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29-30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廿九卷A面

  【“故不能成坚固等持。此当宣说。”】

  上面这个是错误的见解,现在下面有一种呢?它错倒不一定错,但是见解太狭窄,那么这种人怎么说?他就说,你拿这个观慧去不断去思惟的话,这是障碍你学定,你要学定的话,专心一注贯注在这个上面,全部精神贯注在上面,它不一定定,那东想西想、胡思乱想生不起来,不能得到这个坚固的定,那么他下面说,此当宣说,是的,这个要下面详细,你要分别的清楚。

  【“若谓其心于一所缘,如其所欲,堪能安住,此三摩地,先未成办现新修时,若数观择众多所缘,定则不生,乃至其定未成以来,于引定修,唯应止修,亦是我许。”】

  是说,你现在希望安住在你所缘的,专一贯注在上头,要想得到这样的定,那么要想得到的这样根本三摩地,而这个你以前没有学过,现在你正在修这个,既然你正在修这个,当然你心要安住在这个上面,在这个状态当中,如果说你要思惟观察的话,这个定的确是不生的,一直等到你得到定以后。所以为了你现在要学定,一心安住修,对的,所以“亦是我许”,我也是这样说,没错,千真万确,眼前状态。下面这一段重要哦!下面这一段是极端重要,真的要学定。

  【“若谓引发如是定前,观修众多即许是此定障○者,是全未解大车释论宣说引发三摩地轨。”】

  刚才说你正修的时候,那么正修的时候,还有前面的基础什么要的,“若谓引发如是定前”,你为了得到这样的殊胜的三摩地--定,那么这个前面的基础,就是前面的加行,这个要什么?观修很多前面这个条件,假定说你把这个修定前面的基础,认以为这是学定的障碍而不要的话,对不起!那么你根本不了解这个大车,这个大车就是什么?就是两个大轨,不管是性宗龙树菩萨那个,相宗无著菩萨那个,他们不管是哪宗哪派,真正完整传承都告诉我们,你学定之前一定要很多基础,这个基础要经过思惟观察,有了这个基础,然后呢拿这个东西来安住在上面,这样的所以假定像你这样的说法的话,你根本不了解那些真正成就的人,告诉我们引发胜定的这个正确的道理,你不了解。下面这解释看一看就明白了。

  【“谓如黠慧锻师,将诸金银数数火烧,数数水洗,净除所有一切垢秽,成极柔软堪能随顺,次作耳环等诸庄严具,如欲而转堪能成办。”】

  就像一个银楼当中的技师一样,他在正式做那个东西之前,先把那个粗胚,当然我们现在做那个金器已经完全成了金了,平常那个是指什么?就是说他一个金沙或者矿沙,得到了这个以后,第一件事情要不断的烧、不断的洗,把这个里面的杂质统统净除,能够纯一达到了纯金以后,然后把这个东西再来做你要的这个首饰,那这样去做的话,你要怎么就能够完成什么。现在同样的,我们修学定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

  【“如是先于烦恼随惑及诸恶行,如在修习诸黑业果,生死患等时中所说,应以观慧数数修习彼等过患,令心热恼,或起厌离,以是作意如火烧金,令意背弃诸黑恶品,净此诸垢。”】

  那么同样的我们修行的时候先对我们的烦恼,这个烦恼是总的,或者是根本大烦恼,或者是随或者是大随、中随、小烦恼种种的恶行,那么这些东西就像什么?就像下面说的修恶业的恶果、!生死的过患等等,凡是这种东西都应该以观察慧不断的去看,怎么看呢?说这个东西有多大的过失,有多大的祸害,等到你经过了这样的思惟观察了以后,你那个时候心里面懊恼起来,以前我不懂,上了他的当,一天到晚贪著难舍啊!那时候你就起大厌离心,你就不会被他绑住了。这个就像什么?这个作意就像我们这个银楼的技师,用火来烧那个金沙一样,银楼的技师用火来烧那个金沙,把金沙里的杂质拿掉;我们现在修行的人经过这样的思惟观察的话,使得我们对以前难舍的这种事情就厌离,所以佛法第一件事情要厌离心,把这个贪著净除,这是第一个。其次呢

  【“如在修习,知识功德暇满义大三宝功德,白净业果及菩提心诸胜利等,时中所说。以观察慧数数修习此等功德,令心润泽,或令净信,以此作意,如水洗金,令意趣向诸白净品,爱乐欢喜,以白善法泽润其心。”】

  那么前面是厌患,说它的过患;另外一方面呢?对于善知识的种种的好处,对于我们难得的人身的重要,然后呢三宝的给你的殊胜的价值,以及你修善业以后得到多少的好的果报,以及大菩提心的最不可思议了不起的大利益,那个是后头讲的,始终所说,那个后头都会讲,如果说你照著他那个能够观察,能够不断的修行的话,那时候你心里就认知,欢喜呀!绝不会像我们现在那样的话,听到上课就不欢喜,那时候你一听到上课耳朵就竖起来,眼睛瞪大了就睡不著,这是这个东西滋润了我们的心里,那个时候就产生了清净信心,你一点都不怀疑,就像什么?就像这个作意,这种的思惟作意,就像用水洗净,就像前面那个银楼的银匠,用水来洗净,那么我们修行的时候呢就把这种好的种种白净品,清洗我们的染污。

  【“如是成已,”】

  前面的那个前行基础有了,

  【“随所欲修若止若观,于彼属意无大劬劳,即能成办。”】

  把前面的这个基础弄好了,那个时候随你所希望的,你要修止,止就是得定;你要修观,乃至于观空,观什么,“无大劬劳”,不要大努力,即能成办,成功了,现在我们看看对不对?我们平常所以修不起来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如果肯仔细的检查马上就了解了,就是这个心里面烦烦恼恼,为什么烦恼?放不下呀!就是这样,然后呢另外一点提不起,为什么放不下?你没有见到这东西的过患、祸害,你只见到他的以前无始以来的习气,经过了修习了以后,你厌患,送给你都不要,你还有放不下的吗?状态起来了,还有呢现在你提不起来,现在你见到一个特别的好处的话,不叫你去还办不到,就像我刚才说的,“现在该睡觉了。”“没关系,我等一下。”你就放不下,你对这个东西尝到他的味道了,这不是很清楚明白吗?然后呢这个前面的障碍是一点都没有,推动你的力量是这么大,你去修,用正确的方法,会修不成吗?当然成功了,所以现在我们常常说,我现在要修行,要住茅蓬喔!然后一住十年,最好的就在那里睡了十年,可惜呀!道理就在这里。不,原则已经说明了,细则那个内部我们还不知道,你真正的学下去,你会愈学愈有趣;不但有趣而且慢慢慢慢的自然每一部分的内容跟你相应,相应的结果是什么啊?成就了,就是这样,你要往生一定往生,成佛有余,千真万确的。所以为什么你看阿底峡尊者传上面,那个时代天天都有成就的人出现,到处都是!我们现在呢?这个讲经说法的人如过江之鲫,多于牛毛,真正成就的人,鲜于麟角,问题得不到这个善巧,问题得不到这个善巧。所以我们现在了解了,原来真正修行不难,正知见最主要。

  【“如是观修,即是成办无分别定胜方便故。”】

  现在懂得了,原来前面教我们的思惟观察,正是成就我们这个无分别胜定的最善巧的方便、最好的工具,你现在这个方法、工具都不要了,请问你怎么行?眼前这么简单的烧饭,你说烧饭,锅子不要了,你锅子不要了,你怎么烧?你火不要了,火不要了,你怎么烧?你水不要了,你水不要了,怎么烧?我们现在这样,饭是要的,要烧的,锅子不要,水不要,火也不要。这个地方现在我们都了解了,只要照著去做,一一都如我们所欲,一定成功。

  【“如是亦如圣无著云:“譬如黠慧锻师或彼弟子,若时为欲,净除金银,一切垢秽,于时时中,火烧水洗,柔软随顺,现前堪能,成办彼彼,妙庄严具。黠慧锻师若彼弟子,随所了知,顺彼工巧以诸工具,随所欲乐妙庄严相,皆能成办。”】

  就是解释那个,就像银楼的技巧,或者是他的徒弟一样,为了要想做一样手饰工具,他就用种种的方式水洗、火烧,把那个杂质弄干净了、然后照他所指导的要做的手饰都做起来了。

  【“如是诸瑜伽师,若时令心,由不趣向贪等垢秽,而生厌离,即能不趣染污忧恼,”】

  现在我们真正修行的人,假定是你能够照著前面这个办法去修,那么那个时候对于我们一向贪著的这种东西都排除掉了,生起了厌离心;生起了厌离心,这些染污忧恼沾不上了。平常眼前我们现在生的烦恼,你仔细看起来都是什么?都在这里,都在这个地方,他多吃了,他占了便宜了,我多做了,这个地方怎么样,然后呢他那个法器敲错了;他那个东西干什么了,假定我们真正的对世间那些认得清楚,你的厌离心生起来了的话,我现在为了修学佛法,增长我的功德,这个东西不管它怎么弄,你心里面动都不动,自然不会为这个染污忧恼沾起来了,沾不到你的心,你的烦恼没有了。然后呢?

  【“若时令心,由于善品,爱乐趣向,即生欢喜。”】

  同时现在你了解了三宝的殊胜的功德,一心一意,你好欢喜,他前面的障碍又没有,后面推动的力量又这么强。

  【“次瑜伽师,”】

  下面一步我们修行的人,

  【“为令其心于奢摩他品,或毗钵舍那品,加行修习,”】

  那时候正式的用功用在或止或观。

  【“即于彼彼极能随顺,极能安住,无动无转,如为成办所思义故,皆能成办。””】

  那个时候就对于那些“极能随顺”,那完全相应了,你要安住就安住,绝不动、绝不转,要想做到的样样做到了,这个比喻清楚吗?现在了解了,但是这里还是一个原则,这地方原则先引发我们好乐欢喜,你有了这个好乐欢喜,然后对下面学那个次第,自然你会认真,那么现在这个是产生一个好乐的欢喜,下面次第你认识清楚的话,一一如它所说的现象心里现起来,慢慢就开始成就了。

  请翻到五十七页,关于修,简单的说明修的道理,那么这个分两部份,第一个是先说明修是什么一回事情,简单的说…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29-30卷》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