佛成等正觉后,上升妙光堂,先说十世界海法门。
海喻深广,无所不藏,有无穷尽之相:十方世界无尽、诸佛无尽、众生无尽、诸佛法门亦复无尽,简略而说,十方世界如海,广大无边,惟是各各不同。
十世界海,可参阅华严经世界海品。
复从座起,至帝释宫,说十住。
帝释宫在须弥山顶,即忉利天。
十住指十种住于菩提心之法,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一切不住,无住而住,住于菩提心。
复从座起,至焰天中,说十行。
焰天即夜摩天,日月光明照不到,天宫殿自有光明,天莲花亦有光明,见莲花开合为一昼夜。
从菩提心起菩提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十种都是自利利他的菩萨行。
复从座起,至第四天,说十回向。
第四天是兜率陀天,到兜率陀天说十回向法门,把十行的功德,回向佛果菩提,不求余物,唯求作佛,回向有两种:(一)回自向他,把十行的功德,回向一切众生。(二)回事向理,十行属于事,真如法界属理,所有功德投入真如法界,功德常住世间。
复从座起,至化乐天,说十禅定。
六欲天的第五层天,名化乐天,世尊于此处说十禅定法门,为令十回向位诸菩萨,得圆知诸佛禅定、圆入诸佛剎土,圆证法身境界。
复从座起,至他化天,说十地。
有禅定可以破无明,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证,圆证十地法门。
心如大地,地能生万物,心能生万法,能出生一切佛,所谓“一佛一切佛,心是如来地。”
复至一禅中,说十金刚。
一禅指初禅天,十金刚指金刚三昧,为一切法所不能坏。世尊于此说十金刚,为令已登七地菩萨,得证金刚观智,入妙觉果海。
复至二禅中,说十忍。
有了金刚三昧,一切法不能动,便能入十忍,忍指无生法忍,了一切法无生无灭。
复至三禅中,说十愿。
世尊于此天,说普贤十愿法门,令彼已登九地菩萨,更得十大愿力,得入如来妙觉果海。
复至四禅中,摩醯首罗天王宫,说我本源莲华台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品。
四禅顶天,又名色究竟天,乃摩醯首罗天王住处,摩醯首罗以禅定得大自在,故摩醯首罗天又名大自在天。
上来各天中所讲的心地法门,是别说,即各各分别而说,如在忉利天说十住,夜摩天说十行,兜率天说十回向,他化天说十地,是为别说。惟世尊于四禅天,顿说四十心地成佛法门,把住、行、向、地之法,一起说出来,故云:“说我本源莲华台藏世界,卢舍那佛所说心地法门品”,令彼圆证心地功德,入妙觉果海。
其余千百亿释迦,亦复如是,无二无别。
此国释迦在人间成佛后,上升妙光堂等各天说心地法,共余千百亿释迦,亦复如是。
如贤劫品中说。
贤劫品乃梵网经六十一品之一,上来乃略言其义,广如贤劫品中说。
尔时释迦牟尼佛,从初现莲华台藏世界,东方来入天王宫中,说魔受化经已。
以上讲千释迦及千百亿释迦,于诸世界说心地品,以下讲一释迦,于此世界说心地法门品。
释迦佛自从初现于华藏世界,秉受心地法门竟,向东而来,入摩醯首罗天王宫中。摩醯首罗以定得大自在,定能生一切色法,所以他认为大千世界是他所造,一切众生从他而出,于是生大骄慢,故大自在天,又名大我慢天,有了我慢便成魔,佛先度大魔王,舍离我慢,故云:“说魔受化经已”,然后在天上示现成佛。
下生南阎浮提,迦夷罗国,母名摩耶、父字白净,吾名悉达,七岁出家,三十成道,号吾为释迦牟尼佛。
此乃从本垂迹,降生人间之文。
人间有一四天下:东胜神洲、南阎浮提、西牛贺洲、北俱卢洲,以南阎浮提的众生最为勇猛,虽未见果而修因,故佛从天上降迹南阎浮提,迦夷罗国。迦夷罗国在喜马拉雅山之南,为世界之中心点。
母名摩耶,意即大幻,华严经中,摩耶夫人对善财言:“我得大幻愿智法门,为卢舍那佛之母,为千佛之母。”贤劫千佛,皆以摩耶夫人为母。其父名白净,又名净饭王。
悉达,即一切义成之意。一般经典中记载太子十九岁出家,此经说七岁出家,可能是说太子初出家时,先学非非想定,不久证得,但知非究竟,次复游行诸国,凡经一年,次更苦行六年,前后共七年(岁),至三十岁乃成佛。
释迦即能仁之意,以慈悲心,能作佛事,因娑婆是五浊恶世,众生多苦,若无慈悲,不会到此世界救苦;牟尼即寂默,寂灭道场,默契真理,表智,悲智和合,方可度众生。
于寂灭道场,坐金刚华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
寂灭是用功之法,不生不灭称为寂灭,是出世间法,世间法有生有灭,在生灭中见不生灭,是为寂灭,所谓“生灭灭已,寂灭现前。”所以修行用功很简单,从生灭中见不生灭,唯有寂灭,乃能得道。
以金刚三昧力,破最后一品无明,大觉现前,成等正觉,故云坐金刚华光王座。
坐金刚华光王座,成佛说法,实时上升妙光堂,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转大*轮。
其中次第十住处所说。
从妙光堂,乃至首罗天王宫,一共十处,所说的都是成佛之法。
时佛观诸大梵天王网罗幢,因为说无量世界,犹如网孔,一一世界,各各不同,别异无量,佛教门亦复如是。
佛观大梵天王网罗幢,因物说法。一网幢有无量孔,孔孔不同,一华藏有无量世界,界界不同,诸佛教门,亦复如是,佛佛教风,亦各各不同。
吾今来此世界八千返,为此娑婆世界,坐金刚华光王座,乃至摩醯首罗天王宫,为是中一切大众,略开心地法门竟。
如来大慈,悲愿深广,在此娑婆世界,坐金刚华光王座,示现成佛,前后已有八千次,每次成佛,即上升四天王天宫,次第乃至首罗天,为诸天人,略说心地法门。
复从天王宫,下至阎浮提菩提树下,为此地上一切众生,凡夫痴暗之人,说我本卢舍那佛心地中,初发心中,常所诵一戒,光明金刚宝戒。
天宫说法竟,即下人间,在菩提树下,为一切众生说心地戒。
凡夫没在愚痴黑暗之中,未解如来心地法,唯有说本佛卢舍那佛,初发心时,常所诵一戒。一戒者,即佛戒,佛性清净,从清净的自性中,流出无量戒,例如:
自性清净,不杀生,是佛戒。
自性清净,不染污,不淫欲,是佛戒。
自性清净,不自欺,不欺人,是佛戒。
所谓一即无量,无量即一,从一佛戒中,开出无量戒,戒能破无明烦恼黑暗,故名光明,戒是无相,一切不能坏,犹如金刚;戒是无漏,出生无为功德故云宝,是以称为光明金刚宝戒。-
是一切佛本源。
诸佛万德圆融,以戒为本,德从戒而生,故戒是一切佛本源。
一切菩萨本源。
菩萨修万行,亦以戒为本,无戒,行不成,所以戒是菩萨本源。
佛性种子。
佛性以戒为种子,种子起现行,就是戒,现行熏种子,归佛性。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一切众生,皆有成佛之性,性以不变为义,有佛性者,将来尽得成佛,现在未见佛性,所以是众生。
众生虽然未见佛性,但一切众生可以持戒,持戒清净即见佛性,所以戒是佛性的种子。
那么众生如何持戒?
一切意识色心,是情是心,皆入佛性戒中。
一切意识,就是指第六识,第六意识是什么?一切他都参与:如眼见色,这意识就立即分别是什么色,耳闻声,第六意识又立即分别是什么声音,鼻嗅香,他又分别香,本来舌尝味,与意识无关,但意识又去分别是什么味;身觉触,这意识又分别是什么触,意根知法尘,这意识又立即分别一切法,所以意识…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