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讲啊。
【故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谓得义实际。更不起观。】
得义,得到这个真理,是实际,就是不虚伪,那就是完成了毕竟空的道理。实际简单讲,就是绝对的实相,实相的道理,更不起观,
【不起观故。即是无生。】
因为用语言不能言说,心行处灭,以意识不能猜测,谓得义实际,真正得到真理的实际,实际的道理就是实相。更不起观,你根本就不用起观,既不起观,你能观的东西没有了,能观照的心都没有,当下你就是无生。
【以无生故。即一切色性空。】
一切境界,色性就是一切境界,当下就是空。菩萨、在座诸位,一个人修行修到当下他所见的一切境界都是空的东西,你想想看,他还需要烦恼什么呢?菩萨,你们若是还不放下,只是痛苦自己。听这么多经典,今天应该是大彻大悟的时候了,你们云何还在分别性当中执着,云何还在世间的假相中,在浮华不实的世间里,你还一直认定,有真正的感情,有真正的名利呢?有真正的这个世间呢?世间本来就是不可得的世间。你读到博士、硕士有什么用?拿到超博士有什么用?你拥有无量无边的财富有什么用呢?你告诉我。色性空,一切法到最后,也不必等到最后,当下就是无常。
【色性空故。即万缘俱绝。】
万缘俱绝就是既然一切境界都是空性的东西。万缘,天底下一切现前的事物,完全无碍,一看就知道法法都是虚妄,一切法都可免,一切法都可以避免,就像没有一样。譬如一下子是有人要娶妻,送喜帖,高高兴兴来迎娶,30:22一下子是有人要出嫁,办得很热闹、很丰盛,客人很多,一下子散掉,什么都没有,对不对?
【万缘俱绝者。即是心行处灭。】
你的心就不会分别,你就不会执着。
【问:如如者云何?】
什么叫做如如呢?
【答:如如是不动义。】
不动的意思。
【心真如故。】
心真如,真就不是假,那就空性叫做真,【如】就是不动,就是因为空性,悟到空性的真,而不动的心叫做真如。心真如,
【名如如也。是知过去诸佛行此行。】
过去诸佛就是保持这个如如不动的清净心。
【亦得成道。现在佛行此行。】
行什么行呢?行毕竟空,一切法不可得,无一尘可染,当下即空,破除一切相,无所住,离一切相,亦是行此行,
【亦得成道。三世所修证道无异。故名如如也。】
在座诸位,法师、居士,你说解脱很难,你看,一念之间就是本来面目。所以我跟诸位说,我们硬是要自己逼死自己,就是这样,硬要把自己置在一个很痛苦的绝望里面,其实没有所谓的绝望。因为什么?因为你有所希望,所以有所绝望,因为你的希望的起点,就是绝望的开始。如果你对任何事情不抱任何希望,你只尽你的心力,尽人力,听天命,你并不祈望将来有所成就,任何的事情,你就是尽心尽力去做。所以普门杂志今天问我一个问题,他问我:当初你出家的时候,你有没有想到今天有这么大的成就?没有,我不曾这么想过。哪有什么成就不成就的东西?我跟他们举一个例子来说,就像树木,你只要认真的栽种,认真的照顾它,这棵树若是长得枝叶茂盛,它的树荫自然就遍覆得广。这个叫做修行没有什么诀窍,老实、不夸张、谦虚、智慧、守规矩,就是这样子。我今天种树,一起照顾它,我很认真的照顾它,除这个杂草、施肥,一直照顾它,帮它浇水,这个树干愈来愈大,它将来往下扎根,往上就结果,你不怕没有水果吃。我当时要出家时,我哪有在想:我将来有什么大的成就,能够替众生服务什么,我没有这样想。我只是说,出家第一个,要通达三藏十二部经典。因为我的学历够,我的文学造诣相当不错,我在建国中学,国文都是第一名,作文都是第一名,所以我的文学造诣很不错。而且考国文,或者只要是背的,地理、历史,每次都是九十九分、九十八分,没有低于九十五分以下的,所以我对背书很有一套,建国中学的物理学,它的物理学、化学、英文又强,很强,建国中学的人考台湾大学,不是一班只考上一、两个,都是整班全上的。你若是读建国中学,你问人家:你们班考上几个?会被人家笑死,哪有人这样问的?都是问:你们班几个没上?哪有人在问你们班考上几个的?没有人这样问的。喂,你们班考上几个?笑死人,在建国中学哪有人问:你们班考上几个?大家都是才子。所以说我们有先天性的条件。藉着世间的学问来看这个藏经,我只有一个观念,我要通达大藏经,我要大彻大悟,我只有这个观念。那么你想想,假设说我尽心尽力的修行,通达大藏经,能够悟道,你何必担心没有众生可度呢?所以刚刚出家的僧众,今天普门杂志这样问:你对这个戒疤未干的出家僧众,是不是要讲几句话警惕他们?戒疤未干就是所燃的三点戒疤都尚未脱落,你有什么话要警惕他们的吗?我只有告诉他们一句话:不要离师父太早,不要提早离开师门,愈早出去,愈早凄惨,愈晚出去,愈晚凄惨,要是不出去,他就永远不会凄惨。有师父照顾你,怎么会很凄惨呢?就是这样。因此我没有说,我要怎么样子的希望,我盼望未来。我们每一天,都是在希望、盼望、失望、绝望当中恶性循环,一直在恶性循环,一定的。每天都在希望,你每天都有得到东西嘛,然后就很高兴,你达到你的希望了,可是你每天又有失望,因为你又失去了某些。但是得跟失,这个是世间的真理,一定会发生的啦,这个世间一定会发生这种得失的东西啊。也许你现在拥有男女朋友、感情,但是你要觉醒,有一天你一定要失去的。当你得到的时候,无所挂碍,失去的时候,你就没有什么痛苦。所以十方三世佛,都是这样修行,保持一个如如不动的心。
【维摩经云:诸佛亦如也。】
诸佛也是这样。
【至于弥勒亦如也。】
弥勒佛亦如。那个【如】不是台语无理取闹的意思,你可要搞清楚,【如】就是不动的意思。
【乃至一切众生悉皆如也。】
本性都是如如不动。
【何以故?为佛性不断。】
为什么?什么叫做佛性不断呢?佛性不断,就是因为它有妙有,所以不是断灭。佛性具足无量的智慧、清净心、菩提心,所以佛性不能断,断的话就变成怎么样子?顽空了。因为佛性不断,
【有性故也。】
有什么?有清净的本性故。清净的本性又什么都没有,但是它又有具足一切的智慧。为佛性不断,有性故也。三十五页。
【问:即色即空。即凡即圣。是顿悟否?】
即色即空就是色法,当下就是一切空,凡夫一念能转,当下就是圣人,是顿悟否?
【答:是。】
这样就叫做顿悟,完全以当下这一念为主。
【问:云何是即色即空?云何是即凡即圣?答:心有染即色。】
这个色,色法在另外一个角度讲,有碍叫做色,会障碍的叫做色法。在另外一个角度讲,不只是说指境界,心有染就会有障碍,简单来说,【色】就是障碍的意思。心有染就有障碍,心无染,一切法即空(【心无染即空】)。
【心有染即凡。心无当即圣。】
所以都在于加上一个有染、无染,【染】就是执着,有执着就有障碍,你的心若是不执着,当下就是空,心若是执着,你就是凡夫,心若是不执着,就是圣人。
【又云:真空妙有故即色。色不可得故即空。今言空者。是色性自空。非色灭空。今言色者。是空性自色。非色能色也。】
这一段很难了解,初学的人听起来会很吃力,但是还是要解释。师父解释一下。又说:真空妙有故即色。什么叫做真空妙有故呢?真空就是毕竟空性当中不坏缘起,妙有就是不坏这个缘起,这就是所谓的色法。换句话说,透过空性的能力,建立在空性能力的透视,而使这个色法没有障碍化。所以他的解释就是说,真空妙有故即色,真空的毕竟空,毕竟空性里面,所幻化,不坏这个缘起的假有,所以叫做色。简单来说,这个色就是没有障碍的色法。前面有说到:真空妙有即色法。色不可得故即空,一切色法因为缘起,因为缘起无自性。缘起无自性就是没有永久性的东西,当然就不可得,所以当然它当下就是空,现在说空者,现在所谓空,空是什么意思呢?是色性自空,色性自空就是色法本来就是缘起法,它没有一个真实的色性,叫做色性自空。所以你要在【色性自空】做注解的话,应该解释说:没有一个真正的色法,因为色法是缘起,所以色性自空,色法的缘起法,当下就是空性,简单来说就是这样。再说一遍,是色性自空,就是缘起当下即是空,非色灭空,这个不是色法灭空。在座诸位,什么叫做非色灭空呢?注意听这个观念,譬如说这是一个色法,这个杯子是一个色法,这是一个空性,这是一个虚空,把这个杯子由右边移到左边,这个叫做用色来灭空,互相对立,占有它的位置,叫做色灭空,这个色法会取代空。因为这叫做对立的东西,你要注意听,不然你会听不懂。这是一个色法,那么以对立的观念,色法来灭掉、代替这个空、虚空,叫做以色来灭空,现在不是以色来灭空,是非色灭空,现在说色,就是空性自色,就是说这个色法,当下不移动,当下就是缘起无自性的空,不管你移到哪里,当下它就是空。也就是说,不是用色跟空互相对立,来显示这个色法。所以现在说,色者,是空性自色,就是缘起空性,当下所幻化出来的色法,所以非色能色,意思就是不是色法本身有那个能力,显出这个色法,非色能色,色法本身必须借重着空性,它才叫做色。色法,再讲一遍,色法的本身,要借重缘起性空的空性,才能显示说它是色法,色法不能独立的说它是色法,如果色法自己本身就是色法,这样就是一种很大的障碍,叫做自性见,自性见就是无穷的过患。色法能够产生一切的色法的话,那么色法就一直产生连锁的色法,变成无穷的过患。意思就是说,色法不能真正的显示自己的色法,而是透过缘起性空,建立的缘起,才能用色法来显示这个色法。那么这一段,我再为诸位解释一下,又说:真空妙有故…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