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27-28卷▪P8

  ..续本文上一页有这个经验。就是你这样东西跟你的心里相应的话,到那个时候的话,精神就提起来了,叫你该做的时候,那怕洗澡固然不愿意,到该睡觉了,去睡啦,明天起不来,没关系,等一下等一下,明天我起得来的,就是这个样;乃至于你很累了,这个什么节目来了,你也不觉得累了,不是很明白吗?这是什么?我们的习气,对不对?习气是什么?现在的果,就是你因地当中有了这个,现在这个现象,所以如果说我们每一位同学碰见这个情况的话,立刻检点一下是什么状态,最好的办法,那时候赶快忏悔,还来得及,忏悔净除了以后,他不会感果,要不然这个留下去的话,那对我们是非常恐怖的一个结果。

  【“又于三宝等功德差别,若能多知,依此之信,亦多增长。”】

  再说,假定说我们对于三宝的功德,这个差别有种种特殊的内涵、细致的内涵,能够了解的愈多,那么信心也增长,平常我们说归依,为什么要归依啊?说好的,那么就好的,归依了,现在大部份都是这样,归依了三宝,他就保佑你多子多孙、长寿、健康,那去去去,到底内容什么,不一定知道,但是你如果你了解了更多,他愈来愈起劲,我们不要说佛法了,就是一贯道,我晓得的,一贯道他有一套内容的,他就告诉你这个道有多大的好处,现在是三期末劫了,如果是你不来这一套东西的话,到那时候末劫钢锋落地怎么怎么,恐怖的不得了,然后你跑得去,一受了这个东西有多少好处,你了解的愈多,你这个信心就愈强,都是靠这个东西。那么我们对佛法呢?也是如此,所以我讲一贯道的,为什么要这样讲,就是说我们这种心相,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心里状态的的确确是如此的,你用在这个上面,就对这个信心增强,用在那个上面,就对那个东西信心增强,现在我们要增强对三宝的信心,怎么办?还是用这个办法,告诉他,三宝的种种特别好处,那要靠什么啊?闻思嘛!不是很明白吗?所以说修行而居然不要闻思了,怎么个修法?这是对启发你好乐的信心,另外呢?

  【“若多了知生死过患,故生众多厌患出离。”】

  反过来,你假定能够多了解这个生死轮回当中的种种大过失、大害处的话,你这个厌患心就生起来了,所以刚才那个比喻当中,有人告诉你,说你以为这是你的好朋友,这个是你的冤家,你了解的愈多,自然而然你对他厌离排斥了,不是吗?也要靠我们多听闻、多思惟、多观察。所以我们现在的的确确不要觉得懂了,坐在那大家谈佛法,在我现在了解的话,你们懂不懂我不知道,我自己晓得我实在是好可怜哪,好可怜懂得太少,所以我一再说,要我问我的心的话,我实在不想坐在这地方讲,可是我的老师告诉我,某人哪,你去了以后你要讲,我尊重我的老师,我莫奈何,祗好跟大家讲,我不懂嘛!同样的因为我拿自己来衡量,看见在座的大部份同学,跟我差不多,我想起代大家心里著急,的的确确。

  【“若由多门,能见解脱所有胜利,故亦于此猛利希求。”】

  同样的你见到解脱的殊胜的利益的话,你希求心就生起来了。现在我们修行的真正的大的障碍,第一个净信心生不起来,好乐心生不起来,对平常的时候,做别的事情很起劲,上街跑一趟,你出去啊?你有车子?我跟你一起去,但是那个地方是听经,又要上课了。为什么啊?就是好乐心生不起来,第一个。然后呢过患心生不起来,有了这过患然后下面告诉我们这个见到解脱的殊胜的那一段,希求心就生起来了。我自己想想我自己也觉得好笑,刚才这个。

  【“若多了解大菩提心,及六度等希有诸行,则于此等诸不退信,欲乐精进,渐能增广。如是一切皆依观慧,观察经义修习而起,”】

  这个上面告诉我们,凡是上面这种东西都是靠什么?都是靠我们的思惟观察,观察什么?“经”。为什么要经啊?经是圣人所说,换句话说,他所说的道理正确无误,天经地义,所以

  【“故诸智者应于此理,引起定解,他不能转。”】

  请大家把这几句话刻在心上面,我自己真正是一个聪明的人,自负是聪明的人的话,就应该这样去做,对这个道理,第一个引起定解,要确定不动的见解,他不能转,不管人家怎么说,环境怎么样,绝不动摇,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修行,行了!否则的话这里听了有道理,跑到那里这个人讲讲的话,觉得是呀,还是我的对,你还是停在原来的地方。所以他告诉我们胜解、胜解,这个很重要的,要达到那个胜解,不是听一下就算,听过了还要自己的深刻的研习,还要讨论,然后呢要思惟,还要观察,我们要做的事情好多,而做这些事情对我们的利益好大,你如果把握不住这些,今天听了蛮对,等你跑到那里听听的话,觉得也不错,好像是这个样,你就转掉了,结果跑到这里听了一点,白费。跑到那里听也白费,为什么呀?你怀疑嘛,所以自然到那个时候,人家说秃子摔跤,两头不著实,就是这个状态,两头不著,就是这个状态,是很重要很重要。我们现在太多这样的,听见他,好,跑到那听他,这也好,不知如何取舍,好了,莫奈何,就这么空过一生,这种道理,所以说引起定解他不能转,绝对不要人家动摇。在这个地方,有个很方便的东西,我们不妨这么想一想,常常有的人说劝你,某人啊,现在这个样,戒上面,经上面怎么讲,那时候你自己问一下,这个人强得过佛吗?这个人强得过菩萨吗?你这么一想,这问题自然就没有了,然后呢当你想到我的时候,你也问问看,我强得过佛吗?我强得过菩萨吗?你能够这么一问的话,多多少少会减轻一点这种错误,然后呢会帮助我们扭过来,一直等到你对于正确的无垢的道理,产生定解,决定不移的时候,安全了。如果说你用这个法门用在净土上面的话,那就是去的可能性是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除非你有大业障,否则一定去而且。去净土的条件是什么?简单,信愿具足,对不对?你能够不被他转的话,请问这个信愿是不是具足?对嘛!千真万确,所以大家不要这个时候忙著念佛,我觉得这些人真可怜,你不妨停下来忙这个,到那个时候的话,就这么容易就去了,道理就在这里。更进一层都做的到,何况是比较简单的?上品上生都可以,何况是下品下生,乃至边地。不但是净土、禅、教、密哪一门都可以通,这个基本的完整的概念,你了解了这个广义的,用在狭义,用到那里,就那里通,就是这样。继续:

  【“诸于修理见解极狭者,作如是言,若以观慧,极多思择而修习者,则能障○,专注一缘胜三摩地,故不能成坚固等持。此当宣说,”】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27-28卷》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