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度衆生!這是他的願!不論他到那個地方,那兒就是他的淨土。我們看淨土,以爲必須像極樂世界、不動世界、琉璃世界、香積世界,才是淨土。但地藏菩薩的淨土,是哪兒有地獄,哪兒就是淨土,哪兒就是他化度衆生的淨土。
我們是不是應當這樣理解呢?這裏是漫談!各人有各人的修行方法,有時候修行是依著〈占察忏法〉拜的占察忏,這只是修行的初步,並不是我們拜了忏,就是修行。當然也算修行,因爲你得要先消業障;業障消了,才會有智能,有了智能才會修行。
現在我們還不會修行,觀察我們的出入息,觀一觀就散亂了,怎麼能入“定”?但是經過拜忏,業障消失了,業障一消,智能生起,修行就容易進入。所以任何修行的最初法門,都以忏悔爲第一,要先消業障。學密宗也如是!你得先磕十萬個大頭,那種磕頭不像我們這樣的頂禮,而是大禮拜,你得先消業障,這是修行的前方便。如果一生就這樣拜下去,是不是能成就?一定能成就。因爲你的智能在增長!在拜的時候,你就起了觀想:“能拜、所拜、能禮、所禮,性空寂!”經常這樣觀想,久了,就可以證入,那時候去修“定”,很快就進入了!
但是,每部經、每部論、每位菩薩,修行的方式都不同!也有道友這樣問我說:“地藏菩薩來到這個會上,爲什麼有很多人不認識他,還需要找人介紹?”我說:“不但地藏菩薩是這樣,就連釋迦牟尼佛,還有好多佛國土的人,都不知道他。”宏覺法師開玩笑說:“不用說其它的佛國土,就連我們這個國土,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他就只會念阿彌陀佛,卻不知道他的老師是釋迦牟尼佛。”這個沒有什麼不同點,只能說:“沒有緣”。也有些法師不知道地藏菩薩,我也聽說過。“我沒有聽過地藏菩薩,沒學過什麼地藏菩薩法門,也不知道地藏菩薩。”同樣的,現在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文殊師利菩薩。這是爲什麼呢?這就是我剛才跟大家所說的“緣”,過去多生累劫沒有跟菩薩結緣,自然就不了解他的方法。
很多人有判教的習慣,凡是地藏菩薩的經,不論是《地藏經》也好,《十輪經》也好,說的都是地獄、人間的事,好像不是大乘。一說到大乘,就得好大好大,認爲要像“唯心法門”,那才是大乘。或像密宗的“大手印”,一下子就成佛,以爲那才是大乘。他們以爲《地藏經》、《十輪經》,乃至《占察善惡業報經》,是小乘。至于《大乘大集十輪經》特別標指是大乘,有些只寫《大集十輪經》,沒有大乘。而玄奘法師所譯的版本就標示著“大乘”。
這部經有兩次的翻譯,一次在隋朝,誰翻譯的也不知道,因爲這部經翻的有欠缺,第二次的翻譯,是玄奘大師所翻譯的。大家看他的注釋,時間、地點、條件都有。玄奘法師翻譯這部經是在唐朝永徽年間,是玄奘法師從印度返回中國十六年之後,才翻譯這部經。
經裏除了贊歎地藏菩薩的功德之外,地藏菩薩也向佛贊歎了一番。佛跟地藏菩薩互相酬唱的目的,主要是破我們的“十惡”。《占察善惡業報經》的〈占察輪〉上,也是注重這“十惡”。《地藏經》所講的,你之所以要下地獄,也是這“十惡”。
甚麼是“十惡”呢?就是在我們“身”上所發生的“殺、盜、淫”,“口”裏所說的“妄言、绮語、兩舌、惡口”,“心”裏所想的“貪、嗔、癡”這十個業。身上所作的業,口裏所發出的業,心裏所起的業,就是十業,這十惡業不做,盡做好事,那就是十善。說好話,不惡口,盡量促使人和好,不破壞別人,就不犯兩舌。口裏說話從來不帶汙穢的語言,這叫“不惡口”。總是贊歎,除了贊歎別人的功德之外,盡量說些好聽的,說些使人歡喜的語言,這就是對治“惡口”了。沒有道理的話不說,不要一天到晚都說一些打發時間的“閑談”,再不就是“人我是非”,這類的話不說,就是“不绮語”。那些沒有意義的話不說,騙人、欺詐、妄語就更不說了,這樣口業就清淨了。加個“不”字就是善業,沒有“不”字就是惡業,也叫“惡輪”。心裏起貪念,起嗔念,起了邪見,愚癡就是邪見,邪見就是不明白,胡塗,無明業因,就是“貪、嗔、癡”所引起。如果我們心裏“不貪、不嗔、不癡”,就是善業。身上“不殺、不盜、不淫”,就是善業。“不淫”是指除了夫婦關系之外,但從究竟來說,是一切不淫,這就是善業。
形容這十善業,就是“善輪”。若是造罪了,就成爲“惡輪”。“輪”有什麼作用呢?大家都知道,輪是不停的發動運轉。輪是轉變的意思,輪轉不停的。爲什麼我們在六道輪回,會永遠不停息?永遠流轉?就是因爲“業”,“業”使你不能停止;若你做“善業”,善也使你不能停止。但是“十輪”有究竟,也有初步。將善業達到佛的“十輪”,就是“十智”。將衆生的惡,轉到“五逆十惡”,就是最惡的“十惡輪”,“無依行品”、“有依行品”,講的也是這個“十惡輪”。
先講以佛的“十輪”來對治衆生的“十惡輪”。因爲這部經的名字叫做“十輪”,爲什麼要加一個“地藏十輪”呢?這部經最後被囑記來流轉、護持這部經的菩薩是虛空藏菩藏。《地藏經》的〈囑累人天品〉,也是虛空藏菩薩。大家知道“虛空藏菩薩”是什麼涵義?“虛空藏菩薩”在《華嚴經》上,是指容納一切、含攝一切;虛空藏的“藏”是寶藏的意思。“虛空”不是這個虛空,而是形容他證得了“性空”,證得了“真心”,證得了《占察經》的十相。“空”,不空,“虛空”含藏一切法而不空。這部經囑記他去宣傳,囑記他去弘揚。
這十輪沒有停止的時候,不論是善輪或者是惡輪,甚麼時候才會停息呢?等自己的心都靜下來了,佛佛都證到十輪停息的境界,證得這個“性體”了,是要讓我們達到這個目的,因此稱爲“大乘”。
“大”者,是指我們的心。《大方廣佛華嚴經》也是這個“大”字,《大乘妙法蓮華經》也是這個“大”字。“大”字是標明我們的心體、總體。一切的法門,大總相法門體,就是大。“乘”是運載,若依這十善業,就能把你運載到達究竟的“寂滅”,能“寂滅”就是佛果。“空”的涵義,在梵文裏,或者叫“寂滅”,或者叫“寂靜”,都是形容“空”的。然而它不說“空”,中文沒有這個字,我們翻譯不出來,就用“空”這個字來代替;但是一用“空”,我們又誤以爲跟空一樣,一說到“空”,好多人就落了“斷滅見”,以爲“空”就是沒有了!“空”不是沒有了,“空”是說“緣起的諸法”,它的本體是“性空”的,這一個“空”是包括一切“緣起法”的,怎麼樣來顯這一個“空”呢?用“緣起”來顯這一個“空”,如何來證得這一個“空”呢?“緣起還滅”就證得這一個“空”。
“大集”有兩種解釋:一是在這個法會當中,集合了很多的衆生,多到什麼程度呢?無數!你一看經文就知道了,有多少的聲聞僧?過數量的。用數量來計算而不可能計算的,叫過數量。有多少菩薩僧呢?過數量!凡是說地藏法門的,除了《占察善惡業報經》之外,處所有兩個:一個是在忉利天,一個是在七金山之內,這個佉羅山是在欲界和色界中間,不是一般人可以到得了的。那麼處所就殊勝了,在那裏集會,才容納得下。
凡是佛經所說的數字,不要用我們人間的數字去計算,用一、二、叁、四、五、六來計算。好多億、好多萬、好多兆?我們是無法計算的,因此佛一比喻,就用恒河沙來比喻。恒河的沙,七、八千裏的恒河,那沙的數字有好多?那不是人的智力所能數出來的。因此在數字上,你應當這樣子來理解。
另一種解釋是說,你能聽聞到“十業”,就能把你運載,發明你的心地,成就你的“性體”,成就你的“毗盧遮那”,就能夠到達“大”。所以,在此次法會所集的這些會衆,都是有緣衆。我們現在能夠共同來學習這部經,說不定我們就是在那個時候沒有成就的衆生,輪轉到這兒來的,我們才會有緣,沒有這個緣,是遇不到的。
對于這個問題,我也想過很多次。隨時都在想:“說無緣,又似有緣,說有緣,好像多年來,從來沒有發心要說《十輪經》。”我沒有發過這個心,我老老實實說:“這部經,除了這一回,說是要跟大家學習,我才看一看。”以前,我從來沒看過。我們雖然聊了《地藏叁經》,可是《十輪經》,我並沒有從頭到尾地看,宏覺法師倒比我先看,他先研究了,看了一遍,他拿著一個紅皮的經本,不只是看一遍,還加批注。
以前我沒有這個願心要講這部經,現在因爲幾位道友提議說:“大家共同來學習這部經。”“我一點信心都沒有,要學這部經,有人聽嗎?”他們說:“怎麼沒有人聽呢?因爲很少人知道有這部經。”也許是因緣成熟了!現在來的人還不少;還是有人聽,並不是沒有人聽!那麼,我們學的時候,大家有問題,可以提出來,我們要用長時間去學。既然發心學,就要學好。怎麼樣才算是學好呢?我們要“用”!無論做什麼學問,都要“用”。學寫字,因爲你要“用”,學英語你也要“用”,用英語說話,就是我們要“用”。那麼學這個地藏菩薩教我們的方法做什麼“用”呢?成佛!
心若發大一點,當然不會墮地獄!凡是學《十輪經》的,再也不會墮叁塗了,不墮地獄,不墮惡鬼,不墮畜生!我們算是成就了嗎?沒有!一定要成佛。可能生天也好了,享受一些幸福也好,但是到了那個時候,我們不會滿足的。
好比以前在中國大陸,那種生活習慣跟美國沒辦法比較,也跟加拿大溫哥華沒辦法比較,我們經常說,我們所生活的地方是天堂。但是到了這裏,到了天堂,感覺幸福嗎?不會吧!因爲要求又提高了!結果這也不是,那也不是,怎麼都不對勁。我們生天了,該滿足了?生天你也不會滿足,雖然盡是快樂境界,有了快樂境界時,你又有了其它的要求,要求不死!怎麼辦得到!要是說樂暈了,頭腦也發漲;受苦,頭腦也會發漲啊!在天上享福,享快樂了,頭腦也會發漲!…
《《大集大乘地藏十輪經》講記(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