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度众生!这是他的愿!不论他到那个地方,那儿就是他的净土。我们看净土,以为必须像极乐世界、不动世界、琉璃世界、香积世界,才是净土。但地藏菩萨的净土,是哪儿有地狱,哪儿就是净土,哪儿就是他化度众生的净土。
我们是不是应当这样理解呢?这里是漫谈!各人有各人的修行方法,有时候修行是依着〈占察忏法〉拜的占察忏,这只是修行的初步,并不是我们拜了忏,就是修行。当然也算修行,因为你得要先消业障;业障消了,才会有智能,有了智能才会修行。
现在我们还不会修行,观察我们的出入息,观一观就散乱了,怎么能入“定”?但是经过拜忏,业障消失了,业障一消,智能生起,修行就容易进入。所以任何修行的最初法门,都以忏悔为第一,要先消业障。学密宗也如是!你得先磕十万个大头,那种磕头不像我们这样的顶礼,而是大礼拜,你得先消业障,这是修行的前方便。如果一生就这样拜下去,是不是能成就?一定能成就。因为你的智能在增长!在拜的时候,你就起了观想:“能拜、所拜、能礼、所礼,性空寂!”经常这样观想,久了,就可以证入,那时候去修“定”,很快就进入了!
但是,每部经、每部论、每位菩萨,修行的方式都不同!也有道友这样问我说:“地藏菩萨来到这个会上,为什么有很多人不认识他,还需要找人介绍?”我说:“不但地藏菩萨是这样,就连释迦牟尼佛,还有好多佛国土的人,都不知道他。”宏觉法师开玩笑说:“不用说其它的佛国土,就连我们这个国土,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他就只会念阿弥陀佛,却不知道他的老师是释迦牟尼佛。”这个没有什么不同点,只能说:“没有缘”。也有些法师不知道地藏菩萨,我也听说过。“我没有听过地藏菩萨,没学过什么地藏菩萨法门,也不知道地藏菩萨。”同样的,现在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文殊师利菩萨。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刚才跟大家所说的“缘”,过去多生累劫没有跟菩萨结缘,自然就不了解他的方法。
很多人有判教的习惯,凡是地藏菩萨的经,不论是《地藏经》也好,《十轮经》也好,说的都是地狱、人间的事,好像不是大乘。一说到大乘,就得好大好大,认为要像“唯心法门”,那才是大乘。或像密宗的“大手印”,一下子就成佛,以为那才是大乘。他们以为《地藏经》、《十轮经》,乃至《占察善恶业报经》,是小乘。至于《大乘大集十轮经》特别标指是大乘,有些只写《大集十轮经》,没有大乘。而玄奘法师所译的版本就标示着“大乘”。
这部经有两次的翻译,一次在隋朝,谁翻译的也不知道,因为这部经翻的有欠缺,第二次的翻译,是玄奘大师所翻译的。大家看他的注释,时间、地点、条件都有。玄奘法师翻译这部经是在唐朝永徽年间,是玄奘法师从印度返回中国十六年之后,才翻译这部经。
经里除了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之外,地藏菩萨也向佛赞叹了一番。佛跟地藏菩萨互相酬唱的目的,主要是破我们的“十恶”。《占察善恶业报经》的〈占察轮〉上,也是注重这“十恶”。《地藏经》所讲的,你之所以要下地狱,也是这“十恶”。
甚么是“十恶”呢?就是在我们“身”上所发生的“杀、盗、淫”,“口”里所说的“妄言、绮语、两舌、恶口”,“心”里所想的“贪、嗔、痴”这十个业。身上所作的业,口里所发出的业,心里所起的业,就是十业,这十恶业不做,尽做好事,那就是十善。说好话,不恶口,尽量促使人和好,不破坏别人,就不犯两舌。口里说话从来不带污秽的语言,这叫“不恶口”。总是赞叹,除了赞叹别人的功德之外,尽量说些好听的,说些使人欢喜的语言,这就是对治“恶口”了。没有道理的话不说,不要一天到晚都说一些打发时间的“闲谈”,再不就是“人我是非”,这类的话不说,就是“不绮语”。那些没有意义的话不说,骗人、欺诈、妄语就更不说了,这样口业就清净了。加个“不”字就是善业,没有“不”字就是恶业,也叫“恶轮”。心里起贪念,起嗔念,起了邪见,愚痴就是邪见,邪见就是不明白,胡涂,无明业因,就是“贪、嗔、痴”所引起。如果我们心里“不贪、不嗔、不痴”,就是善业。身上“不杀、不盗、不淫”,就是善业。“不淫”是指除了夫妇关系之外,但从究竟来说,是一切不淫,这就是善业。
形容这十善业,就是“善轮”。若是造罪了,就成为“恶轮”。“轮”有什么作用呢?大家都知道,轮是不停的发动运转。轮是转变的意思,轮转不停的。为什么我们在六道轮回,会永远不停息?永远流转?就是因为“业”,“业”使你不能停止;若你做“善业”,善也使你不能停止。但是“十轮”有究竟,也有初步。将善业达到佛的“十轮”,就是“十智”。将众生的恶,转到“五逆十恶”,就是最恶的“十恶轮”,“无依行品”、“有依行品”,讲的也是这个“十恶轮”。
先讲以佛的“十轮”来对治众生的“十恶轮”。因为这部经的名字叫做“十轮”,为什么要加一个“地藏十轮”呢?这部经最后被嘱记来流转、护持这部经的菩萨是虚空藏菩藏。《地藏经》的〈嘱累人天品〉,也是虚空藏菩萨。大家知道“虚空藏菩萨”是什么涵义?“虚空藏菩萨”在《华严经》上,是指容纳一切、含摄一切;虚空藏的“藏”是宝藏的意思。“虚空”不是这个虚空,而是形容他证得了“性空”,证得了“真心”,证得了《占察经》的十相。“空”,不空,“虚空”含藏一切法而不空。这部经嘱记他去宣传,嘱记他去弘扬。
这十轮没有停止的时候,不论是善轮或者是恶轮,甚么时候才会停息呢?等自己的心都静下来了,佛佛都证到十轮停息的境界,证得这个“性体”了,是要让我们达到这个目的,因此称为“大乘”。
“大”者,是指我们的心。《大方广佛华严经》也是这个“大”字,《大乘妙法莲华经》也是这个“大”字。“大”字是标明我们的心体、总体。一切的法门,大总相法门体,就是大。“乘”是运载,若依这十善业,就能把你运载到达究竟的“寂灭”,能“寂灭”就是佛果。“空”的涵义,在梵文里,或者叫“寂灭”,或者叫“寂静”,都是形容“空”的。然而它不说“空”,中文没有这个字,我们翻译不出来,就用“空”这个字来代替;但是一用“空”,我们又误以为跟空一样,一说到“空”,好多人就落了“断灭见”,以为“空”就是没有了!“空”不是没有了,“空”是说“缘起的诸法”,它的本体是“性空”的,这一个“空”是包括一切“缘起法”的,怎么样来显这一个“空”呢?用“缘起”来显这一个“空”,如何来证得这一个“空”呢?“缘起还灭”就证得这一个“空”。
“大集”有两种解释:一是在这个法会当中,集合了很多的众生,多到什么程度呢?无数!你一看经文就知道了,有多少的声闻僧?过数量的。用数量来计算而不可能计算的,叫过数量。有多少菩萨僧呢?过数量!凡是说地藏法门的,除了《占察善恶业报经》之外,处所有两个:一个是在忉利天,一个是在七金山之内,这个佉罗山是在欲界和色界中间,不是一般人可以到得了的。那么处所就殊胜了,在那里集会,才容纳得下。
凡是佛经所说的数字,不要用我们人间的数字去计算,用一、二、三、四、五、六来计算。好多亿、好多万、好多兆?我们是无法计算的,因此佛一比喻,就用恒河沙来比喻。恒河的沙,七、八千里的恒河,那沙的数字有好多?那不是人的智力所能数出来的。因此在数字上,你应当这样子来理解。
另一种解释是说,你能听闻到“十业”,就能把你运载,发明你的心地,成就你的“性体”,成就你的“毗卢遮那”,就能够到达“大”。所以,在此次法会所集的这些会众,都是有缘众。我们现在能够共同来学习这部经,说不定我们就是在那个时候没有成就的众生,轮转到这儿来的,我们才会有缘,没有这个缘,是遇不到的。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想过很多次。随时都在想:“说无缘,又似有缘,说有缘,好像多年来,从来没有发心要说《十轮经》。”我没有发过这个心,我老老实实说:“这部经,除了这一回,说是要跟大家学习,我才看一看。”以前,我从来没看过。我们虽然聊了《地藏三经》,可是《十轮经》,我并没有从头到尾地看,宏觉法师倒比我先看,他先研究了,看了一遍,他拿着一个红皮的经本,不只是看一遍,还加批注。
以前我没有这个愿心要讲这部经,现在因为几位道友提议说:“大家共同来学习这部经。”“我一点信心都没有,要学这部经,有人听吗?”他们说:“怎么没有人听呢?因为很少人知道有这部经。”也许是因缘成熟了!现在来的人还不少;还是有人听,并不是没有人听!那么,我们学的时候,大家有问题,可以提出来,我们要用长时间去学。既然发心学,就要学好。怎么样才算是学好呢?我们要“用”!无论做什么学问,都要“用”。学写字,因为你要“用”,学英语你也要“用”,用英语说话,就是我们要“用”。那么学这个地藏菩萨教我们的方法做什么“用”呢?成佛!
心若发大一点,当然不会堕地狱!凡是学《十轮经》的,再也不会堕三涂了,不堕地狱,不堕恶鬼,不堕畜生!我们算是成就了吗?没有!一定要成佛。可能生天也好了,享受一些幸福也好,但是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不会满足的。
好比以前在中国大陆,那种生活习惯跟美国没办法比较,也跟加拿大温哥华没办法比较,我们经常说,我们所生活的地方是天堂。但是到了这里,到了天堂,感觉幸福吗?不会吧!因为要求又提高了!结果这也不是,那也不是,怎么都不对劲。我们生天了,该满足了?生天你也不会满足,虽然尽是快乐境界,有了快乐境界时,你又有了其它的要求,要求不死!怎么办得到!要是说乐晕了,头脑也发涨;受苦,头脑也会发涨啊!在天上享福,享快乐了,头脑也会发涨!…
《《大集大乘地藏十轮经》讲记(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