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说四十二章经▪P21

  ..续本文上一页别有一大总相法门〗这一句是来自于《大乘起信论》,大总相法门,这是《起信论》所讲的,什么叫做大总相法门呢?就是体大、相大、用大,一切法统统具足体大、相大、用大,〖直是头头法法无非大总相法门也〗为什么多一个「大」呢?因为尽虚空遍法界,都不能离开缘起性空的体相用的作用叫做大,绝待的大不是相对的大,绝待的大,〖依一真地而施化道〗依一真地而施化道,方便权巧的度化众生,〖如依大地而有四时之木〗根据大地有春、夏、秋、冬的木,〖春生〗春天如果生,〖夏荣〗荣就是长得很茂盛,〖秋实〗实就是结果,有果实,秋天就结果,实就是结果,〖冬落〗冬天就要掉落下来,〖番番生,番番荣〗这个番番就是更替,就是次第的依序,一次又一次的生,一次又一次的茂盛,一次又一次的结果,一次又一次的掉落,〖番番实,番番落〗看到水果不要只知道吃,看到水果就知道春、夏、秋、冬年年的新陈代谢,就可以觉悟我们人的生、老、病、死。其实宇宙万物的真理早就在你的眼前,真理本来就是在我们的眼前,只是我们不会用,看到树上水果掉下来只晓得要捡起来吃,你觉悟到什么?好吃,好吃,好吃这样子,就是知道好吃其他不会觉悟,讲起来很悲哀,〖终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始而复终,遍于十方,亘于三世,皆是如来自在神力也〗因为他是自在的,才有真正的神力,所以他来我们人间示现成道,他是演一出戏给你看而已,我的出世就是这样子,演一出戏给你看。我就是要修苦行吃这么多苦,这样我才可以成佛道,你看所以世尊他就是得过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的演员,很会演戏演得很传神,演的从一出世觉得他好像就是一个凡夫,出世就是这样子,也是要读书也是要修苦行,最后放弃外道在菩提树下证果转*轮,你看示现起来跟我们平常人都是一模一样的,一模一样的。意思就是他在告诉你真理,佛也不例外,你要依循于佛的脚迹,你也是要这样子做。〖佛说四十二章经解,是经顿渐兼收,首唱「识心达本」〗你如果了解这个心能够达到根本,〖「解无为法,名为沙门」,又言「心不系道」〗心也不会说:我就在修行,系道,心不会一直说我在修行的执着,〖亦不结业〗他绝对不会去造业,他就是无为法没什么可修,道没有道,没有什么修不修,〖无念无作〗无念就是凡所有念皆是与空相应,无作就是说虽作一切不执着一切,你说他修也不对,〖非修〗〖非证〗为什么非证?他本来就有了,为什么非证呢?本来就具足了证什么,我们本性本来就具足的东西,〖不历诸位而自崇最名之曰道〗不历诸位简单讲就是没有渐次性当下契入,师父上次就有告诉过诸位到究竟义乃佛的成道那一刹那,一定要顿入不能渐入,渐的话就无量的过失,无量的过失,只是到最后那一刹那,一定要顿悟,没有顿悟就是不立阶位,当下契入空性若论佛法一切现成,这样子OK,师父你常说OK,我怎么都不OK呢?不能契入那一刹那的空性的思想,不能契入,那是永远都在次第里面打转,在里面团团转、团团转,转不出来。《金刚经》,〖金刚〗就是《金刚经》,〖无住之旨〗无住之旨,《金刚经》最重要就是说那两个字「无所住」,无住,〖维摩不二之门〗不二就是当下,不能把它分成两个,空有不二是不是?〖不越乎此矣!〗也不能超过这个道理,四十二章经里面有一段说,〖又言「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夫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所谓自性天真佛也,三世诸佛觉此而已非有所加也〗非有所加,〖诸供养中,法供养最〗那么是最高的,那么法供养可以让我们解脱,可以让我们解脱,〖法供养者,识自本心,了法空寂,念念佛出世,念念佛灭度,是为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岂外求哉?〗你不能向外求的要向内观照的,七十一页,〖此为顿教〗这就是顿教,〖其间罗举四真道〗四真道就是四谛,四谛就是四真道,四种真实之道。什么叫做成实论?你听过一句成实论、俱舍论吗?什么叫做成实论?我告诉你成实论就是成四谛之实叫做成实论,成实成四谛之实,苦、集、灭、道的真实性叫做成实论,很简单。注意,成实论里面就是发挥四谛的真理,叫做成四谛之实,成实论,所以叫做四真道,〖十善行,诃斥欲染〗五欲六尘的污染,〖策发净业,警世非常,觉诸幻化,此为渐教,夫欲染不去,则净行难成,净行不成,则本明不发,故反复于断爱去欲之修以为行道守真之助,而要归于无我〗一定要无我。无我才能够成道,有我是绝对不可能,加一个字,若了得无我之理,〖了得无我〗因为它的字太简单了义理不明,若了得无我的道理,心垢自然灭掉,〖心垢自尽,常光现前〗你如果能够了解了得无我之理,无我的道理,心垢自尽,常光现前,〖是则名为解无为法,然而世之人,往往贪著有为不舍爱欲者,何也?〗为什么呢?〖由不知人命无常,世界幻化,以须臾之乐,招长劫之殃,刃蜜炬风〗前面有比喻过了,刀上有蜜小儿舐之则有割舌之患,炬风,那么逆风会烧手之患,〖其言绝痛〗确确实实让人家很清楚,其言绝痛就是表示说这个人确确实实让我们感受很强,〖苟有丈夫之志者其可不瞿然深省乎?〗这个瞿就是恐惧的样子,恐惧要好好的反省,〖经言:「佛所言说,譬如食蜜,中边皆甜」,学者于此尽心焉,则五部诸经俱可得门而入矣!〗这个五部经有两种解释,如果广泛的意思来讲的话,广义来讲是五乘的佛法,广义来讲,如果是狭义的来解释的话是专指大乘的五部代表经典,华严经、法华经、大般若经、大集经,集就是集合的集,涅槃经,再讲一遍,如果广义来讲是五乘的佛法,叫做五部经典,如果是狭义的来讲是专指大乘的五部代表经典,华严经、法华经、大般若经、大集经、涅槃经,俱可得门而入矣!〖一行道人〗一行道人〖彭际清书〗把笔拿起来,彭际清一七四零到一七九六,也就是活了五十七岁,活了五十七岁,清朝人。清代,这是一位居士,他的外号叫做二林居士,一二三四的二,双木林的林,二林居士,法名,那是他皈依的法名叫做际清。这个人为什么很重要呢?为什么要讲?因为这位居士就是作《净土圣贤录》的发起人,彭际清。我们现在礼拜二在共修开示的那一本《净土圣贤录》,他就是发起人,然后他跟他的侄子,他的侄子要叫他叔叔。这个侄子也是饱学诗书,饱学诗书,所以《净土圣贤录》就是彭际清叫他的孙子,彭际清把资料拿给他,叫他的孙子把它全部整理起来,然后经过彭际清的校对校稿拟订以后才排版印出来。付梓这个梓指付印的意思,所以这个彭际清学问非常的好。这里有他过去的来历,我简单讲给大家听,师父直接解释白话文。他出生是士族家庭,士就是士大夫的士,就是饱学诗书,乾隆年间举进士,进士,近视你知道吗?进士、近视、尽是,所有的进士统统是近视眼叫做进士、尽是、近视。以前常说一句笑话,进士、尽是、近视全部都是近视,叫做进士、尽是、近视,以前都是讲讲笑话,他以前是中进士,但是辞官不就,这个人当官没有兴趣,他怕送到长庚,官(台语肝谐音)太大会送到长庚,所以不想当官,饱学诗书但是不想当官,一开始先学儒家的思想,再来就是宋、明的理学,理学,宋、明的理学,他对古文非常有兴趣,后来觉得生命短暂要修练,所以他就修练三年的道教,学习道教的修练之术,修了三年没有成功,与道士无缘,修了三年本来要修练长生不老,不老长生之术,没有修成后来就放弃,看了佛经以后,二十九岁开始转而信佛,所以他比我慢,我二十岁大学一年级,大学一年级就学佛了。所以说二十九岁才信佛,自号知归子,知道回归的一个儿子叫做知归子,知道的知、归依的归、儿子的子,知归子,自己号知归子,日以礼诵为务,平常都很认真拜佛,很认真诵经,并看《大藏经》,但是律部他没有看,律部没有看,律部那个比丘戒、比丘尼戒,他不能看的,律藏不能看。所以在家居士,律藏他不能通三藏,他只能通两藏,经藏跟论藏他律藏不能看,律藏不能看,受菩萨戒、素食、净行,就是跟他太太都断绝夫妻关系。那么他更从闻学定公受净土之教,他闭关。这位在家居士闭关于苏州文星阁勤修一行三昧,一行三昧就是行、住、坐、卧统统在念佛,所以称他为一行道人,一行就是行、住、坐、卧统统在念佛。这个人不简单,乐善好施,当时如果讲到彭际清,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大善人,就是大善人,你如果说缺什么,他统统布施给你,大善人。要往生净土,没有乐善好施那不行的,一毛不拔那不行的,这样子你怎么往生净土呢?不行的,乐善好施,就是好布施,只要能够利益众生他就布施,这个跟印光大师一样,印光大师把所有的供养,大陆刚好有水灾,他就把所有的供养,印光大师把所有的供养都拿去赈灾,拿去赈灾,印光大师全集里面我有看到,总共有七册。不得了,所有供养拿来都拨去赈灾,大水来的统统去救济,生平他致力净土的弘传,他的著作很丰富,他写…我念一下,写「一乘决疑论」主张佛跟儒一致的,佛家的思想跟孔子的思想是一致的,「华严念佛三昧论」主张禅、净融合,写「净土三经新论」发挥净土的教义,此外还有「居士传」「善女人传」「净土圣贤录」等等,学问实在好得不得了,所以晚近,我们在清朝以来的,晚近就是我们这一代的净土宗,这么大的昌盛,可以说是超越一切诸家,跟彭际清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的著作很丰富,启发了人家的信心,所以他一直弘扬净土。在嘉庆元年正月逝世,世寿五十七岁,这彭际清因为很重要,所以师父才重复的讲,一七四零到一七九六。

  本讲座全部圆满!!!

  

  

《佛说四十二章经》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佛说八大人觉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