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善惡業報經新講(4)▪P6

  ..續本文上一頁實相,必須是上上根基的人,把我執、我見一切放下。一切衆生就是我執太重,修實相觀的時候,第一個就必須無我,無我才能跟真心相應。《金剛經》告訴我們,如果修觀,觀什麽呢

  無我,無人,無衆生,無壽者,不被四種相所牽,但還要利益衆生。以般若的智慧結合大悲心,跟衆生同體,利益衆生是應該作的事,如果不利益衆生,就不能成佛。地藏菩薩跟壁淨信菩薩說,想修禅觀,要修十種的方便法,但十種不一定都用。不過你得知道次第,在修禅觀時過到障礙,就找找這些方法。如果大家要修禅,真正需要每天坐的功夫,坐時,身心要調好,心無雜念平平靜靜。

  如果一天上殿過堂,乃至學習,感覺到疲勞,就得靜坐一下,什麽都不想,身心放松,此時不作意其他的,一心觀照念地藏菩薩聖號,或者念阿彌陀佛空號,不要多,就念一百聲,字字分明,四肢百骸全放下,最後成靜止狀態,精神很快會恢愎,這是長壽的方法。

  地藏王菩薩教我們的方便法就是觀心,心裏自己能放出很多智慧來,如果是到了第九種,隨我心所念相應的境界,定力就有了功夫。從定理發生慧,再從慧裏發生用,如果我們功夫沒到這種程度,那麽方便力量就生不出來。地藏菩薩講的方便,是說你坐禅定,坐禅的已有功夫了,進一步發出的善巧方便,就是從我們體上發出的一種用。思考用功的時候,這叫體。思考完了要把它發出去跟我們作用相結合這叫用。我們現在用跟體結合不起來。舉個例子說,大家天天上殿,念的很多,但都是口念,沒往心裏去就用不上。上殿時,從你念『妙湛總持不動動,首楞嚴王世希有,銷我億劫顛倒想,不曆僧祗護法身。』你得到了嗎

  用也用不上,只是隨大家念幾個偈子而已。讓你不曆僧祗護法身,不要經過很多劫,一念之間,當下就是,我們就是用不上。每天都在念『願消叁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現在我們也沒有行菩薩道,罪障山沒有消除,體用不相應,但是這也就是熏習了。熏習先修,假使是你念一百遍,什麽是妙湛

  什麽是總持

  你不明白是什麽意思,你怎麽信呢

  信解怎麽生得起來,所以先得解。只是隨著大家念,你自己根本不用心。若用心的話,你一定問爲什麽

  學法,學什麽法

  學成佛的法、學斷煩惱的法、學方便法。天天學,天天念,在文字上既不能解釋,心理上也就沒有觀想,沒有觀想就沒有受用。好比說,我學做菜,就要知道,先放油下鍋,還是先放鹽下鍋,怎樣炒才好吃。學的目的就是爲了致用。若不會操作,炒出的菜就不好吃,所以要學。我們學法也就是這個意思,學了就是爲了用,有好多道友跟我說:『我學的不夠用。』我說:『你不是學的不夠用,你學的很多很多,學的你用不完。』現在有很多道友,學的很多,就是沒有用,一個也沒有用,其他的你都用不上。一門通了,一切都通了。不能光學不用,一定要學以致用,才不會白學。地藏菩薩告訴我們說:『你

  修唯心識觀修不來、修實相觀修不來,用占察輪你用不來,沒有智慧,那怎麽瓣呢

  好了,那你就觀想我的名號。只要你把我名字念好了,這些法你就都會了。』

  兩時堅淨信菩薩摩诃薩問地藏菩薩摩诃薩言·汝雲何巧說深法·能令衆生得離怯弱·

  地藏菩薩在前面已經開示的很清楚了,堅淨信菩薩知道,還有根機鈍的衆生聽了這個實相觀、唯心識觀,會感覺到很深,修不進去,沒有勇氣,心生怯弱,所以又請地藏菩薩再巧說一次,使衆生能有信心去修。其實地藏菩薩早已說清楚了,那就是善巧方便,用占察輪問:『我修這個法能進人不

  能夠開悟不

  能有成就不

  占的時候,告訴你不行,入不進去,你就用最簡單的方便,先持我名號,念一萬聲、十萬聲再修。有障礙再念,念了再修。』

  地藏菩薩摩诃薩言·善男子·當知初學發意·求向大乘未得信心者·於無上道甚深之法·喜生疑怯·我當以巧便宣顯實義而安慰之·令離怯弱·是故號我爲善安慰說者·雲何安慰·所謂鈍根小心衆生·聞無上道·最勝最妙·意雖貪樂發心願向·而複思念·求無上道者·要須積功廣極·難行苦行·自度度他·劫數長遠·於生死中久受勤苦·方乃得獲·以是之故·心生怯弱·我即爲說真實之義·所謂一切諸法本性自空·畢竟無我無作無受·無自無他·無行無到·無有方所·無過去現在未來·乃至爲說十八空等·無有生死涅槃·一切諸法定實之相而可得者·又複爲說·一切諸法如幻如化·如水中月·如鏡中像·如乾圈婆城·如空谷響·如陽焰·如泡·如露·如燈·如目噎·如蘿·如電·如雲·煩惱生死性甚微弱·易可命滅·又煩惱生死畢竟無體·求不可得·本來不生·實更無滅·自性寂靜·即是涅槃·如此所說能破一切諸見·損自身心執著想故·得離怯弱·複有衆生不解如來言說旨意故而生怯弱·

  『如此所說』是指上文說的空義。空義就是空一切法的道理。地藏菩薩知道末法衆生執著心特別強,所以說了那麽多空,目的就是空衆生的執著,破除一切不正確的知見。衆生對於佛所證的涅槃真理,認爲是實在的,其宜涅槃亦是空的。執著心屬於情感,也就是社會上所講的七情六欲。七情,就是喜、怒、哀、樂、優、恐、敬。在我們的生活常中,離不開這七樣。高興時心裏就生起歡喜心,不高興時就生憂愁心,這些都叫情見,情的知兄以情去看問題,所以産生種種執著。說空,就是要破除我們執著的情見。對那些執著的人,感覺到很愚癡,他就是執著看不破,怎麽勸他都聽不道去,不能照佛所教導的去行,不能用智慧去觀照空理。只有空掉你身心上那些執著的想法,依佛所教的去觀照,這樣你才會沒有恐怖感,離開怯弱的心。但還有衆生不能理解如來所言說的目的,及教授宗旨,所以生起恐怖感心生瞻怯。

  一切有形象有言說的,都無時義,是空的。但只是不具足性體,比如說一張桌子,並不是把這桌子拿去燒了叫空,燒了還沒有空,空是讓你心裏空掉那個形象。《華嚴經》上講,一切諸佛菩薩在一個毫毛孔裏轉大*輪,有無窮無盡的聞法者。爲什麽呢

  因爲這個汗毛孔是空的,由空故能容法界,在法界裏任運而轉,說法度生無有障礙。

  但是有的人就這樣,以爲一空什麽都沒有了,反而執著的更屬害。認這做什麽都沒有並系,但要記住因果不空,空是不空的具體表現。應該把能用的心空掉,把所觀一切事物一切境界都空掉,最後這個空也要空掉,法也要空掉。在《金剛經》上,佛對對菩提說:二乘所證的果位不是真的。但是對二乘人講《阿含經》的時候,或者在《俱會論》說,二乘法的時候,還是當時對機說的,究竟什麽是真的呢

  只有一實境界是真的。這個真不懂破凡夫的執著,亦破二乘的執著,所以佛在《金剛經》上說:『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舍,何況非法。』假使要執著的話,說法是真的,那就是邪見。法沒有真的,一切法都是對機而說的,機沒有了,法也沒有了,但是一個事物說它大小不可以,說它長短不可以,說它是方的圓的也不可以。因爲沒有對待,沒有對待就沒有比較,沒有比較這個法就不成立。所以一說到空,絕對不要落到斷滅空;一說到有,也絕對不要執著是實有。一定要懂得,空是建立在不空的道理上,不然的話很容易落入邪知邪見。如來言說的意思,是去衆生的執著妄想,如果沒有言說,你又怎麽能人呢

  但你一定不要執著語言,就像一個人不知道月亮在哪,用手指頭指月亮,指月亮是讓你看月亮,可不是讓你看手指頭,你把手指常成了月亮,這就是錯誤。我們現在業障沒消除,一實境界、真如實相被蒙蔽。現在的衆生就是褂念太多,因爲沒有空,不曉得這是假的,是障礙。有罷礙就有恐怖,有恐怖就顛倒。所以必須依著般若波羅蜜多的智慧來觀察。古大德說,『有慧方便解,無慧方便縛。』就是所說都是解脫的,沒有智慧,所做的方便善巧都是束縛的,所以必須學智慧。修唯心識觀,一實境界,假使我們功夫不夠,就不要修下半卷,就用上半卷地藏菩薩的善巧方便,擲擲占察輪先解決一些現實的題,以後有功力了再來修觀開智慧。

  當知如來言說旨意者·所謂如來見彼一實境界故·究竟得離生老病死衆惡之法·證彼法身常恒清涼不變等無量功德聚·複能了了見一切衆生身中·皆有如是真實微妙清淨功德·而爲無明閣染之所覆障·長夜恒受生老病死無量衆苦,如來於此起大慈悲意·欲令一切衆生離於衆苦·同護法身第一義樂·而彼法身是無分別離念之法·唯有能滅虛妄誡想不起念者·乃所應得·但一切衆生·常樂分別取著諸法·以顛倒妄想故而受生死·是故如來爲欲令彼離於分別執著想故·說一切世間法畢竟體空·無所有·乃至一切出世間法亦畢竟體空無所有·若廣說者·如十八空·如是顯示一切諸法·皆不離菩提體·

  這一段經文告訴你如來所說一切法的旨意所在,就是讓你了解一實境界相。如果能夠究竟悟得一實境界,就與佛無二無別,生老病死也都不存在了。法身常恒清涼不變,而且具足了無量的功德。而生老病死是虛妄的相,是無明所染起的,是變化的。如在《楞嚴經》裏,佛對波斯匿王說:『你幾歲看見恒河

  』波斯匿王說:『叁歲的時候。』佛又問他:『你現在多大幾了

  』波斯匿王說:『現在我已經六十多了。』佛說:『你叁歲看見的恒河,跟你六十歲看見的恒河有什麽不同嗎

  』他說:『沒有變化。』他的答複是不對的。一切事物都在運動當中,社會上說道是永恒的,但是從我們佛教的看法,一切法沒有永恒的,都是虛妄不實的,無一時不在變化著的。只有一切諸佛法身無量的性功德是永恒不變的。

  我們說的一實境界,釋迦牟尼佛、毗虛遮那佛,都是修得的。修成功了,才知道這些功德一切衆生都具足。無論是觀音菩薩的功德、地藏菩薩的功德,還是阿彌陀佛的功德,我們都具足,由於我們不修被無明所遮蔽,所以不得顯現。所以如來想要使衆生離開分別執…

《善惡業報經新講(4)》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在生活中修行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