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间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天大的事情都是我们自己的执着,你放下这一念执着,什么大事情就是没有事。是吧?所以不要浪费我们的生命。观行即佛,慢慢起这个观照了。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梦初醒,知梦本空,谓之始觉。我们现在就是在做梦,我们听到佛法,起观照的功夫已经开始在醒了。所以说诸位你们几岁了?你们有没有起惭愧心,师父三十几岁就把经典就有一个交代,你们老人家已经几岁了?你们会不会不好意思吗?我们已经把经典弄得差不多了,而你们呢?还在底下。所以诸位要好好地修行,要赶快地觉悟。如梦初醒,知梦本空,谓之始觉。始觉观照本觉,息诸幻妄名观行即佛。始觉智观照我们本觉的理体,平息了种种的幻想妄想,名观行即佛。诸位你要灭除这个妄想,第一个你一定要在你的墙壁上写四个字:永不生气。你要从这个地方下手,永远不生气,你要从这个地方下手,你要悟到本性很容易。因为我们这个个性会扰乱我们的修行,这个脾气不改,没有办法的。这个很不容易的。但是这个是下手的地方。如果你要讲修行,这个就是下手的地方。念念照常理,心心息幻尘。遍观诸法性,无假亦无真。我们每一念都照着永恒的真理,本性就是真理。心心都除掉这个幻想,这个六尘。遍观种种的法性,没有假也没有真。如果你认一个真,当下就是假,如果你放下真假当下就是真。所以追求真,就失去真。真不是追,是放下。观照悟到无生。相似即佛,见月朦胧,治器初成,似而未同,见相似理,获六根净。治器初成,有的人说冶器初成,都可以,意思都是相同的。治器初成,我们烧这个瓷器,似而未同,已经相似了,但是还没有画好,已经模型出来了。见相似理,见到这个事相,已经回归到这个理体了。获六根净,得到六根清净。四住虽先脱,六尘未尽空。眼中犹有翳,空里见花红。四住就是见欲爱住地、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无色爱住地。四住,我们已经在弥佗经里面讲过了,在这里不重复。六尘未尽空,这个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还没有完全空掉,眼中犹有翳,眼睛,翳就是眼睛痛,而视线被挡住了,翳就是眼睛的病,眼睛的病就是翳。空里见花红,这个虚空当中看到有红色的花,这些是幻相看错了,我们现在眼睛看出来的就是幻相。分证即佛,月现未圆,无明分分破,法身分分显。但无明未全尽,而法身未全显。就是有见到佛性了,月亮已经现了,譬如说十三、十四,可是月亮没有圆满,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穷源犹未尽,常见月朦胧。这个词句实在是太漂亮了,太美了,是吧?豁尔心开悟,湛然一切通,已经贯通了,湛然就是清清楚楚了。穷源犹未尽,我们要穷究根源,还是没有尽,常见月朦胧,看见月亮还是迷迷糊糊的。究竟即佛,天心月圆,那就是十五的月亮,无明已尽,法身全显。始本不二,始觉跟本觉没有两种,就是事理圆融。始本就是始觉跟本觉就是一,始觉智,本觉理,那就是一,性修一如,你所有的修都是会归到我们的本性,所有的本性散发出来的都是无量的修行。性修一如。如梦全醒,如月全现。这个已经是全部醒过来了,不是还迷迷糊糊的,就像月亮全部现出来,就是究竟即佛。就是成佛道了。从来真是妄,今日妄为真,但复本时性,更无一法新。从来真是妄,自从无量劫以来,把佛性是真的,全都遗漏了,认假为真,就真是妄。为什么?佛性不显现出来都是执着嘛!从来真就是我们的本性、法身,可是我们妄想、执着就变成妄了。今日妄为真,那么今天我们反妄变成为真实的,但复本时性,只要你恢复到我们的本性,更无一法新,就是没有一种法是那一个新的。意思就是现成的。开悟的人他都是现成的,开悟的人他随时有妙用,他不是修来的,他当下就是。只要我们肯用功,回复到我们的本性,这就是我们的妙用。所以诸位同学,不可以求神通,不要讲神通,不要讲哪个法师有神通,是怎么样子呀,我拜我师父有神通。有神通固然很好,是师父的。不过我告诉诸位,佛教不讲神通,佛教讲因果,讲业力、讲真理,讲本性,四谛理苦、集、灭、道,讲十二因缘,知道吗?所以不要讲神通,当你修行到一阵子的时候,你自然会有通,你看我有没有通?好啦,第八页,佛的十种通号:如来(多陀伽多耶)、应供(阿罗喝帝)、正遍知(Samyak)、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佛陀耶)、世尊(婆伽梵)Lokanatha。再来,佛就是你要称佛也可以,你要称如来也可以,你要称他是应供也可以,你要称他正遍知也对,你要称他明行足也对,你要称他善逝世间解也可以,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我们中国人好简,所以只称一个佛字,我们一一来解释。如者不变之体,这个体是不变的,来就是随缘度化众生的,我们众生是不如,菩萨呢,菩萨也没有达到完全的如,那么佛他是随缘来度化众生而不变他的本体。可是我们的本体却改变了,改变成我法二执,我们改变了这个本体,变成了许多的妄想,所以我们随缘就变,我们没有办法随缘不变。如者不变之体,来者随化之用。为度众生,而示现之妙色身也。应供Arhat,我们在念那个anuttara-samyak-sambodhi,佛之受蘊,能受九法界的供养。九法界就是菩萨法界、缘觉法界、声闻法界,那么这个是三圣,再来六道,六凡就是畜生、地狱、饿鬼、天、人、阿修罗,那么这个是六道的六凡加上声闻、缘觉、菩萨,那么是九法界。而三轮体空,三轮体空就是能受的我也空,能供养的我也空,被供养的也空,中间的东西也空,叫做三轮体空。譬如说你们供养师父,你们本身当下就是空,而你供养的师父呢,师父也是空,中间这个钱也是缘起法,也是自性空,叫做三轮体空,受不可思议的妙乐。那就是佛。应供就是应该受人天的供养。这太伟大了。正遍知,佛之想蕴,凡夫颠倒执有,三乘但证偏空,就是声闻、缘觉、菩萨证得偏空,唯佛能正遍知,而知一切诸法所谓正遍知就是正确的,清清楚楚的看到了一切法的真实相。明行足,佛的行蕴,明是慧,行是福,福慧圆满,二严具足。明是慧、行是福,换句话说,佛是两足尊,福慧两足尊,所以说明行足,慧足福也足,所以这福慧圆满,二圆具足。善逝世间解,佛之识蕴,所谓善逝意思就是说,在生灭法里面,他很了解这个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老夫子站在这个河的旁边,看这个流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看这个流水一直流,没有一分一秒地停止。那么就是生灭的意思。所以逝就是生灭。善逝就是善于体悟,这个生灭当体即空既灭,就证入不生不灭的涅槃为善逝。能解世间一切的事理,名世间解。能解开世间的一切事相和理体就是世间解。无上士就是崇高义,菩萨虽称大士而有上,佛能净尽无明,圆显法身,故称无上士。菩萨虽然称为大士,但是还有佛,佛能够净尽无明,除掉这些无明,圆满地显出法身,所以称为无上士。就是没有比这个更高的,崇高义。调御丈夫就是善调义,佛能慈悲摄受一切众生,用他的威德折伏刚强难化之众生,故称调御丈夫。据经典记载,不认识佛的人,而第一眼看到佛,自然被他的金色,就是紫金色的身体所摄服,看到他就自然下跪顶礼,你不必叫他顶礼,他就自然会拜,佛修无量亿劫来的,在佛的身旁散发那一种让你很欢喜,很欢喜。那么释迦牟尼佛修行修成佛的时候,据说在菩提树下,在菩提树下证悟以后,他到恒河去洗澡,而去洗澡的时候,身体所洗出的污垢,只要鱼吃到,那个鱼吃到,吃到释迦牟尼佛洗出来的污垢马上升天。我们就是吃不到。那释迦牟尼佛那个污垢,就度了多少众生。你看那个金山活佛,他的鼻涕都可以救度众生,金山活佛的那个洗澡水也有人拿回去喝,治疗那个肺结核。你说圣者真的是不可思议,圣者让你很不可思议,何况说他成佛。所以我们只要能够见到佛,那不得了。在经典里面记载,佛当时在世的时候,有三分之一的人皈依了佛,这个印度三分之一的人跟他皈依了佛,有的跟他出家,有的证果,三分之一的人只有听到佛的名字,三分之一的人跟佛同时出生,在那个时候,完全没有听到佛的名字,所以我们说业障重也对,说福报大也对,我们是佛灭度后二千五百年还听到释迦牟尼佛的名字,福报真是很大。但是业障也是很重,没有明师,现在要找到一个证阿罗汉果的没有了,没有办法了。你要找到一个法师讲经说法没有讲错的都很难了,正知正见的都非常难了。真的,在这个未法时期能够指引我们一条路的已经很难了,福报不够吗,所以说我们应该很感伤,应该鼓励自己。所以这个调御丈夫,碰到佛的人没有一个不感化的,没有。几乎没有一个人逃得过的。天人师,师范义,佛为人间天上之导师,佛就是觉智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故名为佛,觉智义。世尊,尊敬义,就是世间六道凡夫,出世三乘圣贤,于过去、未来、现在三世,皆沐佛恩,故名世尊。好,我们看佛的十种通号在左边,如来,仿同先德号,底下,三世诸佛同一如如,佛佛皆从如如真性中来化三界故。应供,堪为福田号,就九界供,堪为九界众生种福之田。正遍知,遍知法界号,三智圆明,遍知十方法界诸法。明行足,果显因德号,就是已经成佛了,果了,那么他因地怎么修行呢?就是三明,就是佛果满足三明,什么叫做三明呢?就是知过去无碍,知现在无碍,知道未来无碍。那么我们讲的三明六通就是前面讲的三明及万行之因叫做果显因德,善逝,妙往菩提号,那么就是住,入于菩提之号,妙性即得,就是我们的本性微妙不可思议而入于菩提的号,妙性菩提号名为善逝,妙性即得圆极,逝往菩提永不还来,就是一直前进安住在这个。世间解,达伪通真号,伪就是九伪,伪就是九界为伪,真就是佛,达九界之伪,通佛界是真。只能成佛是真实的。无上士、调御丈夫,摄化从道号,就是摄化一切…
《大专佛学十四讲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