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什么是佛法?▪P9

  ..续本文上一页不可能离开佛陀所讲的缘起性空的修行指导的最高原则;当我们悟到这个的时候,你走到那里都不可能离开这个心境,那么你就“尽所有智”、“如所有智”全部显现出来,譬如说,我们已经觉悟到山河大地的缘起,你走到国外去,是啊,是风景漂亮,不是山就是水,不然就是树木啊;瑞士很漂亮啊,德国很漂亮啊,台湾也有很漂亮的地方啊,大陆也有庄严的地方啊,可是不是山就是水啊,不然就是树木啊,对不对?那里都是怎么样,无论是台湾、大陆,无论是欧美各国、加拿大,都是缘起,都是性空;这个所有三千大千世界都是这样,那心就处在绝对的平静里面,因为没有什么好追求啰,剩下就是我们的责任跟义务。当我们到净土的时候,我们到极乐世界去的时候,我们也了解我们的责任、义务,我们会开始怜悯一切苦痛的众生,绝对不会说,想着我一直待在极乐世界享乐,那这些苦痛的众生怎么样,大悲心、菩提心就一直发起来,当一个人住在绝对好的境界的时候,他的悲心,他就会开采出来;所以我们到极乐世界,我们的菩提心就自然会一直显现出来,当你在极乐世界看到这个苦痛的众生,你就一直想要来示现这个娑婆世界,一直想要救众生啊,为什么?你住在净土,每天看的都是一样,没什么好看的,剩下就是我们的责任跟义务。

  今天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非常好的这个国度里面,每天都看着那么漂亮的山水,那你看久了,你也觉得没有什么啊,今天我们就跟同一团的人到大陆、瑞士、德国,我就跟他讲,这么漂亮的风景,你每天就住,住一个月,你会发疯啊,空气好、水质好、风景好,你住一个月,你会发疯啊,为什么?整个德国的生活习惯跟台湾不一样,就像我们去买那个表,买那个表,一到表店的时候,卖那个表的就是台湾人,有人问她,哎呀!你住在瑞士这么漂亮的国度,你一定很快乐,她说:“我烦死了”。我说:“为什么?”“没有人跟我打麻将啊。”“那你怎么办呢?”她说:她经过几个月以后,她一定要回来台湾,好好的连续打个三个月的麻将,再去瑞士卖这个表,在那边呢,她说闷得发慌。为什么?没有朋友啊,都是外国人啊,你看,风景那么漂亮,她每天住在那个地方,她没有说好到那里去啊,她也没有说整天去观光啊,是我们台湾的风景不如外国的,或者外国的比较新鲜,去走一走,可以啊,真的叫你每天去那边,住在那个地方,那会发疯,我不会骗你,发疯了。我说的那个卖表的,那是女孩子、小姐,她还这么说,她说:“在这里啊,没有人跟我打麻将,我要发疯了。”她发疯了,活不下来了。

  所以人每天都重复,他就觉得没有什么,当你有一天到极乐世界去的时候,你就觉得没有什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还是普度众生,你才会充满着法的喜悦,以每一个人,我告诉你,每一个人一天到晚为了自己,他没有快乐可说。我会不会了生死啊,我会不会往生极乐世界啊,他只有为了自己,这个人永远不会快乐,怎么样会快乐?讲堂有事情,需要义工,你赶快来,听我的话,这是快乐,大家来,成就三宝、成就众生,使这个三宝的法务推广,这个是快乐,让这个佛法的传递更远播,使这个师父的佛法书籍更远播,每一个众生都觉悟,这个是快乐,这个是快乐。你说快乐,风景很快乐,把你抓去丢到这个什么山庄、山上去,空气好,水质好,吃的都是有机,没有毒素,没有毒素的,那就把你放在那边,你也会发疯啊,如果没有佛法的话,人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得到快乐?就是不懂得我们生命的义务是什么,我们只想要我自己好。那什么是快乐?像师父就很快乐,我很快乐。为什么很快乐?哎呀!我们这一上台,一看这么多的众生,无量无边的众生,都因为师父的法而觉悟,你说这个快乐,怎么用钱买的啊,你们不必供养我,我已经很快乐了,当然供养是比较好啊,当然这是需要附带一下。我们很快乐,哎呀!每天看到这么多的众生,都在进行着觉悟,都会自我检讨,都会想要学佛,都会想要解脱,这对师父来讲多快乐。我们一定要了解快乐,付出、牺牲、奉献才叫做真正的快乐,没有任务的人一天到晚茫然,活着一天到晚就等薪水,哎呀!这个月还没到,等薪水。对不对?所以啊,快乐是行动,不是口号,要付诸行动,那么在三宝门中又听到正法,那快乐的地方就太多了,为众生服务,为常住服务,对不对?替这个师父,替三宝把这个佛法一直散播出去;送录音带、送书,劝人家来听经闻法,这快乐。你一天到晚,对不对?就结婚,一天到晚看你老婆,你老婆看他,老公就说:“哎呀!你的身体就是有一点变化,刚结婚的时候,你的身材还不错,现在扭曲变形。”因为一直胖起来嘛,一直胖起来,生了两个孩子啊,一直胖起来,扭曲变形,以前弧度还没这么大,哎呀!看起来就是这么样子,怎么看就是没有诱惑力,为什么?看久了会累、会厌烦。我们还是一样的,所以真正的快乐是什么?是任务。要记住师父的这一句话,快乐从那里来?从我们的任务来的,有意义的任务,有意义的付出,有意义的牺牲,才会懂得快乐是什么。一个人不懂得牺牲,不了解自己的任务,他是永远不可能找到快乐。他永远只知道钱、名、利,就这样子。

  底下,二十世纪的人们,对于庄子这两句话呀,尤其痛切的同感。从前的时候,也许还有所谓“通儒”,“通”,贯通的“通”,“儒”,儒家的“儒”,这“通儒”啊,不是通乳丸啊,这“通儒”的意思就是贯通儒家的思想,叫做通儒,命这个名,也是听起来很奇怪的啊,“通儒”;那么三教九流,无所不知,三教九流,无所不知。在今天,一个人一辈子研究某一种学问的一个专题,就够他一辈子的努力,就说唯识好了,我们就唯识这一门学问就好了,唯识这一门学问,没有下十年的工夫,我告诉你,你无法究竟其义,外省人听不懂,煮得烂熟(台语)是什么,你就是没办法贯通,唯识喔,就这一门就好,那你说要通达三藏,你开玩笑!没有相当的根器,通达三藏怎么可能。底下,那能谈得上“无所不知”呢!因此一般人都认为这种智慧是不可能有的。其实说“这是不可能”的人,就忽略了一项很重要的,一项最基本的一个关键,要晓得他之所谓不可能,是依据了人类习惯的思想方法、特性以及感觉讲的;人类,注意,这里要注意,是依据人类的习惯,习惯了的思想方式,习惯了的思想方式,这习惯就是惯性的意思,就是无明,特性,众生的特性,无明,感觉出来的无明,三个统统是无明,是依据了人类的无明,他才讲“这是不可能的”,而人类的心识形态,思想方法却正是使人不能达到“尽所有智”,不能成佛的根本大障碍!因为我们的心识形态错误,思维的方式错误,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开显本具有的佛性,也不能达到“尽所有智”,不能成佛的根本大碍,就是这个毛病,如果我们能够根除,把它除掉,“尽所有智”,自然能够显露出来。

  

  第二、什么叫做大悲?

  大悲就是至上,至上的、无比的、和圆满的慈爱。至上的慈悲,是应该有两方面的:一个是视一切有情,就是众生啦,如同自己,没有差别,没有厌倦的“平等大悲”,但是它这个一定要悟到空性才有办法,没有悟到空性是根本没有办法“平等大悲”的;一个是显、空双融,什么叫显、空双融呢?就是相,显就是有啊,有跟空是双融的,因为显是相,才有办法显现出来嘛,叫做显;就是空啦,就是对空讲的,显是对空讲的,空是对显讲的,显就是有啦。所以一个是有跟空双融,无生心性当中法尔流露出来的“无缘大悲”。我们了解所有的条件的缘起都是空性。站在哪一个角度它都会有偏差,都错、都会有偏差,我们只有用“平等大悲”、“无缘大悲”才能真正达到佛的智慧,否则你站在哪一个角度,统统有所主观,也有所客观,因此啊,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之所以不能显,是因为没有悟入毕竟空,站在缘起的某一个角度说,所以这个争执不断;站在相的角度,也是争执不断,那我们着相就会有私心啊,那么私心就会有烦恼。佛的大悲,不只是单纯的高度的情感,而是最极情感以及最极理智,融为一体,不可分的“智慧”,不可分的“智慧”。佛的理智和情感,是跟普通众生不一样的。众生的理智和情感,是相消而不相成的;什么叫相消?意思就是有了理智,感情就低;感情高,理智就低,是时高时低,一下子高,一下子低,是此起彼伏的,这个起来,另一个就潜伏着,是不能够并起的,没有办法同时存在的。佛是很有感情的人,情感就是悲心啊,他因为跟众生有感情,他才想救他(众生)啦,和理智,他存在着真正的大智慧,他才有能力救他,想救众生,还要有能力才能救众生,你单单有悲心是不够的,会被拖下去死掉的,单单发一个愿要救众生是不够的,自己要有那个能力,没有能力,只有悲心,没有用的;那么只有智慧能力,没有悲心,不想救众生也没有用。却是相成而不相消的,佛的情感和理智,却是相成而不相消的,是同时并起的,是永远保持在最高极而不退失的。理智与情感,在众生位,是水火不相容;在佛陀位,却成为水火相济。“济”就是互相扶持。在佛来讲,水火那么是互相扶持的,理智跟情感,在众生位,是两个东西,在佛陀位,却融成一个整体。理智不离感情,感情不离理智,两个都达到登峰造极,都是升华到空性的平等。这个不可分开的理智和情感,佛法上叫做“无缘大悲”,其实最简单的,一定要悟入空;无缘就是平等心,就是不假籍任何条件的大悲心,就是自性清净心,自性清净心;无缘是理智之极,大悲是情感之极。至极的理智与至极的情感,化合为一,也就是所谓的“无缘大悲”;而它的表现出来的慈爱,则是平等一律的;注意,要讲平等,必须讲无相、空。不分冤亲,真正一个悟道,没有恨任何一个人,也不会说只有救一个人,特别亲的人救,其他的众生不…

《什么是佛法

  》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遗教经讲记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