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什麼是佛法?▪P15

  ..續本文上一頁講,這種種善根,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他種種善根,念念佛,種種善根。如果他一直用叁角眼看你,你就跟他: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他種種善根,修行沒有什麼不好意思的,什麼是佛法,你講得多好啊,所以這個張澄基博士實在是講得是太好了。明天我們就把《什麼是佛法》結束。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四十叁頁,禅定的第二個境界,第二步的境界,姑且且名之爲“虛幻境界”,這種虛幻的境界,在有些人啊,容易顯露的,就是在修禅定很容易産生幻相。有些人呢修了老半天,什麼都沒看到,也不容易顯露。因爲我們的生理跟心理上這個時候已經都有所變化,修行人一觀照,那麼生理、心理多少都會有點變化,所以會産生了一般所謂的“幻相”,或者是“幻境”。那麼有些人在定中看見了光明、看見夜色、看見佛相、看見人相、看見這個山河大地、以及種種的境界色相。如果這個時候心生執著,譬如說,貪戀某一種景色或者是感覺,那麼就會出毛病,出什麼毛病呢?在旁邊寫“大我慢”,這個就是《楞嚴經》講的,“大我慢”什麼叫做“大我慢”?就是認爲自己很有修行,那麼就阻礙不前了,凡是看到任何一個人都認爲我就是你的老師;我夠資格教你們,你們不夠資格教我,因爲我已經可以看到種種的境界了,生“大我慢”,落入著魔,也就是普通所謂的“著魔”。著什麼魔?我慢魔。認爲自己已經成就菩提道,小小的一點感應,小小的一點瑞相,一點這個幻境、幻相,就自己覺得很有修行。

  讓我來給各位講一個有趣的故事,這個故事是一位修行很有成就的西藏喇嘛親口講他所經曆的一段故事:有一天啊,這個喇嘛在禅定當中看見一只蜘蛛,起初啊這個蜘蛛是很小,後來越來越大,每次禅定打坐,就一定看到這一只蜘蛛。起初這一只蜘蛛離他有四五尺遠,後來就越來越近了,靠近了他的臉孔。最後看見這個蜘蛛張大口要咬他。他非常的恐怖啊,于是就念咒,想用咒力去降伏它,他不曉得這是內在的煩惱所影現出來的,恐怖感所影現出來的,但是呢用什麼咒都沒有效。于是他又作慈悲觀,發願以菩提心來超度這個孽畜。可是這個蜘蛛啊,還是不走!爲什麼?因爲這只蜘蛛不是外來的,是他內心自己所影現出來的,一種恐懼感所影現出來的;是由業力、幻相所影現出來的,由自心所影現出來的,它根本就不在外。他一直認爲有一個實在的蜘蛛,那麼所以說,用什麼超度啊,可是啊這個蜘蛛還是不走,他因爲煩惱恐怖,不能再繼續下去了,只得將一切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全部的告訴了他的師父。他的師父問他道:“你現在准備怎麼辦呢?”他說啊:“我准備明天它再出現的時候用刀啊把它殺死,把它殺死!”翻過來,四十四頁,師父說:“你先不要忙,等到明天這一只蜘蛛再出現的時候,不要把它殺死,你先用筆啊在它的肚子畫一個十字架,後天再殺死它也不遲。”因此就遵照師父的話啊,在蜘蛛出現的時候,用筆在蜘蛛的肚子上畫了一個十字架。當他回報師父說已經照辦了,師父對他說:“那把你的褲帶松看看,松了,看看你肚皮上有什麼東西?”他脫下衣服一看,原來肚皮上有一個自己畫的十字架!那就是心所影現出來的境界,其實就是自己。

  這個例子舉得非常好。簡單講,一切都是心幻相出來的外境。在《唯識學》裏面講沒有外境,唯心所造,萬法唯識,唯心所造。總之,總而言之,修定的人啊,所經驗到的種種的境界,形形色色,一言難盡。這種因爲心理、生理變化而引起的幻相,假設能夠以般若慧觀照,知其實不存在,就會冰消瓦解;但若執著幻境,以爲真實,就會出毛病!所以當你在聽經聞法的時候,你這就要注意了。如果哪一個法師告訴你說:他能夠飛天走壁,晚上可以跟諸佛菩薩講話,他一講起來,就是多麼的神通自在,多麼的有修行,只有贊歎自己去誹謗別人,這個法師,你就要注意,你就要注意了。這不是一個正見的法師。真正有正見的法師,以佛所講的法,釋迦牟尼佛所講的法,兩個,一個是因果,一個是第一義谛;離開因果法,離開第一義谛,第一義谛,那就不是正法。離開叁法印,離開一實相印,也不是正法;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或者是一實相印;離開了叁法印,離開了一實相印,也不是正法;離開了因果跟第一義谛,就不是正法;離開了權實二教,也不是正法。所以因此啊,不要講那些很多希奇古怪、神通的東西來蠱惑衆生,有時候講一講真正的瑞相,可以給大家勉勵、勉勵。但是用瑞相來度衆生,這下慘了,沒有法了。那念感應的人信佛啦;念不感應的人則不信,那麼就不是依法不依人啦,是依感應了,不依法了。所以我們一定要認清楚啊,有沒有感應,法就是要正確。那麼感應呢?就像陪襯的一樣,極樂世界給我們信息、給我們信心,但是不能執著,不能執著。

  第叁、禅定的第叁個步驟:修定的人,如果不怕妄念煩惱的幹擾,也不執著幻境的真實,繼續努力,諸位,你要看哦,不怕妄念煩惱的幹擾,表示他已經透視煩惱不可得;不執著幻境的真實,表示他已經悟到空性。了境爲幻,離幻即真。了幻啊,了解知道這個世間是虛幻的,離幻即覺,《圓覺經》講的。所以執著,也不執著幻境的真實,繼續努力,把身心調得均勻,定力自然漸次的增加,進入了第叁境界,入正定的境界。要入正定的境界,一定要加一個先具足有正見,正知正見;沒有正知正見,沒有辦法入正定。什麼叫正定?不偏慧、也不偏禅定,簡單講,就是定慧均等,又擁有正確的知見,能斷煩惱的那種定,叫做正定。不是像外道,不能斷煩惱,強壓,煩惱一起來就壓抑,要不然就不要去想它,不要去想它;碰到問題的時候,外道就是用這種方法,不要去想它,不要去接觸它,消極、逃避,希望一直把它強壓下去,他不知道那個後座力、勢力,潛伏在的東西還是存在啊。佛法不怕這個,境界來不怕,就怕你失去正念,我們有般若的智慧、有空慧的思想,有了解無常,有了解緣起跟性空的這個思想,那麼境界來了我們要面對它,要面對它,一定要面對境界,才有正定啊;一直逃避這個境界,那是外道的啦,外道,消極的外道,才一直逃避境界啦。積極的佛教是絕對面對境界的,而且是透視它,然後進入不二的法門,煩惱當下就是菩提。此時妄念不生,心注一境,氣息微細或者是停止,這是一種生理上的變化啦,次第內心就産生了“樂”;“樂”的旁邊就寫一個“安詳”,“安詳”。“明”就是輕安,內在充滿著智慧,有點輕安,“樂”就是一種喜,安詳的喜悅,內在的“明”也充滿著智慧啊。“無念”就是沒有任何的執著,我們想要得到快樂嗎?那很簡單,你一定要有安詳的心態,要有透視智慧的觀照力,叫做明,要必須無所執著,叫做無念,要有共同具足這叁個強而有力的正見,那麼煩惱起不來,微細的煩惱也拿你沒辦法,“樂”、“明”、“無念”的境界來了。心理、生理都已經有了根本的變化,已經跟凡人是不同了。得定了以後,人們原有的六種心識病態漸漸的消除,那個時候輕安自在,智慧自然生長;修行人憑借定力、願力,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發揮般若現觀,般若現觀,趨入無分別智,則圓滿佛性,則將豁然顯露,豁然顯露。

  禅定的實際修法,四十五頁,以上概括地,將禅定的叁步境界講了一下,現在略述禅定的實際修法,一般人每每將打坐或者禅定連在一起,其實盤膝打坐僅不過是禅修方便中的一種,底下加兩個字,“方便”而已,他這個講得不夠圓滿,他說:僅不過是禅定修行中的一種,其實是“方便”,這是其中一種方便而已。如果一定要打坐的話,那釋迦牟尼佛怎麼起坐來弘法利生呢?六祖惠能大師怎麼講動中有定、靜中有定呢?對不對?自性裏面,無所謂的菩提,也無所謂的煩惱;無所謂生死,也沒有所謂涅槃,涅槃生死等同空花,菩提涅槃等同幻滅。所以說我們一定要了解。禅定的修法,種類很多,現在只將較重要的六種禅定的修法,簡單介紹一下,作爲一個引子,就是一個引導啦。各位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依此引導,作進一步的研究以及實踐。那六種禅定修法呢?

  一、依專注修禅定。專注修禅定。這個專注修禅定,就是以心專緣一處而修定,這專緣的一處,可以是外境的某一點。譬如說,我看了一朵花,就好好的看,就是外面的某一點;與其看這個花,不如看佛像,我還是不同意他的看法,我同意什麼?觀佛像。你要看外面,就看貼在牆壁或者是桌上的西方叁聖,爲什麼?看佛像,八識田中印下來還有功德。可以是外境的某一點,幹脆看佛像,觀像念佛;也可以在內身的,內身的某一點。那就注意聽自己心中的念佛的聲音,這是我所主張的,這很重要的。你看外面,妄想多只是造業,你看佛像,有功德,念佛又有功德,所以不管看外面、看裏面那一個點,外面也是佛,裏面還是佛。譬如說道教通常習定的方法,在專守身上的某一個竅,身上某一個竅,像一貫道講的啊,人死後一定要從這兩眼的中間出去啊,怎麼樣啊,這一點啊就得救了,一點就得救了,一點就得救了。他不曉得,他就是沒有看過《唯識學》,頂聖眼升天,人心餓鬼腹;傍生膝蓋離,地獄腳板出。這一貫道的就是沒看過《唯識學》所講的東西,他才會說:哎呀!人死了以後,由這個眼睛的眉毛兩點跑出去。我們的神識是不一定的,看你隨你的業力變化的,那一個地方最滿冷,那你就投胎哪一道。像我們去加持這個羅漢,周羅漢,哦!這個頂部就是熱的啰,頂部就是熱的,我還趕快牽法天師的手啊,叫:法天來,你判斷看看,師父叫你判斷一個怎麼樣一個人叫做往生,他就碰全身,叫法天來摸,摸腳啊、摸手啊,都是涼的;摸頭,熱的,那一定往生。那個時候臉色還很難看呢,我說這一定往生,我們這個經驗啊,叁百個以上啊,那個時候臉色,我說往生,…

《什麼是佛法

  》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遺教經講記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