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佛法?▪P14

  ..续本文上一页慧,这个本来就不是我们的,这个世间本来就不是我们的,我们还没有出生的时候,这世界也不是,我也没有拥有任何东西;我没有带任何东西来,我也不可能带任何东西去,现在拥有的也是短暂的啊,它怎么会有起伏相呢。

  底下,禅定原只是一种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现象,并没有任何的神秘怪诞之处。常人的心理和生理,有其相互的关联,以及相互的影响和作用,自成一套。禅定的心理和生理,也自成一套。不过,如果以普通人的眼光来看禅定,便认为特殊罢了!这种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有许多不同的名词,譬如说:“静虑”、“禅定”、“止”、“瑜珈”,Yoga瑜珈,在旁边写一个瑜珈就是相应的意思,Yoga,Yoga就是相应,我们《瑜珈师地论》,练了《瑜珈师地论》这个百卷啦,那么就是有相应佛性了,圆满镜智,相应了,这《瑜珈师地论》啦,等等。每个名词都着重在描写这一个特殊的心理、生理的某一方面,梵文里所用的Samadhi(三摩地),Samadhi就是描述禅定的专门名词之一。现在参照佛法、印度教、中国道教中关于禅定的叙述解释,试对这个“禅定”作如下的定义:禅定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完全透视世间、宇宙,全部放下。什么叫禅定?没有任何的累赘,没有任何的压力,内心多么的安详、知足,充满着透视的智慧,叫做禅定。在这种状态之下,心理方面显著的现象,是心注一境,无波动式妄念起伏的现象。生理方面的显著现象,是呼吸作用、血液循环,和心脏跳动的缓慢、微细以至于绝对的停止。他这个讲的禅定,是指打坐的禅定,不是六祖惠能那种动中的定,定中有慧,不是这样子的定;这种是比较属于闭关式的,就是跑到山上去闭关,坐着禅定,是这种描述的禅定。这还不是自性清净,自性的定,外道也有这种功夫。佛教的伟大的功夫在那里?在般若智慧。据佛学家们的研究所得,深的禅定境界,大都是呼吸停止,和心脏跳动停止的。这是指打坐的那一方面的,不是动静一如的那种禅定。对于解释人身的生理结构,认为消化系统,注意!消化系统离不开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离不开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离不开神经系统,排泄系统离不开神经系统;这一些系统,都是为了支持神经系统的作用而设的。好,你消化系统没有神经,你怎么消化?呼吸系统没有神经,你怎么呼吸?循环系统没有神经,你怎么循环呢?排泄系统没有神经,就像我们的大肠、小肠,那么如果说我们没有这个神经系统,对不对?你怎么排大便呢?神经系统也只是为了做精神(或者是心识)活动的依靠的一个(缘)而已。在入定的时候,这个心识已经停止其活动了,其实神经系统已经不必忙碌地工作去支持它。我们人啊,越烦恼,消耗地体力越多、越累,一个人越烦,他的身体会越累;他不必工作,他就会觉得很累,因为他一直消耗他的神经系统,所支持的神经系统的东西。一个人烦恼、哭泣或者动荡不安,他饭一定吃不下,那为什么?很简单,他使这个神经系统太忙碌了,烦恼这个,执著那个;苦恼这个,烦恼这个;他饭一定吃不下,那么为了支持神经系统而设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心脏跳动等等这些作用,都变成了多余的,根本不需要。意思就是一个人入禅定,他的心控制得住这些循环系统来支撑神经系统的东西,它暂停,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于入定时呼吸停止、心脏停跳等等现象,也就不会大惊小怪了,或者是发生浅视,或者是怀疑的态度了。

  禅定为克治人类心识,把一个人的思想,六大病态的一种方法,就是克治、对治人类的一个心识,六大病态的一种方法,现在更进一步向各位介绍禅定的境界以及重要的修法。禅定的三个步骤,翻过来,四十二页,禅定的境界,在修行的过程当中是逐渐改变的。大体讲来,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或者三种境界。修禅定的人,如果精进的话,不需要好久,就会觉得在修定的时候,妄念特别多。譬如说,我们房间里面的灰尘,从来都没有感觉,但是有一天,太阳光很亮照射进来,我们把窗帘一拉开,使这个阳光透进这个窗户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灰尘啊整个浮上来。当我们的心的智慧定下来的时候,你开始发现以前的妄念特别多,比平时不修定的时候还要多得许多。同时烦恼特别的盛,心不能安。这是一般人要遭遇到的第一个步骤。简单讲,要定下来,要有一个状,这个阵痛期;要有一个抖动期,这种现象是好的,是进步的,不是退步的。要晓得普通人的妄念,就像瀑流一样,从来不减少,不过在没有修定的时候,自己不能觉察。从来不修行的时候,你有没有妄想?他一定说:没有啊,我活得很快乐啊。因为他从来没有观照。妄念的瀑流,就像瀑布流下来,叫做瀑流,是一个非常可怕、非常顽固、非常不容易调伏的东西,这个妄念流只有在修定有了相当进步的时候,才能觉察到,才能够观察出每一个妄念的起灭,(一个完整的思想的生灭相)注意!这个就是很重要,所以禅宗里面讲,注意你的起心动念,不要往外求;你看这一句话就道出了修行的根本,你不必管外界的对跟错,注意你的起心动念,不要往外求,这个禅师一语就道破了根本的修行方法,注意我们的起心动念,注意我们的生灭相,不实在的,我们今天的贪,不可得;嗔,不可得;百般的计较也不可得,你所拥有的也不可得,生生灭灭,只是因为我们对相的不了解,对世间的假相不能透视,所以我们有取舍的观念、得失的观念,一直充斥占据我们整个烦恼、整个生命。底下说,据说定力较好的修行者能觉察到,在持一遍观世音心咒(就是嗡嘛呢叭咪吽)时,有十个以上的妄念生灭;我们啊安乐妙宝念了多少嗡嘛呢叭咪吽,我们还没有觉察到一个妄念生灭是什么样子的,功夫还不够,如果我们啊,再继续用功的时候,就可见到妄念生灭;可见妄念的存在,正像瀑流一样。《解深密经》上这么说:阿赖耶识甚深细,一切种子如瀑流。种子就是潜伏的一种动力,潜伏在内在的一种烦恼的力量、着相的力量、执著的力量,我们一直没有办法去控制它,所以我们受到它的牵制。阿赖耶识很深又很细,微细到什么,凡夫没办法觉察,这一切种子就像瀑流,一切种子,因为出来那个就像没有间隔,让你没办法发现这个间隔,打断不了,一切种子如瀑流,为什么,为什么讲瀑流?因为难断断不了,不容易断。为什么用瀑流来比喻?因为很难断。我于凡愚不开演,这个凡愚的旁边写指“二乘人”,声闻跟缘觉,我于二乘人、凡夫,凡愚就是指声闻跟缘觉,我对二乘人、凡夫、缘觉不开演,绝对不讲阿赖耶识,这么微细的东西;恐彼分别执为我,恐怕这个二乘人啊,不了解毕竟空的道理,大般涅槃,不生不灭的心性,只有执著以为有一个常、乐、我、净的“我”,所以啊,二乘人是讲苦空、无常、无我。涅槃有一个常、乐、我、净,告诉你要去追求,舍掉六道凡夫就是舍掉六道轮回,去追求一个什么,去追求一个不生不灭,有一个涅槃存在,二乘人就是这样。大乘就不一样了,大乘是连涅槃生死都不可得。足证在我们的潜伏心识当中,一切妄念种子的持续不断,就像瀑流一样的汹涌澎湃!很难、很难去调伏的,所以说,为什么讲一切种子如瀑流呢?就是很难断,成佛很难。那成众生就很简单了,就像今天阿妹在北京,几万人,今天,那么在这个香港,刘德鸟在香港,在香港,他一上台的时候,哦,那个灯光就出来,几万人,那好几万人;刘德鸟上台就把这个衣服一脱开,哦!底下就尖叫了,底下一个人发一个灯光,像手电筒一样的,给他摇晃的,哈……这样摇晃的,你看,叫他来听佛法那很难啦。修行者本来就要吃苦的啦,要搞这些啊意识留恋的,或者是这些歌星、影星的,大家是拼死命的啊,拼死命的啊。所以这是很正常的,追求五欲六尘的人一定比较多,走修行觉悟的人一定比较少,因为修行要吃一点苦头,放弃这些色、身、香、味、触、法的执著;但是,任何一个人,世间人,包括总统,包括王永庆,没有一个人会比修行人更快乐;所以我们一定要讲:我是一个快乐的修行人,我们是一个快乐的修行人。我们拥有很少,我们却很富有,所以佛讲的那一句话,我非常的赞叹,佛陀告诉我们说:我很富有,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因为我要求的很少。多么有智慧的话,是不是?我很富有,不是因为我拥有很多,而是因为我要求的很少。这个多么有智慧的话。如果我们对这个世间的要求很少的话,我们有多么的富有、多么的知足,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快乐的修行人,修行人。昨天报道的,说现在买那个什么Kitty猫,一个没有嘴巴的Kitty猫,竟然一天以内销售了五十个Kitty猫,你买那个Kitty猫做什么啊,还排队排了,为了有去麦当劳买那个Kitty猫,买那个汉堡送Kitty猫,排得打架,Kitty猫,它出来我一看,这到底是美什么意思的,这实在怎么样想,你就是想不通,他为什么会为了Kitty猫排队排得打架。还没听说过啊,听经,为了听慧律法师讲经排队排到打架的啊,没听说过这样子的,众生的悲哀,众生的着相、颠倒,实在是让人家很同情。那Kitty猫流行完了,以前流行什么?流行养水母,养水母,养水母养完的时候;再流行一些什么?就是珍藏一些什么,就是这样子,一个季节、一个季节,为了Kitty猫,再来不晓得要流行什么了。真的一步一步……来,可是这些怎么变化,我们都知道这是无常啊,一句话就解决了。我们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我们要很光荣的告诉大家,告诉别人,我是佛弟子,是世界上最光荣的人;我们要成圣成佛,做一个彻底解脱的人,我们是多么无上的荣耀,佛陀的荣耀,我们佛弟子统统具足。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念佛,就拿起来,你不要放在口袋里面,你就拿起来,时间到了喔,这录不录没关系啦。就拿起来,有的人在看你念佛的时候,你就跟他…

《什么是佛法

  》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遗教经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