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P2

  ..续本文上一页相,说业者,了了出口,令人领解相信,说业已成,当来受拔舌地狱苦果。

  而菩萨闻外道恶人,及二乘恶人,说佛法中非法非律,常生慈心,教化是恶人辈,令生大乘善信。

  外道恶人,知见不正,执着我见,断常等见,嫉忌佛教,说佛法是非法,律是非律,不能出苦海,不能生天国,如是毁谤佛法。

  二乘人相信小乘,不喜大乘,云大乘非佛说,又云大乘律,有开有遮,亦非佛说。

  菩萨闻后应生慈悲心,教化外道,舍邪归正,信仰大乘;教二乘人,回小向大,修大乘行,如无着禅师,度天亲菩萨发菩提心,宏扬大乘。

  而菩萨反更自说佛法中罪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菩萨应该摧邪扶正,护持佛法,而反更说四众过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第七自赞毁他戒

  真如佛性,无自无他,若见自他,不见佛性;真如平等,无人我相,见人我者,见惑烦恼是也,赞毁者,思惑是也,思惑有憎爱,故有赞毁。菩萨破见惑,不见人我,破思惑,则无憎爱,所以不自赞,不毁他,赞毁两亡,自行教他,故名菩萨。

  若佛子,自赞毁他,亦教人自赞毁他。

  自赞者,自己赞叹自己的功劳,赞叹自己的长处,毁他者,讥人过失,说人之短。

  菩萨观业如幻,善恶性空,怎可自赞?怎可毁他?自赞着我,心生骄慢,骄必败。菩萨观心清净,不见他人的过失,何用毁他,等如明镜现像,镜内无像,何用毁像,虽镜无像,能现妍丑,好丑从缘,我们心内清净,虽知道别人的过失,但心内不着别人的过失,又何用毁他人过,所以不说他人非,更不毁他过。

  若自赞毁他,又教人自赞毁他,则心内有四条罪,一、自赞,二、毁他,三、教人自赞,四、教人毁他。

  毁他因,毁他缘,毁他法,毁他业。

  此戒五缘成重:一、是众生,二、众生想、三、赞毁心、四、说赞毁具,五、前人领解。

  毁他因是嫉忌心,毁他缘是想提高自己的声望,令人恭敬供养,毁他法是以语言文字宣扬,毁他业是前人领解赞毁之语。

  而菩萨应代一切众生受加毁辱,恶事向自己,好事与他人。

  菩萨无我,与众生一体,应代一切众生受苦,犹如一个大家庭,家内成员与主人是一体,若有事情发生,主人承担一切责任,免大众受苦,所谓恶事向自己。

  一件事情之能够成功,亦非一人之力,全赖大众合作,所以好事应归他人。

  若自扬己德,隐他人好事,令他人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菩萨应宣扬人家的好事,隐藏他人的过失,免人受毁,今反其道而行,揽功归己,独占功劳,人家好事不称赞,人家坏事到处宣传,令人受毁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第八悭惜加毁戒

  佛法流通于世,普渡群生,故有财应行布施,流通财,令他人得福,有法应施法,流通法,令他人得慧,所以菩萨舍财舍法,尽空一切,与道相应,是故如来制此戒。

  若佛子,自悭,教人悭。

  财要流通,辗转布施,令众生得福,法更要流通,师长善友教导我们,我们又转教一切人,令依法修行而得慧,如是福慧双修,故名佛子。

  有财而自不用,又不施与人,有法自不修,又不教人,名为自悭。

  自己悭财悭法,又教人悭财悭法,教人不行财布施,不行法布施,名教人悭,自致无福无慧,自悭尚不可,何况教人悭,则有自行教他两条罪。

  昔日佛在世时,有贫女乞了两个钱,自己不用而供养大众僧,释迦佛实时为她授记,将来在震旦国做国王,就是武则天女王。

  五台山有一位法云比丘,因他前生吝法,今生非常愚鲁,大众称他牛云,后蒙文殊菩萨指点,宿障业除,得大智慧。

  佛子修行,不离福慧,施财得福,施法得慧,福慧圆满,名之为佛,是故有财应布施,有法亦应宣扬流通,利益众生。

  悭因,悭缘,悭法,悭业。

  悭因是秘藏爱惜,悭缘是自私自利心,悭法是:懂说不懂,有说无,或闭门谢客。

  昔日杭州有一大富翁,出家人向他化缘,他就悭惜,门前写四个字:“僧道无缘”,人家便不敢向他化缘,后来济公圣僧续下一句曰:“畜生有份。”他死后果然成为狗,他的儿子知道后,养牠一生。

  因、缘、法,和合而成悭业,果报作饿鬼。

  此戒五缘成重:一、是众生,二、众生想,三、悭毁心,四、示悭相,五、前人领解。

  而菩萨见一切贫穷人,来乞者,随前人所须,一切给与。

  施财施法,外利众生,内舍贪烦恼,无始劫以来的悭贪烦恼令我们作饿鬼,惟有布施,才可灭去悭贪烦恼。

  菩萨修六波罗蜜,以布施为首,随前来乞者所须,有财施财,有法施法。得忍菩萨有三施:舍王位、舍头目皮骨、舍妻子;出家菩萨有四施:纸、笔、墨、法;在家菩萨有二施:财、法。

  而菩萨以恶心瞋心,乃至不施一钱一针一草,有求法者,不为说一句一偈一微尘许法,而反更骂辱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恶心是不希望别人安乐,瞋心是恐怕别人胜己,布施是慈悲心,以慈灭恶心,以悲灭瞋心,一钱一针一草虽微,惟施心大,福亦大,一句一偈之法虽少,却含法身妙理,一微尘许法之微,却能诠一切法,所谓“一即一切”。若有来求财者不施与财,有来求法者不为说法,反而骂辱人,非是菩萨,反得波罗夷罪。

  第九瞋心不受悔戒

  忍辱之为德,持戒苦行所不能及,忍则妄想不生,烦恼不起;既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灭,则证无生法忍,在无生忍中,尚不见有我有人,何来有瞋,无瞋则生诸善根,永为佛种,所以如来制此戒。

  若佛子,自瞋,教人瞋,瞋因,瞋缘,瞋法,瞋业。

  所谓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瞋火炎炎,烧尽菩提种,瞋是心中火,能烧功德林,所以菩萨要灭自己的瞋心,增长自己的慈悲心,以慈悲心度众生,瞋心不能度众生,瞋心只会结冤;若佛子自己起瞋心,又教人起瞋心,即非佛子。

  此戒五缘成重:一、是众生,二、众生想,三、隔瞋心(不欲和解),四、示不受相,五、前人领解。

  瞋因是无明,瞋缘是逆境,瞋法是打人、骂人,与人结冤,瞋业成。

  而菩萨应生一切众生善根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孝顺心。

  善根是成佛之因,我们修行,第一要种善根,无诤就是善根,无诤则无瞋,不瞋善根生起,得无诤三昧,不争名,不争利,与人无诤,先人后己,由无诤三昧而生慈心,与人以乐,生悲心,拔人之苦,又从慈悲心生孝顺心,孝顺一切众生,视一切众生为未来诸佛,又孝顺三宝,秉三宝之遗教,依法修行,自度度他,是为持戒。

  所以菩萨令一切众生学无诤之事,常生慈悲心,息灭瞋心,慈悲心向什么地方求?你役有瞋心,慈悲心就来。

  而反更于一切众生中,乃至于非众生中,以恶口骂辱,加以手打,及以刀杖,意犹不息,前人求悔,善言忏谢,犹瞋不解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一切众生,指六道中能以肉眼得见者,即人及畜;非众生,指无情物,如天、地、山河、塑像等无情之物。有人瞋心起,骂天骂地,或指骂佛像、菩萨像等无情之物,对有情众生,恶口骂辱,或以手打,或加刀杖,伤害人畜,而瞋心依然不息,前人来求悔过,又以善言道歉,犹起瞋心不和解,不和解便结冤,结冤则瞋心不息,永隔众生,即非菩萨,得波罗夷罪。

  第十谤三宝戒

  无罪而说他有罪,名之为谤。

  三宝是苦海中的慈航,黑夜中的明灯,众生病苦的良药。若人毁谤三宝,不但自己不能出苦海,更令无量人都不能出苦海,彼此均堕地狱,欲出地狱,还是要依靠三宝之力,所以切莫毁谤三宝。

  若佛子,自谤三宝,教人谤三宝。

  若佛子,是指受了菩萨戒者,自己谤三宝。

  三宝者,第一是佛宝,佛即觉也,觉则万法皆空,觉财,财空,觉色,色空,色空就是智慧,财空就是福德,财色二空,福慧具足,所以佛又名两足尊,福足慧足。

  人人都有觉性,觉性就是佛性,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即称为佛。

  法即是正,什么是正法,离欲就是正法,念佛离欲,是正法,布施离欲,是正法,持戒离欲,是正法,持咒离欲,也是正法,所以法就是离欲尊,离了欲,一切法都是正法,未离欲,一切法都是世间法。

  僧即是净,僧人在尘不染尘,在世而出世,在欲而离欲,心清净,不入色、声、香、味、触、法,即证初果,断欲界烦恼,证三果,出三界生死,证阿罗汉果,习气清净,证辟支佛果,一切法清净,证菩萨无生法忍果。

  菩萨是僧,罗汉是僧,凡圣也是僧,出家人持戒清净者,个个都称为僧宝。

  三宝无过失,愚痴之人,以正为邪,以是为非,邪正不分,是非颠倒,所以自己毁谤三宝,又教人毁谤三宝。

  谤因、谤缘、谤法、谤业。

  愚痴为因,邪见为缘,因缘和合,以口、书等方法毁谤佛教,令无量人不相信三宝,而成毁谤之业,果堕拔舌地狱,久久不能得出。

  此戒五缘成重:一、是众生,二、众生想,三、欲说心,四、正吐说,五、前人领解。

  而菩萨见外道及以恶人一言谤佛音声,如三百矛刺心,况口自谤,不生信心,孝顺心,而反更助恶人邪见人谤者,是菩萨波罗夷罪。

  外道着见,不喜欢佛教说无我,恶人作恶,不喜欢佛说持戒,因此外道及恶人,常常毁谤三宝。菩萨听闻外道及恶人以一言毁谤三宝之声,其痛苦之情,犹如三百矛刺心,所以者何?以断一切众生佛种故,耳闻如此,何况亲口自出谤言。

  假如菩萨自谤三宝,皆因对三宝失去信心,例如有人修行用功几十年,后来病了,或遇到灾难,不知是过去的业力起现行,不但不反省求忏悔,反更妄说三宝不加庇他,因此对佛教失去信心而生谤毁,助长恶人及邪见人的威势,帮助恶人、邪见人毁谤三宝,而不是帮助诸佛菩萨宣扬三宝。一切众生听到你毁谤三宝之语,欲信而不信,已信而生退心,令无量众生背弃三宝,令无量众生行黑暗道,令无量众生堕苦海中,你看此罪多大,所以说是菩萨波罗夷罪。

  善学诸仁者,是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学,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何况具足…

《梵网经菩萨戒略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