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講記 第叁章 普眼菩薩▪P2

  ..續本文上一頁、六塵、六識而以爲身心猶如鏡子上的汙垢,所以幻垢盡明現。本經中說圓覺妙心,不是目前的身心。當一個人執取根、塵、識的幻化爲實有,佛就會告訴他,從根、塵、識得來的知見與修行都是染汙心,出離生死就是出離幻根、幻塵、幻心。

  “垢相永滅,十方清淨”,當那些汙垢永遠消滅了,就是有如鏡子一樣,照十方都是清淨的。有人聽到鏡子與汙垢的譬喻,他會想“如果還有鏡子存在,那不是執著嗎?”是的!執著有清淨心那是錯的,但是清淨的覺性任何時候都是清淨的,不論執不執著,覺性依然清淨,此淨非染淨的淨,是不二顯現故清淨。在《六祖壇經》中說神秀禅師的覺悟是“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而六祖惠能的覺悟是“明鏡亦非臺,何處惹塵埃!”就是無能所對立,更無染淨對立的明鏡與塵埃。一個是鈍根漸悟,一個是利根頓悟無修。本經前一章說到“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即是爲利根菩薩說;本章是爲新學鈍根菩薩說,所以先依奢摩他,然後種種方便觀身不淨如幻,最後“垢相永滅,十方清淨”,證悟清淨圓覺。

  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于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

  譬如清淨的摩尼寶珠(水晶珠),明徹剔透,五種顔色映入寶珠,從不同的方向觀看,映現種種不同的顔色。那些愚癡的人,看到有實在的五色從摩尼寶珠裏放射出來,而實際上,摩尼寶珠是沒有這五種顔色。因爲那些光照射,然後隨著各個方向反射出五種顔色。

  善男子,圓覺淨性現于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複如是,由此不能遠于幻化。

  本來清淨的圓覺心無身心萬法,隨著不同衆生的喜樂,幻化出各種身心萬法,有如摩尼寶珠本無五色光,隨著各個方向射來的光,而反射出五色光。那些愚癡的人有如執著摩尼寶珠中有五色光,執著淨圓覺心實在有其所知所見的身心自相,由此不能遠離幻化。

  本經中說,本來是清淨的圓覺,在衆生迷惑執著的時候,看到有六根、六塵、六識的境界都是幻垢。上幾講我已經說過,“一切都在覺中”,我們所知的一切是從分別六根境界得來的,其實,我們所知的一切,其真相並非我們所看到的那樣。比方說,這個房子裏的一切事物,我們看到是桌子、椅子、白板等等,但是,當我們用顯微鏡、電子顯微鏡去看、去研究,將發現它們是由很多原子組成的,原子也不是物質的終極樣子。科學家研究的結果,發現世間存有九十多種原子,人類還創造出十多種。那麼,這些原子本身也並不完全是人類角度所觀察到的那個樣子,我們認爲世間的物質就是由終極粒子的原子所組成也是不確實的,因爲原子由中子、質子及電子組合成,而中子、質子及電子又由更微細的粒子組合,微細到光的粒子即光子,粒子到如此微細時漸漸失去物質的性質,最後只能測量到的是無形無質的能量波動。原子是小乘佛法認同的最小物質,稱爲地水火風的極微或微塵,所謂的極微必定是立體,就是有六方,有六方必定能夠再被分割,所以大乘佛法說極微不能成立,只是種種因緣造成你對它的感覺是如此這般,讓你覺得它有形相。依本經說,這些都是圓覺心的顯現,沒有所謂的極微組成的房子,或者科學家觀察到的原子。萬物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其實,以圓覺心來說,萬法皆是心。這個心不是我們能知、所知的心,它是一種能量,本經中說成“緣氣”,量子物理科學家說成能量波動。緣氣——互相因緣的能量之間可以組合成不同組織,有高能量也有低能量的組合,比如說光線中,紫色光線是屬于比較高的能量,紅色光線是屬于比較低的能量。就以X光來說,它是一種能夠穿透鐵片的能量,因此,當我們照X光時,醫療人員用鉛版擋住X光。X光是屬于比較高的能量,能夠穿透多數的金屬。金屬原子結構間的力場能擋住一般光線,但是比較高能量的光,就能穿透金屬原子。所以,對一般光有阻礙的東西,某些高能量還是可以透過去的。衆生的心活動是屬于更高的能量,光線是屬于比較低的能量;在光線中,X光的穿透力又比較高一點。物質是屬于比較低的能量,所以這就讓我們感覺到它好像沒有活動。以現代的物理學來說,世間的一切都是能量。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說,物質能夠轉變能量,也就是說一切物質都是高低不同的能量。能量與能量之間是沒有阻礙的,是能夠穿透過去的。而我們的心是更高級的能量,能夠影響很遠很遠的地方,不受任何東西阻礙。當我以能量來說明世間的一切,就會造成一種觀念,認爲能量是一種物質性的東西,但依佛法說,心就是能量,這個能量不是物質。心在低能量的活動中,讓我們覺得是物質。如此,只要有神通就能夠改變物質,其實,就是改變造成那個物質的能量——心,也就是用更高的能量來影響低能量,使到那個物質改變。我們的感覺器官讓我們看到世間,世間裏有種種物質、有種種東西,實際上是能量之間互相影響及交流,也就是心。

  當修行者修到佛菩薩境界的時候,會看到這個世間的一切就是光明;光明就是心,就是能量。以現代微觀物理學,即量子物理學的研究結果,科學家發現觀察者的意志會影響觀察結果,即微觀物質有時是有質量的粒子,有時是非質量的能量波動,這就是量子力學的不確定原理,心竟然影響觀察結果,即事件的發生並不客觀。可見萬物是能量的聚合,是一種有知覺的能量。佛法說一切法皆是有知覺的能量——心,沒有所謂你的、我的;這個能知覺的心是有知覺的能量組織(即因緣),不論是組織成微塵(原子)那樣小,或組織成太陽那樣大,每個組織都能夠知覺到叁千大千世界,每個組織之間互相影響,即是不同組織(因緣)的心能量互相影響。以現代物理學發現光在運動的時候,會産生光波,其波就會影響其他的地方,好像電臺發出的電波,收音機可以接收到。現代物理學家發現任何大小的物體在運動時會産生波,它的波可以傳播到全宇宙,世間一切就是如此互相影響,但是衆生認爲有各種東西被局限在有限的範圍活動。我解釋這麼多,是因爲本經中說:我們的身心是幻垢。這幻垢其實是因爲我們的心迷惑執著,變成比較低的能量,讓我們産生質礙的見解。所謂質礙,就是有物質阻擋的意思。然而不論低能量的物質和高能量的心都是圓覺妙心,都影響一切,科學家以時、空、物質來觀察,把心互相影響的無形力量說成是能量的波動。

  “愚癡人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複如是,由此不能遠于幻化”,我們認爲現在所認知的身心是真實的,感覺器官讓你覺得確實有這些東西在作用;本經說並不是如你所知的那樣。而你所迷惑、所執著的身心,本是圓覺妙心的幻化顯現,我們迷惑地把圓覺妙心看成有身心等,然後依所迷的身心來觀一切法,因此,我們就不能遠離幻化。

  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所以佛說“身心幻垢”,圓覺妙心有如清淨的鏡子,所幻化的身心是汙垢,就是圓覺妙心的鏡中顯現幻垢的身心。“對離幻垢,說是菩薩”,當一個人遠離幻垢,就叫做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中的“垢”是一切的汙垢。“對除”的“對”是相對,就是一旦你認爲鏡子上有汙垢,就有相對,當汙垢沒有了,那個鏡子就沒有東西好對了,就是說煩惱對除時,心就無對垢,“及說名者”,也沒有所謂的菩薩。當一個人出離幻心幻塵,佛就告訴他,此覺悟的心本無生死之汙垢,就是清淨的涅槃。如此以出離幻心幻塵的方法來覺悟,這樣的覺悟只相當于羅漢的境界,菩薩還要更進一步覺悟,覺悟圓覺妙心的清淨顯現。

  善男子,此菩薩及末世衆生,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邊虛空覺所顯發。

  “證得諸幻滅影像故”,當一個菩薩修行完成遠離身心幻垢的時候,那些影像都幻滅而不存在了。“爾時便得無方清淨”,無方清淨就是十方清淨,衆生妄心迷境界而覺得心不淨,當不迷惑于這些境界時,便能覺悟境界清淨無方所,即是無方清淨,只見無邊虛空皆圓覺妙心的顯現。

  覺圓明故,顯心清淨;心清淨故,見塵清淨;見清淨故,眼根清淨;根清淨故,眼識清淨;識清淨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複如是。

  當修行人修到無方清淨,覺悟到一切幻化不實,他至少是阿羅漢或初地菩薩。阿羅漢的智慧認爲六根境界所知的一切,是不自在的、苦的境界,于是對境界再也無希望心;因此,此生了結了就不再生心而證無生,佛法說他進入涅槃。然而,菩薩的覺悟是一切法皆是光明、圓滿的顯現,知道心本來是清淨的。心清淨故,所見也清淨,所以見塵清淨。

  “見清淨故,眼根清淨;根清淨故,眼識清淨;識清淨故,聞塵清淨;聞清淨故,耳根清淨;根清淨故,耳識清淨;識清淨故,覺塵清淨。如是乃至鼻、舌、身、意亦複如是”,由覺悟清淨的心境都是圓覺妙心所顯現,進一步覺悟到六根、六塵、六識都是清淨的法,此時菩薩覺悟十八界現前的心境,即見、聞、覺不再被妄心染汙,都是圓覺妙心的清淨顯現。。

  善男子,根清淨故,色塵清淨;色清淨故,聲塵清淨;香、味、觸、法亦複如是。

  上文是依十八界現前的心境說見、聞、覺清淨,以下說明所知一切(過去、未來,非十八界現前的)境界也是清淨:六根都是清淨的,因此其所知的六塵境界——色、聲、香、味、觸、法也是清淨的。

  善男子,六塵清淨故,地大清淨;地清淨故,水大清淨;火大、風大亦複如是。

  因爲六塵的境界清淨,所以你所知的、所認爲的地大、水大、火大、風大也都是清淨的。

  善男子,四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

  四大清淨故,十二處、十八界、二十五有清淨。佛法說我們在十二處、十八界中生…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講記 第叁章 普眼菩薩》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