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随喜别人,你做到了才行。那赞叹了别人的因果是什么呢?是开发了自己内心的慈悲,甚至是一种开发空性的能力;开发了你自己内心的觉性与佛性的联系,慢慢的你的修行就好了。可是很多人不愿意打开那份关怀众生的爱心。或者说不愿扩展那份爱心!
还有人看到杨洪的善行,他不随喜,为什么不随喜?他麻木了,看到杀人放火,他也麻木;看到众生受苦,他也不难过;看到别人做善事,他也不欢喜,也都麻木了。为什么麻木了?麻木是他外在的一个表现,真正的来说,是业力深重,不敏感了,被业障覆盖了。障碍了他的慈悲心和觉性的发展,这种人类似于那些累世累劫刚从畜生道爬出来的人,你跟他说,他听不进去,智慧升不起来,这是一种麻木。
还有一种人,是最危险的一种人,他随喜吗?他有小小随喜,但他随喜谁呢?他不是随喜杨洪,他只随喜他自己的上师,他随喜他自己认为的高人,当然,他认为他的上师是最高,他认为那些公认的、伟大的人是最高的,对!其实,这一点真的是有些错误,如果你是个真的修行人,你就应该随喜一切普天下的善知识,随喜一切善知识的善行、功德,而不要那么的只执著于你的上师!这种人我执最重,这个很麻烦,他自己认为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也是修行,他随喜那些公认的人物,却认为杨洪所做的善事不值得随喜。
究竟的来说,真正的修行是:你学到了那些伟大人物的伟大内心特征的话,你就知道了,那怕是一个很微小的众生善念也应该平等对待、平等随喜!为什么呢?这个理由是究竟法平等,你学不会这个,却在那里东分别西分别,这种人很危险,因为他的危险就在于别人看不出来,自己又不易明白!所以在普贤菩萨的十大愿里:随喜一切凡圣的功德。你学到了吗?真正的修行人要平等。所以在修行的过程中,你要锻炼自己的平等心,看一切事物要平等。
大家都知道有个叫蒋贡康楚仁波切,他的第一世是利美运动的创造者,是文殊菩萨的化身,他转世了好多次,上一世在印度出车祸往生,这一世也大概有十来岁了。蒋贡康楚仁波切他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上师,我看到特别的一点:就是他平等慈悲。在西藏,出家人有自己的功德主,就是护持自己法的护法居士,蒋贡康楚仁波切会把那些护自己法的居士介绍给其他的上师,平等的让他们护持其他人!!这一点很少法师能做到!所以,真正的追随白教上师修行的那些人呀,你们能学到这一点吗?这一点才是最珍贵的,他之所以成为一个伟大的上师,就是由于他内在的如大地般平等的特质!大家学了半天,学到了什么呢?DB法王也是平等的呀,他们关怀的是整个佛教,而不是我噶举巴怎么样!他们关怀的是整个的众生,而没有说我身边的徒弟怎么样?没有呀,为什么不把自己的心量扩大一点,为什么不学学你上师那些平等心、慈悲心?而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随喜赞叹你自己的上师?这种分别会给佛教内部带来不和、不平衡,这种不平等会造成我执的增加、加深!所以,我说不随喜别人的,是这一种人比较危险。
还有一种人,就是修行很高了,超越了善恶,一切已经回到明净的空性中了,那是大修行人。内心祥和,平等!不住善恶,无有喜忧!所以,嘴上虽说有随喜!内心无有随喜念!这是最究竟的随喜!这种人极少!
四、功德与智慧
有人说:求恶求善无所谓啦。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谈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要求智慧不求福报。现在好多人爱谈这个问题,他认为福报算什么呢?我求智慧呀,有人天福报还要有智慧才行,对!可是你知不知道?你想得到并且转变自己业力而有人天福报的那个智慧是从那里来的呀?究竟的来说,一点路也不能省,你的福报没有积累够而想开智慧的话,门儿都没有,你看杨洪,为什么善知识就愿意点化他?善知识希望他成熟呀,因为他是个好基础呀,就象一块肥沃的土地,他那块地种什么都能很快长高,所以我们得赶快去找一棵将来可做顶梁大柱的松柏种籽来种下,他有极强的功德力基础,修了很多善的基础,加行资粮道很充足、很充沛,所以一定要让他快速的成熟起来,如果你是一个很可怜的人,一点善功德也没有,善知识就会告诉你:“先好好布施吧,好好做功德吧,你的功德力不够是不行的” 。
世间凡事一魔罗,心境清净哪来
在西藏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喇嘛,他对他的上师说:“我怎么修行”?上师说:“你要好好做善事哦,多做功德,智慧才能增长,功德和智慧的增长是平等的” 。 “哦,原来这样!功德增长智慧才能增长” !喇嘛想。所以他就给大众印经,每天早上就推着印经板去印经,印了多少年了?他不停的为别人做,目的是为了开智慧,他也没有了解经文法义,也没有听闻佛法。印了很久,几十年了,觉得很累,他很难过,就烦了。他就拿着那个印经板发了个愿:“文殊菩萨,诸佛菩萨请做个证明吧,我的上师跟我说:好好求福,求福就能增智慧,我一直在为别人做事。可我的智慧还没有开哦!如果我上师说的这个话是错的,那我把这个印经板丢到空中就让它掉下来好了,如果我的上师说的这句话是对的,那丢到空中的这个板不要掉下来” 。他想:这个木板丢到空中肯定要掉下来的,那就证明我的师父说错了——他想证明他的师父说错了,他不想做功德了,不想求福报了,他想开智慧去。理所当然,大家都知道,这个板要丢到空中肯定要掉下来的。他一狠心,一咬牙就把板往空中“啪”的一声,扔了出去,不管了,他就闭上眼睛静静地听木板掉下来的声音,可是,一直没有掉下来的声音,奇怪了,木板没有掉下来,怎么回事?睁眼一看:文殊菩萨在空中接住了经板!!!文殊菩萨说:“我可爱而又可怜的弟子呀,你的上师其实一点错也没有呀,你的福报增长够就是智慧增长够,你现在的智慧没有开就是因为你的福报还不够,你应该继续修呀!继续求福报,继续为大众服务哦” !哇!他此时能亲见文殊菩萨,很难得!文殊菩萨是智慧第一!表智慧的!就是由于他的信心发生动摇的时候,就是由于自己做功德、做善事的问题产生怀疑的时候,而且自己的福报增长到一定水平后!感应到了文殊菩萨现身!菩萨无处不在呀!从这里可以看出,你福报求不到,想开智慧?不行!!你的福报有了,就把福报转换为智慧了。
所以,我很久以前就问过杨洪一个问题:非善非恶时如何?这个问题考住他了,他就回去禅修,回答了我的问题,但不究竟!最近又听了一次他介绍大悲咒的讲法,哇!他的智慧增长了,他的智慧给逼出来了,开始思考空性的东西了,空性的积累快呀,他的上半辈子都用来修福报,后半辈子呢,很多的善知识都来帮他开智慧,智慧很容易的就增长了,你看是不是福报的积累导致的?没有前半辈子的福报的积累,你后半辈子还想开智慧?岁数大了,行吗?老实告诉你:不行。所以,我对你们说,如果你认为自己的知见高,你就要随喜别人,而且深信福报的积累就是智慧的前提,没有福报,你想开智慧?不可能。再说一次,不可能!!!为了增长你自己的智慧,为了增长你的福报,你一定要广泛随喜,你就从这里面积累到自己所需要的福报和智慧了。
这个很奇怪哦,就象进入花房、染香久了,身上就变得香多了,你每天与修行的善人在一起,你随喜赞叹他,你的业障慢慢就清净了,你的福报就慢慢增长了,就这么简单。有人说:这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说原来如此!!对呀,佛法修行也不难,就这么简单,所以刘备对他的儿子讲过这样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你不要看那个善小而不去做哦,而看那个小小的恶呀,就去做了,一切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积累的!我们修行要注意这些东西。你看到大街上那些可怜的人们,你没有办法帮助他们,你就起这么一个念头:“唉!众生真的是好可怜呀,我要是有能力一定要帮你们”。你的心里也很难过。你认为你真的没有帮上他们吗?其实,这个缘你就先结下了;同时,你的一念善就积下了无量无边的福报呀。所以说,你们一定要明白:有心随喜也是修行!用心随喜就是修行!你一念随喜就是你的慈悲心的体现;这一念随喜善,你就积累了同别人积累的功德同样的功德;你有了这个功德力的积累,慢慢的就会变成般若智慧的了解;般若智慧的开展和积累的结果是空性正见的建立;空性正见的建立到最后慢慢就变成了觉受;空性正见的觉受慢慢就转换为空性正见的实证,那个叫开悟,开悟就见佛性,见佛性就证道了!再广行一切福慧业,最后成就佛果!!你看,这就是一念随喜善,最后变成了佛果!!它的因果链就在这里。
五、修行次第
好多人说:“我没有钱,没有办法帮助人” !我告诉你,你没钱没有关系,你每天随喜善知识,随喜那些大善人,随喜那些每天广度众生、开发空性智慧的佛教事业的人,赞叹他们,这样你不就积累了功德了吗?退一步讲,你不要以为帮助别人、修功德、,修福报、布施就不是究竟的佛法。布施是六度之一,它是开始必须要有的,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如果你布施做不圆满,那后面每一项都做不圆满,前面的布施做得不圆满,后面的圆满一点也升不起来。布施是第一项,智慧是最后一项,它中间还有四项,这是次第,六度是有次第的,比如,初地菩萨修的是布施,二地菩萨修的是持戒,三地菩萨修的是忍辱,四地菩萨修的是精进,五地菩萨修的是禅定,六地菩萨修的是般若,他是一地一地的往上走,一地一地修的重点是不一样的。那如果你说,我不要,我从一地就直接修五地功德法门。可能吗?不可能,退一步来说,你知道六度之间,为什么一定要先修布施呢?打个比方,就如一个人要走远路,那出发前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要带足自己的干粮,如水、吃的东西要带足…
《关于随喜功德的开示(智空禅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