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无碍作用。断烦恼故。安住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十四、如果诸菩萨以修三摩钵提成就的变化力,后起无碍度生作用。然后修禅那而断烦恼。最后安住奢摩他的至静。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中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方便作用。至静、寂灭二俱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十五、如果诸菩萨先成就三摩钵提的变化力,作菩萨的度生事业。然后修奢摩他的至静,同时修禅那的寂灭。此菩萨者,名先修三摩钵提,齐修奢摩他、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种种起用资于至静。后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十六、如果诸菩萨以修三摩钵提成就的变化力,同时用神通变化力量资助于修奢摩他的至静。然后乃修禅那而断烦恼。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奢摩他,后修禅那。
若诸菩萨以变化力,资于寂灭。后住清净无作静虑。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十七、如果诸菩萨以修三摩钵提成就的变化力,同时以变化力来资助于修禅那之寂灭。然后住于奢摩他清净的无造作心。此菩萨者,名齐修三摩钵提、禅那,后修奢摩他。
以下十八至而十四是以禅那为首之复修: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至静,住于清净。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十八、如果诸菩萨先修禅那的寂灭力——断除烦恼。然后安住至静的奢摩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而起作用,于一切境寂用随顺。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十九、如果诸菩萨先修禅那断除烦恼,证得寂灭力。然后修三摩钵提起变化度化众生的作用,三摩钵提既依寂灭力而起,所以于一切境都有寂灭与幻化的力用。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自性,安于静虑。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二十、如果诸菩萨先修禅那断除烦恼,证悟寂灭力。有了寂灭力的种种自性,自然就安于奢摩他的静虑。然后菩萨就进一步修三摩钵提的神通变化来度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无作自性,起于作用。清净境界归于静虑。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二一、如果诸菩萨先修禅那断除烦恼,证悟寂灭力。由于寂灭力无作,进修三摩钵提种种变化作用度化众生时依然无作。后依此寂灭的清净境界安住于奢摩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中修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种种清净,而住静虑,起于变化。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二二、如果诸菩萨先修禅那断除烦恼,证悟寂灭力。然后安住寂灭的种种清净而修奢摩他,同时修三摩钵提幻化度众生。此菩萨者,名先修禅那,齐修奢摩他、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至静。而起变化。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二三、如果诸菩萨修禅那断除烦恼,证悟寂灭力;同时以寂灭力资于至静的奢摩他。然后再起变化修三摩钵提。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奢摩他,后修三摩钵提。
若诸菩萨以寂灭力,资于变化。而起至静清明境慧。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二四、如果诸菩萨修禅那断除烦恼,证悟寂灭力,同时以寂灭力资于三摩钵提的变化。然后再进修至静清明境慧的奢摩他。此菩萨者,名齐修禅那、三摩钵提,后修奢摩他。
下面这种菩萨是圆修三种法门。
若诸菩萨以圆觉慧,圆合一切,于诸性相无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二五、如果诸菩萨以圆觉的智慧,以圆融合修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于一切诸性相变化都不离觉性。此菩萨者,名为圆修三种自性,清净随顺。
本章所名二十五种定轮,都是于圆觉法门的修习方式。此中诸菩萨等,都指悟入圆觉而能随顺的人。所谓“圆觉慧”,是指有此随顺圆觉的智慧。
善男子,是名菩萨二十五轮,一切菩萨修行如是。若诸菩萨及末世众生依此轮者,当持梵行,寂静思惟,求哀忏悔。经三七日,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至心求哀,随手结取,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一念疑悔,即不成就。
本经以菩萨修奢摩他、三摩钵提、禅那三种法门前后次第来区分,说有二十五清净定轮差别,一切菩萨的修行都不出这二十五轮。
如果诸菩萨及末世众生要依照此二十五轮而修行,“当持梵行”即持好戒,“寂静思惟”即修定止息妄情,思惟是一心正念。“求哀忏悔”,求哀是于三宝前虔诚恭敬请求哀悯加被,忏悔是发露先罪,不可覆藏,发誓后不再造。经二十一日后,“于二十五轮各安标记”,以二十五条布或纸个别写下定轮名字,再结布或纸为团“至心求哀,随手结取”,然后虔诚地将二十五轮的结混合,随取其一,“依结开示,便知顿渐”,依结所开示,便知道自己的根机,是顿是渐,决定应该修哪一个定轮。“一念疑悔,即不成就”,如果一念疑悔,便于圆觉不得成就。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辩音汝当知, 一切诸菩萨,
无碍清净慧, 皆依禅定生:
所谓奢摩他, 三摩提禅那。
三法顿渐修, 有二十五种。
十方诸如来, 三世修行者,
无不因此法, 而得成菩提。
唯除顿觉人, 并法不随顺。
一切诸菩萨, 及末世众生,
常当持此轮, 随顺勤修习;
依佛大悲力, 不久证涅槃。
辩音菩萨你应当知道,一切诸菩萨得无碍的清净智慧,皆依禅定生:所谓奢摩他、三摩提、禅那都与定相关。“三法顿渐修”,有些人修这三法的任一法就能很快成就——顿;有些人要慢慢地修——渐,总共有二十五种。“十方诸如来,三世修行者,无不因此法,而得成菩提”,一切十方诸如来,过去、现在、未来的修行者,没有不因为这修行法,而得成菩提。
依二十五种清净定轮修行的菩萨,不论顿渐,所修的法是属于有修证次第,“唯除顿觉人,并法不随顺”,顿觉人不假修行次第,直成佛道,所以不须依二十五轮修习。顿觉人就是指最上根菩萨,只要听闻文殊师利菩萨章的“如来本起清净因地法行”,就能顿修普贤菩萨章中的“菩萨如幻三昧”,直接觉悟幻化中的圆觉妙心,过去禅宗大德就是这类觉悟者。
一切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常当持此轮,随顺勤修习”,应做决定:自己应先修何法,后修何法;依佛大悲力,不久证涅槃。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第八章 辩音菩萨》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