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P19

  ..續本文上一頁講啊。

  【故雲:言語道斷。心行處滅。謂得義實際。更不起觀。】

  得義,得到這個真理,是實際,就是不虛僞,那就是完成了畢竟空的道理。實際簡單講,就是絕對的實相,實相的道理,更不起觀,

  【不起觀故。即是無生。】

  因爲用語言不能言說,心行處滅,以意識不能猜測,謂得義實際,真正得到真理的實際,實際的道理就是實相。更不起觀,你根本就不用起觀,既不起觀,你能觀的東西沒有了,能觀照的心都沒有,當下你就是無生。

  【以無生故。即一切色性空。】

  一切境界,色性就是一切境界,當下就是空。菩薩、在座諸位,一個人修行修到當下他所見的一切境界都是空的東西,你想想看,他還需要煩惱什麼呢?菩薩,你們若是還不放下,只是痛苦自己。聽這麼多經典,今天應該是大徹大悟的時候了,你們雲何還在分別性當中執著,雲何還在世間的假相中,在浮華不實的世間裏,你還一直認定,有真正的感情,有真正的名利呢?有真正的這個世間呢?世間本來就是不可得的世間。你讀到博士、碩士有什麼用?拿到超博士有什麼用?你擁有無量無邊的財富有什麼用呢?你告訴我。色性空,一切法到最後,也不必等到最後,當下就是無常。

  【色性空故。即萬緣俱絕。】

  萬緣俱絕就是既然一切境界都是空性的東西。萬緣,天底下一切現前的事物,完全無礙,一看就知道法法都是虛妄,一切法都可免,一切法都可以避免,就像沒有一樣。譬如一下子是有人要娶妻,送喜帖,高高興興來迎娶,30:22一下子是有人要出嫁,辦得很熱鬧、很豐盛,客人很多,一下子散掉,什麼都沒有,對不對?

  【萬緣俱絕者。即是心行處滅。】

  你的心就不會分別,你就不會執著。

  【問:如如者雲何?】

  什麼叫做如如呢?

  【答:如如是不動義。】

  不動的意思。

  【心真如故。】

  心真如,真就不是假,那就空性叫做真,【如】就是不動,就是因爲空性,悟到空性的真,而不動的心叫做真如。心真如,

  【名如如也。是知過去諸佛行此行。】

  過去諸佛就是保持這個如如不動的清淨心。

  【亦得成道。現在佛行此行。】

  行什麼行呢?行畢竟空,一切法不可得,無一塵可染,當下即空,破除一切相,無所住,離一切相,亦是行此行,

  【亦得成道。叁世所修證道無異。故名如如也。】

  在座諸位,法師、居士,你說解脫很難,你看,一念之間就是本來面目。所以我跟諸位說,我們硬是要自己逼死自己,就是這樣,硬要把自己置在一個很痛苦的絕望裏面,其實沒有所謂的絕望。因爲什麼?因爲你有所希望,所以有所絕望,因爲你的希望的起點,就是絕望的開始。如果你對任何事情不抱任何希望,你只盡你的心力,盡人力,聽天命,你並不祈望將來有所成就,任何的事情,你就是盡心盡力去做。所以普門雜志今天問我一個問題,他問我:當初你出家的時候,你有沒有想到今天有這麼大的成就?沒有,我不曾這麼想過。哪有什麼成就不成就的東西?我跟他們舉一個例子來說,就像樹木,你只要認真的栽種,認真的照顧它,這棵樹若是長得枝葉茂盛,它的樹蔭自然就遍覆得廣。這個叫做修行沒有什麼訣竅,老實、不誇張、謙虛、智慧、守規矩,就是這樣子。我今天種樹,一起照顧它,我很認真的照顧它,除這個雜草、施肥,一直照顧它,幫它澆水,這個樹幹愈來愈大,它將來往下紮根,往上就結果,你不怕沒有水果吃。我當時要出家時,我哪有在想:我將來有什麼大的成就,能夠替衆生服務什麼,我沒有這樣想。我只是說,出家第一個,要通達叁藏十二部經典。因爲我的學曆夠,我的文學造詣相當不錯,我在建國中學,國文都是第一名,作文都是第一名,所以我的文學造詣很不錯。而且考國文,或者只要是背的,地理、曆史,每次都是九十九分、九十八分,沒有低于九十五分以下的,所以我對背書很有一套,建國中學的物理學,它的物理學、化學、英文又強,很強,建國中學的人考臺灣大學,不是一班只考上一、兩個,都是整班全上的。你若是讀建國中學,你問人家:你們班考上幾個?會被人家笑死,哪有人這樣問的?都是問:你們班幾個沒上?哪有人在問你們班考上幾個的?沒有人這樣問的。喂,你們班考上幾個?笑死人,在建國中學哪有人問:你們班考上幾個?大家都是才子。所以說我們有先天性的條件。藉著世間的學問來看這個藏經,我只有一個觀念,我要通達大藏經,我要大徹大悟,我只有這個觀念。那麼你想想,假設說我盡心盡力的修行,通達大藏經,能夠悟道,你何必擔心沒有衆生可度呢?所以剛剛出家的僧衆,今天普門雜志這樣問:你對這個戒疤未幹的出家僧衆,是不是要講幾句話警惕他們?戒疤未幹就是所燃的叁點戒疤都尚未脫落,你有什麼話要警惕他們的嗎?我只有告訴他們一句話:不要離師父太早,不要提早離開師門,愈早出去,愈早淒慘,愈晚出去,愈晚淒慘,要是不出去,他就永遠不會淒慘。有師父照顧你,怎麼會很淒慘呢?就是這樣。因此我沒有說,我要怎麼樣子的希望,我盼望未來。我們每一天,都是在希望、盼望、失望、絕望當中惡性循環,一直在惡性循環,一定的。每天都在希望,你每天都有得到東西嘛,然後就很高興,你達到你的希望了,可是你每天又有失望,因爲你又失去了某些。但是得跟失,這個是世間的真理,一定會發生的啦,這個世間一定會發生這種得失的東西啊。也許你現在擁有男女朋友、感情,但是你要覺醒,有一天你一定要失去的。當你得到的時候,無所挂礙,失去的時候,你就沒有什麼痛苦。所以十方叁世佛,都是這樣修行,保持一個如如不動的心。

  【維摩經雲:諸佛亦如也。】

  諸佛也是這樣。

  【至于彌勒亦如也。】

  彌勒佛亦如。那個【如】不是臺語無理取鬧的意思,你可要搞清楚,【如】就是不動的意思。

  【乃至一切衆生悉皆如也。】

  本性都是如如不動。

  【何以故?爲佛性不斷。】

  爲什麼?什麼叫做佛性不斷呢?佛性不斷,就是因爲它有妙有,所以不是斷滅。佛性具足無量的智慧、清淨心、菩提心,所以佛性不能斷,斷的話就變成怎麼樣子?頑空了。因爲佛性不斷,

  【有性故也。】

  有什麼?有清淨的本性故。清淨的本性又什麼都沒有,但是它又有具足一切的智慧。爲佛性不斷,有性故也。叁十五頁。

  【問:即色即空。即凡即聖。是頓悟否?】

  即色即空就是色法,當下就是一切空,凡夫一念能轉,當下就是聖人,是頓悟否?

  【答:是。】

  這樣就叫做頓悟,完全以當下這一念爲主。

  【問:雲何是即色即空?雲何是即凡即聖?答:心有染即色。】

  這個色,色法在另外一個角度講,有礙叫做色,會障礙的叫做色法。在另外一個角度講,不只是說指境界,心有染就會有障礙,簡單來說,【色】就是障礙的意思。心有染就有障礙,心無染,一切法即空(【心無染即空】)。

  【心有染即凡。心無當即聖。】

  所以都在于加上一個有染、無染,【染】就是執著,有執著就有障礙,你的心若是不執著,當下就是空,心若是執著,你就是凡夫,心若是不執著,就是聖人。

  【又雲:真空妙有故即色。色不可得故即空。今言空者。是色性自空。非色滅空。今言色者。是空性自色。非色能色也。】

  這一段很難了解,初學的人聽起來會很吃力,但是還是要解釋。師父解釋一下。又說:真空妙有故即色。什麼叫做真空妙有故呢?真空就是畢竟空性當中不壞緣起,妙有就是不壞這個緣起,這就是所謂的色法。換句話說,透過空性的能力,建立在空性能力的透視,而使這個色法沒有障礙化。所以他的解釋就是說,真空妙有故即色,真空的畢竟空,畢竟空性裏面,所幻化,不壞這個緣起的假有,所以叫做色。簡單來說,這個色就是沒有障礙的色法。前面有說到:真空妙有即色法。色不可得故即空,一切色法因爲緣起,因爲緣起無自性。緣起無自性就是沒有永久性的東西,當然就不可得,所以當然它當下就是空,現在說空者,現在所謂空,空是什麼意思呢?是色性自空,色性自空就是色法本來就是緣起法,它沒有一個真實的色性,叫做色性自空。所以你要在【色性自空】做注解的話,應該解釋說:沒有一個真正的色法,因爲色法是緣起,所以色性自空,色法的緣起法,當下就是空性,簡單來說就是這樣。再說一遍,是色性自空,就是緣起當下即是空,非色滅空,這個不是色法滅空。在座諸位,什麼叫做非色滅空呢?注意聽這個觀念,譬如說這是一個色法,這個杯子是一個色法,這是一個空性,這是一個虛空,把這個杯子由右邊移到左邊,這個叫做用色來滅空,互相對立,占有它的位置,叫做色滅空,這個色法會取代空。因爲這叫做對立的東西,你要注意聽,不然你會聽不懂。這是一個色法,那麼以對立的觀念,色法來滅掉、代替這個空、虛空,叫做以色來滅空,現在不是以色來滅空,是非色滅空,現在說色,就是空性自色,就是說這個色法,當下不移動,當下就是緣起無自性的空,不管你移到哪裏,當下它就是空。也就是說,不是用色跟空互相對立,來顯示這個色法。所以現在說,色者,是空性自色,就是緣起空性,當下所幻化出來的色法,所以非色能色,意思就是不是色法本身有那個能力,顯出這個色法,非色能色,色法本身必須借重著空性,它才叫做色。色法,再講一遍,色法的本身,要借重緣起性空的空性,才能顯示說它是色法,色法不能獨立的說它是色法,如果色法自己本身就是色法,這樣就是一種很大的障礙,叫做自性見,自性見就是無窮的過患。色法能夠産生一切的色法的話,那麼色法就一直産生連鎖的色法,變成無窮的過患。意思就是說,色法不能真正的顯示自己的色法,而是透過緣起性空,建立的緣起,才能用色法來顯示這個色法。那麼這一段,我再爲諸位解釋一下,又說:真空妙有故…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四十二章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