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六尘、六识而以为身心犹如镜子上的污垢,所以幻垢尽明现。本经中说圆觉妙心,不是目前的身心。当一个人执取根、尘、识的幻化为实有,佛就会告诉他,从根、尘、识得来的知见与修行都是染污心,出离生死就是出离幻根、幻尘、幻心。
“垢相永灭,十方清净”,当那些污垢永远消灭了,就是有如镜子一样,照十方都是清净的。有人听到镜子与污垢的譬喻,他会想“如果还有镜子存在,那不是执著吗?”是的!执著有清净心那是错的,但是清净的觉性任何时候都是清净的,不论执不执著,觉性依然清净,此净非染净的净,是不二显现故清净。在《六祖坛经》中说神秀禅师的觉悟是“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而六祖惠能的觉悟是“明镜亦非台,何处惹尘埃!”就是无能所对立,更无染净对立的明镜与尘埃。一个是钝根渐悟,一个是利根顿悟无修。本经前一章说到“知幻即离,不作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即是为利根菩萨说;本章是为新学钝根菩萨说,所以先依奢摩他,然后种种方便观身不净如幻,最后“垢相永灭,十方清净”,证悟清净圆觉。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宝珠,映于五色,随方各现。诸愚痴者,见彼摩尼实有五色。
譬如清净的摩尼宝珠(水晶珠),明彻剔透,五种颜色映入宝珠,从不同的方向观看,映现种种不同的颜色。那些愚痴的人,看到有实在的五色从摩尼宝珠里放射出来,而实际上,摩尼宝珠是没有这五种颜色。因为那些光照射,然后随着各个方向反射出五种颜色。
善男子,圆觉净性现于身心,随类各应,彼愚痴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
本来清净的圆觉心无身心万法,随着不同众生的喜乐,幻化出各种身心万法,有如摩尼宝珠本无五色光,随着各个方向射来的光,而反射出五色光。那些愚痴的人有如执著摩尼宝珠中有五色光,执著净圆觉心实在有其所知所见的身心自相,由此不能远离幻化。
本经中说,本来是清净的圆觉,在众生迷惑执著的时候,看到有六根、六尘、六识的境界都是幻垢。上几讲我已经说过,“一切都在觉中”,我们所知的一切是从分别六根境界得来的,其实,我们所知的一切,其真相并非我们所看到的那样。比方说,这个房子里的一切事物,我们看到是桌子、椅子、白板等等,但是,当我们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去看、去研究,将发现它们是由很多原子组成的,原子也不是物质的终极样子。科学家研究的结果,发现世间存有九十多种原子,人类还创造出十多种。那么,这些原子本身也并不完全是人类角度所观察到的那个样子,我们认为世间的物质就是由终极粒子的原子所组成也是不确实的,因为原子由中子、质子及电子组合成,而中子、质子及电子又由更微细的粒子组合,微细到光的粒子即光子,粒子到如此微细时渐渐失去物质的性质,最后只能测量到的是无形无质的能量波动。原子是小乘佛法认同的最小物质,称为地水火风的极微或微尘,所谓的极微必定是立体,就是有六方,有六方必定能够再被分割,所以大乘佛法说极微不能成立,只是种种因缘造成你对它的感觉是如此这般,让你觉得它有形相。依本经说,这些都是圆觉心的显现,没有所谓的极微组成的房子,或者科学家观察到的原子。万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以圆觉心来说,万法皆是心。这个心不是我们能知、所知的心,它是一种能量,本经中说成“缘气”,量子物理科学家说成能量波动。缘气——互相因缘的能量之间可以组合成不同组织,有高能量也有低能量的组合,比如说光线中,紫色光线是属于比较高的能量,红色光线是属于比较低的能量。就以X光来说,它是一种能够穿透铁片的能量,因此,当我们照X光时,医疗人员用铅版挡住X光。X光是属于比较高的能量,能够穿透多数的金属。金属原子结构间的力场能挡住一般光线,但是比较高能量的光,就能穿透金属原子。所以,对一般光有阻碍的东西,某些高能量还是可以透过去的。众生的心活动是属于更高的能量,光线是属于比较低的能量;在光线中,X光的穿透力又比较高一点。物质是属于比较低的能量,所以这就让我们感觉到它好像没有活动。以现代的物理学来说,世间的一切都是能量。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说,物质能够转变能量,也就是说一切物质都是高低不同的能量。能量与能量之间是没有阻碍的,是能够穿透过去的。而我们的心是更高级的能量,能够影响很远很远的地方,不受任何东西阻碍。当我以能量来说明世间的一切,就会造成一种观念,认为能量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但依佛法说,心就是能量,这个能量不是物质。心在低能量的活动中,让我们觉得是物质。如此,只要有神通就能够改变物质,其实,就是改变造成那个物质的能量——心,也就是用更高的能量来影响低能量,使到那个物质改变。我们的感觉器官让我们看到世间,世间里有种种物质、有种种东西,实际上是能量之间互相影响及交流,也就是心。
当修行者修到佛菩萨境界的时候,会看到这个世间的一切就是光明;光明就是心,就是能量。以现代微观物理学,即量子物理学的研究结果,科学家发现观察者的意志会影响观察结果,即微观物质有时是有质量的粒子,有时是非质量的能量波动,这就是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心竟然影响观察结果,即事件的发生并不客观。可见万物是能量的聚合,是一种有知觉的能量。佛法说一切法皆是有知觉的能量——心,没有所谓你的、我的;这个能知觉的心是有知觉的能量组织(即因缘),不论是组织成微尘(原子)那样小,或组织成太阳那样大,每个组织都能够知觉到三千大千世界,每个组织之间互相影响,即是不同组织(因缘)的心能量互相影响。以现代物理学发现光在运动的时候,会产生光波,其波就会影响其他的地方,好像电台发出的电波,收音机可以接收到。现代物理学家发现任何大小的物体在运动时会产生波,它的波可以传播到全宇宙,世间一切就是如此互相影响,但是众生认为有各种东西被局限在有限的范围活动。我解释这么多,是因为本经中说:我们的身心是幻垢。这幻垢其实是因为我们的心迷惑执著,变成比较低的能量,让我们产生质碍的见解。所谓质碍,就是有物质阻挡的意思。然而不论低能量的物质和高能量的心都是圆觉妙心,都影响一切,科学家以时、空、物质来观察,把心互相影响的无形力量说成是能量的波动。
“愚痴人者,说净圆觉,实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复如是,由此不能远于幻化”,我们认为现在所认知的身心是真实的,感觉器官让你觉得确实有这些东西在作用;本经说并不是如你所知的那样。而你所迷惑、所执著的身心,本是圆觉妙心的幻化显现,我们迷惑地把圆觉妙心看成有身心等,然后依所迷的身心来观一切法,因此,我们就不能远离幻化。
是故我说身心幻垢,对离幻垢,说名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及说名者。
所以佛说“身心幻垢”,圆觉妙心有如清净的镜子,所幻化的身心是污垢,就是圆觉妙心的镜中显现幻垢的身心。“对离幻垢,说是菩萨”,当一个人远离幻垢,就叫做菩萨。“垢尽对除,即无对垢”中的“垢”是一切的污垢。“对除”的“对”是相对,就是一旦你认为镜子上有污垢,就有相对,当污垢没有了,那个镜子就没有东西好对了,就是说烦恼对除时,心就无对垢,“及说名者”,也没有所谓的菩萨。当一个人出离幻心幻尘,佛就告诉他,此觉悟的心本无生死之污垢,就是清净的涅槃。如此以出离幻心幻尘的方法来觉悟,这样的觉悟只相当于罗汉的境界,菩萨还要更进一步觉悟,觉悟圆觉妙心的清净显现。
善男子,此菩萨及末世众生,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边虚空觉所显发。
“证得诸幻灭影像故”,当一个菩萨修行完成远离身心幻垢的时候,那些影像都幻灭而不存在了。“尔时便得无方清净”,无方清净就是十方清净,众生妄心迷境界而觉得心不净,当不迷惑于这些境界时,便能觉悟境界清净无方所,即是无方清净,只见无边虚空皆圆觉妙心的显现。
觉圆明故,显心清净;心清净故,见尘清净;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
当修行人修到无方清净,觉悟到一切幻化不实,他至少是阿罗汉或初地菩萨。阿罗汉的智慧认为六根境界所知的一切,是不自在的、苦的境界,于是对境界再也无希望心;因此,此生了结了就不再生心而证无生,佛法说他进入涅槃。然而,菩萨的觉悟是一切法皆是光明、圆满的显现,知道心本来是清净的。心清净故,所见也清净,所以见尘清净。
“见清净故,眼根清净;根清净故,眼识清净;识清净故,闻尘清净;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识清净故,觉尘清净。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由觉悟清净的心境都是圆觉妙心所显现,进一步觉悟到六根、六尘、六识都是清净的法,此时菩萨觉悟十八界现前的心境,即见、闻、觉不再被妄心染污,都是圆觉妙心的清净显现。。
善男子,根清净故,色尘清净;色清净故,声尘清净;香、味、触、法亦复如是。
上文是依十八界现前的心境说见、闻、觉清净,以下说明所知一切(过去、未来,非十八界现前的)境界也是清净:六根都是清净的,因此其所知的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法也是清净的。
善男子,六尘清净故,地大清净;地清净故,水大清净;火大、风大亦复如是。
因为六尘的境界清净,所以你所知的、所认为的地大、水大、火大、风大也都是清净的。
善男子,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
四大清净故,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清净。佛法说我们在十二处、十八界中生…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第三章 普眼菩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