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们的根本,那么你不了解这个道理,不管你如何用功都是浪费,虚费功劳。
【于外相求。无有是处。】
你执着外相。欲求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不可能,无有是处就是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禅门经云:】
下面划起来。
【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顷。即证菩提。】
这一段要划起来。太好了!这个写得实在太好了!就是说你想修行,对外相求,把笔拿起来,什么叫外相求?执着于外,名外相求。执着于这个相,他不了解唯心所造,他执着于外在的,希望别人对他好啊,希望我有钱啊,希望我有名,希望别人给我快乐啊,希望释迦牟尼佛给我开示啊。他不懂得自己回光返照,你就是佛啊,你当下就是佛,你有无量的智慧,你为什么不会运用?你不是穷人,你是一个富有的人。我们学佛的人,每一个人的心中就是佛,每一个人的心中,就是无量智慧的仓库,要将它打开,运用它。每一个人都是世间最富有的人。你若是于外相求,求就是执着,你若是执着外相,虽然经过累生累劫,那么终不能成,你就不可能成道。哪一种情形叫做外相求呢?注意,有得失的观念、有善恶的观念,注意听,外相求就是二元强烈对立存在,永远牢不可破,叫做外相求。就是说有得失的观念,强烈的善恶观念,强烈的大小,强烈的贫富观念。强烈的二元,执着于强烈的二元观念,不能完成融通理事,不能理事圆融,这叫做外相求。希望别人给我们快乐,希望得到更多的东西,失去的时候就一直伤心,得到的时候就一直欢喜;那个人比较大,这个人比较小;那个是总统,这个是乞丐。这样就不可能成佛,不可能成佛。于内觉观,你在你的念头中,一觉悟,一观察,如一念顷,刹那之间,你马上证得菩提,刹那之间,你马上证悟到我们的本性。底下,第五页第四行下面。
【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
就是说以什么法来修呢?
【答:惟坐禅。】
尤其要注意的,这个【坐】不是行住坐卧的坐,这个坐跟我们的坐是完全不一样,我们一般所说的是身体的坐,这里的坐禅是内心坚固,没有不定。就是说内心永远在这个真如里面,叫做坐。坐见本性叫做坐。跟我们所说的行住【坐】卧不一样。41:56所以在这里的坐禅,你若是解释说:我有坐在那边参禅。完全错误。坐的意思就是内心有所悟,悟而如如不动,这个叫做真坐,无相叫做真坐,这个要注意。答:惟坐禅。
【禅定即得。禅门经云:求佛圣智。】
【要即禅定。】里面的【要】:最重要的就是禅定。
【若无禅定。念想喧动。】
也就是吵杂啦。
【坏其善根。】
坏其本性的这个善根,妄想太多,善根影现不出来。
【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
什么是禅?什么是定?把笔拿起来,要划。
【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
这个跟一般所说的禅定,正好是一百八十度的不同。一般所说的禅定,就是我去打坐,修数息观啊,修不净观啊,慢慢的去除妄想,但是他不是这样说。妄想、妄念不生,这就是叫做禅。坐见本性,这叫做定。所谓坐见本性,不是端坐着见到本性,不是这个意思。这个坐见本性的意思,也就是悟到本性的意思。这个【坐】不是行住坐卧的坐,是由身相来解释心的定,由外相坐着不动。这个就是由坐的身相,去形容内心的就是不动的那种情形,而又见到了本性。
【本性者。是汝无生心。】
是你无妄想的那一念心。
【定者。对境无心。】
面对境界要如何呢?
【八风不动。】
八风的【风】字是一种比喻,会影响你内心里面的定的,统统叫做风。风若是吹来,水就会波动。我们无明的风,境界的风若是吹来,我们的心就会动摇。这个世间的人,没有几个能够冲破这几关。
【八风者。】
是哪八项呢?
【利。】
利就是我们很有钱的时候,或是碰到金钱上的诱惑,那么我们就很难冲破这些东西。事实上也是这样,金钱是世间大众都喜爱的。
【衰。】
这个衰是属于坏的一方面。衰就是对利来说的反面,对利来讲它是反面。像是说没有钱啦。这衰,凡是不好的统统叫做衰,这个衰没有一个固定的东西来形容。譬如说我们很穷,或是生了很重的病,或是说我们没有地位,我们是人家的婢女,或是说我们很下贱,或是说五官不正。这个都可以称做衰,不好的统统叫做衰。我们人若是无法突破衰的一种自卑,我们就会有严重的自卑感。
【毁。】
就是诽谤。释迦牟尼佛说:当你话讲多的时候,人家要诽谤;当你话说少的时候,人家要诽谤;当你沉默寡言的时候,人家也要诽谤。在这个世间,没有一个不被诽谤的人。也就是说,被诽谤是很正常的事。那么因为他有优点,人家才会诽谤他。若是一个住在龙发堂的人,人家也不会去诽谤他是神经病或是什么,他已经得精神病了,要怎么诽谤?要被人诽谤,也要具有相当的条件,差不多是政治人物啦、出名的人啦,而这个世间人、报章杂志,就是对名人很有兴趣,对这些名人很有兴趣。讲到出名,出名到一个程度就是很麻烦。像我那一天去埔里。那天,我们五点半就众这里出发,去过妙莲法师那里,一开始先去参访常禅法师。常禅法师也是非常自在。他正在闭关,还是跟我们拍照,拿糖果请我们吃,送纪念品。常禅法师本来就是非常慈悲。然后去到妙莲法师那里,他大慈大悲,用丛林的规矩,用丛林的规矩迎接法师,用丛林的规矩。常住的人全部集合,向法师顶礼。我是很惭愧,很惭愧,很不敢当。妙莲长老是一位高僧大德,我看他应该有六、七十岁了。妙莲长老非常慈悲,很疼惜后辈之人。常住的人就请我去见长老,我就先去向他顶礼。去的时候常住全部集合,我吓了一大跳,全部集合,所有常住的人都集合起来,然后大众就向我顶礼。实在很不敢当,承受不起,很惭愧。那时候又正是中午很想睡觉,也没有睡觉。他就一直的赞叹。他说:我希望我们山上的人,能够出现一个虚云老和尚、出现一个印光大师。我现在又想到了。我希望我们这里还能够出一个慧律法师。49:06真是惭愧,承蒙长老这样慈悲这么鼓励我、提携我,我们感觉到很温暖,深深感到长老真的很疼惜我们,我们若是不努力,我们对不起长老,这样才对。不是像那个美国老大,一直批评、一直攻击你。哪有人这样子的?要是说这个年轻人做得不好,就私底下叫来身边:某某法师啊,你要怎么样……好好的教导他。他不是,哪有只会一直批评的?所以一个有修行的长老,他绝对是为了整个佛教,他没有对立法。这是最基本上的修持。若要佛法兴盛,就要僧赞僧。我若是赞叹常禅法师,他就赞叹我。我说:常禅法师,你还欠我一场梁皇宝忏。他说:我记得,我记得啊。我出关之后就马上去拜,拜梁皇宝忏。他现在好像变得比较瘦了一些,不过我看他也没有比较瘦,他进关房后反而胖了一些。我们两人出门坐计程车,人家还说我们是兄弟。跟常禅法师出门,人家还说我们两人是兄弟。我是比较丑,他是比较庄严啦,我算是沾他的光。所以说这个毁,这个不好啦,对佛教总是不好的啦。而这个
【誉。】
赞叹这种东西,是比较荣誉,对这个荣耀。这个誉跟称有一点不一样。这个誉是属于一种内在的一种荣誉心,属于一种像是比较要面子的,荣誉、自尊的意思。
【称】
是属于开口的赞叹,这个不太一样。有的人说这个誉跟称一样,我说这不一样。誉,我们要有名誉、要有荣誉,就表示说他的自尊,很爱惜自己,但是自尊心愈强的人,愈经不起人家的伤害。而称呢?就是开口赞叹别人,这个就是我们所谓的称赞如来。一般人就是会动,你一称赞他,他就增长我慢。
【讥。】
就是耻笑。譬如说我们的五官不正,别人就耻笑我们,或是因为我们的学业,我们的家境,别人就讥笑我们,讥毁。在我一生当中,我最痛恨这种人。瞧不起人家的人,这是我一生所不耻的人。在我的感觉中,我认为在这个世间,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就算再没用的人,只要他不违法,只要他不造成社会国家的动乱,能够安分守己,我都认为值得赞叹。若是整天都在讥笑、轻视别人,这是我所不耻的。简单讲就是不要伤害众生的自尊心,讲话尽量随喜,不要耻笑人家,不要耻笑别人。【讥】简单来说,永远不见众生的缺点,我们若是见到众生的缺点,我们就会耻笑对方,那么就会影响我们的道业。
【苦。】
想忍耐得过这一项就比较困难了。这个世间的人,能忍耐苦就比较困难了。譬如说他病苦,他就会怨叹,或是说遭遇到艰难的困境。有一次我跟一位居士去看一个很可怜的人,真是足以道尽嫁人的痛苦。这件个案是一位小姐,人是瘦瘦的,不管租到哪里,没多久就被赶走,因为没有钱,没有钱付房租啊,完全是靠救济度日。这位小姐本来是有份工作,结果一条腿被车子撞断了,出车祸把腿撞断了,又带着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读小学三年级,在我的印象当中,妹妹才读小学一年级。出车祸把腿撞断了,根本不能走路,要靠拐杖才能走路,双腿都肿了起来,我去看她时,双腿都肿起来了,肿胀得很厉害,变成了残废,被撞得很严重。脚伤是一直肿胀不退,又没有钱吃药。我去看她的时候,门一打开,家中就传来一阵臭味。一般人看了都会觉得就算是猪在住,可能也还没这么可怜。她也没办法站起来,脚根本不能动,想站起来的话,就得慢慢的靠拐杖撑起来。说一句比较难听的,连大小便都无法自理。她的儿子才小学三年级。或许会问:她先生呢?她先生一开始还很好,后来也变心了,每天就是一直打她,打到她受不了只能躲开,也也只能躲着先生。后来她先生在外面有了女人,两人老是打架,打到最后她不得不离开,也没有办法离婚,就只能离家让先生找不到。本来是独自抚养这两个小孩,后来很不幸出了车祸,腿被撞断之后,一、二年都无法赚钱,穷到…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