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什么事也不做,把那点福享完了,又怎么办呢?因此我们一定要依照《十轮经》去学。
我们是发愿成佛的,这个方法告诉我们如何一步一步地成佛,我们照这个去运用就成了。大家最初学习《十轮经》的时候,你感觉到有哪些问题?可以提出来讨论,我们作为半研究半学习的性质,不要光听,只用耳根是不够的,要用你的意根,要用你的智能,六根互用,才能学得进去。
学习的时候,会有些障碍的。什么障碍呢?你的家庭有事或者这个因缘,那个因缘,很难说的。你先发一个愿,希望地藏菩萨加持,让我能把它学完;能从头到尾不缺一课,就这么一个善根,也很不容易。所以你一定要发第一个愿。其次发第二个愿:结束我现前的痛苦。要减少障碍不是那么容易,生病就来不了,或者你现在正准备要去听课,刚一出门,你家里来了客人,你拒绝他,说是要出门去听课,又不近人情,要是跟他去,今天晚上就缺了这个课,这个问题看起来是小事,总的来说,这个事情并不小。
障碍要是发生到我的身上,我也是讲不了,也会断了。所以现在每逢要讲经,跟大家学哪一部经的时候,我自己会发愿念些经,还要念地藏圣号,得求加持,不求加持,中间断了,一断一切断。
自从讲经以来,我到现在最遗憾的、没有讲圆满的,就是在南普陀寺的《华严经》,我讲到〈离世间品〉,就离开了。再想回去圆满这部经是永远圆满不了,你就是回去讲,那时候听经的人,与现在听的人,不一样了,早走了,我再怎么讲,也补不上这课。怎么办?就只有忏悔,其它的经都是从头讲到完的。
《十轮经》,我就希望圆满讲完,不然将来到临终的时候被拉住,那就很苦恼。所以说,我们大家共同发愿要把它学得很好。
大家一定要学到懂的层次,莫学半瓶的醋,怎么样才算是懂?能用!用的时候,没有障碍,你修观想的时候,没有什么障碍。这部经不像《地藏经》是用来读诵的。《地藏经》赞成你读诵,好像我们读《心经》、《金刚经》这些经就告诉你读诵,《十轮经》是叫你做的,你能做好多,那是不一定的。现在我们就开始讲经文。
《大成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佉罗帝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与大苾刍众俱,谓过数量大声闻僧。复有菩萨摩诃萨众,谓过数量大菩萨僧。说月藏已。”
这是一段经文。在因缘和合、契理契机的时候,佛说法,说什么法?《月藏经》。我们没有学《大藏经》里的《月藏经》,所以我们不提它。就在这么一个契理契机的时候,世尊在佉罗帝耶山这个处所,这个地方是一些修寂净行的地方。“牟尼”就翻“寂净”。修寂净的仙人在这里,他们所依止修行的住处就是地点。这个时候有很多受了比丘戒的比丘僧,有多少?过数量,用数量不能算计,那不是千万亿兆,比这个数字还多,不知数的。
还有些菩萨摩诃萨,菩萨是觉有情,那些发大心的众生,都是大菩萨,得到成就的,这些也是过数量的。
这部经的当机众是月藏菩萨。讲这部经的时候,是我亲自听闻到的,“如是”是指这一法门,佛所说的这些法,是我亲自听到的。这叫“六成证信序”,有六种证明来成就这个法门,并不是虚假的。“如是”,就是指这个法。“我”,是指阿难自己。在大乘来说就是阿难陀结集的,他说:“我亲自听到的,不是假的。”什么时候听到?
“一时”,凡是佛说法的时间,就是契理契机的时候,因为佛有时在天上说,有时候在人间说,有时候在这个地点说,有时候在那个地点说,地点、时间条件都不一样,我们可以举例说明。现在我们这里是八点半,台湾的时间就不同,大陆也不同,纽约就早了三个钟头,也是不同的时间。“时无定体”无法定,何况是佛所说的法,遍及各个世界,人间天上到处都有,以什么时间为准?所以就订了“一时”,就是因缘和合契理契机的时候,这就是“时成就”。
“闻成就”,谁说的呢?薄伽梵,就是世尊,也就是佛说的,这叫“主成就”。在什么地方说的?在佉罗帝耶山,佉罗帝耶山这个地点,就是在七金山里头的一座山,跟须弥山很近,围绕须弥山的是一重金山、一重香水海。佛经上所说的金山,就是铁,金属而已,不一定是黄金,所以说金山。海是香水海,它是围绕着须弥山的。要是用我们中国的语言翻过来,叫罗邻山。因为这个地方没有人烟,有神通的、修净行的仙人,才能到那个地方去修行,就是那些牟尼仙人他们所依止的住处,他们所住的地方。
佛是在那个地方说《月藏经》。与会的大众有哪些呢?就是声闻、菩萨,这里并没有举凡夫僧,凡夫僧可能到不了。没有神通,那个地方是去不了的。那么,仅举声闻、菩萨二众说的法,我们可以从“大集”二字上有所理解。既然是大集,来的声闻众、菩萨众就非常的多,声闻向菩萨学习,这是我们观念想到的,也就是使这些声闻投入大乘,都成为大菩萨,因此经名是“大乘大集”。
就在这部经圆满,法会还没有散去的时候,地藏菩萨随喜来了,地藏菩萨知道他跟释迦牟尼佛要弘扬《十轮经》法门的因缘成熟了,所以这个时候他来了。前面这一段经文就是叙说是佛在地藏菩萨将来之前的聚会情况。
“尔时南方大香云来,雨大香雨,大花云来,雨大花雨,大妙殊丽宝饰云来,雨大殊丽妙宝饰雨,大妙鲜洁衣服云来,雨大鲜洁妙衣服雨。是诸云雨充遍其山诸牟尼仙所依住处,从诸香花宝饰衣服,演出种种百千微妙大法音声,谓归敬三宝声,受持学处声,忍辱柔和声。”
以下是地藏菩萨来了。地藏菩萨来了,先是有一种气势,每逢我们看《地藏经》、《占察善恶业报经》都如是。
就在这个时候,从南方来了,起的是香云,彩云,在空中的云彩,含着有香气。坐飞机的时候,我起过幻想,往那儿看在两万公尺的高空上,飞过底下的那片起伏的云层。至于上面的云层,我想那是没有办法开窗户,如果可以开窗户的话,那个空气或者云层一定会有不同的感受。
那个时候来了香云彩。还有雨,“雨”,大家别认为都是下雨,因为一提到雨,一定以为是下雨,这里头你看看,一下子下珠宝,下的珠宝就像下雨那么多,一下子又下衣服,那不是雨。你问我:“这是不是事实?”我就跟你说:“这是意境”。而且到了最后,每一个人的双手都出现如意宝珠。如意宝珠出了无量的七宝,而地藏菩萨现在加持我们,也要我们的双手也都出七宝,如此一来大家就高兴了,这个世界不会打仗。打仗不就是为了钱?拿去吧!有的是珠宝。
来的云是香云,所下的雨都是香雨。“雨”就当“下”字讲,下的就是香。来了大花云,花云降的就是花,不都是下水。如果是下水,漫天都是水,那就是水灾。这个雨,得作这个意思讲。还有一种妙殊丽宝饰云。大家或者到过很庄严的寺庙,幢宝盖很具足的,台湾也有,下的就是这些宝幢饰物。宝幢饰品,在空中就下这些东西,大妙鲜洁的衣服。
以上来的,所下的,这些香殊妙宝饰净洁香花,鲜妙美丽的衣服,把罗邻山都下满了。满地都是香花,宝衣妙花。最奇怪的,还有些音声。香衣有香衣的音声,香有香的音声,装饰品有些装饰品的音声,那些花有花的音声,这跟《弥陀经》所说的一样,一切的音声都是法音。所以,他最后总说一句,从这些香花宝饰衣服演出来百千微妙的法音在说法。我们可以想象,要你布施,要你忍辱,要你做善业,不杀、不盗、不贪、不嗔、不痴。法音就是说这些法。
还有你要“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还有归依三宝的音声,还有受持戒律学处。这个学处专指戒律说的。戒是我们应当学的,凡是佛弟子,一开始一定要学戒。“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也是戒。你就先学“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下了这些衣服宝物乃至宝饰品的时候,里面有音声,音声就是归依三宝、归依佛法僧;乃至六度万行、断恶行善。所有的音声是这些音声。
底下就专举从上头所降落的声音。所下来的这些事物当中,衣里头含着音声,花里头含音声,香云里头含着所降的香气的音声。
“精进勇猛声,降伏四魔声,趣入智能声,广大名称遍满三界声,勤修殊胜念定总持声,空无相无愿声。”
这是空无相无愿声三解脱门。
“厌离贪欲声,色如聚沫声,受如浮泡声,想如阳焰声,行如芭蕉声,识如幻事声,无常声,苦声,无我声,空声,惭愧声,远离声,护念声,慈悲喜舍声,证得诸法声,生天涅槃声,趣向三乘声,转大*轮声,雨大法雨声,成熟有情声,度三恶趣声,修治圆满六到彼岸声,善巧方便声,趣入十地声,游戏神通声,游戏清净无上大乘声,不退转地声,无生法忍声,灌顶受位声,趣入一切诸佛大海声。”
这部经的涵义就是这些说诸法的声音,如果是有大智能者,像菩萨摩诃萨,他一闻到这些声音,就成道了,后面不说都可以了,就像中国禅师的一句话,一点就通了,什么都不需要多说了。
但是这个声音,这个说诸法声,你说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可以,这是假佛的威神力,要是说地藏菩萨人未到他已经先说法了,也可以。要是再往前,说是佛在前会月藏菩萨的法会说的,过数量的大声闻僧,过数量的菩萨僧所听闻的诸法,就是这些法。
现在我们听到什么呢?就是这些声音,我们有没有听到?这也要一个一个去解释,这部经会解释很长的。〈序品〉是“序分”,并不是正文。从〈序品〉第一品第一卷,到最后的〈获益嘱累品〉,中间才是“正宗分”。
“正宗分”就是说明这部经的目的。你想得到什么,就在那里修行。如果开始这么一演唱,就开悟了,你可以走了,再讲下去,你都可以不用听了,因为已经知道这部经要说什么了;后面所要说的,就是前面这些大意,为什么呢?古来大德他一听,明白你的玄义,就不听了;你…
《《大集大乘地藏十轮经》讲记(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