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专佛学十四讲表▪P18

  ..续本文上一页世间人一样,笑死人了!你不要以为修行人就不会哭,修行人也会哭,你不相信,我明天要往生,你看多少人会哭?我才不相信你哭不出来,大哭,还接上麦克风。完了,刚好研读班上到一半,才上三堂,慧律法师要往生了,这下惨了,那怎么办呢?谁来领导你们南部呢?南部当然有很多法师,我只是一个小角色而已,至少我会引导你,你不会走错路啊!你不觉得可惜吗?所以趁我还没有入涅槃以前啊,你们赶快用功,我们这些路是已经走过来了,我们对因缘性空的道理我们有所悟;我们对于无诤的道理,对于本性的道理我们已经下过很深的功夫,虽然不是什么大了不起的圣者,不过总是不会走错路,慢慢来,继续长养圣胎,对不对?如来示寂就是示现涅槃,如来这样讲示现涅槃,有人就这样讲了:释迦牟尼佛慈悲,为什么不停留在这个世间,让我们一直继续去瞻仰?不可以,释迦牟尼佛的示现必须跟一般人一样。一、令知苦乐递变人世无常。他一定要让你知道世间是无常的,要不然,释迦牟尼佛怎么会死呢?他一定要示现一个老比丘的相,佛陀年纪大了,无量的庄严相也变了,你看!我现在要入涅槃了。连佛陀都要死,我们要不用功不行了,如果释迦牟尼佛不死,大家就会懈怠,反正佛陀也不死吗,要问法随时去问,他老人家就慈悲了,所以释迦牟尼佛一定要示现这个死,告诉众生世间是无常的。二、令生哀慕悲仰而发道心。为什么要令生哀慕悲仰而发道心呢?知道佛陀走了以后,我们不认真修行不行,所以要赶快悲仰而发道心。三、一期化尽,因缘离散。这期已经化尽,因缘已经结束了,入涅槃了。涅就是不生,盘就是不灭。释迦牟尼佛,有的人问了,我们去明伦讲座的时候,这个同学问得很好,他说,世尊既然慈悲,他又为什么不来末法的时候,再示现一次呢?那你怎么回答?如果有人这样问你,你怎么回答?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慈悲?有!那他为什么不在末法来示现成佛、成道呢?那你说,你这个怎么回答?不知道,你就不知道怎么答了。李老师的学生答复的非常好,我听到这个答案非常满意。他说,譬如一棵水果树,这个水果树今年长了芒果,长了很多,很多众生都吃到这个芒果,可是到冬天,因缘具足凋谢了,你要让它再来,必须要到明年对不对?意思就是说,佛陀要再继续示现,还必须因缘、福报具足,换句话说,我们福报不够,没有办法感得圣人来示现,只能感得什么呢?感得我们这个平庸的来,我们这个最差的、很烂的,一品惑都没有断,也不是大修行,也没有神通,啥都没有,所以你们福报不够,只有选择这个烂的来教化你们,没有办法,你们就委曲一下,没办法,我人跟佛不能比呀,所以说,这还是福报的问题。好,翻开第四页,第四页的中间,三智就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是什么意思呢?一切智,十界,就是十法界,四圣六凡,一切诸法,大小名字无不了知。破见思惑所显,位在二乘。就是声闻跟缘觉,就是十法界的一切诸法,大小名字,没有一样不清楚,所以说是破见思惑所显。道种智呢?能用诸佛道法起发众生善根,破尘沙惑所显,位即菩萨。一切种智,就是知一切法之智即能圆知一切道一切种,破无明惑所显。知一切法之智,就是能够圆知一切道、一切种,你知道一切道、一切种什么意思吗?一切道就是道种智,一切种就是一切种智。一切道、一切种简单讲就是一切种智。因为他分开来讲,所以,一切道就是说一切智、道种智统统具足。一切种呢?这个种就是种种,是一切法的意思,因为他没有办法形容,所以用一切道、一切种这样讲,所以有的人不太了解。破无明惑所显,就是位登佛果。别教的三智,因为天台宗是佛门八大宗派里面很重要的一宗,八大宗派里面的天台宗,那是讲藏、通、别、圆,藏通别圆里面有一个别教。所谓藏就是专门讲小乘的。通就是通小乘、通大乘。别就是别于小乘教,单独讲大乘。圆就是圆教,圆满一切,就是上根利智的人,就是圆教。华严是讲五种判教,是讲小、始、终、顿、圆,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在这里,别教三智准此,若圆教三智的话,则举一即三,言三该一,三一圆融,微妙难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在圆教来讲,你讲一切智,就包括道种智、一切种智,意思就是你讲空,那就包括有跟中道。如果你讲道种智,那就是包括一切智、一切种智。如果你讲一切种智,就是包括一切智、道种智。三就是一,一就是三,不能分,这是圆教的思想。左边,照见,为三智用,修空观深,断见思惑,显一切智,见真谛。就是空。假观深,假观就是有,断尘沙惑,显道种智,见俗谛。什么叫做尘沙呢?尘沙就是菩萨因为要度众生,他需要有好多微细的方便权巧的办法,就像尘沙那么多的东西,他没有办法圆满,所以多得像尘沙那么多,为什么像尘沙那么多,因为众生实在是太多,众生太多,你权巧方便的东西就是必须要多,要不然你就是没有办法。所以是断尘沙惑。所以尘沙就是很多,很微细、很多,如果断的话,就显道种智,就见俗谛,俗谛就是讲有。中观深,断无明惑,显一切种智,见中谛。中观,就是断无明,这里是讲根本无明,显一切种智,见中谛。没有空、假就谈不上中,没有空跟假就谈不上中,所以中观实在是没有,这只是一个假的名词。换句话说,圆融了空跟假就是中,但是因为你没有办法形容,只好讲一个中道。佛教的中道,跟儒家思想的中庸是绝对不一样的,儒家的中道它是有座标轴的,有前后、左右,他认为这个是中道,而佛教讲的中道,它是绝对的领域,它根本是不可思、不可议的东西,完全跟儒家的思想是不一样的。儒家讲过与不及不得中庸之道,换句话说,中庸不能讲过与不及。就是太过分了也不是中庸,不够也不是中庸,那么中庸在哪里?意思就是,过跟不及中间就是中庸,他还有一个中间的观念,佛陀说这个也是执着。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庸呢?破除空的观念,破除有的观念,具足空的观念,具足有的观念,同时具足。意思就是说空的观念也要放下,假的观念也要放下,这是绝对的中,换句话说,中只是一个观念的东西,如果没有八邪道,就没有八正道。意思就是说,八正道是为了要破除八邪道,如果说连邪道都没有了,你用八正道干什么呢?金刚经里面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意思就是中道只是一个理念,一种智慧,而它是叫你放下一切的两边,这就是中!知道吗?了解这个意思吗?如果说你执着还有一种中道的思想,那是严重的错误,那是严重地误解了佛法!看左边:一、见思惑,为三界内惑,又名枝末无明,什么叫做枝末无明呢?意思就是由根本无明长出来的,叫枝末无明,它是障无生空寂真谛之理,真谛就是不变的真理,招六道分断生死。三界内的枝末无明,就是我们讲的见惑、思惑。见惑就是身见、边见、见取见、戒取见、邪见,思思惑就是贪、瞋、痴、慢、疑,界内的枝末无明,障碍了无生空寂,什么叫做无生呢?就是这些因缘只是业感的,本来就没有,叫做无生,本来就是空的东西,只是因为动念而造业,而有这个业的业感,而感得三界的果报身,而要去受苦。二、尘沙惑,三界内即见思,三界外即无明,此非自己之惑,但因他惑,而障自化道而已。就是因为要化导众生,所以他拿不出好的办法,他需要好好地学习,因为众生太多,尤如尘沙那么多,何以故,以即证罗汉之果,自己见思已断,自心真智明了,便见他人见思如尘若沙,生退屈想,泯化导志,泯就是失去化导的意志,失去化导的意志,真的我度到现在就是这种感触,所以我现在不随便接见众生就是这样,拼到汗流浃背,却被批评得一文不值,你用生命给众生,众生也是一样,当然恭敬的也有,赞叹的也有,到最后有一句话,就是随缘,不再管他多坏、多糟,我在讲经你想来听,有缘就进来,若是无缘就算了!佛教没有我,也不会灭亡,佛教多了一个我,也不见得很兴盛,我只是尽力而为。所以度到后来,我出家十年,感触太大了,众生不好惹,所以我现在接见众生,就是问他:你有什么问题?打电话来时,你是慧律法师吗?我说,是呀,太了,我有一个问题想要问你。我说:好呀,你说。我从我小时候说起。。。我说我没有时间,你看有什么问题,长话短说,我没有时间听你从小讲起,我哪有那种闲功夫?你从小时候说起,寿命再长也不够用。一天一个众生接见五分钟,你从小时候讲起我要听几个小时?你有什么问题?他说没有啦!是我孙子不肯吃饭。你孙子不肯吃饭打啊!他说念什么经。我说用打的比念经快!这样啊!不一定念佛,不吃饭就打啊,比念经更快。他说念什么经都没有用,我说念经做什么?还有一次,一个人带一个孙子来孙子已经读国三了,很有趣,都是祖母级的人。师父!我儿子不肯读书,我说:你儿子不肯读书就打啊!要念什么经有效?什么经都没有效!我说,对啊!用打的比念经快。你儿子不读书我有什么办法?问那个问题简直无聊!还要从他小时候讲给我听?做法师好像还要包括妇产科、医科、心理学、哲学、天文、地理,都包括在内,连他儿子不吃饭、不读书也来找我?还有一个更奇怪,师父,我这个孩子得到精神分裂,刚刚从精神病院带出来,要给师父摩顶,要来开开智慧。若是摸摸头能医好精神病,那就不用担心了,那还需要送龙发堂呢?众生对佛法就把它看做一个很神秘的地方,他以为这个就是专治那个癌症、绝症的东西,专治人家没有办法的,他把慧律法师当作神了。你弄错了,你把佛法搞成什么了?是你在修行中你有问题,你不懂的,理念不通的,你来找我,我给你解答才对嘛!怎么连那个也来找我呢?还有一个少妇来这边一讲就哭,慧律法师我先生不要我了,怎么办?先生不要你,你就打扮漂亮一点嘛!不然要怎么办?我怎么会知道该怎么办?有时真是烦死人!度众生度到后来就疲乏了,很疲乏!所以我这十年来开悟了很多…

《大专佛学十四讲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什么是佛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