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专佛学十四讲表▪P30

  ..续本文上一页你们这样真的达不到我心理的标准,我心理的标准考不好,啪、啪,就是这样子教法的。师父你的徒弟怎样教的?就是这样子。有效吗?很有效,我告诉你。不过学佛的人有自尊,啪、啪,下次不来了,断了众生的慧命。所以我要教导我这个徒弟,要给我打的那还要精挑细选的,你拜托我打我都还不打你,打你还消你的业障呢,这还不简单,要给我打你还拜托我,我还不打你,没那么简单,所以说,你们来参加我就随喜,所以我不敢施加压力,我只看一看,没有责备你们,我只把成绩单贴起来而已,有惭愧心的人自己去看嘛,你会不会羞耻,每次都考鸭蛋,你们会不会丢人,对不对?不好意思。不过有的人是家庭的问题,太忙了,有老公、有老婆、有儿子,本身又很忙,又抽不出时间出来,却实是没有时间,不是不用功,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实在是情有可原,讲到这里你很高兴,师父太了解我了,真是太好了。定,定就是知诸三昧禅定,知道种种的三昧,种种的禅定,声闻有声闻的定,菩萨有菩萨的定,菩萨信、住、行、向、地,层次面的定都不一样,都不同。根是知众生根性上下,就是度众无碍。那么这个就是度众生,他知道众生的这个根是上根的,是下根的,上根的你就好好去责备他,下根的人自尊心太强,你不可以责备他,走过去看到考78,78就好了,不错了,我看到上根的人,看到考了95,你丢不丢人呀,考95呀,因为这根器不一样,自尊心太强,你讲了他两句他哭了五天,那何必呢?这钝,根器太差,容不下人家一句话的人,他哪里有什么定,下根的人,下根的人,上根的人考99我都要责备你,那到底,我现在问诸位,是受赞叹好还是受责备好?当然是责备好了。赞叹你也不能成就你,所以我说众生的根器千差万别,做法师也是很难。欲知诸众生种种乐欲,比如他修什么行,欲知诸众生种种乐欲,如舍利弗是大智慧,阿难是多闻,迦叶喜欢修苦行,

  就喜欢五欲六尘,要告诉他要远离,那么佛的座下徒弟,有很多是阿罗汉,那么阿罗汉也有他的优缺点,所以知道众生的种种乐欲,那么界知世间众生界分,我们念了生物学就知道,单一个蚂蚁就五千种蚂蚁,那么知道世间的众生界,比如饿鬼、地狱、畜生,单单人的话就有几种,有黑人有白人有黄种人,可是我们这个黄种人又分了很多,日本人、韩国人、中国人、越南人、柬埔寨人、寮国人,这些你看众生世间又分了好多,人又分了很多,有钱的、无钱、贫穷、下贱、残障的、智慧聪明,太多了。知一切道至处相,就是知道究竟的处,这个大智度论里面讲,佛知一切善道一切恶道,一切圣道个个知诸道至处,就是究竟的地方。佛知一切善道一切恶道,一切圣道,个个知诸道至处就统统了解,统统了解,那么这个就是至处。第八就是宿命,知千万姓名苦乐寿夭等,释迦牟尼佛可以讲出他自己的前世是什么。释迦牟尼佛也做过牛也做过马也做过老虎,也做过兔子,做过小鸟,他行菩萨道的时候,什么统统做过,宿命。那么佛也能够看他一切众生他的业果、宿命,他一看就知道你前世是什么,前世是毒蛇来的人,他今生今世的恨很重,恨很重,前世是虎狼豹来的,碰到什么事情就要让人家死,像现在的黑社会一样,动不动就开枪,要让人死。前世是阿修罗来的人,他这个脾气坏死了,阿修罗来的话他没有那么坏,可是他脾气坏得不得了,他还有一颗善良的心。前世是外道来的,你怎么跟他讲佛法,怎么讲都打不进去。前世是佛道来的,一听佛法马上哭,痛哭流涕,一听到人家唱念,就马上感动,一看到化菩萨马上哭泣,眼泪就掉下来,这是前世修行没舍掉的,所以,你们在座的诸位,前世不是普通动物,是高等动物,你们能够坐在这里,还是读A班的,这不是修一生一世来的,真的,外面花花绿绿你们不去就偏偏来这里受苦,为什么?没有善根没有办法的。要跨进文殊讲堂没有那么简单的。同时在楼上的这一些菩萨也没有那么简单,楼上的你们对念书有兴趣,女众是不是要补几个?学员长?四个?三个?男众八个。楼上的你们这几个老人家想不想来下面奋斗一下,愿意的话,女众三个,男众八个,我们欢迎你们等一下到我们楼下来学员长这里报到,先填这个卡片,你不要小学填大学,这不行的,不要这样子,是吧?要念高中以上的你再来报名,男众可以低一点,男众的话念一念的话人都快跑光了,我看男众降到国中好了,女众还是要高中毕业。天眼,见众生往来生死及处并色洞然。这个并就是一切的意思,一切的色法清清楚楚,看到众生往来六道生死,他看得清清楚楚,不是那个台视的天眼(电视节目名)。漏尽,自知我生已尽不受后有。有一个人来告诉我,说我生已尽,我不受后有。我说你为什么不受后有?他说,师父我现在什么都不想了,我说什么都不想是无明,你不要以为你什么都不想了,成佛明心见性是什么都想,念念都是本性,你以为你什么都不想,你就不造贪嗔痴?什么都不想造什么业?愚痴业。愚痴就是呆呆地在那里,什么都不懂,他以为生死已经了,头脑有问题的。所以说我们不要误会这个佛法,漏尽就是烦恼全部都断掉,不简单的。好,再翻过来,第八、转五蕴成三德,什么是三德呢?一、法身德为佛之本体,常住不变,清净法身,是为法身德;因为法是尽虚空界遍法界,那因为我们要给他一个具体的观念,所以我们才安上一个身,就是清静法身,事实上法本来就无身,可是为了具体,我们一定要加一个身,什么叫做法身,就是遍一切住。无相、无住、无着,是为法身,法身德。二、般若德为佛之妙智,是从本性显现出来的妙智慧,觉一切诸法实相,是为般若德。般若德绝对不是世间的世智辩聪。三、解脱德为佛之胜用,远离一切烦恼性,是为解脱德。这一看就晓得。六即佛,这个是天台宗的思想,我现在必须告诉你,明天很重要,明天我人要讲五时八教,你们这些研读班的同学一定要来,我知道明天会有很多人听不懂,但是你们一定要来,因为那个五时八教对我们的教理上非常非常重要,你明天不来那真的是没有办法,所以明天要讲《弥陀经》里面会讲到五时八教这个天台宗的思想,你才知道什么叫做藏通别圆,什么叫六即佛,明天一定要来,无论如何电视不要看,无论如何明天一定要报到。有一个人,我来问他,你为什么不来参加我们的研读班?师父对不起,星期六有马盖先我好喜欢看马盖先,你们有没有看马盖先?没有,是吧?他就为了一个电视节目,他不来参加研读班,你说呢?那有什么办法呢?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观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证即佛、究竟即佛。什么叫做六即佛呢?就是这六种。理即佛,理即佛就是我们的本性。名字即佛就是我们听到了这个名字,三宝的名字,观行即佛就是我们开始修行了,相似即佛就是慢慢已经有这个轮廓出来了,已经六根清净了,相似了,已经跟佛差不多。分证即佛就是已经见法身了,一分一分地见了。究竟即佛那么就是究竟彻底地觉悟了。六即佛用一个比喻:理即佛就是心月本明,就是我们心就像个月,它本来就是清清楚楚的,是以众生佛性如地裹宝藏,如衣裹明珠,众生的佛性就像这地底下他孕育着宝藏,就像这个衣服里面放着明珠,而自己不知道。虽覆蔽未显,而未遗失。虽然被盖起来,但是我们并没有失去。意思就是在座诸位大家都可以成佛,将来一定能够登上法王宝座。如果你们发个心走出家的修行路线,你们将来也可以像师父一样普度众生,也可以像佛一样的坐狮子座。这是大丈夫应当如是。偈颂: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动静理全是,意思就是无论你在动态无论你在静态,这个当下就是。行藏,行就是外,外表的,藏就是内在的。无论你外表的行为,你孕育在内在的心理,事尽非,无论这个世间的色相都不是真的。行藏事尽非,就是统统除掉。你说在外也找不到,在内也找不到,是吧?简单讲就是这样子,事尽非就是找不到。冥冥随物去,就是这众生他不知道,我们随这个境界的物,就是境界在转。杳杳不知归,深入地去迷恋这个五欲六尘,这个财色名食睡,深深地去迷恋这些错觉的东西,杳杳不知归,杳就是深的意思。意思就是说这众生真是不知道回归我们本来的面目,认贼为父。名字即佛,知有明月,从善知识或修多罗闻三宝名,知佛性义,明了自心全体即是,我可以成佛那就欢喜无量,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方听,一听到师父开示。无生曲,这个佛法当体就是无生,动念即乖,是不是?大用现前,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面。我们运用任何的追求统统错误,你只要放下就是。你只要体悟到这个缘起性空当下无自性,在每一个生灭法里面,放下执着你就会找到你自己。就是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这个时候才刚刚听到不死歌,不死就是没有生,当然没有死。本性不生,当然不死嘛。今知当体是,我现在知道这个体就是了。翻恨自蹉跎,所以以前是浪费我们的生命,蹉跎就是浪费我们的生命。那么有一个老阿公,他胡须很长,在路上走,人家问他阿公你现在几岁?他说我现在四岁,人家搞不清楚,说:你已经这么老了,怎么讲四岁呀?他说:我八十岁才听到佛法,八十岁以前我统统是死,八十岁以后,我刚学佛四年,所以我才体悟人生是什么,我说我才四岁。他四岁,你们几岁?你们看看还没有出生呢,刚刚入这个佛法,是不是?所以记住师父的一句话:今生今世没有听到佛法,今生白来的,白活的。早死跟晚死没有什么两样了,再漂亮也没有用,再英俊也没有用。生不如死,死跟生没有什么两样。一百年以后只是肥料。火化以后磷酸钙碳,分析过以后,称称重量,卖给这个营养的人,卖给这个耕种的人,两块八。人的这个骨头磨成粉未状,两块八。你们还有两块八,我可能不到两块钱。没什么,诸位同学,看得破,要忍得过,世…

《大专佛学十四讲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什么是佛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