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们听到如来藏这个法时,都会犯上错误——总是用时间、空间、物质或心念等等来认识它。依据如来藏的教法,心认识境界的行为不过是如来藏的显现,在里面没有你以为真实的过去、现在、未来,空间有多大等事。有人认为如来藏遍一切处,这就是用空间的思惟来想象如来藏,但是依据如来藏的说法,没有空间这一回事,他竟然用空间的思惟来想象如来藏遍一切处,那就错误了。为什么众生有空间的概念,是因为众生迷惑于如来藏显现的妄心妄境现象,妄心执著六根所见境界里有空间,然后反过来在空间里找本体——如来藏,结果不见如来藏,所能找到的全是如来藏的幻化而已。
依据如来藏的说法,遍一切处中的“一切处”的见解,是“处所的知见”造成迷惑。因此,并不是如来藏遍一切处,只能说是迷惑于如来藏显现而有“遍一切处”的概念。如果你说:“一切众生都具有如来藏。”那你就如此类推地说,如来藏遍一切众生的心,那也不对。因为依据如来藏的说法,一切众生也不是实在的,不是真的有如来藏在众生的心里。那是你用众生、用心来看如来藏。因此在如来藏的论典里说,了解如来藏的人可分成好几种:一、凡夫看到的如来藏显现,就是我们眼前所看到的时空万物的生灭变化;二、菩萨看到的如来藏显现,就是心的幻化而已;三、佛看到的如来藏显现,就是一片光明,没有所谓心的幻化——佛没有产生任何知见。因此,与如来藏相关的佛法义理,一定是佛为大菩萨所诠释的圆满教法。
依如来藏的说法,我们所知的一切法,是如来藏的智慧光明显现。因为万法的本质是智慧光明的清净法界,一切佛从此而觉悟、解脱,所以把清净法界称为如来藏。在其他经典里称为自性清净如来法身、自性清净心、自性清净藏。
接下来,我以业力因果来说明如来藏:法界光明所显现的万法,没有所谓的有某个法在某个范围,是我们众生的心迷惑、执著,就产生有法、有范围的现象,认为里面有因果、众生、轮回的现象。其实,从六根观察如来藏的光明显现,所见到的幻化因果是不可得的,因为凡是一切因果法则,就是迷惑、执著的心的法则。依佛法说,如果佛也在因果生灭中,那是迷惑的错误见解。根据如来藏的说法:“如来藏中无起灭故”,是我们迷惑于根尘识,见到有法、有生、有灭,而一切法本来没有生灭。没有生灭的道理我们大家都没看到,可信吗?其实世间的因果现象,是业力互相因缘作用而成为因果,业力就是心的力量,以如来藏的说法,此心就是如来藏,没有一个法是在如来藏以外作用,所以没有一个法能够摆脱另一个法的影响。换句话说,每一个众生都在互相影响对方,没有任何一个是独立在互相影响之外,因为万法都是如来藏所显现。比方说,迷惑者有各自的业力因果,但是以如来藏的说法,业力因果是如来藏的觉性显现,是无人我的,都有觉性的功能,它不能离开如来藏而独立存在。因为如来藏是圆满的觉性,所以你的业力因果也跟我有关系。这个业力因果的互相关系,不可以说你的业力因果独立行动而与我无关。这与唯识宗的说法不一样,唯识宗认为每个人有自己的阿赖耶识。那么,如来藏是共有的吗?
如来藏不是各自有或共有的,本无人我的如来藏怎么会有人能拥有呢!只是如来藏的幻化中有一类相连串的习气执取有万法,更执取万法中有人我,于是佛说无量连串习气的聚合执取有我,称为有我爱的阿赖耶识。犹如无量的水聚合成瀑布,只是一串串水珠个别成串,每一串水珠相互不相干;阿赖耶识中连串旧习气也是个别成串,每串习气互不相干,比如嗔的习气随缘同类相续互相成串,嗔与贪的习气不相成串,贪与嗔的习气是个别生起,习气不是我也不是我的,只是本无人我的业习依因缘而业习各自串习罢了。佛虽说无量习气执有我而聚集成为阿赖耶识,但是佛不曾说如来藏所显现的业习是众生自有或共有,因此对于凡夫,佛把如来藏说成是万法性空的缘起有,对于菩萨则说是智慧、光明大乐的自在幻化。
所以说,业力的寂灭就是小乘对如来藏的理解,阿赖耶识就是大乘唯识宗对如来藏的理解,缘起性空就是大乘中观派对如来藏的理解。
一切法皆具有觉性,因此从有情的角度来看觉性,就说众生都有佛性。佛性论者进一步以众生能成佛这一点来说佛性,可是并非一切法都能成佛。能成佛的佛性,就是大乘佛性论对如来藏的觉性的理解。但如来藏的真义是说,一切法都是具有觉性的心所显现,烦恼众生与佛皆是所显现的法。如果执取觉性与烦恼、众生等分离,而进一步说烦恼的众生必须具有佛性才能成佛,这就有很多过失:具有佛性的众生都已经是佛吗?众生有佛性为何还迷惑?若成佛是从迷向觉,那么,是不曾迷惑的佛性从迷中觉悟成佛?还是迷惑的烦恼心从迷中觉悟成佛?关于这一点,首先要了解觉性是不分彼此的,众生所知道的迷惑、烦恼、迷者、觉悟、觉者、心、法,这一切法都一一遍满十方。以一般大乘的说法,大家的心都在互相影响,互相为因缘。以如来藏的说法,所有的法是有觉性的,都互相知道对方。为什么呢?
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
“法界”的解释有二:一、十八界中的法界,是六根界、六尘界、六识界的最后一界,此法界就是法尘,它只是个人的记忆境界;二、一切万法都在法界里,世间的一切万物——心所知的一切法,就是法界的范围,它包含了十八界,其实这样的法界就是如来藏。这样的法界观只出现在大乘经典中,而如来藏这个名词只是出现在专讲如来藏的经典里。这是大乘教法对法界的另外一种诠释,在小乘教法中所没有的。如此的法界并非科学家所说的宇宙,此法界包含了物质、心念、智慧,乃至诸佛的一切功德。
“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什么是法界性?就是一切法究竟圆满遍十方故。在法界中,任何一个法都圆满遍十方,任何一个法,都包含其他的法,这是法界的性质。没有一个法在法界以外独立存在,任何一个法就是整个法界,就是《华严经》所谓的一即一切。
在此我以万有引力来说明圆满遍十方的法界性:
地球吸引月亮,月亮吸引地球,其实是地球吸引着月亮上所有的物质,月亮上的每一个东西都被地球吸引;月亮吸引地球,是月亮吸引着地球上所有的物质。反过来说,地球上的每一个物质吸引着月亮。进一步可以说,地球上的每一个物质吸引着月亮上所有的物质。换句话说,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都吸引着月亮;月亮上有无数无量的东西,你身上某个细胞吸引着月亮上无数无量的东西。也就是说,你身上小小的一个细胞,影响着无数无量的东西,影响整个月亮,整个地球,整个太阳,甚至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那么,三千大千世界的任何一个东西也影响着你身上小小的细胞。可见你的一个小小细胞,它的影响是无穷无尽,没有界限,遍十方的。从物质作用遍十方,证明法界性也是如此圆满遍十方。
若以因缘来看法界性:
世间的任何一个法,它的因缘力量都互相影响作用,是没有界限的。可是人凭眼睛来看,只看到某一部分而已,如果科学家用仪器来测量,将发现物质互相影响而产生的波是没有界限的。世间的任何东西,它们的活动对其他物质的影响,很多是我们所不知的。实际上,它们是影响整个三千大千世界,谁也不能跳出谁的影响之外;即是一个小小的法,其影响就遍十方。
为什么这世间万法互相影响是遍满十方呢?原因是一切法互相因缘作用,谁也逃不出谁的影响,万法互相作用是依因缘不是依方位,而且这个十方是不实在的,是我们迷惑的知见以为有空间。虽然我们迷惑见到空间,但是在空间的迷惑里依然地谁也不能跳出谁的影响。万物间的万有引力就是个证明,谁也跳不出谁的影响,所以你就感觉到万有引力遍十方。如来藏中的每一个法,就包含了整个法界,因为每一个法的影响大到整个法界,谁也不能分开是谁的。 以如来藏的觉知,即万法一如地遍法界而无独立的一个法存在,所以也没有法生灭,即如来藏没有知见,没有凡夫所知所见的种种差别。
“如法界性,究竟圆满遍十方故,是则名为因地法行”,菩萨在修道的过程里要觉悟到:我们的心性——法界性,法界中一切万法互相影响,没有界限,不是我们所见的你、我、他这个样子,众生的业力也是一样。不只如此,在业的影响中,有所谓的圆觉——觉悟,也是遍满十方,依此知见发心则名如来因地法行。佛经有载,以佛的智慧、佛的能力,能够知道三千大千世界某一滴雨水,怎么来,怎么去;佛有能力知道那滴雨水如何受到三千大千世界的影响,也能够从中知道三千大千世界。就是说,佛的圆满觉悟有如法界性一样,遍满十方。
“菩萨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一个修菩萨道的行者,要从如来藏圆满遍十方这一点来觉悟,因此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此处的清净心主要是清净的大乘知见。菩萨若认为这世间有生灭,要脱离生死轮回,就是菩萨心不清净;在大乘中的清净发心,是一切法没有差别性,本是一心法界,就是如来藏,本来圆觉。“末世众生依此修行,不堕邪见”,如果末世修大乘圆觉法门者,依此修行,就不会堕入二乘的断烦恼、出生死的不清净见,及大乘唯识宗的转迷成悟不清净之见。以如来藏的说法这二种见都是不清净见解,因为见到有不净的法而期望清净。菩萨于大乘中发清净心,所见一切皆清净如来藏的显现。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佛说偈语以摄上面长行的意思,以下所有的偈语都相同。
文殊汝当知, 一切诸如来,
从于本因地, 皆以智慧觉。
了达于无明, 知彼如空花,
即能免流转。 又如梦中人,
醒时不可得。 觉者如虚空,
平等不动转, 觉遍十方界,…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讲记 第一章 文殊师利菩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