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關于隨喜功德的開示(智空禅師)▪P2

  ..續本文上一頁、隨喜別人,你做到了才行。那贊歎了別人的因果是什麼呢?是開發了自己內心的慈悲,甚至是一種開發空性的能力;開發了你自己內心的覺性與佛性的聯系,慢慢的你的修行就好了。可是很多人不願意打開那份關懷衆生的愛心。或者說不願擴展那份愛心!

  還有人看到楊洪的善行,他不隨喜,爲什麼不隨喜?他麻木了,看到殺人放火,他也麻木;看到衆生受苦,他也不難過;看到別人做善事,他也不歡喜,也都麻木了。爲什麼麻木了?麻木是他外在的一個表現,真正的來說,是業力深重,不敏感了,被業障覆蓋了。障礙了他的慈悲心和覺性的發展,這種人類似于那些累世累劫剛從畜生道爬出來的人,你跟他說,他聽不進去,智慧升不起來,這是一種麻木。

  還有一種人,是最危險的一種人,他隨喜嗎?他有小小隨喜,但他隨喜誰呢?他不是隨喜楊洪,他只隨喜他自己的上師,他隨喜他自己認爲的高人,當然,他認爲他的上師是最高,他認爲那些公認的、偉大的人是最高的,對!其實,這一點真的是有些錯誤,如果你是個真的修行人,你就應該隨喜一切普天下的善知識,隨喜一切善知識的善行、功德,而不要那麼的只執著于你的上師!這種人我執最重,這個很麻煩,他自己認爲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也是修行,他隨喜那些公認的人物,卻認爲楊洪所做的善事不值得隨喜。

  究竟的來說,真正的修行是:你學到了那些偉大人物的偉大內心特征的話,你就知道了,那怕是一個很微小的衆生善念也應該平等對待、平等隨喜!爲什麼呢?這個理由是究竟法平等,你學不會這個,卻在那裏東分別西分別,這種人很危險,因爲他的危險就在于別人看不出來,自己又不易明白!所以在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裏:隨喜一切凡聖的功德。你學到了嗎?真正的修行人要平等。所以在修行的過程中,你要鍛煉自己的平等心,看一切事物要平等。

  大家都知道有個叫蔣貢康楚仁波切,他的第一世是利美運動的創造者,是文殊菩薩的化身,他轉世了好多次,上一世在印度出車禍往生,這一世也大概有十來歲了。蔣貢康楚仁波切他之所以成爲一個偉大的上師,我看到特別的一點:就是他平等慈悲。在西藏,出家人有自己的功德主,就是護持自己法的護法居士,蔣貢康楚仁波切會把那些護自己法的居士介紹給其他的上師,平等的讓他們護持其他人!!這一點很少法師能做到!所以,真正的追隨白教上師修行的那些人呀,你們能學到這一點嗎?這一點才是最珍貴的,他之所以成爲一個偉大的上師,就是由于他內在的如大地般平等的特質!大家學了半天,學到了什麼呢?DB法王也是平等的呀,他們關懷的是整個佛教,而不是我噶舉巴怎麼樣!他們關懷的是整個的衆生,而沒有說我身邊的徒弟怎麼樣?沒有呀,爲什麼不把自己的心量擴大一點,爲什麼不學學你上師那些平等心、慈悲心?而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隨喜贊歎你自己的上師?這種分別會給佛教內部帶來不和、不平衡,這種不平等會造成我執的增加、加深!所以,我說不隨喜別人的,是這一種人比較危險。

  還有一種人,就是修行很高了,超越了善惡,一切已經回到明淨的空性中了,那是大修行人。內心祥和,平等!不住善惡,無有喜憂!所以,嘴上雖說有隨喜!內心無有隨喜念!這是最究竟的隨喜!這種人極少!

  四、功德與智慧

  有人說:求惡求善無所謂啦。這是另外一個問題了。談到另外一個問題就是:要求智慧不求福報。現在好多人愛談這個問題,他認爲福報算什麼呢?我求智慧呀,有人天福報還要有智慧才行,對!可是你知不知道?你想得到並且轉變自己業力而有人天福報的那個智慧是從那裏來的呀?究竟的來說,一點路也不能省,你的福報沒有積累夠而想開智慧的話,門兒都沒有,你看楊洪,爲什麼善知識就願意點化他?善知識希望他成熟呀,因爲他是個好基礎呀,就象一塊肥沃的土地,他那塊地種什麼都能很快長高,所以我們得趕快去找一棵將來可做頂梁大柱的松柏種籽來種下,他有極強的功德力基礎,修了很多善的基礎,加行資糧道很充足、很充沛,所以一定要讓他快速的成熟起來,如果你是一個很可憐的人,一點善功德也沒有,善知識就會告訴你:“先好好布施吧,好好做功德吧,你的功德力不夠是不行的” 。

  世間凡事一魔羅,心境清淨哪來

  在西藏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喇嘛,他對他的上師說:“我怎麼修行”?上師說:“你要好好做善事哦,多做功德,智慧才能增長,功德和智慧的增長是平等的” 。 “哦,原來這樣!功德增長智慧才能增長” !喇嘛想。所以他就給大衆印經,每天早上就推著印經板去印經,印了多少年了?他不停的爲別人做,目的是爲了開智慧,他也沒有了解經文法義,也沒有聽聞佛法。印了很久,幾十年了,覺得很累,他很難過,就煩了。他就拿著那個印經板發了個願:“文殊菩薩,諸佛菩薩請做個證明吧,我的上師跟我說:好好求福,求福就能增智慧,我一直在爲別人做事。可我的智慧還沒有開哦!如果我上師說的這個話是錯的,那我把這個印經板丟到空中就讓它掉下來好了,如果我的上師說的這句話是對的,那丟到空中的這個板不要掉下來” 。他想:這個木板丟到空中肯定要掉下來的,那就證明我的師父說錯了——他想證明他的師父說錯了,他不想做功德了,不想求福報了,他想開智慧去。理所當然,大家都知道,這個板要丟到空中肯定要掉下來的。他一狠心,一咬牙就把板往空中“啪”的一聲,扔了出去,不管了,他就閉上眼睛靜靜地聽木板掉下來的聲音,可是,一直沒有掉下來的聲音,奇怪了,木板沒有掉下來,怎麼回事?睜眼一看:文殊菩薩在空中接住了經板!!!文殊菩薩說:“我可愛而又可憐的弟子呀,你的上師其實一點錯也沒有呀,你的福報增長夠就是智慧增長夠,你現在的智慧沒有開就是因爲你的福報還不夠,你應該繼續修呀!繼續求福報,繼續爲大衆服務哦” !哇!他此時能親見文殊菩薩,很難得!文殊菩薩是智慧第一!表智慧的!就是由于他的信心發生動搖的時候,就是由于自己做功德、做善事的問題産生懷疑的時候,而且自己的福報增長到一定水平後!感應到了文殊菩薩現身!菩薩無處不在呀!從這裏可以看出,你福報求不到,想開智慧?不行!!你的福報有了,就把福報轉換爲智慧了。

  所以,我很久以前就問過楊洪一個問題:非善非惡時如何?這個問題考住他了,他就回去禅修,回答了我的問題,但不究竟!最近又聽了一次他介紹大悲咒的講法,哇!他的智慧增長了,他的智慧給逼出來了,開始思考空性的東西了,空性的積累快呀,他的上半輩子都用來修福報,後半輩子呢,很多的善知識都來幫他開智慧,智慧很容易的就增長了,你看是不是福報的積累導致的?沒有前半輩子的福報的積累,你後半輩子還想開智慧?歲數大了,行嗎?老實告訴你:不行。所以,我對你們說,如果你認爲自己的知見高,你就要隨喜別人,而且深信福報的積累就是智慧的前提,沒有福報,你想開智慧?不可能。再說一次,不可能!!!爲了增長你自己的智慧,爲了增長你的福報,你一定要廣泛隨喜,你就從這裏面積累到自己所需要的福報和智慧了。

  這個很奇怪哦,就象進入花房、染香久了,身上就變得香多了,你每天與修行的善人在一起,你隨喜贊歎他,你的業障慢慢就清淨了,你的福報就慢慢增長了,就這麼簡單。有人說:這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說原來如此!!對呀,佛法修行也不難,就這麼簡單,所以劉備對他的兒子講過這樣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就是你不要看那個善小而不去做哦,而看那個小小的惡呀,就去做了,一切事物都是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積累的!我們修行要注意這些東西。你看到大街上那些可憐的人們,你沒有辦法幫助他們,你就起這麼一個念頭:“唉!衆生真的是好可憐呀,我要是有能力一定要幫你們”。你的心裏也很難過。你認爲你真的沒有幫上他們嗎?其實,這個緣你就先結下了;同時,你的一念善就積下了無量無邊的福報呀。所以說,你們一定要明白:有心隨喜也是修行!用心隨喜就是修行!你一念隨喜就是你的慈悲心的體現;這一念隨喜善,你就積累了同別人積累的功德同樣的功德;你有了這個功德力的積累,慢慢的就會變成般若智慧的了解;般若智慧的開展和積累的結果是空性正見的建立;空性正見的建立到最後慢慢就變成了覺受;空性正見的覺受慢慢就轉換爲空性正見的實證,那個叫開悟,開悟就見佛性,見佛性就證道了!再廣行一切福慧業,最後成就佛果!!你看,這就是一念隨喜善,最後變成了佛果!!它的因果鏈就在這裏。

  五、修行次第

  好多人說:“我沒有錢,沒有辦法幫助人” !我告訴你,你沒錢沒有關系,你每天隨喜善知識,隨喜那些大善人,隨喜那些每天廣度衆生、開發空性智慧的佛教事業的人,贊歎他們,這樣你不就積累了功德了嗎?退一步講,你不要以爲幫助別人、修功德、,修福報、布施就不是究竟的佛法。布施是六度之一,它是開始必須要有的,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如果你布施做不圓滿,那後面每一項都做不圓滿,前面的布施做得不圓滿,後面的圓滿一點也升不起來。布施是第一項,智慧是最後一項,它中間還有四項,這是次第,六度是有次第的,比如,初地菩薩修的是布施,二地菩薩修的是持戒,叁地菩薩修的是忍辱,四地菩薩修的是精進,五地菩薩修的是禅定,六地菩薩修的是般若,他是一地一地的往上走,一地一地修的重點是不一樣的。那如果你說,我不要,我從一地就直接修五地功德法門。可能嗎?不可能,退一步來說,你知道六度之間,爲什麼一定要先修布施呢?打個比方,就如一個人要走遠路,那出發前必須要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要帶足自己的幹糧,如水、吃的東西要帶足…

《關于隨喜功德的開示(智空禅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