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住、异、灭,就是找不到一个实体。换句话说,都是在虚妄的相里面过着虚妄的生命,执着虚妄的东西,而不了解空性,知法总相简单讲就是悟到空性。所以一切智,就是每一种智慧统统不能离开空。用一个空简单讲,就可以横贯整个人生和宇宙,罗汉就是证悟到我空,一切法空,知法总相简单讲就是,知道一切的事相,一切的理体,它的总原则就是什么?就是空相,就是缘起性空,是假的,这是一切智。道种智呢?就是底下:知法别相,什么叫做知法别相呢?就是知道法的差别相,好比说,我们知道茶杯是空的;我们知道桌子是空的,我们知道墙壁是空的,但是我们进而去了解桌子的化学元素是什么,我们了解杯子的作用,它的化学元素是什么,我们知道墙壁是怎样构成的,是由砖,砖是由每个颗粒、微尘所凝结的。换句话说,如果说知法总相,譬如说,你知道一条狗的话,就是一条狗的影,整缘、整缘、整条狗,而知法别相就是它的五脏肺腑你都清清楚楚,知法别相,就是知道法的各个差别相。如果用直升机来比喻的话,知法总相就是知道直升机是因缘和合的;知法别相就是知道每一个零件是怎样做成的,它的力学作用是什么,它的电子、化学、物质,现象都清清楚楚。所谓道就是通的意思,道种就是通达种种的智慧,换句话说,这是菩萨才有办法。菩萨为了普度一切众生,所以他必须深入无量的三千大千世界,去了解每一个人生的根性,每一个众生的习性;每一个众生的习气,他的嗜好,观察以后投以嗜好,然后引导入于佛门。所以一切智是站在自利的角度,悟到空性,断除了我执的烦恼,而道种智除了断除我执的烦恼,还要去了解一切三千大千世界;一切众生的根器,然后运用无量的种种智慧,来接引众生,来普度众生,所以说道种智就是通达种种的智慧,而运用这个大智慧去普度一切众生,叫做知法别相,知道种种法的差别现象。一切种智,这是一切智和道种智的合称,把笔拿起来,一切就是一切智,种就是道种智,所以一切智、道种智简称一切种智。意思就是说,一切是指第一个一切智,种是道种智的简称,所以说一切种智,换句话说,应该念:一切道种智,可是中国人比较好简,所以说简单称为:一切种智。通达总别,通达总别是什么意思呢?就是通达总相、通达别相,他要通达缘起性空,他要通达种种无量差别的现象,叫做通达总别。一切智是自利,道种智是利他;一切种智是自利、利他统统圆满,意思就是说本性光明,圆满无碍。如果用比喻来讲,一切智就是初四的月亮,道种智就是十三、十四月亮的光明;一切种智就是十五的光明,就是一切圆满。一切智证得了空性是罗汉的功夫;道种智通达了种种的智慧,为了普度众生,学习了无量无边的智慧,就是菩萨证悟的法空;一切智就是我空,道种智就是法空,就是知道种种的法它当体是空,一切智破除了我执,道种智破除了法执。我执是对人生观不悟;法执是对宇宙观不觉悟,一切种智就是连空掉法执的空也必须空,所以叫做空空,连空的观念都要破除。换句话说,一切智是我空;道种智是法空;一切种智是空空,空掉法执的那个观念都要破除。一切智就是修空观,道种智就是修假观,一切种智就是修中观。所谓空观的意思就是观缘起一切法空,假观就是虽然它是空,但是不坏假名,要安立种种的名词,譬如说这是茶杯,我们知道它是空,但是你不安插一个茶杯,你指不出来的。若说,那个帮我拿过来,你在讲什么东西呢?一定要讲,那是茶杯,那是电风扇,这是花瓶,这是桌子,这是麦克风,这是佛像,大家都知道它是缘起,可是我们一定要了解,这虽然是假的,但是要安插名词,安插这个名词,就会很方便地来呼叫,来指名,来道姓,否则大家都没有名字,总不能调查,姓林的举手,姓苪的举手。那个小姐、那个穿黄衣服、腿长长的,叫了老半天,也叫不东西来。所以名相有个好处,方便言语、文字、音声,方便我们所做的一切运用。所以空观修缘起性空,假观从空出假,必须于一切缘起性空悟到名相是假,名相虽然是假,可是方便我们语言,方便我们的符号,方便我们的生活。一切种智就是修中观,中观就是说我们也悟到空,空当下就是有,有就是假有,所以假观为什么也称为有,为什么称为有呢?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假有,知道这个有不是真实的,所以称为假有。中道本不可说,如果没有空观,如果没有假观,也就是没有中观。换句话说,如果路没有左右两边,就没有所谓中间。本性如同虚空,如果飞上虚空,你找不出左,也找不出右,除了为物质现象设立标准点,否则东南西北是分不清楚的。意思就是说,本性观之无形,听之无声,具足一切能力,是众生形态的分别,而产生的一种形而上的观念,所形成的意识形态的观念,这种意识形态的观念就产生种种的哲学、理则学、伦理学,所以这些完全没有办法完全解决人生的问题。这些大哲学家到最后都会发疯,讲到最后哲学家都会告诉自己,我似乎缺少了一件什么事情?我著作了一生一世的哲学,可是我始终感觉我好像没有抓到根本。这是每一个大哲学家到最后的感触。研究佛法就不会这样子了,研究佛法是道道地地、清清楚楚,悟到唯物也不对,唯心也不对,心物合一也不对,非心非物也不对,是心是物也不对,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离一切相清清楚楚。所以我们说,本性是什么?它在作用,可是我们没有本性的作用,我们的作用都是我执作用、法执作用、执着作用。一切法安住,一切法住,执着!一切法都是错觉,我们的运用从来没有本性的作用,本性是什么作用呢?悟到空性是本性的作用,悟到缘起性空是本性的作用,悟到无诤,一切法连辩论都不要,连解释都不要因为你活在永远绝对安详的心态里面,这是本性的作用,慈悲心是本性的作用,宽恕心是本性的作用,一切无恨、无嫉妒,一切法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本性的作用。这是禅宗最大的功夫。我们没有,我们的本性都没有在作用,本性被烦恼困得死死的,叫他不执着,他偏要执着,叫他睡觉,他偏偏睡不着;叫他不要生气,他偏偏要生气,没有办法,无能为力,对不对?所以我们不能入道,就是受不了委屈,别人冤枉我,我们受不了这个委屈,我们马上要召开什么记者招待会,召开辩论会、召开解释会,一个真正的禅师,禅是什么?禅就是佛的心,他悟道的时候,他就是这么样子,就像虚空一样,能长能短,能饥、能饱,能冷、能饿,能受赞叹,能受诽谤;能忍受逆境,能忍受顺境,你本性是什么?因为这些都不是相对立的东西,本性是什么,就是绝对的安详,不落入心和物对立的东西,不落入六根、六尘、六识的东西。本性是什么东西,它就二十四个小时在你的眼前,眼睛看叫做识,本性是什么?他就有这个能力,成佛悟道,没有一件事情,不会看人家不顺,他的内心里面充满着大慈悲,他从来没有报复,无论他受到多大的委屈,他连解释都不要,这就是我们真正的本来面目,可是我们没有几个人可以运用。所以,佛陀说,佛陀成道在菩提树下,成道的时候他就说:奇哉!奇哉!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党性,唯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党性,每一个众生包括蚂蚁、猪、猫、阿狗,统统有如来智慧觉悟的本性,只是因为妄想、因为执着而没有办法证悟。如果没有妄想,若无妄想、执着,则无师智、自然智自得现前。什么叫做没有妄想。执着?就是当我们破除妄想、颠倒执着,无师就是不必人家教,本性具足还教什么呢?当然就是无师智了。自然智就是说本来就有的,这个自然跟那个自然不一样,这个自然因为我们的文字有限,只能用这个来形容,自然就是当下就是,不经任何造作,本来就具足。无师智是不必教,自然智就是本来就有,即时现前。什么叫做无师智呢?就是不学而能,就是不必经过学习能够的,就是本来就有的。无师智就是这样,不学而自然的。什么叫做自然智呢?就是非由造作,不是由任何的造作而本来具足,叫做自然智。那么当我们了解这个的时候,我们就会知道,智就是本性,本性光明,圆满无碍。什么叫做一切智呢?就是知道一切法的总相,就是知道总原则,就是一切法在人生、老、病、死,在心生、住、异、灭,在宇宙有成、住、坏、空,都归于空相,缘起性空,就是知法总相,总相就是总原则。道种智就是知道法的种种差别现象,虽然悟到空性,但是不能坏假名,所以《金刚经》讲的,佛说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意思就是说,佛所讲的这个世界,即非世界,因为这个世界是空性的不能讲世界,是名世界,是不得已、方便,所以我们讲方便叫做世界。佛说众生,即非众生,是名众生,佛所讲的人生,本来就不是众生,因为是缘起性空,是名众生,是因为没有办法,大家都讲这是众生,你不讲众生就不了解,所以我们方便讲是名众生。因此,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就是通达总相和别相,这样讲已经很清楚。看左边的觉,觉就是智起之作用,智慧所起的作用,如果用比喻来讲,智就是镜子的体,觉就是镜子的光明,有照射的作用,我们现在学佛,我们慢慢地有觉悟的功夫,有观照的能力。觉从觉平行看下来,觉察、觉悟,把笔拿起来,觉察的旁边写:因比较粗浅的功夫,悟比较深入,写一个果,觉察是因,觉悟的究竟是果,觉察的功夫比较浅,觉悟的功夫就比较深。什么叫做觉察呢?觉察对烦恼障,什么叫做烦恼障呢?把笔拿起来,烦恼障就是对人生观不能觉悟,而有喜怒哀乐、烦恼而不能作主。什么叫做烦恼呢?就是恼乱有情的身心,乱了我们的身心,叫做烦烦恼恼。对烦恼障,我们烦烦恼恼,障碍我们的本性,简单讲,烦恼障就是因为我们有我执,对人生观不了解,所以不觉悟,整天执着、痛苦,贪名、贪利、贪色,名、利、色三关,赚得凡夫团团转,搞得凡夫不办法悟道,就是名、利、色。男对女来…
《大专佛学十四讲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