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P17

  ..续本文上一页自己很有修行,那就是有修处,那还是个凡夫,至无修处是一个圣者。

  【湛然常寂。不增不减。名最上乘。即是佛乘也。问:涅槃云:定多慧少。】

  定较多,智慧较少,

  【不离无明。定少慧多。增长邪见。定慧等故。】

  也就是均衡,

  【即名解脱。其义如何?答:对一切善恶。悉能分别是慧。于所分别之处。不起爱憎。不随所染。是定。即是定慧等用说。】

  这个写得太好了,这个要划起来。这一段是真的没有话讲。对一切善恶悉能分别,清清楚楚。众生对于善恶,也分得清清楚楚,于所分别之处,不起爱憎,不随所染是定。那么我们人要避开爱憎,不可能。圣者就不一样了,圣人爱、恨全部没有。不随所染是定。那一天电视上在报导,连我自己看了,都替那个女孩羞愧得无地自容。那就是有个单位在台中举办抛绣球,希望恢复传统的抛绣球活动,于是请了一些女众要去抛绣球,然后一些男众就在台下准备接绣球,不过不是接到就要结婚,只是说做一个朋友,要依照这个传统,抛这个绣球。其中有一个很丑的女孩,长得很丑、很丑,丑得很彻底,她就把绣球抛出去,抛绣球,结果那粒绣球一直飞……最后掉到地上,都没有人去动它,连看都不看一眼。我要是那个女众,我一定赶紧跑下台,真丢脸,可见她长得有多么丑,是公认的丑,才没有一个人要接,那就是丑得很彻底了,所以绣球一抛出去,也没有人去捡,就任它掉在地上,也没有人去捡。又碰上雨天,地上湿答答的,又有积水。所以想知道容貌美丑,一上台就马上知道了,听说要是轮到稍具姿色的来抛绣球,台下的人就抢成一团,把一粒绣球都抢破了。其实又不是说抢到绣球就可以娶回家当老婆。所以我们人这个爱憎,实在太厉害了、太厉害了,这个爱跟憎实在是很厉害。女众若是爱上一个男众时,旁边若是有另外的女众要接近这个男众,这个女众就想尽办法要让她死。自古以来,皇宫里这种事情发生最多。皇帝若是爱上一个爱妃,另外那些爱妃就不会善罢甘休,想尽办法就是要让她死,想尽办法要除掉她。过去看歌仔戏,或是布袋戏,或是电影时,一定是这样演的。这个爱恨是很厉害的,非常的厉害。抛绣球没人捡,真丢脸。那一天我看了颇有感触:不要举办这种这种活动,是不是就不会去伤到人家的心了,对不对?不晓得办这种活动有什么意义?要是我不经意从现场走过去,那粒绣球抛下来,刚好被我接到,我还以为发生什么事了。我凑巧走过去,不小心接到了,大家一定起哄:慧律法师也来捡绣球。我马上再把它丢上去,笑死人了。我没去抛绣球就很不错了,哪还轮到你抛绣球给我接,少臭美了。你多少的价码?笑死人了。我觉得那真是很丢脸的事,不知道抛那个有什么意义?你冷静的想想看,我们的人生有多无聊,抛那个做什么?脸都丢光了,那么丑也来抛绣球,已经一年多了呢,我到现在还记得那个人有多丑,你看那有多严重。已经一年多了,还记得没人要接她的绣球,你看有多严重,回家后一定痛哭流涕,真的。不随所染是定。这个世间爱恨的力量实在是太大了。即是定慧等用说。

  【又问:无言无说。即名为定。】

  就是我们不说话时,无言无说,我们说是定。

  【正言说之时得名定否?】

  得名定否?能够说是定吗?

  【答:今言定者。不论说与不说常定。】

  为什么呢(【何以故?】)?因为用定性。注意,这个定性就是绝对空,2:33毕竟空性,它不管你行住坐卧,你证得毕竟空性时,哪有管你行住坐卧、一切现象现前,不会论这些。所以

  【为用定性言说分别时。】

  你说话时也是定。

  【即言说分别亦定。】

  有一次,佛陀当时在世时,有一个比丘,他生生世世以来,这个比丘都会讲一些一般所谓的黄色笑话,不是很清净。这个比丘的僧团就很不高兴,对他非常的不满。这个消息就一直传到佛陀耳边,佛陀说:他已经证得阿罗汉果,他本身没有这个意思,他完全没有这种心理,他会说出这些话,只是因为他宿世的习气而已。3:33所以我们要做到心完全的定,如佛一般,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有习气覆障着我们。所以我们有一些话,是无意识状态讲出来的。譬如会说:这个人讲话不是很文雅。因为他前世讲话就不是很文雅,不是今生才开始这样。所以有一种情形,是习气使然说出来的,所以用定性说话时,分别、说不说,都是在定中,有一种是还未达到毕竟空,仍然跟习气在挣扎。

  【若以空心观色时。即观色时亦空。】

  什么叫做以空心呢?空心观色就是说,悟到缘起叫做空心。因为他悟到缘起性空。观色,观色就是观这个缘起。那么简单来说,若以空性的心,观照缘起的时候,4:30那么观照缘起,当下也就是空。这句话简单来说就是这样。因为你以毕竟空的心,来观照这个缘起法,缘起法就是色法,缘起法也是空。

  【若不观色。】

  若是不观这个色法。

  【不说不分别时亦空。乃至见闻觉如。亦复如是。】为什么(【何以故?】)?【为自性空。】

  他既然证得自性空,六根、六尘、六识,一切意识,当下就是本来面目,当相即道,纵横十方,自在无碍,为自性空。

  【即于一切处悉空。】

  一切处悉空,那么就无善恶、诽谤、赞叹、大小、贫富,那么定不定的观念全部都没有,即一切处悉空。下面那几句话,你要注意听。

  【空即无着。】

  这一句简单来说就是,你若是自性空,空一切法,你的心地到哪里都无所着,你也不会说这个朋友比较好,那个朋友比较不好,统统好。意见与我们不合的,保持一个距离,我尊重你,你尊重我,这样就相安无事了。你注意看,有几个修行人,甚至受过菩萨戒的人,他在修行,每天拜佛、念佛、早课晚课,你看他非常精进,可是他不能无所着啊,他在团体当中,恩恩怨怨、意见分裂、斗争,他放不下。你说他在修行,他是很精进,但是也可以说他根本没有在修行,没有进步嘛,不能用无相的修行法修行。不能用无相,那就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既然不是我们本来的面目,我们就不能成佛。空就是无着,

  【无着即是等用。】

  无着即是等用的意思就是说,你只要对一切事情无所着,放得下,这就是等用,一切皆平等,等用就是平等用,定就是慧,慧就是定,等用。

  【为菩萨常用如是等空之法。得至究竟。】7:31

  我们众生因为无法开发自性空的东西,无始劫以来,他的感情很重,无始劫以来,烦恼、分别心重、习气重,所以他若是遇到境界引诱时,就起现行了,等于说这个是烈火,那个是干柴,火、柴一碰到,境界马上就现前,烦恼就一直鼓动起来,圣者他不会,他如同枯木死灰,他已经将烦恼断尽,再多境界现前,对他都没有作用。所以说不是境界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要记住师父这一句话,完全不是境界的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因为我们摆不平它,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如果说你今天遇到一切境界,你都对自己说一句话:都是自己的问题。因为我们没有解脱,因为我们内心有无量的烦恼,而我们突破不了,老是因为我们被无明盖覆,今天不是境界给我们烦恼,也不是别人使我们烦恼,也不是金钱给我们烦恼,统统不是,全是因为我们的心有所着,滞碍不通。别人如何能让我们痛苦呢?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佛有没有说众生让他痛苦呢?啊?释迦牟尼佛有没有说众生让他痛苦?你就是拿刀要杀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有办法。今天换成有人拿刀要杀我们,为什么我们会害怕、会恐惧呢?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还没有解决生死,我们没有能力。你若是拿一把刀子杀佛陀,佛陀怎么会恐怖呢?他神通自在,应用毕竟空,他已经大彻大悟,完成觉悟的佛道,他完成了无量无边的智慧、定力、神通,你拿刀杀他根本没有用,一点作用都没有,无有恐惧就无有颠倒。我们没有恐惧,我们就不会颠倒。那么你想想看,什么问题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你冷静的想想看,什么事情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只有自己给自己烦恼,只有自己给自己痛苦,因为我们喜欢制造痛苦嘛。所以为菩萨常用如是等空之法,得至究竟。菩萨就是用平等空法,一直到究竟成佛。

  【故云:定慧等者。即名解脱也。】

  定与慧若是平等,你就得到解脱。

  【今更为汝譬喻显示。令汝惺惺得解断疑。】

  【惺惺】就是在清醒的时候,让你觉悟,让你得到解答,断除疑惑。譬如明镜,这个就是镜子啦,明镜就是镜子。

  【譬如明镜照像之时。其明动否?不也。不照时亦动否?不也。】

  也是不动。为什么呢?(【何以故?】)

  【为明镜用无情明照。】

  无情就是无所执着的比喻。因为镜子无所执着,所以它一直在照。

  【所以照时不动。不照亦不动。】

  你来则不拒,去则不留,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胡来就是胡人来胡人现,胡人就是我们以前称蛮荒之地的胡来胡现,一个古,再一个月。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汉人的【汉】,汉来汉现。表示说你只要不执着,保持这一念清净心完全空性,毕竟空,就像镜子一样,无情明照就是它不执着。镜子也不会说照到贵妃时,一照之后,因为太漂亮了,杨贵妃的影像就留在镜面上,而我们很丑,换我们去照镜子时,因为杨贵妃的影像留在里面,我们就照不清楚了。镜子不会这样,它不会这样,不论任何人去照镜子,美女来照,照完之后影像就消失,它也不会留你。就算再丑的人来照,或是青面獠牙的人来照,它也是一样这样照啊,你对着镜子,它都一样的照。你也照、他也照,你来,它不拒,去,它不留。用镜子来比喻,就是因为镜子不执着。可是我们人不一样,所以因为我们不能清净,我们执着,执着就如同蒙上一层乌云。譬如说我们爱上一个人。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沾染上爱情的执着,那么今天他说什么全部对。明明是她这个男朋友不对,譬如说他开车开得很急、很快,明明是她男朋友不对,差一点撞到别…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说四十二章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