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有,我有一支金边的眼镜放在那一边还没拿过来,金边眼镜,我也不要看什么,字年得清楚就好了,眼镜戴了看清楚,造业比较多,会乱看。近视眼看也看不到,看的都是一种朦胧美。每一个人都很漂亮。不过这个没戴眼镜就是不好,走在民权路,信徒就:师父,阿弥陀佛。我就啊,我就不知道他是什么 人,只听到声音,阿弥陀佛,不知道他是谁。有一次,有一个人走很远就跟我合掌微笑着,我看不清楚,不晓得他在干什么对不对?近视又看不到,不晓得他是谁?是不是外道的,怎么样看不清楚。后来他就说:师父,你怎么这样,我跟你打招呼,你都不跟我打招呼,冤枉、冤枉,你不晓得现在耳目不灵,现在眼睛真的退化了,师父年轻的时候,智商很高的,记忆力很强,现在年迈老化了,四十了年近不惑之年,真的有差。以前背收背得很快,现在好像比较不行,比较不行。真的。这个脑子不用了慢慢就会有点退化了。不过智商可以还比你们高一点点,跟你们比起来可能还好一点。诸根衰败,皮肤色暗,真的是这样子。皮肤漂亮的人,是前世修来的真的。皮肤漂亮的人前世就是一直整理佛堂、插花供佛,还有擦这个佛像,真的。不过明天来擦佛像你不要一些金子都擦掉了那就糟糕了。这个有金子你不要擦佛像有功德擦得金子都掉光光,金子还要叫人家来补,那就麻烦了。像要整理这个佛像不容易要用那个什么,用那个人家油漆的那个慢慢地刷,不能用那个抹布,整理这一尊玉佛要很小心的,用那个油漆的那个慢慢地刷,然后有的人刷一刷,然后呼呼,我告诉你你来世你的嘴巴会烂掉,谁叫你用吹的,有的人不懂,我这个一定要讲的。有的人那个点香,点香一点完对不对它不会熄,呼,有没有弄错,那个是要拜佛的,你那个嘴巴吃肉、骂人是很脏的。吐那上口水在蛇皮上三天不擦起来会烂掉的,人的口水很毒的,真的。你拿去化验看看,你再去kiss对不对?一点的时候,我们点香供佛要恭敬的,要用那个旁边用扇子知道吗?不会熄灭就这样子,这样子搧一下,或者是幌一下,呼呼越吹火越大。这个不行的,这个不懂礼貌的。点香怎么可以用口去吹呢?我们这个嘴巴很坏,生生世世造这个口业,真的。皮肤色暗,四肢乏力,四肢没有力量,头垂背偻,偻就是驼背。我现在就有一点像广钦老和尚,走起路来已经身高一百五十八,再驼一点剩下一百四十几,广钦老和尚年纪轻的时候,身高一定很高,看得出来他那个手指头很长的,广钦老和尚手指头非常地长,以前我们有去跟他顶礼过,手指头很长,因为他长年累月不吃饭的,他都是吃水果而已,他没有什么水分,他那个手臂很长的,结果就浓缩、浓缩、浓缩。广钦老和尚是浓缩的高僧,真的。呻吟短气,动作迟钝,行步艰难,一切衰相现前,是名为老。死-一切众生,一切种类,一切形体,男女老幼,死因死缘,身坏命终,四大分离,舍阴时至,气绝命终,是名为死。所以菩萨们要好好地觉悟,好好地去赶快精进佛道,世间还要执着这个假相男男女女的感情,这一些造业,五欲六尘要赶快放下。我今天开始看那个无量寿经,那实在是写得好,从头一个字一个字在看,实在是写得没有话讲。这是我们一次要《无量寿经》,经中之王。净土经中之王。太棒了。十二因缘:过去二支因-无明、行,一念妄动障蔽真性,因妄动故业行不停,所以造业不停就是业行不停。过去的二支因造成现在五支果,识-业种发识对境了别,来投胎或者是分别。什么叫名色呢?识心是名五根是色。什么叫六入呢?六根具足随入尘境,名为六入。触呢?根尘初遇名之为触。受-根尘触时妍丑俱受。妍就是美好,丑就是坏的了。现在三支因-爱、取、有。你现在有爱、有取、有有的话,将来就必须有生死。由领受故生爱恶想。取:由爱染故周遍追求,一直追求。有:有追求故即有因果。未来-二支果。生-有业因故招后世生。老死-有生则有老病死苦。无明跟爱跟取这个是烦恼道,意思就是我们的内在没有智慧就是会产生烦恼。我们有爱有取就会有烦恼。换句话说,你对这个境界有所爱着,有所取着有所执着,你的烦恼就到了。我讲一句话就是最真实的修道的一切根本,很简单,你什么时候放下,你什么时候没有烦恼。没有人障碍你,没有人叫你不要放下,是你自己不愿意放下。好好地体悟我这一句话,你一直拿着一个石头放在你的内心里面,你什么时候放得下,什么时候没有烦恼。什么时候就无所住。你说难,很难,因为无始劫无明卡住了。你说很简单,也很简单,只要你肯你知道世间没有实体的放下,爱、恨、执着、欲全部放下,如果我们内在里面有一种性本能的那一种冲动性,感情的冲动性,所以我们要节制一下,自己的感官控制一下,对外在我们放得下,在内在我们没有办法,内在的这种感情是先天性的,这个欲,这个男女的这个欲,还有这个饮食先天性的东西,这个不是放下不放下,你放下晚上不吃饿得要死。但是我们稍微克制一下,这个欲望就可以了。吃那应当吃。如果你们有结婚的,那么就适可而止,没有结婚那就比较好修行。但是稍微节制一下,就是节制我们自己的感官,自己的感官稍微控制一下,对你的修行是很有帮忙的。烦恼道对不对?所以说爱跟取就烦恼。什么是苦呢?譬如说识你分别就苦了。名色受精卵在母胎里面苦了,六入也是苦,触也是苦,受也是苦。再来生也是苦、老死也是苦,苦道。哪一个是有呢?有就是业,行也是业,为什么行呢?行就造作,就是造业。有就是有将来的业,所以行有行业,有有有业,因此行就是身、口、意造作。有就是有将来生死的业。这是属于业道。偈曰:从惑造业,由业感果。所以偈曰:无明爱取三烦恼,无明跟爱跟取这三个属于烦恼道。就是惑了。行有二支属业道。无明接下来就是行,行就是造作,有就是有将来的生死业,所以行跟有这两支是属于业道,从识至受并生死,从识到受,识、名色、六入、触、受,这五个并生死,还有生跟死,七支同名-苦道。这七支统统是苦道。
再来,左边十二因缘:无明、行-过去愚痴-(惑)、(业)、识、名色、六入、触、受-现在生死-(苦),惑、业、苦构成第一个循环。爱、取、有-现在愚痴-(惑)、(业)。生、老死-将来生死-(苦)。
二十六页、十二因缘三世表,过去-无明-烦恼,行,业行就是因。识、名色、六入、触、受-苦患-果,第一层的因果。爱取有,受就是烦恼,取也是烦恼,有是业行,这个是造因,到这个地方有一个段落,未来-生、老死(忧悲、苦恼)-苦患-果,因果、因果,双重因果。
来,左边,惑、业、苦(业牵),就是惑再来就业再来就苦,一直循环一直团团转,一直团团转惑、业、苦,惑、业、苦,众生就是在这些地方迷惑了,再来就造业了受苦了,自在应化-智悲心。为什么呢?这个是佛菩萨。佛菩萨这个愿力-复还生死。行业-度脱众生,智悲心就是自在应化。唯识宗的解释,十二因缘:惑-无明、爱、取,业-行、有,苦-识、名色、六处、触、受、生、老死,惑、业、苦排在上面,对下来无明跟行就是种子无行-能引支,就是能够牵引,种子就是潜伏的、潜伏的、潜伏在里面,就是它能够引,能引然后识、名色、六处、触、受是被它所引出来的,所以能引是先天性的动力,所引就是后天被引出来的,是被动的就是种子。种子无行,那么这种子就跑出来了,种子:识、名色、六处、触、受,所引支-牵外因,能引、所引也就是所谓无明到爱这个叫做牵外,牵外的意思就是由无到有叫牵外,那么再为将来就是有爱、取、有,爱、取就是种子起现行,那么有就是种子正润,润就是造生死业,润就是滋润这个生死,就像树木得到水它继续生存,众生有爱跟取就产生有,滋润这个生死,正润,能生支-生起因,所以有牵外因,有生起因,由内到外然后到最后,爱取就跑出来了,到最后引生什么果?就引生这个生跟老死的苦果。所以生跟老死就是现行-所生支,起现行所生的,引生果,那么过去十因,现在二果,是过现门,所以叫二世一重,单作一个角度来讲,二世就是过去跟现在,一重就是单独一个来讲,我们一般来讲都是二重,双重因果是不是?
再来,俱舍宗的解释,三世,第一世-无明、行,排在最前面。前世,所谓的前世,惑、业-因,简单讲就是无明跟行,在俱舍宗的角度来讲,这是前世的问题,第一世。第二世-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这是第二世,我们现在所感受的一切造作苦、惑、业,苦是果,惑跟业是因。那么第三世,就是将来,将来有这个生、老死,这个果,所以因跟果是初重,因跟果是第二重,所以这个叫做双重三世。
三世十二因缘表,过去二支因,无明-一念不觉,障蔽真心。行-因不觉故,妄造诸业。因为这个名词大家都知道了,不必重复。为了要加强诸位的印象,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讲这个十二因缘。现在五支果,识-业种发识,牵引投胎,由你造这个业来发这个识,就是第八意识牵引投胎,跑来继续投胎。名色-识心是名,但有其名不见其形名为识心,所以识心就是名。精血是色,可以看得到的,六入-六根完具,随境入尘。触-根尘相遇,就是相遇,偶就是配合起来,配偶是不是?所以根尘相偶就是根尘相遇。碰到这个名之为触。受-对境分别,感觉苦乐。现在三支因,爱-于所对境,起贪爱心。取-欲望开展,追求妄取。有-因妄取故,即成业有。未来二支果,生-依所造业,偿报受生。你造什么业,得什么果报,你不必怨天不必尤人,所以学佛的人,他很能够安于现状。死-既然有生,难免老死。底下烦恼道,就是无明、爱、取。苦道,就是识一直到受还有生、老死。业道就是行跟有。
依他起性,诸位看二十七页最后,依他起性底下有一个阿赖耶识,依他起性左边有一个圆成实性,右边有一个遍计所执性,在这里要讲慢…
《大专佛学十四讲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