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專佛學十四講表▪P2

  ..續本文上一頁對的清淨。中國的倫理,印度的佛學,歐美的科學,是造福世界的叁大學派,我國雖然都有,但是科學早就落伍了,倫理也一度受了邪風,批孔揚秦,倫理也是一度受了邪風,佛學根本就不普及,我們所流行在民間的,大部分是宗教的儀式而已。所以這些愚夫愚婦,他一定要看得到,他一定要摸得到,你不給他看到,摸到,他就認爲沒有什麼好信的,所以我們今天的拜佛、念佛,包括一些宗教的拜忏、水陸,這個都是方便來接引衆生,他也許念佛念得很歡喜,我們再慢慢地教化他;他也許來拜忏拜得很歡喜,我們再慢慢地去引導他;讓他對真理了解。所以說我們流行民間的,多半是迎神賽會,都是這些宗教的儀式而已,根本沒有真正的佛法。但是學校裏現在對于科學倫理都排有課程,只有佛法,反成了聽其自然的狀態。這是很悲哀的。所幸各大專同學,猛發深省,自動起來研究,現在的大專院校都有社團,還不是編入必修的,也沒有編入選修的,都沒有。只是說社團有興趣,他們自己舉辦佛學講座。可憐叁藏十二部,浩如煙海,這叁藏十二部,就必須看後半部,諸位看後半部的第一頁,諸位看中間,叁藏:梵文叁藏,就是叁種含有一切大藏經裏面的義理,也就是離不開經藏、律藏、論藏,這裏就比較清楚的把梵語、中文相對的寫出來,叁藏梵文爲修多羅、毗奈耶、阿毗達磨,華言就是中文,修多羅翻譯成中文爲契經,契經就是上契諸佛之理,下契衆生之機,叫做契經。上契佛理,下契衆生的根器,所以我們稱爲契經。毗奈耶就是調伏、戒律的意思,我們要怎麼樣持戒使心調伏,使六根調伏。阿毗達磨中文叫做對治法、對法,又稱無比法。對法就是如何來對治,怎麼樣來對治;就是如何來對治。阿毗達磨就是論藏,意思就是,討論而記錄下來的東西,佛與弟子討論,或者是弟子與弟子討論,或者是後代的人所注解的論。所以契經的底下就是經藏,調伏的底下就是律藏,對法的底下就是論藏。經藏诠定,诠就是解釋;經藏是解釋如何修行才能得定;律藏是來解釋如何來持戒;論藏是解釋如何開大智慧;又佛藏就是佛乘,菩薩藏就是講大乘。我們講大乘,乘就是車子,就是載的人比較多,我們這麼想,聲聞就是小乘,屬于重視自己的修持,重視自己的修持,不普度衆生,這個車子就小了,譬如說你騎一輛摩托車,只能載一個人、兩個人,最多叁個人,你開一部車可以載四個人、五個人,你開飛機,可以坐二、叁百個人,輪船可以坐幾千個人,大乘、小乘的意思就是說,發願度衆生的情形。再看左邊的叁藏,左邊的叁藏是經、律、論,經就是大乘每經具十二部,要記住!這十二部不是十二本經典,這一定要弄清楚;不能說法華經一部,華嚴經一部,彌佗經一部,那不是這樣看的,這是曲解了經典。十二部就是十二種分類,譬如說,講因緣法的就歸成一類,講比喻的歸納成一類,講大乘經典的歸納成一類。在語體文裏面,長行的歸納成一類,偈頌的歸納成一類,一類一類的,加以分門別類,就像大學裏面,有分工學院、醫學院、理學院、農學院、文學院、商學院、海洋學院、技術學院,很多!工學院的底下就又分了水利的、電機的、機械的;商學院的銀保、經濟、會計、統計,所以說大乘每部經,每一部經都具足有十二部,就是十二種分類,後面會解釋到,大家不必急。小乘每經具九部,九種分類。經典是通五人所說,什麼是通五人所說的呢?就是五種人所說的經過佛的印證,都可以解釋做經,所以經不是只有佛講的,佛的弟子講的,經過佛的印證,也可以說是經。諸天講的,天人講的,跟佛的意思,叁法印、大乘一實相印相同,也可以說這是經典。仙,就是仙人講的,經過佛的印證,也可以說是經。化人,就是變化出來的,意即不管是何方的,只要講的是符合經典,統統可以稱爲經,四人,就是四種人所說的,蒙佛證明皆可稱經。這四種人所說的,只要經過佛佗的證明,都可以稱爲經。律就是戒學,大乘如梵網經等,把筆拿起來,在梵網經的旁邊寫上菩薩戒,這是菩薩戒專門講戒律的,梵網經有的人念錯了,念成梵綱經,梵網,梵網的意思就是就像大梵天的網,層層無盡,菩薩的戒律,那就是無量的莊嚴,無量的清淨,就像大梵天的網,這叫做梵網經。小乘的戒,如比丘、沙彌,比丘戒,這是小乘戒;所以當我們看到經典我們就會發現,菩薩不好當,羅漢比較簡單,小乘戒律是身體有實際的去做才算犯戒;大乘不是這樣,大乘只要起心動念,統統是犯戒,沒有那麼簡單的,動一個貪念也算犯,動一個瞠念也算犯,大乘不好持,同時大乘在外表看不出來,爲什麼在外表看不出來呢?譬如說,在華嚴經裏面講,善財童子五十叁參,他有去參國王,國王設的刑是很嚴厲的,觸犯了就斬頭,五馬分屍,這個菩薩一看,哎呀,你怎麼這麼殘忍?後來才知道國王生生世世發大願,要懲治這些惡劣的衆生,讓他回歸向善,他造業,他願意負一切因果,他就參這個,在我們看來,這個國王怎麼那麼殘忍呢?一個犯人,也沒有犯多大的罪,他怎麼這麼殘忍呢?這就從外表看不出來,是善財童子去參他的時候,他講出他的心地法,再參,就參到妓女戶來,淫女,這個淫女他是菩薩化身的,他就問,你修行人,爲什麼要做這個事情呢?他是無量億劫修的大乘菩薩,我滿衆生的願,教化他令入佛法,你看,這個也可以度衆生,你看。我們現在不行,你們沒辦法,你們不要說:我也去,准下地獄的。你們不是菩薩,不能做這樣的事情,不可以這樣做。我們現在是凡夫,不能看出人家是菩薩,或是凡夫,我們只有一種辦法,就是統統當做是菩薩,知道嗎?因此我們不知道人家的修行,不能毀謗,知道嗎?不可以說這個有修,這個沒有修。因爲你不知道人家到底有修或沒有修,是不是菩薩化身的?要是菩薩化身的,這下慘了!毀謗菩薩,這下子一定是要到地獄裏面去喝咖啡,同時要帶奶精,還有糖,自己要帶下去,因此在小乘戒裏面的製戒很嚴格,其實不然,大乘更嚴,大乘戒你連起心動念,要講一句謊話都不行。所以幾地菩薩所示現的,他用什麼樣來度衆生,你看不出來的,而且他不能講,他一定要到臨命終的時候,要走了,他才告訴你:我上某下某是怎麼來的,我任務完成了,我告訴你,我是怎麼來的,講完要馬上入涅槃了,講完不死不行的,你告訴人家你的身份,你是文殊師利菩薩來的,一講馬上就要入涅槃,不可以再逗留這個世間。或者地藏王菩薩來的,馬上就要入涅槃。所以佛法裏面很了不起,他不是像社會上講的神奇鬼怪,或是亂拜、乩童,他是什麼菩薩來的,亂蓋,菩薩來的根本不能講,我有告訴過你,我是什麼來的嗎?沒有啊?我是業障來的!跟大家一樣,沒有兩樣,我只是多看幾本書而已,不過我這個人有個好處,你們都要學習,我這個人不會批評人家,不會毀謗人家,絕對不敢!因爲我不曉得你是不是什麼菩薩?萬一毀謗錯了,糟糕了,下地獄了,麻煩了!我把每一個高僧大德,有修行的沙彌,沒有修行的比丘尼,統統當作是菩薩,你們來統統是菩薩,我統統對你們很客氣,因爲我不知道你們是不是菩薩,萬一我瞧不起你,我傷害到我自己,對不對?造業,不可以!所以你們要學,這一點你們要學師父,這是我的做點。所以你要在聽經聞法裏面,聽到我去批評一個人,去毀謗一個人,絕對不可能,我不會這樣做。律的底下,唯佛親製,降佛以還不能製律,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你們要這樣念,唯佛親製,意思就是精通一個人講的,論有叁乘,大乘、中乘、小乘都可以講論,這個戒就是不可以,戒就是只有佛製的。所以在律的旁邊你們要寫幾個字,只有佛夠資格製戒律,你們一定要記住這句話,只有佛夠資格製戒律。所以我們現在所看的五戒、十戒、八關齋戒、菩薩戒,沙彌、沙彌尼戒,比丘、比丘尼戒,一切的律,通通是佛製的,別人不可以製立,唯佛親製降佛以還,就是從有佛以來,降佛以還,就是除了佛,降佛就是除介以外,叫做降佛以還,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除了佛以外不能製律,沒有一個夠資格製戒律的,如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子就是國王,要製禮作樂,要頒布必須要經過國王;征伐就是打戰,國王一定要下命令,國王不下命令,沒有一個人敢動的,打,那就開始打,就是這樣子,因此我們要了解,戒律就像天子發號施令一樣,只有佛,一國之君可以做這個事情。所以用天子來比喻佛,用戒律比喻作禮樂征伐。那麼論呢?大乘如智度論等,智度論旁邊加一個大字,大智度論,什麼叫論呢?把筆拿起來,一問一答叫做論,大智度論是解釋大般若經,把般若經裏面的要點,四悉檀、十八不共法、十力,拿出來討論,大智度論就是解釋大般若經,大般若經有六百卷,大智度論有一百卷,你有看過就知道,看過大藏經的人也知道,所以大智度論就是解釋大般若經,那麼它的解釋是用討論的,一問一答,一問一答,這個叫做大智度論。就是看了這一部論可以開大智慧,叫做大智度論。小乘如阿毗昙論等,阿毗昙又名阿毗達磨,我們剛剛所講的阿毗達磨論,阿毗昙論,把筆拿起來,在旁邊寫論議,論議下面一個括號,問答決擇,諸法性相。又一遍,我們剛剛講的阿毗達磨,就是阿毗昙論。阿毗昙論,就是論議的意思,括號下面寫問答決擇,諸法性相。諸法就是一切法,討論以後,再來決擇,哪個是對,哪個是錯,對的我們吸收,錯的就放下,論有大乘的大智度論,大乘起信論、百法明門論,小乘,就是阿毗達磨,還有很多的論,小乘的論,事實上有所謂的俱舍論、成實論,這是小乘的論點。論的底下,論通佛與叁乘,叁乘寫下來,小乘、中乘、大乘。小乘就是聲聞、中乘就是緣覺、大乘就是菩薩。小乘指聲聞,聽佛的音聲,而悟四谛法,叫做小乘;中乘又稱辟支佛,又名緣覺乘,藉著十二因緣去悟道,叫做緣覺乘,修十二因緣而悟道的,叫做辟支佛,辟支佛翻譯成中文叫做…

《大專佛學十四講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什麼是佛法?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