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参老和尚主讲:《大集大乘地藏十轮经》讲记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序品〉之漫谈
在还没有开讲《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之前,我先跟大家漫谈一下。
我们学一部经,要如何学好、学会?学了经就要去做,要跟我们自己的身心结合。也要懂得因缘法,因缘具足了,一切事物就成了;因缘不具足,这件事就成不了。我跟诸位道友分别了半年,在这半年当中,我去了很多的地方,例如台北、大陆、美国,这就是“因缘”。“因缘”的涵义,就是我们做任何的事情,一定是有前因的,就看缘是否具足?缘不具足,这件事就成不了!不论任何事物,都不会成就。但是,所有的一切因缘又都是假的,所以说因缘法没有实体。我们也会讲“缘起性空”,这部经对这个问题,讲得很多。
我们在学习《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前,需要大家发心,发什么心呢?发一个忏悔心!我听到很多人说:“我虽然对于别的事不了解,可是对自己,我还不了解吗?”我说:“我虽然出家六十多年了,也还是不了解自己!”大家听了可能觉得很奇怪。不但我不了解我自己,恐怕你们诸位,除了圣人和菩萨之外,不了解自己的人太多了!大部份的人都不了解自己,你知道自己过去做的是什么吗?不了解过去的因,现在所受的果,也就不认识。为什么我会受到这样子的痛苦?为什么这个灾难会降到我的身上?每一位道友,可能都有这种经验:遭到冤枉!受了委屈!“这件事根本不干我的事,别人说来说去,最后就落在我的头上。”你认为很冤枉,这是因为你不知道过去的因,不了解自己。
也有人跟我互相漫谈说:“这个世界上不公平的事太多了!”我说:“那是你的看法!”他问:“师父!你怎么看?”我说:“没有半点不公平的!非常的公平,特别的公平!”我说这句话,大家可能心里不太能接受!你所受的一切,都是自己作的。你自己作的,自己受!怎么不公平?因为我们没有智能,对很多的事物看不清楚,才认为这件事很不公平。你过去冤枉别人的时候,自己晓得不晓得?我说:“现在你被人害了,你晓不晓得你过去也害过人?”
我们就说大一点的问题好了!日本人侵略中国,杀了很多的中国人,现在的日本人生活还是很好,经济很发达,中国人却受这么多的苦。他问我怎么看?我说:“这件事很公平。”他问:“这怎么会公平呢?”我说:“被杀死的那些人,都已经四、五十年了,这些人现在已经投生到日本,到那儿去享福了!而那些杀人的日本人,他却生到中国来了。大家换位置看一看,受一受。”
如果是从无量劫的因果观点来看,非常公平。我说这些话,就是希望诸位道友,学《十轮经》的时候,要用这样的忏悔心来学。
这部经有一品,叫〈忏悔品〉,就是要我们忏悔过去的罪业,把罪业忏悔清净,有了智能,你就会知道了。大家事先要有思想上的准备,你不知道过去做过什么事,《十轮经》就告诉我们,你过去做些什么事,现在要受什么苦难,为什么你会生在这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你不生,极乐世界你不生,兜率天你不生,东方药师琉璃光如来世界你也不生,却生到这个时候的娑婆世界。为什么?因为你作了这个业!既然有这个业,自己受,这是很公平的,没什么不公平。因此《十轮经》就像是跟我们画像,让我们知道自己的一些罪恶、一些错误,内心就不会不平了!
这一次我们学习《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的时候,我自己都没有什么信心,因为找不到古人的讲述,找不到参考资料。那就可能会说很多错话!我们以前所讲的经,古人都讲过好多遍了,有参考资料可以参考,说错了,还可以推诿一点;那些大德都是这样讲的,跟我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这部经别人没有讲过,就推诿不了。
我先从千佛开始讲,让大家认识我们现在,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在这个千佛的当中,现在是释迦牟尼佛的末法时代。我们处的这个时代很苦,而我们受苦的因,是过去的业很重,造的业很多。释迦牟尼佛的时代,人类寿命特别短,只有一百岁。我们看一看七佛的时代当中,以我们这个时代最好。只有释迦牟尼佛才有这么大的愿力,他在这个时候来。如果释迦牟尼佛不在这个时候出世,我们就连这个道理也不知道。因此,一旦我们认清这个时候所受的痛苦,那么,心里就会平静了!等到你学的时候,也就会知道要怎么去学。
另外,这部经的份量很重,我们学习的时间会长一点。不像《金刚经》或者《弥陀经》、《心经》,可以很快就学完。这部经不行!不过,它的品并不多,总共只有八品十卷。大家可以打开第一卷看一看,〈无依行品〉、〈有依行品〉就占了五卷;再加上前面的〈序品〉及后面的〈获益嘱累品〉,除了〈十轮品〉,中间几品卷并不多。〈十轮品〉是讲:用佛的十轮来对治凡夫业障的十轮。其次是〈忏悔品〉、〈善恶业道品〉及〈福田相品〉,虽然品卷不多,里面的道理还是很复杂。
在〈序品〉中,是佛赞叹地藏菩萨的功德、地藏菩萨礼佛及赞叹佛的功德,所以在〈序品〉中没有什么大意可讲的。但是〈十轮品〉的大意就不同了!用佛的十轮来对治我们现在的十轮。
我们学习这部经,要有方法。一定要跟你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这部经就是告诉我们,要怎样来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别再去造业,别再去作错事!因为作了之后,等到要受的时候,你会受不了,会很痛苦的。若是能结合日常生活来学习,我们经常讲“佛的十智”或是“佛的十力”,你要对照、学习佛的业,用佛的那个“业”,把我们的业转化成佛的业。这就是说:你的一言一行,口里说话的时候,身体有所作为、有所动作、心里所想的时候,就加以对照。你要在这些具体的日常生活当中,在事上来学习。学完之后,对照自己,渐渐的改正,就愈学愈深入,不会生厌烦的,也能够很快的进入!
如果不是这样学,你是进不了的。就以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语言来说,这部经是由玄奘大师所翻译的,跟《地藏经》,或《占察善恶业报经》,在文字上的翻译有些不同。因为有些大德,是用“意译”翻译的,是根据我们的生活、人情、语言及一切习惯来表达。玄奘大师有感于这种表达有失真实性,恐怕与印度佛陀所说的原义有所出入,所以他是依文,也依义来翻译。多数的文字是印度原来的文字,看起来比较生疏。平常经文中见到的名相,例如:“佛、世尊”,在这部经中,它称为“薄伽梵”。
就像我最初到西藏去学法的时候,不只是经典上的文句,很难学习,就连说话也很别扭,很长的时间都改不过来。好像我们说要请你吃饭,或请你喝茶,他不是说:“请吃饭”或“请喝茶”,而是说:“茶吃请”,或是“饭吃请”。你听了很别扭,说起来也很别扭。在这部经文中,有很多地方是这样子的。懂得它的用词,当我们说的时候,就会把它颠倒过来,把它的涵义转换过来。看这部经的时候,也应当这样看。
经文中有些“比方”。所谓的“比方”就是在法义上,怕你不懂,所以拿别个意思来比喻,那样你就懂了!但是一经过“比方”,虽然懂了,义理却相距八万四千里!例如说“空”,佛教经常拿“空”来比喻我们的“法性”,比喻“自体”、比喻“实相”。我们把它完全理解错了,就说:“空了,什么也没有了”!因此落了“断见”。
佛教的“空”,不是这样的空!它不离开“物质”,它就是“显”物质才说空!这个“空”就是在“具体的物质上头去空”。就像说你这个“人”是具体的,还在啊!“是空的”。佛法是这样的涵义!不是说“空了”,就没有了。这里仅仅是举个例子而已,在经文里面,像这一类的例子很多。
又例如说,《十轮经》的〈序品〉讲到地藏菩萨,因为这部经主要是以地藏菩萨为说法主的。但是经中的地藏菩萨是随喜而来,有菩萨僧、罗汉僧及凡夫僧,大家聚会来说《月藏经》;当这部经快说完的时候,地藏菩萨才随喜而来,并不是为了要请经说法而来。而佛就藉此因缘,说地藏菩萨的功德,而地藏菩萨也赞叹佛的功德,这部经的因缘就是这样引起的。在讲这部经之前,是讲《大乘大集月藏经》。《月藏经》刚一圆满,地藏菩萨就来了,他来的境界相,大家在经文中一看就知道了。
洪居士所收集的资料当中,收集了地藏菩萨有关的经典,像:《地藏菩萨本愿经》、《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占察善恶业报经》、《地藏十王经》、《地藏菩萨陀罗尼经》、《地藏菩萨仪轨》,地藏菩萨的《三国灵异记》、地藏菩萨的忏本、占察的忏法,这些都是属于地藏菩萨的法门。你只要通达了一个,其它都会有所联系。《地藏经》跟《十轮经》是相通的,但是不同之处,就在“转众生的业”的方法上,有所不同。《十轮经》是修止观的,《地藏经》是只要造像、拜忏,能够念地藏圣号,就算修行了。《占察善恶业报经》,有关修行的部份我们还没有讲,也就是在《占察经》的下半部。
《十轮经》最初是教你怎样修行证入“禅定”,不入禅定,是成不了道。它一开始就教你一个从浅入深的方法,你听起来好像很简单,但是用起来就不是那么容易!也就是“数、随、止、观、转、净”这六个字,你若是会起修了,就很不容易。
我们大约知道地藏菩萨给我们的教授方法,都有些什么方法,这些资料都包括了。不过,当中有一项:“佉罗山是地藏菩萨的净土。”我对这种说法不完全作如是想。因为当时佛陀在佉罗山说法,正要说完时,地藏菩萨从南方来了,这就说明了佉罗山不是他的净土,如果是他的净土,他又何必从南方来呢?而且《占察经》及《地藏经》都指出地藏菩萨是从南方来,从哪一个南方呢?这个时候是在佉罗山的南方!那个时候,是忉利天的南方!“方无定方”!
我的想法是:哪里有地狱,哪里是无佛时代,哪个地方最苦,哪里就一定有地藏菩萨在…
《《大集大乘地藏十轮经》讲记(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