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说你的灵性一个一,也对,你说无量无边也对,为什么?说无量无边,就如同大海水里面的波浪,同样一个大海水,可以起无量无边的波浪,我们今天都是同一个本性,你要说一,我们是同一个本性。你要说无量无边也对,为什么?虽然意识形态全部不一样,但是同在一个大海里面,同在一个佛性里面,平等。讲一也不对,讲一万也不对,非一非异的东西。下面,体同名别。
【问:体既同。云何名别?】
体是相同的,为何说名不同呢?既随事立名。正一体之时。何者是大圆镜智?什么是名字不同?既然随事立名,随着这个事相,而立这个名,那么在正一体的时候,什么是叫做大圆镜智呢?意思就是说,既然随事立名,随着这个事相,而安排这个名相,那么同一体的时候,什么叫做大圆镜智呢?
【答:湛然空寂。圆明不动。即大圆镜智。】
湛然空寂,湛然就是所谓的光明晃耀,叫做湛然。我们的本性光明无量,但是当下就是空,寂静处。圆明,圆满的智慧,光明的本性,永远不动,这就是大圆镜智。
【能对诸尘不起爱憎。】
面对六尘,能够不起这个爱跟恨。
【即是二性空。】
不起这个爱,不起这个恨,就是二性空。
【二性空即平等性智。】
一个人的心中,若是没有爱,没有恨,你想想看,这是何等的洒脱。我们人所有的烦恼就是来自于这两个字,爱包括爱名爱利、男女、母子、父子,所有身上一切的环境,爱。恨,包括一切爱的反面,都叫做恨。诸位你冷静,放下爱、放下恨,是何等自在的一个人,爱恨交织会毁掉一个人。今天我们若是想完成佛道,爱与恨若是没有放下,你没有办法,爱无自性,恨也是无自性,所以爱,自性本空,恨,自性本来也是空,所以即是二性空。爱无自性,恨也是无自性,二性空就是平等性智。
【能入诸根境界。】
能够入这个诸根的境界。善能分别。
【善能分别。不起乱想而得自在。】
不起这个乱想,而得这个自在。
【即是妙观察智。能令诸根随时应用。悉入正受。】
这个非常非常重要。下面说:能入诸根境界,善能分别。善能分别,为什么讲善能分别?我们平常叫做不善分别,我们分别加上执着,叫做不善分别;善分别就是虽分别,不作分别想。虽分别,也是平等,也是本性。何以故?本性自有分别的能力,叫做善分别。什么叫做善分别?分别而不落入执着,透过智慧的分别,叫做善分别,透过本性,透过理性的分别,叫做善于分别。不起乱想而得自在,不起这个乱想,而得自在,不要起这个动乱,而得自在,就是妙观察智。能令诸根随时应用,悉入正受。今天的重心点,就是要放在【正受】这两个字。什么叫做正受?注意听,一切法不受,叫做正受。这个就是答案。正受,若是用一句很平常的名相来说,就是很正确的感受,没有扭曲别人的意思,没有错觉、没有猜测,透过本性完完整整的智慧,去感受一件事情,而这种感受,是一切法不执着的感受,叫做正受。换句话说,什么叫做凡夫?凡夫就是不正受。为什么叫不正受呢?他透过意识观念,他就用自己的观念判断、批评,透过意识的观念:这个事情可能这样,我看这件事情一定是这样。讲话很肯定的人,往往后悔多于肯定。讲话太肯定,讲话太过肯定,那么他的后悔会超过他的肯定。我们人讲话若是太过肯定,他后悔的机会就愈大。但是信心不叫做太肯定自己。信心不一样哦,信心是:大丈夫舍我其谁。慧律法师你能讲经吗?行!我怎么不会讲经,我绝对有信心。你能使佛教兴旺吗?我绝对能使佛教兴旺。不一样啊。所谓信心,是超过狂妄的一种肯定,那不是骄傲啊,我有这个能力,我绝对有这个能力,这个就是信心,这不一样啊,不一样,这是正受,我很肯定我自己,是因为我确实有这个能力啊,对不对?所以这个又跟那个不正受又不一样。什么叫不正受呢?不正受简单来说,就是意识形态。什么叫意识形态呢?多分别、多执着,不善于分别,没有透过理性,没有透过智慧,没有用本性的东西去感受,不用本性的感受,叫做不正受。用本性去感受一件事情,叫做正受。用本性去感受,所有感受都无受,都没有不受。用本性去感受,所有感受都不分别;用本性去感受,所有感受都不执着。虽感受而无一切受,名正受。若是能够这样,一个人有了正受以后,他就完成了空的思想,他完成了真正丰富的内在,无量无边的智慧。正受就是不着一切,一切法正受,正受就是一切法不受。人家来讲什么,我们有正受,我们有智慧,黏都黏不到啊。师父,我很烦恼。我就跟他讲:我不晓得要烦恼什么。师父,你都不会痛苦吗?我说:我也不知道要痛苦什么,大不了生命结束啊。人生最可贵的就是生命啊,但是我连生命结束都不恐惧,连要完成我的生命都不恐惧的时候,你想想看,我哪里有不快乐的感觉,哪里有烦恼?我现在一直发大心,我现在一直为佛教,我不为我个人,我汲汲营营的为众生,当我眼睛一闭上的时候,清净的世界马上现前,我要去极乐世界啊。这个世间是因为有众生,才住得有意义,万一没有众生了,我住这个世间也毫无意义了,度到没有众生可度,只剩一些蚂蚁,讲话他也听不懂,那就毫无意义了。因为有众生,所以我住在这个世间才有意义。如果说度众生度到因缘已经尽了,那么我应该回归到我本来的这个世间,那么这实在是没有什么好恐惧的事情。你想想看,蒋中正那么伟大,我们的总统,老总统那么伟大,他也是要往生啊,罗斯福总统那么伟大,也是要往生啊,还有拿破仑、史达林,哪一个伟人他不往生,他不走?所以你现在要是很怕死,你就这样想:比我们伟大,比我们有钱,比我们富有,比我们厉害千百倍的人,他也是要死啊。所以你想一想:我不死也不行,我也是要死。女众若是怕死的话,你就想:杨贵妃、貂蝉、西施、王昭君,这四大美人都要经过死亡了,唉呀,我们算什么?你打扮起来,能像王昭君那么美吗?有看到哪个番王愿意娶你吗?你打扮之后,非洲的大使来看:嗯,不错。黑人看得起你就算不错了。我们女众若去嫁给黑人,部落的,部落的部落族,回来一定很轰动。你们有没有看过庞克族?庞克族有一次去日本,我看到那个录影带,简直快昏倒了,庞克族全身的那副装扮,整座机场都在看他们三个庞克族,日本人也有庞克族,可是真正的庞克族遇上日本的庞克族,日本的庞克族是模仿的,他是打扮出来的,人家那是真正从非洲来的庞克族,那根本是不能比的。庞克族全身挂满饰物,妆画得分不清是男是女,分不出来。你们有没有见过庞克族?打扮之后若是能嫁给那个,也算不错了,他也算是酋长。你想想看,你为什么要怕死呢?你又不是世间的美人,既不是貂蝉,也不是王昭君,受皇帝的宠爱,恩宠,我们不过是一介一个平凡人,只是说我们看起来还像一个女人,有这个女人的条件而已,也没有什么哪里比较突显啊,没有,可怜。所以你说你怕死,为什么要怕死呢?没有什么好怕的啦,我也常说:佛陀都尚且要入涅槃了,贤人、圣人个个都会往生了,更何况我们呢?笑死人了。我们会老,那算什么?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所以死亡,你对死亡认同了、看清楚了,你就会觉得死亡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不要糟蹋生命。所以这个正受很重要,正受就是一切法不受,不分别、不执着,用毕竟空的这个思想,支持你的思想。
【无二相者。即是成所作智。】
无二相,无二相就是没有对立的二相,没有二元,善恶是二相,爱恨是二相,大小是二相,贫富是二相,那么我们在外围所做的,所面临的一切,都是没有对立,那么这个叫做成所作智。
【问:束四智成三身者。几个智共成一身?几个智独成一身?答:大圆镜智独成法身。】
因为大圆镜智是无相嘛,无相,所以它是法身。
【平等性智独成报身。】
报身就是福跟慧做了很多,修了很多的福,修了很多的智慧,得到本性的智慧,修了很大的福报,福慧具足叫做报身。我们叫做业障身,我们现在叫做业障身。那么平等性智,你若是修平等法,就是最大的福,简单来说,摆平你内在的烦恼,你就是世界上最有福报的人。为什么?因为你不会烦恼啊,你不会因为有钱没钱烦恼,你也不会因为大小,你也不会因为善恶烦恼,你又不起心、又不动念,你进入绝对的空性的平等,当然你内心就拥有无量的安详,你没有烦恼,就是最大的福报。所以禅宗常常说:我们内心里面如果不安详,幸福就无从建立。这句话很有道理,内心不安详,幸福就无从建立。现在套用这句来说,内心没有智慧,幸福就不可说,根本就不可能,内心没有智慧的人,你哪里有幸福可谈?夫妻俩很有钱,可是夫妻俩天天吵架。为什么天天吵架?两个人内心都没有智慧啊,两个人内心都不安详啊,一天到晚吵吵闹闹,你想想看,钱很多、也很富有,拥有好几栋楼房,还有轿车,钻石好几克拉,这个都是戴在外表的,可是装饰内在的安详,没有。装饰我们外表的,要很多的财富,装饰我们内在不要,一样就好,两个字:安详。当你内心拥有安详,就是所谓的正受,所有的装饰全部完成,内心里面有安详,无论你是戴耳环,戴脚环、鼻环,戴任何大大小小的首饰都很好看。所以很多人来问师父:师父,你看我这样好不好看?戴这个好看,还是戴那个好看?都好看,因为我心中没有丑陋的东西,不然你告诉我,心性中有所谓丑陋吗?你说来听听看,都好看啊。内心拥有安详,便是幸福。若是说难看,是随着世俗人。像我那天讲到的抛绣球,抛绣球时一丢下去,所有台下几百个人,竟然没有人要捡那粒绣球,那天又碰到下雨天,绣球被淋得湿漉漉的,到底有多丑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我们的丑是经过公认的。那不是只有我讲她丑,那是真的很丑,但是这是随顺世间人而说,若是以毕竟空性来说,就没有所谓美丑,我也不会瞧不起她。所以我们修这个平等,就…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