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善恶业报经新讲(4)▪P6

  ..续本文上一页实相,必须是上上根基的人,把我执、我见一切放下。一切众生就是我执太重,修实相观的时候,第一个就必须无我,无我才能跟真心相应。《金刚经》告诉我们,如果修观,观什麽呢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不被四种相所牵,但还要利益众生。以般若的智慧结合大悲心,跟众生同体,利益众生是应该作的事,如果不利益众生,就不能成佛。地藏菩萨跟壁净信菩萨说,想修禅观,要修十种的方便法,但十种不一定都用。不过你得知道次第,在修禅观时过到障碍,就找找这些方法。如果大家要修禅,真正需要每天坐的功夫,坐时,身心要调好,心无杂念平平静静。

  如果一天上殿过堂,乃至学习,感觉到疲劳,就得静坐一下,什麽都不想,身心放松,此时不作意其他的,一心观照念地藏菩萨圣号,或者念阿弥陀佛空号,不要多,就念一百声,字字分明,四肢百骸全放下,最後成静止状态,精神很快会恢愎,这是长寿的方法。

  地藏王菩萨教我们的方便法就是观心,心里自己能放出很多智慧来,如果是到了第九种,随我心所念相应的境界,定力就有了功夫。从定理发生慧,再从慧里发生用,如果我们功夫没到这种程度,那麽方便力量就生不出来。地藏菩萨讲的方便,是说你坐禅定,坐禅的已有功夫了,进一步发出的善巧方便,就是从我们体上发出的一种用。思考用功的时候,这叫体。思考完了要把它发出去跟我们作用相结合这叫用。我们现在用跟体结合不起来。举个例子说,大家天天上殿,念的很多,但都是口念,没往心里去就用不上。上殿时,从你念『妙湛总持不动动,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祗护法身。』你得到了吗

  用也用不上,只是随大家念几个偈子而已。让你不历僧祗护法身,不要经过很多劫,一念之间,当下就是,我们就是用不上。每天都在念『愿消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真明了,普愿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萨道。』现在我们也没有行菩萨道,罪障山没有消除,体用不相应,但是这也就是熏习了。熏习先修,假使是你念一百遍,什麽是妙湛

  什麽是总持

  你不明白是什麽意思,你怎麽信呢

  信解怎麽生得起来,所以先得解。只是随著大家念,你自己根本不用心。若用心的话,你一定问为什麽

  学法,学什麽法

  学成佛的法、学断烦恼的法、学方便法。天天学,天天念,在文字上既不能解释,心理上也就没有观想,没有观想就没有受用。好比说,我学做菜,就要知道,先放油下锅,还是先放盐下锅,怎样炒才好吃。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致用。若不会操作,炒出的菜就不好吃,所以要学。我们学法也就是这个意思,学了就是为了用,有好多道友跟我说:『我学的不够用。』我说:『你不是学的不够用,你学的很多很多,学的你用不完。』现在有很多道友,学的很多,就是没有用,一个也没有用,其他的你都用不上。一门通了,一切都通了。不能光学不用,一定要学以致用,才不会白学。地藏菩萨告诉我们说:『你

  修唯心识观修不来、修实相观修不来,用占察轮你用不来,没有智慧,那怎麽瓣呢

  好了,那你就观想我的名号。只要你把我名字念好了,这些法你就都会了。』

  两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汝云何巧说深法·能令众生得离怯弱·

  地藏菩萨在前面已经开示的很清楚了,坚净信菩萨知道,还有根机钝的众生听了这个实相观、唯心识观,会感觉到很深,修不进去,没有勇气,心生怯弱,所以又请地藏菩萨再巧说一次,使众生能有信心去修。其实地藏菩萨早已说清楚了,那就是善巧方便,用占察轮问:『我修这个法能进人不

  能够开悟不

  能有成就不

  占的时候,告诉你不行,入不进去,你就用最简单的方便,先持我名号,念一万声、十万声再修。有障碍再念,念了再修。』

  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当知初学发意·求向大乘未得信心者·於无上道甚深之法·喜生疑怯·我当以巧便宣显实义而安慰之·令离怯弱·是故号我为善安慰说者·云何安慰·所谓钝根小心众生·闻无上道·最胜最妙·意虽贪乐发心愿向·而复思念·求无上道者·要须积功广极·难行苦行·自度度他·劫数长远·於生死中久受勤苦·方乃得获·以是之故·心生怯弱·我即为说真实之义·所谓一切诸法本性自空·毕竟无我无作无受·无自无他·无行无到·无有方所·无过去现在未来·乃至为说十八空等·无有生死涅槃·一切诸法定实之相而可得者·又复为说·一切诸法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镜中像·如乾圈婆城·如空谷响·如阳焰·如泡·如露·如灯·如目噎·如萝·如电·如云·烦恼生死性甚微弱·易可命灭·又烦恼生死毕竟无体·求不可得·本来不生·实更无灭·自性寂静·即是涅槃·如此所说能破一切诸见·损自身心执著想故·得离怯弱·复有众生不解如来言说旨意故而生怯弱·

  『如此所说』是指上文说的空义。空义就是空一切法的道理。地藏菩萨知道末法众生执著心特别强,所以说了那麽多空,目的就是空众生的执著,破除一切不正确的知见。众生对於佛所证的涅槃真理,认为是实在的,其宜涅槃亦是空的。执著心属於情感,也就是社会上所讲的七情六欲。七情,就是喜、怒、哀、乐、优、恐、敬。在我们的生活常中,离不开这七样。高兴时心里就生起欢喜心,不高兴时就生忧愁心,这些都叫情见,情的知兄以情去看问题,所以产生种种执著。说空,就是要破除我们执著的情见。对那些执著的人,感觉到很愚癡,他就是执著看不破,怎麽劝他都听不道去,不能照佛所教导的去行,不能用智慧去观照空理。只有空掉你身心上那些执著的想法,依佛所教的去观照,这样你才会没有恐怖感,离开怯弱的心。但还有众生不能理解如来所言说的目的,及教授宗旨,所以生起恐怖感心生瞻怯。

  一切有形象有言说的,都无时义,是空的。但只是不具足性体,比如说一张桌子,并不是把这桌子拿去烧了叫空,烧了还没有空,空是让你心里空掉那个形象。《华严经》上讲,一切诸佛菩萨在一个毫毛孔里转大*轮,有无穷无尽的闻法者。为什麽呢

  因为这个汗毛孔是空的,由空故能容法界,在法界里任运而转,说法度生无有障碍。

  但是有的人就这样,以为一空什麽都没有了,反而执著的更属害。认这做什麽都没有并系,但要记住因果不空,空是不空的具体表现。应该把能用的心空掉,把所观一切事物一切境界都空掉,最後这个空也要空掉,法也要空掉。在《金刚经》上,佛对对菩提说:二乘所证的果位不是真的。但是对二乘人讲《阿含经》的时候,或者在《俱会论》说,二乘法的时候,还是当时对机说的,究竟什麽是真的呢

  只有一实境界是真的。这个真不懂破凡夫的执著,亦破二乘的执著,所以佛在《金刚经》上说:『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假使要执著的话,说法是真的,那就是邪见。法没有真的,一切法都是对机而说的,机没有了,法也没有了,但是一个事物说它大小不可以,说它长短不可以,说它是方的圆的也不可以。因为没有对待,没有对待就没有比较,没有比较这个法就不成立。所以一说到空,绝对不要落到断灭空;一说到有,也绝对不要执著是实有。一定要懂得,空是建立在不空的道理上,不然的话很容易落入邪知邪见。如来言说的意思,是去众生的执著妄想,如果没有言说,你又怎麽能人呢

  但你一定不要执著语言,就像一个人不知道月亮在哪,用手指头指月亮,指月亮是让你看月亮,可不是让你看手指头,你把手指常成了月亮,这就是错误。我们现在业障没消除,一实境界、真如实相被蒙蔽。现在的众生就是褂念太多,因为没有空,不晓得这是假的,是障碍。有罢碍就有恐怖,有恐怖就颠倒。所以必须依著般若波罗蜜多的智慧来观察。古大德说,『有慧方便解,无慧方便缚。』就是所说都是解脱的,没有智慧,所做的方便善巧都是束缚的,所以必须学智慧。修唯心识观,一实境界,假使我们功夫不够,就不要修下半卷,就用上半卷地藏菩萨的善巧方便,掷掷占察轮先解决一些现实的题,以後有功力了再来修观开智慧。

  当知如来言说旨意者·所谓如来见彼一实境界故·究竟得离生老病死众恶之法·证彼法身常恒清凉不变等无量功德聚·复能了了见一切众生身中·皆有如是真实微妙清净功德·而为无明阁染之所覆障·长夜恒受生老病死无量众苦,如来於此起大慈悲意·欲令一切众生离於众苦·同护法身第一义乐·而彼法身是无分别离念之法·唯有能灭虚妄诫想不起念者·乃所应得·但一切众生·常乐分别取著诸法·以颠倒妄想故而受生死·是故如来为欲令彼离於分别执著想故·说一切世间法毕竟体空·无所有·乃至一切出世间法亦毕竟体空无所有·若广说者·如十八空·如是显示一切诸法·皆不离菩提体·

  这一段经文告诉你如来所说一切法的旨意所在,就是让你了解一实境界相。如果能够究竟悟得一实境界,就与佛无二无别,生老病死也都不存在了。法身常恒清凉不变,而且具足了无量的功德。而生老病死是虚妄的相,是无明所染起的,是变化的。如在《楞严经》里,佛对波斯匿王说:『你几岁看见恒河

  』波斯匿王说:『三岁的时候。』佛又问他:『你现在多大几了

  』波斯匿王说:『现在我已经六十多了。』佛说:『你三岁看见的恒河,跟你六十岁看见的恒河有什麽不同吗

  』他说:『没有变化。』他的答复是不对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当中,社会上说道是永恒的,但是从我们佛教的看法,一切法没有永恒的,都是虚妄不实的,无一时不在变化著的。只有一切诸佛法身无量的性功德是永恒不变的。

  我们说的一实境界,释迦牟尼佛、毗虚遮那佛,都是修得的。修成功了,才知道这些功德一切众生都具足。无论是观音菩萨的功德、地藏菩萨的功德,还是阿弥陀佛的功德,我们都具足,由於我们不修被无明所遮蔽,所以不得显现。所以如来想要使众生离开分别执…

《善恶业报经新讲(4)》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在生活中修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