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对的清净。中国的伦理,印度的佛学,欧美的科学,是造福世界的三大学派,我国虽然都有,但是科学早就落伍了,伦理也一度受了邪风,批孔扬秦,伦理也是一度受了邪风,佛学根本就不普及,我们所流行在民间的,大部分是宗教的仪式而已。所以这些愚夫愚妇,他一定要看得到,他一定要摸得到,你不给他看到,摸到,他就认为没有什么好信的,所以我们今天的拜佛、念佛,包括一些宗教的拜忏、水陆,这个都是方便来接引众生,他也许念佛念得很欢喜,我们再慢慢地教化他;他也许来拜忏拜得很欢喜,我们再慢慢地去引导他;让他对真理了解。所以说我们流行民间的,多半是迎神赛会,都是这些宗教的仪式而已,根本没有真正的佛法。但是学校里现在对于科学伦理都排有课程,只有佛法,反成了听其自然的状态。这是很悲哀的。所幸各大专同学,猛发深省,自动起来研究,现在的大专院校都有社团,还不是编入必修的,也没有编入选修的,都没有。只是说社团有兴趣,他们自己举办佛学讲座。可怜三藏十二部,浩如烟海,这三藏十二部,就必须看后半部,诸位看后半部的第一页,诸位看中间,三藏:梵文三藏,就是三种含有一切大藏经里面的义理,也就是离不开经藏、律藏、论藏,这里就比较清楚的把梵语、中文相对的写出来,三藏梵文为修多罗、毗奈耶、阿毗达磨,华言就是中文,修多罗翻译成中文为契经,契经就是上契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叫做契经。上契佛理,下契众生的根器,所以我们称为契经。毗奈耶就是调伏、戒律的意思,我们要怎么样持戒使心调伏,使六根调伏。阿毗达磨中文叫做对治法、对法,又称无比法。对法就是如何来对治,怎么样来对治;就是如何来对治。阿毗达磨就是论藏,意思就是,讨论而记录下来的东西,佛与弟子讨论,或者是弟子与弟子讨论,或者是后代的人所注解的论。所以契经的底下就是经藏,调伏的底下就是律藏,对法的底下就是论藏。经藏诠定,诠就是解释;经藏是解释如何修行才能得定;律藏是来解释如何来持戒;论藏是解释如何开大智慧;又佛藏就是佛乘,菩萨藏就是讲大乘。我们讲大乘,乘就是车子,就是载的人比较多,我们这么想,声闻就是小乘,属于重视自己的修持,重视自己的修持,不普度众生,这个车子就小了,譬如说你骑一辆摩托车,只能载一个人、两个人,最多三个人,你开一部车可以载四个人、五个人,你开飞机,可以坐二、三百个人,轮船可以坐几千个人,大乘、小乘的意思就是说,发愿度众生的情形。再看左边的三藏,左边的三藏是经、律、论,经就是大乘每经具十二部,要记住!这十二部不是十二本经典,这一定要弄清楚;不能说法华经一部,华严经一部,弥佗经一部,那不是这样看的,这是曲解了经典。十二部就是十二种分类,譬如说,讲因缘法的就归成一类,讲比喻的归纳成一类,讲大乘经典的归纳成一类。在语体文里面,长行的归纳成一类,偈颂的归纳成一类,一类一类的,加以分门别类,就像大学里面,有分工学院、医学院、理学院、农学院、文学院、商学院、海洋学院、技术学院,很多!工学院的底下就又分了水利的、电机的、机械的;商学院的银保、经济、会计、统计,所以说大乘每部经,每一部经都具足有十二部,就是十二种分类,后面会解释到,大家不必急。小乘每经具九部,九种分类。经典是通五人所说,什么是通五人所说的呢?就是五种人所说的经过佛的印证,都可以解释做经,所以经不是只有佛讲的,佛的弟子讲的,经过佛的印证,也可以说是经。诸天讲的,天人讲的,跟佛的意思,三法印、大乘一实相印相同,也可以说这是经典。仙,就是仙人讲的,经过佛的印证,也可以说是经。化人,就是变化出来的,意即不管是何方的,只要讲的是符合经典,统统可以称为经,四人,就是四种人所说的,蒙佛证明皆可称经。这四种人所说的,只要经过佛佗的证明,都可以称为经。律就是戒学,大乘如梵网经等,把笔拿起来,在梵网经的旁边写上菩萨戒,这是菩萨戒专门讲戒律的,梵网经有的人念错了,念成梵纲经,梵网,梵网的意思就是就像大梵天的网,层层无尽,菩萨的戒律,那就是无量的庄严,无量的清净,就像大梵天的网,这叫做梵网经。小乘的戒,如比丘、沙弥,比丘戒,这是小乘戒;所以当我们看到经典我们就会发现,菩萨不好当,罗汉比较简单,小乘戒律是身体有实际的去做才算犯戒;大乘不是这样,大乘只要起心动念,统统是犯戒,没有那么简单的,动一个贪念也算犯,动一个瞠念也算犯,大乘不好持,同时大乘在外表看不出来,为什么在外表看不出来呢?譬如说,在华严经里面讲,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他有去参国王,国王设的刑是很严厉的,触犯了就斩头,五马分尸,这个菩萨一看,哎呀,你怎么这么残忍?后来才知道国王生生世世发大愿,要惩治这些恶劣的众生,让他回归向善,他造业,他愿意负一切因果,他就参这个,在我们看来,这个国王怎么那么残忍呢?一个犯人,也没有犯多大的罪,他怎么这么残忍呢?这就从外表看不出来,是善财童子去参他的时候,他讲出他的心地法,再参,就参到妓女户来,淫女,这个淫女他是菩萨化身的,他就问,你修行人,为什么要做这个事情呢?他是无量亿劫修的大乘菩萨,我满众生的愿,教化他令入佛法,你看,这个也可以度众生,你看。我们现在不行,你们没办法,你们不要说:我也去,准下地狱的。你们不是菩萨,不能做这样的事情,不可以这样做。我们现在是凡夫,不能看出人家是菩萨,或是凡夫,我们只有一种办法,就是统统当做是菩萨,知道吗?因此我们不知道人家的修行,不能毁谤,知道吗?不可以说这个有修,这个没有修。因为你不知道人家到底有修或没有修,是不是菩萨化身的?要是菩萨化身的,这下惨了!毁谤菩萨,这下子一定是要到地狱里面去喝咖啡,同时要带奶精,还有糖,自己要带下去,因此在小乘戒里面的制戒很严格,其实不然,大乘更严,大乘戒你连起心动念,要讲一句谎话都不行。所以几地菩萨所示现的,他用什么样来度众生,你看不出来的,而且他不能讲,他一定要到临命终的时候,要走了,他才告诉你:我上某下某是怎么来的,我任务完成了,我告诉你,我是怎么来的,讲完要马上入涅槃了,讲完不死不行的,你告诉人家你的身份,你是文殊师利菩萨来的,一讲马上就要入涅槃,不可以再逗留这个世间。或者地藏王菩萨来的,马上就要入涅槃。所以佛法里面很了不起,他不是像社会上讲的神奇鬼怪,或是乱拜、乩童,他是什么菩萨来的,乱盖,菩萨来的根本不能讲,我有告诉过你,我是什么来的吗?没有啊?我是业障来的!跟大家一样,没有两样,我只是多看几本书而已,不过我这个人有个好处,你们都要学习,我这个人不会批评人家,不会毁谤人家,绝对不敢!因为我不晓得你是不是什么菩萨?万一毁谤错了,糟糕了,下地狱了,麻烦了!我把每一个高僧大德,有修行的沙弥,没有修行的比丘尼,统统当作是菩萨,你们来统统是菩萨,我统统对你们很客气,因为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菩萨,万一我瞧不起你,我伤害到我自己,对不对?造业,不可以!所以你们要学,这一点你们要学师父,这是我的做点。所以你要在听经闻法里面,听到我去批评一个人,去毁谤一个人,绝对不可能,我不会这样做。律的底下,唯佛亲制,降佛以还不能制律,如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你们要这样念,唯佛亲制,意思就是精通一个人讲的,论有三乘,大乘、中乘、小乘都可以讲论,这个戒就是不可以,戒就是只有佛制的。所以在律的旁边你们要写几个字,只有佛够资格制戒律,你们一定要记住这句话,只有佛够资格制戒律。所以我们现在所看的五戒、十戒、八关斋戒、菩萨戒,沙弥、沙弥尼戒,比丘、比丘尼戒,一切的律,通通是佛制的,别人不可以制立,唯佛亲制降佛以还,就是从有佛以来,降佛以还,就是除了佛,降佛就是除介以外,叫做降佛以还,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除了佛以外不能制律,没有一个够资格制戒律的,如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就是国王,要制礼作乐,要颁布必须要经过国王;征伐就是打战,国王一定要下命令,国王不下命令,没有一个人敢动的,打,那就开始打,就是这样子,因此我们要了解,戒律就像天子发号施令一样,只有佛,一国之君可以做这个事情。所以用天子来比喻佛,用戒律比喻作礼乐征伐。那么论呢?大乘如智度论等,智度论旁边加一个大字,大智度论,什么叫论呢?把笔拿起来,一问一答叫做论,大智度论是解释大般若经,把般若经里面的要点,四悉檀、十八不共法、十力,拿出来讨论,大智度论就是解释大般若经,大般若经有六百卷,大智度论有一百卷,你有看过就知道,看过大藏经的人也知道,所以大智度论就是解释大般若经,那么它的解释是用讨论的,一问一答,一问一答,这个叫做大智度论。就是看了这一部论可以开大智慧,叫做大智度论。小乘如阿毗昙论等,阿毗昙又名阿毗达磨,我们刚刚所讲的阿毗达磨论,阿毗昙论,把笔拿起来,在旁边写论议,论议下面一个括号,问答决择,诸法性相。又一遍,我们刚刚讲的阿毗达磨,就是阿毗昙论。阿毗昙论,就是论议的意思,括号下面写问答决择,诸法性相。诸法就是一切法,讨论以后,再来决择,哪个是对,哪个是错,对的我们吸收,错的就放下,论有大乘的大智度论,大乘起信论、百法明门论,小乘,就是阿毗达磨,还有很多的论,小乘的论,事实上有所谓的俱舍论、成实论,这是小乘的论点。论的底下,论通佛与三乘,三乘写下来,小乘、中乘、大乘。小乘就是声闻、中乘就是缘觉、大乘就是菩萨。小乘指声闻,听佛的音声,而悟四谛法,叫做小乘;中乘又称辟支佛,又名缘觉乘,藉着十二因缘去悟道,叫做缘觉乘,修十二因缘而悟道的,叫做辟支佛,辟支佛翻译成中文叫做…
《大专佛学十四讲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