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慧,這個本來就不是我們的,這個世間本來就不是我們的,我們還沒有出生的時候,這世界也不是,我也沒有擁有任何東西;我沒有帶任何東西來,我也不可能帶任何東西去,現在擁有的也是短暫的啊,它怎麼會有起伏相呢。
底下,禅定原只是一種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現象,並沒有任何的神秘怪誕之處。常人的心理和生理,有其相互的關聯,以及相互的影響和作用,自成一套。禅定的心理和生理,也自成一套。不過,如果以普通人的眼光來看禅定,便認爲特殊罷了!這種特殊的心理、生理狀態,有許多不同的名詞,譬如說:“靜慮”、“禅定”、“止”、“瑜珈”,Yoga瑜珈,在旁邊寫一個瑜珈就是相應的意思,Yoga,Yoga就是相應,我們《瑜珈師地論》,練了《瑜珈師地論》這個百卷啦,那麼就是有相應佛性了,圓滿鏡智,相應了,這《瑜珈師地論》啦,等等。每個名詞都著重在描寫這一個特殊的心理、生理的某一方面,梵文裏所用的Samadhi(叁摩地),Samadhi就是描述禅定的專門名詞之一。現在參照佛法、印度教、中國道教中關于禅定的敘述解釋,試對這個“禅定”作如下的定義:禅定是一種特殊的心理生理狀態,完全透視世間、宇宙,全部放下。什麼叫禅定?沒有任何的累贅,沒有任何的壓力,內心多麼的安詳、知足,充滿著透視的智慧,叫做禅定。在這種狀態之下,心理方面顯著的現象,是心注一境,無波動式妄念起伏的現象。生理方面的顯著現象,是呼吸作用、血液循環,和心髒跳動的緩慢、微細以至于絕對的停止。他這個講的禅定,是指打坐的禅定,不是六祖惠能那種動中的定,定中有慧,不是這樣子的定;這種是比較屬于閉關式的,就是跑到山上去閉關,坐著禅定,是這種描述的禅定。這還不是自性清淨,自性的定,外道也有這種功夫。佛教的偉大的功夫在那裏?在般若智慧。據佛學家們的研究所得,深的禅定境界,大都是呼吸停止,和心髒跳動停止的。這是指打坐的那一方面的,不是動靜一如的那種禅定。對于解釋人身的生理結構,認爲消化系統,注意!消化系統離不開神經系統,呼吸系統離不開神經系統;循環系統離不開神經系統,排泄系統離不開神經系統;這一些系統,都是爲了支持神經系統的作用而設的。好,你消化系統沒有神經,你怎麼消化?呼吸系統沒有神經,你怎麼呼吸?循環系統沒有神經,你怎麼循環呢?排泄系統沒有神經,就像我們的大腸、小腸,那麼如果說我們沒有這個神經系統,對不對?你怎麼排大便呢?神經系統也只是爲了做精神(或者是心識)活動的依靠的一個(緣)而已。在入定的時候,這個心識已經停止其活動了,其實神經系統已經不必忙碌地工作去支持它。我們人啊,越煩惱,消耗地體力越多、越累,一個人越煩,他的身體會越累;他不必工作,他就會覺得很累,因爲他一直消耗他的神經系統,所支持的神經系統的東西。一個人煩惱、哭泣或者動蕩不安,他飯一定吃不下,那爲什麼?很簡單,他使這個神經系統太忙碌了,煩惱這個,執著那個;苦惱這個,煩惱這個;他飯一定吃不下,那麼爲了支持神經系統而設的循環系統、呼吸系統和心髒跳動等等這些作用,都變成了多余的,根本不需要。意思就是一個人入禅定,他的心控製得住這些循環系統來支撐神經系統的東西,它暫停,明白了這個道理,對于入定時呼吸停止、心髒停跳等等現象,也就不會大驚小怪了,或者是發生淺視,或者是懷疑的態度了。
禅定爲克治人類心識,把一個人的思想,六大病態的一種方法,就是克治、對治人類的一個心識,六大病態的一種方法,現在更進一步向各位介紹禅定的境界以及重要的修法。禅定的叁個步驟,翻過來,四十二頁,禅定的境界,在修行的過程當中是逐漸改變的。大體講來,可以分爲叁個階段,或者叁種境界。修禅定的人,如果精進的話,不需要好久,就會覺得在修定的時候,妄念特別多。譬如說,我們房間裏面的灰塵,從來都沒有感覺,但是有一天,太陽光很亮照射進來,我們把窗簾一拉開,使這個陽光透進這個窗戶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個灰塵啊整個浮上來。當我們的心的智慧定下來的時候,你開始發現以前的妄念特別多,比平時不修定的時候還要多得許多。同時煩惱特別的盛,心不能安。這是一般人要遭遇到的第一個步驟。簡單講,要定下來,要有一個狀,這個陣痛期;要有一個抖動期,這種現象是好的,是進步的,不是退步的。要曉得普通人的妄念,就像瀑流一樣,從來不減少,不過在沒有修定的時候,自己不能覺察。從來不修行的時候,你有沒有妄想?他一定說:沒有啊,我活得很快樂啊。因爲他從來沒有觀照。妄念的瀑流,就像瀑布流下來,叫做瀑流,是一個非常可怕、非常頑固、非常不容易調伏的東西,這個妄念流只有在修定有了相當進步的時候,才能覺察到,才能夠觀察出每一個妄念的起滅,(一個完整的思想的生滅相)注意!這個就是很重要,所以禅宗裏面講,注意你的起心動念,不要往外求;你看這一句話就道出了修行的根本,你不必管外界的對跟錯,注意你的起心動念,不要往外求,這個禅師一語就道破了根本的修行方法,注意我們的起心動念,注意我們的生滅相,不實在的,我們今天的貪,不可得;嗔,不可得;百般的計較也不可得,你所擁有的也不可得,生生滅滅,只是因爲我們對相的不了解,對世間的假相不能透視,所以我們有取舍的觀念、得失的觀念,一直充斥占據我們整個煩惱、整個生命。底下說,據說定力較好的修行者能覺察到,在持一遍觀世音心咒(就是嗡嘛呢叭咪吽)時,有十個以上的妄念生滅;我們啊安樂妙寶念了多少嗡嘛呢叭咪吽,我們還沒有覺察到一個妄念生滅是什麼樣子的,功夫還不夠,如果我們啊,再繼續用功的時候,就可見到妄念生滅;可見妄念的存在,正像瀑流一樣。《解深密經》上這麼說:阿賴耶識甚深細,一切種子如瀑流。種子就是潛伏的一種動力,潛伏在內在的一種煩惱的力量、著相的力量、執著的力量,我們一直沒有辦法去控製它,所以我們受到它的牽製。阿賴耶識很深又很細,微細到什麼,凡夫沒辦法覺察,這一切種子就像瀑流,一切種子,因爲出來那個就像沒有間隔,讓你沒辦法發現這個間隔,打斷不了,一切種子如瀑流,爲什麼,爲什麼講瀑流?因爲難斷斷不了,不容易斷。爲什麼用瀑流來比喻?因爲很難斷。我于凡愚不開演,這個凡愚的旁邊寫指“二乘人”,聲聞跟緣覺,我于二乘人、凡夫,凡愚就是指聲聞跟緣覺,我對二乘人、凡夫、緣覺不開演,絕對不講阿賴耶識,這麼微細的東西;恐彼分別執爲我,恐怕這個二乘人啊,不了解畢竟空的道理,大般涅槃,不生不滅的心性,只有執著以爲有一個常、樂、我、淨的“我”,所以啊,二乘人是講苦空、無常、無我。涅槃有一個常、樂、我、淨,告訴你要去追求,舍掉六道凡夫就是舍掉六道輪回,去追求一個什麼,去追求一個不生不滅,有一個涅槃存在,二乘人就是這樣。大乘就不一樣了,大乘是連涅槃生死都不可得。足證在我們的潛伏心識當中,一切妄念種子的持續不斷,就像瀑流一樣的洶湧澎湃!很難、很難去調伏的,所以說,爲什麼講一切種子如瀑流呢?就是很難斷,成佛很難。那成衆生就很簡單了,就像今天阿妹在北京,幾萬人,今天,那麼在這個香港,劉德鳥在香港,在香港,他一上臺的時候,哦,那個燈光就出來,幾萬人,那好幾萬人;劉德鳥上臺就把這個衣服一脫開,哦!底下就尖叫了,底下一個人發一個燈光,像手電筒一樣的,給他搖晃的,哈……這樣搖晃的,你看,叫他來聽佛法那很難啦。修行者本來就要吃苦的啦,要搞這些啊意識留戀的,或者是這些歌星、影星的,大家是拼死命的啊,拼死命的啊。所以這是很正常的,追求五欲六塵的人一定比較多,走修行覺悟的人一定比較少,因爲修行要吃一點苦頭,放棄這些色、身、香、味、觸、法的執著;但是,任何一個人,世間人,包括總統,包括王永慶,沒有一個人會比修行人更快樂;所以我們一定要講:我是一個快樂的修行人,我們是一個快樂的修行人。我們擁有很少,我們卻很富有,所以佛講的那一句話,我非常的贊歎,佛陀告訴我們說:我很富有,不是因爲我擁有很多,而是因爲我要求的很少。多麼有智慧的話,是不是?我很富有,不是因爲我擁有很多,而是因爲我要求的很少。這個多麼有智慧的話。如果我們對這個世間的要求很少的話,我們有多麼的富有、多麼的知足,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快樂的修行人,修行人。昨天報道的,說現在買那個什麼Kitty貓,一個沒有嘴巴的Kitty貓,竟然一天以內銷售了五十個Kitty貓,你買那個Kitty貓做什麼啊,還排隊排了,爲了有去麥當勞買那個Kitty貓,買那個漢堡送Kitty貓,排得打架,Kitty貓,它出來我一看,這到底是美什麼意思的,這實在怎麼樣想,你就是想不通,他爲什麼會爲了Kitty貓排隊排得打架。還沒聽說過啊,聽經,爲了聽慧律法師講經排隊排到打架的啊,沒聽說過這樣子的,衆生的悲哀,衆生的著相、顛倒,實在是讓人家很同情。那Kitty貓流行完了,以前流行什麼?流行養水母,養水母,養水母養完的時候;再流行一些什麼?就是珍藏一些什麼,就是這樣子,一個季節、一個季節,爲了Kitty貓,再來不曉得要流行什麼了。真的一步一步……來,可是這些怎麼變化,我們都知道這是無常啊,一句話就解決了。我們才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我們要很光榮的告訴大家,告訴別人,我是佛弟子,是世界上最光榮的人;我們要成聖成佛,做一個徹底解脫的人,我們是多麼無上的榮耀,佛陀的榮耀,我們佛弟子統統具足。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念佛,就拿起來,你不要放在口袋裏面,你就拿起來,時間到了喔,這錄不錄沒關系啦。就拿起來,有的人在看你念佛的時候,你就跟他…
《什麼是佛法
》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