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专佛学十四讲表▪P20

  ..续本文上一页是非非,人家不修行跟他也没有关系,他就退道心了,诽谤了、业造得太多了,莲花就枯萎,开得快枯得也快,慢慢消下来以后,到最后一念佛就没有精神,就打瞌睡,念佛打瞌睡有没有莲花,有睡莲,变成睡莲,是不莲花,但不会开,就在那个地方边念佛边造业,又不想念,睡觉以后久了就没有精神,离开善知识太久了,不行!是不是?所以,我说诸位,不可以离开善知识太久了,就是这样子,花开见佛也是一种变易,境界上的改变,花就慢慢开了。因为分段生死的解释很多,所以我们必须要好好地跟他们解释。下个礼拜每讲表默写,还有,不是这样子,没有这样子那么简单地,诸位!看第一页,第一页的三藏,梵语修多罗、毗奈耶、阿毗达磨,华言契经、调伏、对法,即经藏、律藏、论藏,诠定、戒、慧,又佛、菩萨、声闻藏,诠佛乘、大、小乘,小意思,不清楚的举手,下个礼拜要考哪里不知道的举手,不知道等一下到前面来,问你们的学员长,女众问女众,学员长徐小姐知道吗?我在讲什么知道吗?后半部的第一部分,后半部的第一页,我们默写的前半部是先明佛义讲表,知道吗?然后前半部的第一页跟后半部的第一页,中间有一个三藏有没有?三藏梵语修多罗、毗奈耶、阿毗达磨,华言契经、调伏、对法,就是经藏、律藏、论藏,诠定、戒、慧,你们不要这样背,你们这样背,修多罗中文讲契经,就是经藏,诠定,又佛藏,诠佛乘,这样子背下来,随你们怎么背。这个讲表就是这么简单。请翻开大专佛学讲座第一页,我你们下个礼拜要考哪些?下个礼拜的第一页,我们第一次是考三藏,对不对?下个礼拜考中间的这个三藏,经、律、论,经的底下有定学,律的定下是戒学、论的底下是慧学,有没有两个小字,知道考哪里吧?知道了!再翻开第二页,第二页的十二部,中间的修多罗、只夜、伽陀、尼陀那,这个不必背,这个是印度文不必背,十二部经就是契经、重颂、讽诵、因缘、本事、本生、未曾有、譬说、论议、自喻、授记、方广,下个礼拜默写三藏十二部。三藏底下的小字不必,解释当然要背,只写两个字,回去两个字五分钟就背完了,那有解释不背的,解释不背你考什么?解释不背你就写十二个字,那教授换你们来当好了。

  请翻开第二部分的第四页,倒数第二行,分段生死,我们上个礼拜讲到分段生死跟变易生死,但分段跟变易的解释有某一些不同,我们对分段生死跟变易生死的解释我们全部要看。今天三楼、四楼来了二百五十个大专生,因为我们是配合研读班在上课,你们在楼上是第一次听,听得不太清楚的话,听不懂没有关系,我们下次再来。因为我们这个课程是为研读班开的,师父只有一个,所以我们统一。第国页的倒数第二行,分段生死,这是第二部分,我们分成二个部分,前面一个部分是十四讲表,后面就是有解释的地方。一、分段生死:一分指形体言,此为六道凡夫的生死,因为轮回六道之身,各随其业因而寿命有分限,就是我们在六道轮回里面,狗有狗的生命齐限,人有人的生命齐限,形体有段落(差别),所以称它为分段生死。一段一段的,只要我们在六道轮回,生命都有一个限制。譬如人活到七十岁有一个段落,那么狗活到十年,有一个段落,这是有漏业,由烦恼障贪瞋痴等诸惑,恼乱有情身心故名烦恼。这些烦恼能够障碍涅槃的圣道,因为烦恼是生灭的念头,我们在生活当中,所要追求快乐,但是佛陀说,全世界的人都在追求快乐,但却没有一个人认识快乐,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不了解生灭。刹那之间都在变化。所以我们学佛是为了什么?为了当下要有智慧,要解脱,生生世世不再来六道轮回,跳出三界。所以学佛,除了现在可以得到利益,去掉烦恼,来生又可以超越六道轮回时空的支配,所以烦恼障会障涅槃,涅槃是不生不灭。所以人家说,你为什么要学佛?我就是要超越时空,超越六道轮回,超越这个生灭,进入不生不灭。简单讲涅槃就是永恒。如果人家问你说:你为什么要学佛?我就是要找到永恒的生命。而世间人讲永恒,它只是一个对立,就是他寿命很长,那是永恒,说上帝寿命很长,那也是暂时的,只要没有跳出六道轮回,这个永恒都是一个齐限。只有佛法讲的永恒,是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所以烦恼会障碍我们的涅槃圣道,故名障因,此称它为烦恼障,因为有烦恼,所以障碍了涅槃。为助缘招感三界六道正报,为助缘就是烦恼帮助这个业去造业,造业你有这个动力,就是业力,由这个业,产生一种力的牵引,那你生生世世就是来这个三界,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就是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来继续轮回。业是一种力量,由这个力量,我们就必须要受一种力量的推动,而不能控制,不能控制,我们就必须来投胎转世,借着我们生生世世造的业,就像一条绳子,这个命根一直贯穿下来,生生世世一直贯穿下来。所以烦恼是助长感得三界六道的正报,正报就是身体。唯识了义灯六曰:分段者分是齐限,即谓命根段,谓差别即指五蕴体,就是我们这个肉体,我们这个命根就是我们的色身,寿命的长短叫做命根,这个差别。指的色、受、想、行、识,所构成的肉身,齐就是一个生命一个尽端,活到三十、活到四十、活到八十,虚云老和尚活到一百二十几,所以都是随因缘而有齐限,舍此受有差别,舍此受,就是舍掉这个受,舍此受的受,就是感得果报,要受苦。余有差别,故名分段,就是说,其他有种种的差别,有长、有短,六道轮回种种的差别。二、变易生死,这个变易生死实在只是境界上的转变,迷跟悟的迁移,简单讲,如果你要最清楚,什么叫做变易生死,你在旁边写四个字:迷悟迁移,前一念迷了,这一念悟了,就是说跳出六道轮回的这些圣者,因为境界上一直改变,而信、住、行、向、地,十信位来讲,如果悟了的话,凡夫就是迷,十住位来讲就是悟的话,十信位就是迷,十行位如果悟,十住位就是迷。换句话说,因为迷悟的境界不同,菩萨还有法执,所以,此为三乘圣者之理生死。理就不是真的有生死,就是说从理上来讲他有生死,事实上,他没有这个色身,像六道轮回烦恼的身体,所以说理生死不是事相的生死。我们今天活着有事相的生死,有一个躯壳,有一个四大,有一个刹那生灭的心态,一直牵引着我们力量的业力,所以我们今天是事相上的生死,还有理上的生死。如果是三乘,声闻、缘觉、跟菩萨乘,这是理体上的生死,因为它无形体之胜劣和寿命的长短,但以迷想灭时如死,迷的时候灭了,如死了。证悟圣道如生,当他迷的时候如死,证悟圣道就像生。所以这里应该这样念:迷想灭时如死,这个迷,着迷了,除掉念的时候,那一念就是死,下一个念头悟的话,就是生。所以实在是没有生死,因为境界上的改变,迷悟的迁移,所以我们方便讲是变易生死。如断一分无明烦恼谓之死,证一分中道法身谓之生,烦恼死法身生,也可以说是迷时如死,悟时如生,这是迷悟迁移,而论生死所谓的变因易果者,叫做变易生死。它是以无漏业依所知障,身等诸惑障碍所知之境,使不得见到真理。。。又因此等,障碍所知之智使不得生,故云所知障。为助缘所感之界外清净正报。这是断见思烦恼之阿罗汉以上之圣者的生死。实在没有生死,而是理体上的一个变化,迷跟悟的变化。再左边,两种生死:分段生死-三界内之生死,变易生死-三界外之生死。所以,三界六道,各有身分段落不同,一段一段的,以六道之身俱是四大所成。四大就是地、水、火、风。为什么讲是四大呢?为什么不讲是四小呢?我们这个身体是地水火风所构成的,如果用现代化的名词,就是固体、液体、气体跟温度,所构成的一个假的色身。但是我们身体是固体、液体、气体、温度构成的,地就是固体,水就是液体,火就是温度,风就是呼吸,从内去观照我们这个色身,除了这四样找不到第五样。而我们再扩张开来,整个山河大地,也是离不开固体、液体、气体跟温度。所以说,四大它分内四大,还有外四大,所谓内四大,是指色身微小的这个四大;所谓外四大,是展开整个宇宙来看,它不能离开这一些,是外四大。身形分隔,众苦逼迫,种种的痛苦,命尽则散。生命没有了,那么四大就没有了。所以说学佛的人他懂得人生,他悟到无常,学佛的人他会痛苦和烦恼,但是比世间人好得太多了。世间人追求女孩子,追求不到就自杀,女孩子追求英俊的小生追不到就跳楼,才怪呢?为什么这样做?不需要这样做,一切法无常。底下,又随业感,苦报无穷。随业而招感六道生死。所以你造什么业,你就得到什么果报。又随业感,苦报无穷。纵生天道,身净无碍,就算是到天道,身体清净没有障碍,无非见思惑业所感。意思就是说:天上的人身体比较干净,但是他还是见思惑所招感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行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十善!有的人念得太快了,你要叫他开示,他说: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瞋、痴。我说你有没有背错,十善哪有这样背呢?啊,师父教过,就是这样背的,还要加一个不字。你要弄清楚啊。我教你们十善,我什么教你十善是贪瞋痴、杀人、放火的?是这样子吗?自己背错了还搞不清楚,还铿锵有理跟人家强辩,师父你教十善怎么教这样子啊?杀生、偷盗、邪淫。。。我什么时候教你下地狱的?要加一个不杀生、不偷盗。。。加一个不才是十善。因十善世间禅定精进,暂得清净,福报享尽了,苦又来了。所以我说今天我跟大专的同学,我参加我们文殊讲堂,他们来成就我们的布施之道,他们一跨进来,我今天开示他了:你今天走进这门对了,保证对的,保证百分之一百对的!你没有走到对面一贯道那就错了,还能够跑进来,你走到这条路,这条路又是最究竟的能解决你的生死问题,要没有走进佛门来…

《大专佛学十四讲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什么是佛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