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你們這樣真的達不到我心理的標准,我心理的標准考不好,啪、啪,就是這樣子教法的。師父你的徒弟怎樣教的?就是這樣子。有效嗎?很有效,我告訴你。不過學佛的人有自尊,啪、啪,下次不來了,斷了衆生的慧命。所以我要教導我這個徒弟,要給我打的那還要精挑細選的,你拜托我打我都還不打你,打你還消你的業障呢,這還不簡單,要給我打你還拜托我,我還不打你,沒那麼簡單,所以說,你們來參加我就隨喜,所以我不敢施加壓力,我只看一看,沒有責備你們,我只把成績單貼起來而已,有慚愧心的人自己去看嘛,你會不會羞恥,每次都考鴨蛋,你們會不會丟人,對不對?不好意思。不過有的人是家庭的問題,太忙了,有老公、有老婆、有兒子,本身又很忙,又抽不出時間出來,卻實是沒有時間,不是不用功,實在是抽不出時間來,實在是情有可原,講到這裏你很高興,師父太了解我了,真是太好了。定,定就是知諸叁昧禅定,知道種種的叁昧,種種的禅定,聲聞有聲聞的定,菩薩有菩薩的定,菩薩信、住、行、向、地,層次面的定都不一樣,都不同。根是知衆生根性上下,就是度衆無礙。那麼這個就是度衆生,他知道衆生的這個根是上根的,是下根的,上根的你就好好去責備他,下根的人自尊心太強,你不可以責備他,走過去看到考78,78就好了,不錯了,我看到上根的人,看到考了95,你丟不丟人呀,考95呀,因爲這根器不一樣,自尊心太強,你講了他兩句他哭了五天,那何必呢?這鈍,根器太差,容不下人家一句話的人,他哪裏有什麼定,下根的人,下根的人,上根的人考99我都要責備你,那到底,我現在問諸位,是受贊歎好還是受責備好?當然是責備好了。贊歎你也不能成就你,所以我說衆生的根器千差萬別,做法師也是很難。欲知諸衆生種種樂欲,比如他修什麼行,欲知諸衆生種種樂欲,如舍利弗是大智慧,阿難是多聞,迦葉喜歡修苦行,
就喜歡五欲六塵,要告訴他要遠離,那麼佛的座下徒弟,有很多是阿羅漢,那麼阿羅漢也有他的優缺點,所以知道衆生的種種樂欲,那麼界知世間衆生界分,我們念了生物學就知道,單一個螞蟻就五千種螞蟻,那麼知道世間的衆生界,比如餓鬼、地獄、畜生,單單人的話就有幾種,有黑人有白人有黃種人,可是我們這個黃種人又分了很多,日本人、韓國人、中國人、越南人、柬埔寨人、寮國人,這些你看衆生世間又分了好多,人又分了很多,有錢的、無錢、貧窮、下賤、殘障的、智慧聰明,太多了。知一切道至處相,就是知道究竟的處,這個大智度論裏面講,佛知一切善道一切惡道,一切聖道個個知諸道至處,就是究竟的地方。佛知一切善道一切惡道,一切聖道,個個知諸道至處就統統了解,統統了解,那麼這個就是至處。第八就是宿命,知千萬姓名苦樂壽夭等,釋迦牟尼佛可以講出他自己的前世是什麼。釋迦牟尼佛也做過牛也做過馬也做過老虎,也做過兔子,做過小鳥,他行菩薩道的時候,什麼統統做過,宿命。那麼佛也能夠看他一切衆生他的業果、宿命,他一看就知道你前世是什麼,前世是毒蛇來的人,他今生今世的恨很重,恨很重,前世是虎狼豹來的,碰到什麼事情就要讓人家死,像現在的黑社會一樣,動不動就開槍,要讓人死。前世是阿修羅來的人,他這個脾氣壞死了,阿修羅來的話他沒有那麼壞,可是他脾氣壞得不得了,他還有一顆善良的心。前世是外道來的,你怎麼跟他講佛法,怎麼講都打不進去。前世是佛道來的,一聽佛法馬上哭,痛哭流涕,一聽到人家唱念,就馬上感動,一看到化菩薩馬上哭泣,眼淚就掉下來,這是前世修行沒舍掉的,所以,你們在座的諸位,前世不是普通動物,是高等動物,你們能夠坐在這裏,還是讀A班的,這不是修一生一世來的,真的,外面花花綠綠你們不去就偏偏來這裏受苦,爲什麼?沒有善根沒有辦法的。要跨進文殊講堂沒有那麼簡單的。同時在樓上的這一些菩薩也沒有那麼簡單,樓上的你們對念書有興趣,女衆是不是要補幾個?學員長?四個?叁個?男衆八個。樓上的你們這幾個老人家想不想來下面奮鬥一下,願意的話,女衆叁個,男衆八個,我們歡迎你們等一下到我們樓下來學員長這裏報到,先填這個卡片,你不要小學填大學,這不行的,不要這樣子,是吧?要念高中以上的你再來報名,男衆可以低一點,男衆的話念一念的話人都快跑光了,我看男衆降到國中好了,女衆還是要高中畢業。天眼,見衆生往來生死及處並色洞然。這個並就是一切的意思,一切的色法清清楚楚,看到衆生往來六道生死,他看得清清楚楚,不是那個臺視的天眼(電視節目名)。漏盡,自知我生已盡不受後有。有一個人來告訴我,說我生已盡,我不受後有。我說你爲什麼不受後有?他說,師父我現在什麼都不想了,我說什麼都不想是無明,你不要以爲你什麼都不想了,成佛明心見性是什麼都想,念念都是本性,你以爲你什麼都不想,你就不造貪嗔癡?什麼都不想造什麼業?愚癡業。愚癡就是呆呆地在那裏,什麼都不懂,他以爲生死已經了,頭腦有問題的。所以說我們不要誤會這個佛法,漏盡就是煩惱全部都斷掉,不簡單的。好,再翻過來,第八、轉五蘊成叁德,什麼是叁德呢?一、法身德爲佛之本體,常住不變,清淨法身,是爲法身德;因爲法是盡虛空界遍法界,那因爲我們要給他一個具體的觀念,所以我們才安上一個身,就是清靜法身,事實上法本來就無身,可是爲了具體,我們一定要加一個身,什麼叫做法身,就是遍一切住。無相、無住、無著,是爲法身,法身德。二、般若德爲佛之妙智,是從本性顯現出來的妙智慧,覺一切諸法實相,是爲般若德。般若德絕對不是世間的世智辯聰。叁、解脫德爲佛之勝用,遠離一切煩惱性,是爲解脫德。這一看就曉得。六即佛,這個是天臺宗的思想,我現在必須告訴你,明天很重要,明天我人要講五時八教,你們這些研讀班的同學一定要來,我知道明天會有很多人聽不懂,但是你們一定要來,因爲那個五時八教對我們的教理上非常非常重要,你明天不來那真的是沒有辦法,所以明天要講《彌陀經》裏面會講到五時八教這個天臺宗的思想,你才知道什麼叫做藏通別圓,什麼叫六即佛,明天一定要來,無論如何電視不要看,無論如何明天一定要報到。有一個人,我來問他,你爲什麼不來參加我們的研讀班?師父對不起,星期六有馬蓋先我好喜歡看馬蓋先,你們有沒有看馬蓋先?沒有,是吧?他就爲了一個電視節目,他不來參加研讀班,你說呢?那有什麼辦法呢?六即佛:理即佛、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究竟即佛。什麼叫做六即佛呢?就是這六種。理即佛,理即佛就是我們的本性。名字即佛就是我們聽到了這個名字,叁寶的名字,觀行即佛就是我們開始修行了,相似即佛就是慢慢已經有這個輪廓出來了,已經六根清淨了,相似了,已經跟佛差不多。分證即佛就是已經見法身了,一分一分地見了。究竟即佛那麼就是究竟徹底地覺悟了。六即佛用一個比喻:理即佛就是心月本明,就是我們心就像個月,它本來就是清清楚楚的,是以衆生佛性如地裹寶藏,如衣裹明珠,衆生的佛性就像這地底下他孕育著寶藏,就像這個衣服裏面放著明珠,而自己不知道。雖覆蔽未顯,而未遺失。雖然被蓋起來,但是我們並沒有失去。意思就是在座諸位大家都可以成佛,將來一定能夠登上法王寶座。如果你們發個心走出家的修行路線,你們將來也可以像師父一樣普度衆生,也可以像佛一樣的坐獅子座。這是大丈夫應當如是。偈頌:動靜理全是,行藏事盡非。冥冥隨物去,杳杳不知歸。動靜理全是,意思就是無論你在動態無論你在靜態,這個當下就是。行藏,行就是外,外表的,藏就是內在的。無論你外表的行爲,你孕育在內在的心理,事盡非,無論這個世間的色相都不是真的。行藏事盡非,就是統統除掉。你說在外也找不到,在內也找不到,是吧?簡單講就是這樣子,事盡非就是找不到。冥冥隨物去,就是這衆生他不知道,我們隨這個境界的物,就是境界在轉。杳杳不知歸,深入地去迷戀這個五欲六塵,這個財色名食睡,深深地去迷戀這些錯覺的東西,杳杳不知歸,杳就是深的意思。意思就是說這衆生真是不知道回歸我們本來的面目,認賊爲父。名字即佛,知有明月,從善知識或修多羅聞叁寶名,知佛性義,明了自心全體即是,我可以成佛那就歡喜無量,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今知當體是,翻恨自蹉跎。方聽,一聽到師父開示。無生曲,這個佛法當體就是無生,動念即乖,是不是?大用現前,就是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裏面。我們運用任何的追求統統錯誤,你只要放下就是。你只要體悟到這個緣起性空當下無自性,在每一個生滅法裏面,放下執著你就會找到你自己。就是方聽無生曲。始聞不死歌,這個時候才剛剛聽到不死歌,不死就是沒有生,當然沒有死。本性不生,當然不死嘛。今知當體是,我現在知道這個體就是了。翻恨自蹉跎,所以以前是浪費我們的生命,蹉跎就是浪費我們的生命。那麼有一個老阿公,他胡須很長,在路上走,人家問他阿公你現在幾歲?他說我現在四歲,人家搞不清楚,說:你已經這麼老了,怎麼講四歲呀?他說:我八十歲才聽到佛法,八十歲以前我統統是死,八十歲以後,我剛學佛四年,所以我才體悟人生是什麼,我說我才四歲。他四歲,你們幾歲?你們看看還沒有出生呢,剛剛入這個佛法,是不是?所以記住師父的一句話:今生今世沒有聽到佛法,今生白來的,白活的。早死跟晚死沒有什麼兩樣了,再漂亮也沒有用,再英俊也沒有用。生不如死,死跟生沒有什麼兩樣。一百年以後只是肥料。火化以後磷酸鈣碳,分析過以後,稱稱重量,賣給這個營養的人,賣給這個耕種的人,兩塊八。人的這個骨頭磨成粉未狀,兩塊八。你們還有兩塊八,我可能不到兩塊錢。沒什麼,諸位同學,看得破,要忍得過,世…
《大專佛學十四講表》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