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集大乘地藏十輪經》講記(1)▪P3

  ..續本文上一頁什麼事也不做,把那點福享完了,又怎麼辦呢?因此我們一定要依照《十輪經》去學。

  我們是發願成佛的,這個方法告訴我們如何一步一步地成佛,我們照這個去運用就成了。大家最初學習《十輪經》的時候,你感覺到有哪些問題?可以提出來討論,我們作爲半研究半學習的性質,不要光聽,只用耳根是不夠的,要用你的意根,要用你的智能,六根互用,才能學得進去。

  學習的時候,會有些障礙的。什麼障礙呢?你的家庭有事或者這個因緣,那個因緣,很難說的。你先發一個願,希望地藏菩薩加持,讓我能把它學完;能從頭到尾不缺一課,就這麼一個善根,也很不容易。所以你一定要發第一個願。其次發第二個願:結束我現前的痛苦。要減少障礙不是那麼容易,生病就來不了,或者你現在正准備要去聽課,剛一出門,你家裏來了客人,你拒絕他,說是要出門去聽課,又不近人情,要是跟他去,今天晚上就缺了這個課,這個問題看起來是小事,總的來說,這個事情並不小。

  障礙要是發生到我的身上,我也是講不了,也會斷了。所以現在每逢要講經,跟大家學哪一部經的時候,我自己會發願念些經,還要念地藏聖號,得求加持,不求加持,中間斷了,一斷一切斷。

  自從講經以來,我到現在最遺憾的、沒有講圓滿的,就是在南普陀寺的《華嚴經》,我講到〈離世間品〉,就離開了。再想回去圓滿這部經是永遠圓滿不了,你就是回去講,那時候聽經的人,與現在聽的人,不一樣了,早走了,我再怎麼講,也補不上這課。怎麼辦?就只有忏悔,其它的經都是從頭講到完的。

  《十輪經》,我就希望圓滿講完,不然將來到臨終的時候被拉住,那就很苦惱。所以說,我們大家共同發願要把它學得很好。

  大家一定要學到懂的層次,莫學半瓶的醋,怎麼樣才算是懂?能用!用的時候,沒有障礙,你修觀想的時候,沒有什麼障礙。這部經不像《地藏經》是用來讀誦的。《地藏經》贊成你讀誦,好像我們讀《心經》、《金剛經》這些經就告訴你讀誦,《十輪經》是叫你做的,你能做好多,那是不一定的。現在我們就開始講經文。

  《大成大集地藏十輪經》〈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薄伽梵,在佉羅帝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與大苾刍衆俱,謂過數量大聲聞僧。複有菩薩摩诃薩衆,謂過數量大菩薩僧。說月藏已。”

  這是一段經文。在因緣和合、契理契機的時候,佛說法,說什麼法?《月藏經》。我們沒有學《大藏經》裏的《月藏經》,所以我們不提它。就在這麼一個契理契機的時候,世尊在佉羅帝耶山這個處所,這個地方是一些修寂淨行的地方。“牟尼”就翻“寂淨”。修寂淨的仙人在這裏,他們所依止修行的住處就是地點。這個時候有很多受了比丘戒的比丘僧,有多少?過數量,用數量不能算計,那不是千萬億兆,比這個數字還多,不知數的。

  還有些菩薩摩诃薩,菩薩是覺有情,那些發大心的衆生,都是大菩薩,得到成就的,這些也是過數量的。

  這部經的當機衆是月藏菩薩。講這部經的時候,是我親自聽聞到的,“如是”是指這一法門,佛所說的這些法,是我親自聽到的。這叫“六成證信序”,有六種證明來成就這個法門,並不是虛假的。“如是”,就是指這個法。“我”,是指阿難自己。在大乘來說就是阿難陀結集的,他說:“我親自聽到的,不是假的。”什麼時候聽到?

  “一時”,凡是佛說法的時間,就是契理契機的時候,因爲佛有時在天上說,有時候在人間說,有時候在這個地點說,有時候在那個地點說,地點、時間條件都不一樣,我們可以舉例說明。現在我們這裏是八點半,臺灣的時間就不同,大陸也不同,紐約就早了叁個鍾頭,也是不同的時間。“時無定體”無法定,何況是佛所說的法,遍及各個世界,人間天上到處都有,以什麼時間爲准?所以就訂了“一時”,就是因緣和合契理契機的時候,這就是“時成就”。

  “聞成就”,誰說的呢?薄伽梵,就是世尊,也就是佛說的,這叫“主成就”。在什麼地方說的?在佉羅帝耶山,佉羅帝耶山這個地點,就是在七金山裏頭的一座山,跟須彌山很近,圍繞須彌山的是一重金山、一重香水海。佛經上所說的金山,就是鐵,金屬而已,不一定是黃金,所以說金山。海是香水海,它是圍繞著須彌山的。要是用我們中國的語言翻過來,叫羅鄰山。因爲這個地方沒有人煙,有神通的、修淨行的仙人,才能到那個地方去修行,就是那些牟尼仙人他們所依止的住處,他們所住的地方。

  佛是在那個地方說《月藏經》。與會的大衆有哪些呢?就是聲聞、菩薩,這裏並沒有舉凡夫僧,凡夫僧可能到不了。沒有神通,那個地方是去不了的。那麼,僅舉聲聞、菩薩二衆說的法,我們可以從“大集”二字上有所理解。既然是大集,來的聲聞衆、菩薩衆就非常的多,聲聞向菩薩學習,這是我們觀念想到的,也就是使這些聲聞投入大乘,都成爲大菩薩,因此經名是“大乘大集”。

  就在這部經圓滿,法會還沒有散去的時候,地藏菩薩隨喜來了,地藏菩薩知道他跟釋迦牟尼佛要弘揚《十輪經》法門的因緣成熟了,所以這個時候他來了。前面這一段經文就是敘說是佛在地藏菩薩將來之前的聚會情況。

  “爾時南方大香雲來,雨大香雨,大花雲來,雨大花雨,大妙殊麗寶飾雲來,雨大殊麗妙寶飾雨,大妙鮮潔衣服雲來,雨大鮮潔妙衣服雨。是諸雲雨充遍其山諸牟尼仙所依住處,從諸香花寶飾衣服,演出種種百千微妙大法音聲,謂歸敬叁寶聲,受持學處聲,忍辱柔和聲。”

  以下是地藏菩薩來了。地藏菩薩來了,先是有一種氣勢,每逢我們看《地藏經》、《占察善惡業報經》都如是。

  就在這個時候,從南方來了,起的是香雲,彩雲,在空中的雲彩,含著有香氣。坐飛機的時候,我起過幻想,往那兒看在兩萬公尺的高空上,飛過底下的那片起伏的雲層。至于上面的雲層,我想那是沒有辦法開窗戶,如果可以開窗戶的話,那個空氣或者雲層一定會有不同的感受。

  那個時候來了香雲彩。還有雨,“雨”,大家別認爲都是下雨,因爲一提到雨,一定以爲是下雨,這裏頭你看看,一下子下珠寶,下的珠寶就像下雨那麼多,一下子又下衣服,那不是雨。你問我:“這是不是事實?”我就跟你說:“這是意境”。而且到了最後,每一個人的雙手都出現如意寶珠。如意寶珠出了無量的七寶,而地藏菩薩現在加持我們,也要我們的雙手也都出七寶,如此一來大家就高興了,這個世界不會打仗。打仗不就是爲了錢?拿去吧!有的是珠寶。

  來的雲是香雲,所下的雨都是香雨。“雨”就當“下”字講,下的就是香。來了大花雲,花雲降的就是花,不都是下水。如果是下水,漫天都是水,那就是水災。這個雨,得作這個意思講。還有一種妙殊麗寶飾雲。大家或者到過很莊嚴的寺廟,幢寶蓋很具足的,臺灣也有,下的就是這些寶幢飾物。寶幢飾品,在空中就下這些東西,大妙鮮潔的衣服。

  以上來的,所下的,這些香殊妙寶飾淨潔香花,鮮妙美麗的衣服,把羅鄰山都下滿了。滿地都是香花,寶衣妙花。最奇怪的,還有些音聲。香衣有香衣的音聲,香有香的音聲,裝飾品有些裝飾品的音聲,那些花有花的音聲,這跟《彌陀經》所說的一樣,一切的音聲都是法音。所以,他最後總說一句,從這些香花寶飾衣服演出來百千微妙的法音在說法。我們可以想象,要你布施,要你忍辱,要你做善業,不殺、不盜、不貪、不嗔、不癡。法音就是說這些法。

  還有你要“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還有歸依叁寶的音聲,還有受持戒律學處。這個學處專指戒律說的。戒是我們應當學的,凡是佛弟子,一開始一定要學戒。“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也是戒。你就先學“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下了這些衣服寶物乃至寶飾品的時候,裏面有音聲,音聲就是歸依叁寶、歸依佛法僧;乃至六度萬行、斷惡行善。所有的音聲是這些音聲。

  底下就專舉從上頭所降落的聲音。所下來的這些事物當中,衣裏頭含著音聲,花裏頭含音聲,香雲裏頭含著所降的香氣的音聲。

  “精進勇猛聲,降伏四魔聲,趣入智能聲,廣大名稱遍滿叁界聲,勤修殊勝念定總持聲,空無相無願聲。”

  這是空無相無願聲叁解脫門。

  “厭離貪欲聲,色如聚沫聲,受如浮泡聲,想如陽焰聲,行如芭蕉聲,識如幻事聲,無常聲,苦聲,無我聲,空聲,慚愧聲,遠離聲,護念聲,慈悲喜舍聲,證得諸法聲,生天涅槃聲,趣向叁乘聲,轉大*輪聲,雨大法雨聲,成熟有情聲,度叁惡趣聲,修治圓滿六到彼岸聲,善巧方便聲,趣入十地聲,遊戲神通聲,遊戲清淨無上大乘聲,不退轉地聲,無生法忍聲,灌頂受位聲,趣入一切諸佛大海聲。”

  這部經的涵義就是這些說諸法的聲音,如果是有大智能者,像菩薩摩诃薩,他一聞到這些聲音,就成道了,後面不說都可以了,就像中國禅師的一句話,一點就通了,什麼都不需要多說了。

  但是這個聲音,這個說諸法聲,你說是釋迦牟尼佛說的,可以,這是假佛的威神力,要是說地藏菩薩人未到他已經先說法了,也可以。要是再往前,說是佛在前會月藏菩薩的法會說的,過數量的大聲聞僧,過數量的菩薩僧所聽聞的諸法,就是這些法。

  現在我們聽到什麼呢?就是這些聲音,我們有沒有聽到?這也要一個一個去解釋,這部經會解釋很長的。〈序品〉是“序分”,並不是正文。從〈序品〉第一品第一卷,到最後的〈獲益囑累品〉,中間才是“正宗分”。

  “正宗分”就是說明這部經的目的。你想得到什麼,就在那裏修行。如果開始這麼一演唱,就開悟了,你可以走了,再講下去,你都可以不用聽了,因爲已經知道這部經要說什麼了;後面所要說的,就是前面這些大意,爲什麼呢?古來大德他一聽,明白你的玄義,就不聽了;你…

《《大集大乘地藏十輪經》講記(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