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P3

  ..續本文上一頁我們的根本,那麼你不了解這個道理,不管你如何用功都是浪費,虛費功勞。

  【于外相求。無有是處。】

  你執著外相。欲求無上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法,不可能,無有是處就是不可能,根本不可能。

  【禅門經雲:】

  下面劃起來。

  【于外相求。雖經劫數。終不能成。于內覺觀。如一念頃。即證菩提。】

  這一段要劃起來。太好了!這個寫得實在太好了!就是說你想修行,對外相求,把筆拿起來,什麼叫外相求?執著于外,名外相求。執著于這個相,他不了解唯心所造,他執著于外在的,希望別人對他好啊,希望我有錢啊,希望我有名,希望別人給我快樂啊,希望釋迦牟尼佛給我開示啊。他不懂得自己回光返照,你就是佛啊,你當下就是佛,你有無量的智慧,你爲什麼不會運用?你不是窮人,你是一個富有的人。我們學佛的人,每一個人的心中就是佛,每一個人的心中,就是無量智慧的倉庫,要將它打開,運用它。每一個人都是世間最富有的人。你若是于外相求,求就是執著,你若是執著外相,雖然經過累生累劫,那麼終不能成,你就不可能成道。哪一種情形叫做外相求呢?注意,有得失的觀念、有善惡的觀念,注意聽,外相求就是二元強烈對立存在,永遠牢不可破,叫做外相求。就是說有得失的觀念,強烈的善惡觀念,強烈的大小,強烈的貧富觀念。強烈的二元,執著于強烈的二元觀念,不能完成融通理事,不能理事圓融,這叫做外相求。希望別人給我們快樂,希望得到更多的東西,失去的時候就一直傷心,得到的時候就一直歡喜;那個人比較大,這個人比較小;那個是總統,這個是乞丐。這樣就不可能成佛,不可能成佛。于內覺觀,你在你的念頭中,一覺悟,一觀察,如一念頃,刹那之間,你馬上證得菩提,刹那之間,你馬上證悟到我們的本性。底下,第五頁第四行下面。

  【問:夫修根本。以何法修?】

  就是說以什麼法來修呢?

  【答:惟坐禅。】

  尤其要注意的,這個【坐】不是行住坐臥的坐,這個坐跟我們的坐是完全不一樣,我們一般所說的是身體的坐,這裏的坐禅是內心堅固,沒有不定。就是說內心永遠在這個真如裏面,叫做坐。坐見本性叫做坐。跟我們所說的行住【坐】臥不一樣。41:56所以在這裏的坐禅,你若是解釋說:我有坐在那邊參禅。完全錯誤。坐的意思就是內心有所悟,悟而如如不動,這個叫做真坐,無相叫做真坐,這個要注意。答:惟坐禅。

  【禅定即得。禅門經雲:求佛聖智。】

  【要即禅定。】裏面的【要】:最重要的就是禅定。

  【若無禅定。念想喧動。】

  也就是吵雜啦。

  【壞其善根。】

  壞其本性的這個善根,妄想太多,善根影現不出來。

  【問:雲何爲禅?雲何爲定?】

  什麼是禅?什麼是定?把筆拿起來,要劃。

  【答:妄念不生爲禅。坐見本性爲定。】

  這個跟一般所說的禅定,正好是一百八十度的不同。一般所說的禅定,就是我去打坐,修數息觀啊,修不淨觀啊,慢慢的去除妄想,但是他不是這樣說。妄想、妄念不生,這就是叫做禅。坐見本性,這叫做定。所謂坐見本性,不是端坐著見到本性,不是這個意思。這個坐見本性的意思,也就是悟到本性的意思。這個【坐】不是行住坐臥的坐,是由身相來解釋心的定,由外相坐著不動。這個就是由坐的身相,去形容內心的就是不動的那種情形,而又見到了本性。

  【本性者。是汝無生心。】

  是你無妄想的那一念心。

  【定者。對境無心。】

  面對境界要如何呢?

  【八風不動。】

  八風的【風】字是一種比喻,會影響你內心裏面的定的,統統叫做風。風若是吹來,水就會波動。我們無明的風,境界的風若是吹來,我們的心就會動搖。這個世間的人,沒有幾個能夠沖破這幾關。

  【八風者。】

  是哪八項呢?

  【利。】

  利就是我們很有錢的時候,或是碰到金錢上的誘惑,那麼我們就很難沖破這些東西。事實上也是這樣,金錢是世間大衆都喜愛的。

  【衰。】

  這個衰是屬于壞的一方面。衰就是對利來說的反面,對利來講它是反面。像是說沒有錢啦。這衰,凡是不好的統統叫做衰,這個衰沒有一個固定的東西來形容。譬如說我們很窮,或是生了很重的病,或是說我們沒有地位,我們是人家的婢女,或是說我們很下賤,或是說五官不正。這個都可以稱做衰,不好的統統叫做衰。我們人若是無法突破衰的一種自卑,我們就會有嚴重的自卑感。

  【毀。】

  就是誹謗。釋迦牟尼佛說:當你話講多的時候,人家要誹謗;當你話說少的時候,人家要誹謗;當你沈默寡言的時候,人家也要誹謗。在這個世間,沒有一個不被誹謗的人。也就是說,被誹謗是很正常的事。那麼因爲他有優點,人家才會誹謗他。若是一個住在龍發堂的人,人家也不會去誹謗他是神經病或是什麼,他已經得精神病了,要怎麼誹謗?要被人誹謗,也要具有相當的條件,差不多是政治人物啦、出名的人啦,而這個世間人、報章雜志,就是對名人很有興趣,對這些名人很有興趣。講到出名,出名到一個程度就是很麻煩。像我那一天去埔裏。那天,我們五點半就衆這裏出發,去過妙蓮法師那裏,一開始先去參訪常禅法師。常禅法師也是非常自在。他正在閉關,還是跟我們拍照,拿糖果請我們吃,送紀念品。常禅法師本來就是非常慈悲。然後去到妙蓮法師那裏,他大慈大悲,用叢林的規矩,用叢林的規矩迎接法師,用叢林的規矩。常住的人全部集合,向法師頂禮。我是很慚愧,很慚愧,很不敢當。妙蓮長老是一位高僧大德,我看他應該有六、七十歲了。妙蓮長老非常慈悲,很疼惜後輩之人。常住的人就請我去見長老,我就先去向他頂禮。去的時候常住全部集合,我嚇了一大跳,全部集合,所有常住的人都集合起來,然後大衆就向我頂禮。實在很不敢當,承受不起,很慚愧。那時候又正是中午很想睡覺,也沒有睡覺。他就一直的贊歎。他說:我希望我們山上的人,能夠出現一個虛雲老和尚、出現一個印光大師。我現在又想到了。我希望我們這裏還能夠出一個慧律法師。49:06真是慚愧,承蒙長老這樣慈悲這麼鼓勵我、提攜我,我們感覺到很溫暖,深深感到長老真的很疼惜我們,我們若是不努力,我們對不起長老,這樣才對。不是像那個美國老大,一直批評、一直攻擊你。哪有人這樣子的?要是說這個年輕人做得不好,就私底下叫來身邊:某某法師啊,你要怎麼樣……好好的教導他。他不是,哪有只會一直批評的?所以一個有修行的長老,他絕對是爲了整個佛教,他沒有對立法。這是最基本上的修持。若要佛法興盛,就要僧贊僧。我若是贊歎常禅法師,他就贊歎我。我說:常禅法師,你還欠我一場梁皇寶忏。他說:我記得,我記得啊。我出關之後就馬上去拜,拜梁皇寶忏。他現在好像變得比較瘦了一些,不過我看他也沒有比較瘦,他進關房後反而胖了一些。我們兩人出門坐計程車,人家還說我們是兄弟。跟常禅法師出門,人家還說我們兩人是兄弟。我是比較醜,他是比較莊嚴啦,我算是沾他的光。所以說這個毀,這個不好啦,對佛教總是不好的啦。而這個

  【譽。】

  贊歎這種東西,是比較榮譽,對這個榮耀。這個譽跟稱有一點不一樣。這個譽是屬于一種內在的一種榮譽心,屬于一種像是比較要面子的,榮譽、自尊的意思。

  【稱】

  是屬于開口的贊歎,這個不太一樣。有的人說這個譽跟稱一樣,我說這不一樣。譽,我們要有名譽、要有榮譽,就表示說他的自尊,很愛惜自己,但是自尊心愈強的人,愈經不起人家的傷害。而稱呢?就是開口贊歎別人,這個就是我們所謂的稱贊如來。一般人就是會動,你一稱贊他,他就增長我慢。

  【譏。】

  就是恥笑。譬如說我們的五官不正,別人就恥笑我們,或是因爲我們的學業,我們的家境,別人就譏笑我們,譏毀。在我一生當中,我最痛恨這種人。瞧不起人家的人,這是我一生所不恥的人。在我的感覺中,我認爲在這個世間,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優點,就算再沒用的人,只要他不違法,只要他不造成社會國家的動亂,能夠安分守己,我都認爲值得贊歎。若是整天都在譏笑、輕視別人,這是我所不恥的。簡單講就是不要傷害衆生的自尊心,講話盡量隨喜,不要恥笑人家,不要恥笑別人。【譏】簡單來說,永遠不見衆生的缺點,我們若是見到衆生的缺點,我們就會恥笑對方,那麼就會影響我們的道業。

  【苦。】

  想忍耐得過這一項就比較困難了。這個世間的人,能忍耐苦就比較困難了。譬如說他病苦,他就會怨歎,或是說遭遇到艱難的困境。有一次我跟一位居士去看一個很可憐的人,真是足以道盡嫁人的痛苦。這件個案是一位小姐,人是瘦瘦的,不管租到哪裏,沒多久就被趕走,因爲沒有錢,沒有錢付房租啊,完全是靠救濟度日。這位小姐本來是有份工作,結果一條腿被車子撞斷了,出車禍把腿撞斷了,又帶著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讀小學叁年級,在我的印象當中,妹妹才讀小學一年級。出車禍把腿撞斷了,根本不能走路,要靠拐杖才能走路,雙腿都腫了起來,我去看她時,雙腿都腫起來了,腫脹得很厲害,變成了殘廢,被撞得很嚴重。腳傷是一直腫脹不退,又沒有錢吃藥。我去看她的時候,門一打開,家中就傳來一陣臭味。一般人看了都會覺得就算是豬在住,可能也還沒這麼可憐。她也沒辦法站起來,腳根本不能動,想站起來的話,就得慢慢的靠拐杖撐起來。說一句比較難聽的,連大小便都無法自理。她的兒子才小學叁年級。或許會問:她先生呢?她先生一開始還很好,後來也變心了,每天就是一直打她,打到她受不了只能躲開,也也只能躲著先生。後來她先生在外面有了女人,兩人老是打架,打到最後她不得不離開,也沒有辦法離婚,就只能離家讓先生找不到。本來是獨自撫養這兩個小孩,後來很不幸出了車禍,腿被撞斷之後,一、二年都無法賺錢,窮到…

《大珠和尚頓悟入道要門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四十二章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