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怎么能生出智慧来呢
因为你的心念尽是贪爱,是长不出智慧来的,你得先消除这些贪爱,你才能渐渐的觉悟,才能“明”,怎么能生起“明”呢
这要用你的观照了,你先观想你的心,当每个人做事的时候感觉很烦闷,有些事情现前的时候,脑筋要先静一下,让我想一想,想一想就是沉淀一下,让心静下来,才能生出智慧。如果说你想学一点智慧,要跟随佛的教导,就要明白佛所说的那些法。
佛就是觉悟的觉,觉悟者教我们怎么样去觉悟的方法,你学习的时候,就要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论你做哪一行哪一业,都有方法使你觉悟的,只是你认识不认识这一切法都是无常的,都是无我的。你这样观想思惟久了,自然渐渐就能“明”,并不是我们非得坐在那里念经、参禅、打坐,非得念佛才能“明”。你做任何事情,如果能找到事物的真实,你就能明瞭了;当你没有找到事物的真实,你就明白不了,不论你做哪一件事,都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一定要找到事物的真实,你去找吧。
因此,我们要从自己的心里开始建设,用我们的心指导我们日常的生活,指导我们的行动,指导我们的工作。把心里建设好了,再从内向外,这样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能与佛法结合起来。结合起来之后,就渐渐的能掌握一切的事物,我们经常说真理,讲道理,其实,我们讲的不是理,理有很多种。以人的感情来说,朋友有友情,家庭中的父子、夫妇,都有亲情,这些情感是感性的,不是理性的。
你出了社会,社会上有一定的规范,有一定的法律,各个国家不一样,它有法理、有法律,合乎法律,这个道理就是合法,不合法的事就是犯法,犯法就接受制裁。这些法是合理的吗
这个国家是这个法,那个国家是那个法,当权者今天可以变法,明天还可以改法,情理法,这些理都是虚妄的,哪一个道理是对的
当我们要去某个地方,一定得要通过特定的道路,才能到达,但是现在我们由空中可以去,海里也可以去,这条道不通,可以改走另外一条道!道路经常阻塞,你可以坐飞机呀!我们讲的道理没道可讲,佛教中讲的真理,是什么真理
等你把妄心全歇了,那就是真理。真理没理,理归于真,没有理。虽然讲理,从来都没有讲到理。
我们佛教有一部《华严经》,讲一真法界,说一切法都由你心生的!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这是真理,一真法界的真理,几个人能通达这个真理
成佛了,佛跟佛是相通的,我们众生跟众生是通不了的!通不了就有障碍,凡是能通的就没有障碍,不能通的就有障碍。等你达到了那个心,那个心就神了,那就是神通。神了就通,神是什么呢
神就是我们自然的真心,不是我们现在的妄心,心是空的,那叫性空。
这个性空的究竟,就是我们一真的心,也就是我们众生的心。你要是能掌握这个缘起性空的道理,再运用到你的日常生活当中,能达到这么样的一个境界,一切就无障碍了,谁都不用求,就求你自己好了。到那个时候,才真正明了了,那时再回来度一切众生,才真的能度他。现在我们大家都还在迷惑当中,我说了半天,连自己也还没度,我也度不了你们。
不过跟大家讲讲这种道理是可以的,我现在跟大家说的也就是我自己几十年的体会!但是我也没有通!你要是想放下就得看破,要想放下看破,就要从你的日常生活当中着手,不论你做什么工作,就从这个入手,没有什么奇特的方法。你做什么工作,就全心全意的找,究竟要怎么样才能把这个工作做好,怎么样才算做的圆满!先找到这个真理,你的心也才真正的明白!如果没有找到这个真理,你还是没有明白,连一半也没有明白,能够明白十分之一就已经不得了了,真理是要渐渐明白的。
因此在你的生活当中要这样锻炼,你的烦恼就会逐渐减轻,待人处事不要严格要求别人,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自己的大悲心,增长自己的智慧,这样子才能渐渐的入,入什么呢
入佛所教导我们的法,但是我们最初掌握这个方法的时候,他有很多的跑道,八万四千都算少,我们不是常说佛法有八万四千种法门吗
门门都可以通!跑道很多,看你自己适合哪一条道。
如果你初入佛门,感觉到念佛很好,你就念佛吧!念了两年、三年、八年,你就生起怀疑心!有没有佛啊
那是你自己心里起的念头,你就改变去念经,碰见了喇嘛师父,听说持咒好,就又去受灌顶持咒了,因为你心有所求,想有所得,所以你不论哪一门弄了几年,没有得、没有求。
从前有位道友问我说:“我信佛的目的,就是想使生意能好一点,能发财,结果我信了佛,比以前更穷!”我说:“你没有走对路,发财不是这样求的!”他说:“怎么样求啊
”我说:“你要布施舍呀!”他说:“我是求发财的,怎么会舍呢
”我说:“你不舍怎么会发财!”大家想想看,你不给人家,人家会给你吗
说我做生意,做生意不是人家给你的,所以任何一件事,你要找它的原理,譬如说做菜,那位夫人做菜做的很好,我说:“不好吃!”她说:“你为什么这么说啊
”我说:“因为你先生是北方人,你做的菜咸一点,你先生吃得好,别人吃的不见得觉得好,有人爱吃甜的,有人爱吃辣的,你很难满足各人的口味!”
要对了因缘,才能得到利益,一切法都如是,佛所教导的方法也如是,你自己选择能相应的法门。你要是有福德,过去生修的多,你今生就会遇上大善知识,他有神通,可以知道你过去的因缘,知道你过去是念佛的,或是修念佛三昧的,或是修观的,他就教你一个方法,你一修很快就能进入。如果你没有那个福德,没有那个智慧,你遇不见佛。
佛在世的时候,佛为什么说那么多法
他为什么要说法
就跟大家是一样的,大家为什么要来这里听
我为什么又要说
我有我的目的,你们有你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自己的愿望而来的。你们来听这位和尚说的怎么样,那位和尚说的又如何,都听一听,看哪一位和尚跟我最合缘的,有缘了,我就取一点,没有缘就算了,大家来听的目的可能是这样的。
佛当初讲经也是这样!他为什么要讲经
他看这个世界太苦了!众生在水深火热之中,他想要利益他们、救他们,给他们说一些方法,可以离开这个苦。这个方法对这位众生适用,对那位众生就不一定适用,他就对那位众生另外说一个方法,八万四千个法门就是这么来的。现在我们在台北甚至整个地球,众生很多,哪个方法适合你呢
你先得具足正知正见,我上面所说的那四种原则,如果都能符合了,就是正知正见,认为这个世界是苦、空、无常、无我,这是正知正见。
如果有人说:“这个世界不苦,很快乐!你们去享受!去卡拉OK,去跳舞!”那个不是快乐!或是有什么方式让你长生不老,你别相信他,哪有这种方法呢
本来就是无常的,如果不符合这四种原则,你不要相信;符合这四种原则,不论谁说都可以信。佛之所以说这么多的方法,那么多的法门,是因为大家的爱好不同!
为什么在世间上有这么多的行业
因为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习惯,在其它地区做餐馆业的,换个地区他还是做餐馆业。我们在美国看见那些做餐馆业的,都是在台湾、在大陆或在香港做过餐馆业的,因为习惯的力量,做过什么,他还是会做什么。贪瞋癡慢疑,这也是众生的习惯,一生下来就带来了,你看小孩才一、两岁就知道“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他的贪心自然具足,这是多生带来的,我们想除掉多生带来的习惯,容易吗
不容易!
所以我在前面跟大家讲过,不论在哪个行业做什么事,你要认识清楚,认识之后,你就要找到究竟,一追就究竟,这里没有,你就另外再去找,你再根据佛所说的,你看他说的究竟不究竟,你也多学学多听听,这样你会得个入处。
因此大家在开始学佛的时候,要有系统的一步一步的去做,就是在你做的工作当中,或者在你的生活当中,你要研究研究。你想,就这么一个生命,今天是这样,明天是这样,到什么时候是结论
死了,就是结论
有没有什么解脱的方法
你做这个烦不烦
或是做人烦不烦
在人生病的时候苦不苦
你当然要找个解脱的方法!如果在你的生活当中,从头到尾都找不到解脱的方法,你或者对照佛经,或者请问跟你有缘的师父,自己再对照一下,这样你渐渐就能契入,也许你要学一年、两年才能契入,但是不要一下子学很多。
现在我们道友们学佛的时候,一下子学的很多,什么都学,结果十年、八年下来,学是学很多,可是收获很少,这个时候你自己会产生问号,反而不知道佛究竟要教导我们什么
如果你学佛一、二十年了,烦恼还是这么重,这就说明了你没有把学来的东西运用在生活当中。比方说我晚上睡觉,白天醒了,醒了又照样工作,一天就这样轮转,有没有起过问号
或者说生病了,为什么会生病
人吃五谷杂粮,四大不调自然会生病,但是要怎么样调
像我看见有人跑步,从事各种健身运动的、吃各种健康饮品的,这就是找方法调,但这些方法永远调不成的,最后还是死了。
是不是有另一种方法可以调
使你的身心能安顿
少贪、少欲、知足,这些方法都是可以用的。佛教我们“观身不净”,观我们这个身体是不清净的,你一天洗多少遍澡,你洗完了,一出汗就又脏了,一定要观它是不净的,你能观成功了,确实认识它是不净的,你就不会另有贪求了,就不会为它作无谓的忙碌。
“观受是苦”,你尽量的减少享受好的,当你减少受的时候,你的身体可能还健康一些。你最初开始能这样子想,观就是想,你要先这样去想,想完了去做,做完了你就印证一下。佛教导我们饮食要知足、要定量,你就练习一下!练练看是不是这样子
我们要是有病的时候,感觉不舒服就少吃,甚至不吃,试两天确实很好,你还可以再做下去。当你有病的时候,用饥饿疗法,使你的肠胃空一下,不让它成为负担。
这只是一种方法…
《舍离的智慧》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