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神通,如同佛一般,无量无边的世界,他都清清楚楚。所以不可思议功德,佛说之犹不可尽,连佛要来形容,说之犹不尽,就是没有办法形容,何况余乘能知,何况其他人要如何知道呢?
【得无念者。六根无染故。自然得入诸佛知见。得如是者。即名佛藏。亦名法藏。】
佛藏就是含有一切佛的智慧,亦名法藏,也就是含有一切法。
【即能一切佛。一切法。何以故?为无念故。】
所以讲来讲去,都是在很简单的道理上打转,都是叫你空,叫你放下,叫你毕竟空,叫你无所住,叫你无念,凡是一切经论,讲到今天,都是讲一个字而已,就是讲【空】,从头到尾都是讲空,不可得、不可得。
【经云:一切诸佛等。皆从此经出。】
由什么出呢?由无念出。
【问:既称无念。入佛知见。复从何立?】
既然无念,要如何立佛知见呢?答:从无念立佛的知见。(【答:从无念立。】)
【何以故?经云:从无住本。】
什么叫做无住为本呢?就是说你修行要下手,要从一切法不执着这个地方下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然后来立一切法。无住就是从毕竟空下手,不着一尘,不动一念,从这个地方下手,那么立一切法,就可以建立一切法。意思就是说,这样就不妨碍建立一切法。如果说,你不从无住下功夫,那么你要立一切法,变成一切法全部都是真法,变成一种执着。那么你从无住立本,则不坏一切法,心荡荡然,空无所有,放大你的这个胸量,刹那之间,你就恢复本来的面目。
【立一切法。】
就是在空性里面建立一切的事相。
【又云:喻如明镜。镜中虽无像。而能现万像。】
譬如说我们所用的镜子,镜子当中不着任何一物,但是镜子能映现一切万像,为什么呢?(【何以故?】)
【为镜明故。】
【镜明】就是因为很清净,清清楚楚,所以它【能现万像】。【学人】就是学道之人,我们要修行的人。
【为心无染故。】
不要被污染。
【妄念不生。】
我人心灭。毕竟清净。
【以清净故。能生无量知见。】
这一句要划起来。因为心若是清净,你产生的无量知见,也就完全清净,就像一个总开关,一栋房子里面,总开关要是全部打开,任何一盏灯都随点即亮,总开关就是清净心。不要强迫自己执着某一种东西,那是强迫自己去痛苦。再讲一遍,不要强迫自己去执着任何一件事情,就算我们有无明,我们观照的力量若是纯熟,当下我们就能放下。像我以前若是生气,心情往往会恶劣一星期,因为脾气暴躁,还没有学佛,现在仍然会发脾气没有错,但是只要一觉醒来,明天就没有什么事了。我们人若是有学道,当然我们不是圣人,包括我也还是凡夫,但是对于心情的调适就很容易、很快速了。就像清净的镜子照出去,样样都清净。
【顿悟者。不离此生。即得解脱。何以知之?】
怎么会知道呢?
【譬如师子兄。初生之时。即真师子。修顿悟者。亦复如是。即修之时。】
你就要了解本性本来的面目,那么你【即入佛位。】你就入佛位。意思就是说,你要先了解佛是什么心,佛就是明心见性的人,所以我们若是用明心见性,用本性去修行,这样才能够成佛作祖。我们用的心,若是用错了,用意识心、执着心,一切贪嗔痴、十恶的心,那么长劫修行也不能成佛,为什么呢?经上说:如是因,得如是果,你非因,当然就是非果了,你用意识心经过尘沙劫的修行,痛苦、重复、执着,终不成道。因此即修之时,即入佛们,为什么?所以即修之时,就是要用佛性,用本性修行,一开始入道,你就要用本性去修行,本性就是什么呢?无是无非,充满了大智慧,充满了菩提心,充满了一切解脱自在的内心,永远不受任何人影响,这就是本性。虽然我们还没有明心见性,但是也已经接近本性了,随缘放下,可以接近本性,即入佛们,这样就入佛位了。
【如竹春生笋。】
就像竹子到春天时会产生笋子,但是它【不离于春。】春天时才能生长。
【即与母齐。】
这样就能长得跟母笋一样,母笋生出笋子,一样的道理。
【等无有异。何以故?为心空故。修顿悟者。亦复如是。】
因为你的心若是空一切法。
【为顿除妄念。永绝我人。】
把笔拿起来,【我】人就是我相,人就是人相,我人就是表示四相的代表,所以在这个是简称,永绝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他说:永绝我人,表示四相的简称,永绝四相,永远摆脱这个《金刚经》所说的四相。
【毕竟空寂。即与佛齐。】
就是平等,当下就进入毕竟空,那么你就与佛平等了,所以说:与其能辩,不如能忍,与其你很会跟人辩论,不如你能够忍耐。这句话很有学问,与其能辩,不如能忍,与其你能跟人家辩论,讲得天花乱坠,不如你能够忍耐。可是在这个世间,你就不可能办得到,在这个世间,是很难尽如人意的。我举一个例子给你们听。譬如人家说:师父,我觉得人生的是非很多。我说:哦,我们自己没有是非就好了。我就举一个例子给他听。我当时出家之后,那时我已经学佛多久了呢?我从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佛,直到研究院毕业,总共学佛六年才来出家,所以我对佛教的道理、经典,可说是已经有相当的基础,我才来出家的。出家之后没多久,我出家之后,就去读南普陀佛学院,人家就请我出来讲经。说到讲经,我宿世可能有修福报,我开始讲经,听众就很多,一开始上台讲经,听众就很多。因为在读大学、读研究院的时候,就已经教好几年了,所以我讲经,有我自己的一套办法,所以有很多人来听经。听经的许多听众中,有一些在家的老居士,或是一些出家较久的法师就劝告我:法师啊,你应该去闭关,去山上好好用功,不要这么早就出来讲经,其实我那时已经讲六、七年了。我就说:哦。我也是听进去了,但是我还是继续讲。本来是去高雄佛教堂,一开始是去那里讲经,再来就慢慢从国军英雄馆,到后来场面愈讲愈大,就像赌博是愈赌愈大,场面愈来愈大,听众愈来愈多,这也是宿世都有结缘。接下来一些信徒就传来传去的说:哎呀,那个慧律法师已经被名跟利迷惑了,已经被迷到不知道要去山上修行了。我说:唉,这种观念实在是凡夫之见,我怎么会这样呢?好,既然你这样说了,我就去雷音寺禁足闭关。于是我从南普陀毕业之后,差不多是三年后,我就到了雷音寺,好像是民国七十年,或七十一年时去雷音寺。去了之后,我知道众生刚强难化、难调伏,我就写了一张牌子:禁足。请广化法师贴上封条:禁足。不下山了。因为众生说我被名跟利迷惑了,我就暂时不下山。这样也不行呢,开始禁足后,隔了一阵子,又有人在讲了:那个人怎么当法师?说他几句,就跑到山上不下来了,那个人怎么当法师?说我被批评几句之后,就跑到山上不下来了,还说我:人矮脾气怪。说我人矮小,脾气古怪,喜欢【张龟】。接下来呢,我考虑要下山了,我禁足了一年六个月,差不多十八个月,十八个月差不多等于闭关一样,在山上看大藏经、用功。再下山之后,下山来时又有人说了:要闭关也闭得久一点,怎么才闭十八个月呢?人家高僧大德一闭关都是好几十年。我就想:好,再上山吧。上山后又贴封条闭关。现在有些人又讲了:那个慧律法师真糟糕,愈修愈退步,佛教我们不要受人影响,既然要度众生,就应该不受别人影响,听人家讲几句话,又跑回山上去了。在雷音寺真是想撞墙自杀,反正怎么做都不对,去山上,说我修小乘不慈悲,下山度众生,说我被名利、被女色迷惑了,杂音一大堆。8:11所以我常常讲一句话,今天这就是我的经验,我已经了解了,世间只有圆滑,没有圆融,知道吗?世间只有圆滑,它没有圆融,你怎么做都不对。还有一个人更有趣:慧律法师,人家高僧大德都差不多七十岁才出来讲经,你应该先去山上修行。我说:七十岁?牙齿都掉光了,讲话已经像这样口齿不清了:为顿除妄想,永绝人我,毕竟空寂。真要命。七十岁要怎么弘法啦,我问你。然后我就去请教大师,星云大师。他说:这样对,年轻人要弘法,体力好、有愿力,这样做很对。连高僧大德的看法,一个个都不相同,都不相同,你能奈他何,你怎么可能尽如人意呢?所以我现在就转个观念,固定我的理想,要如何才能使佛教兴盛?弘法!别人讲什么,我都不听,你叫我闭关,我不闭关,要我出去,我不出去,你讲什么都没关系,我就是这样一直做去,我们用毕竟空,听也不听,我就是做我该做的事。结果我这条路走对了,录音带一直制作,一直制作,作做让流通处的人说:师父你也稍微停一下,录音带已经多到摆不下了,也不晓得要摆哪里。录音带已经多到摆不下了,有好几十部了,我算起来有九十几部,九十几种,将近一百了,现在已经快要破纪录,将近一百部了,就是这样一直做。歌星一年也才出一卷录音带,歌星出专辑,一年才出一卷录音带而已,我一年出了一屋子的录音带,对不对?出了一屋子的录音带。因此这跟学佛一样,幸好我没有听那些是是非非的杂音,放大这个胸量做人,立定脚跟学佛,我就是要弘法,不出所料,佛教大兴,大大的兴盛,不出所料,对不对?不然你们怎么能听到无上甚深微妙法呢?你们现在也还在团团转,对不对?所以讲到学佛,师父举这个例子,就是说你以心空、顿悟,妄念不生,人我相不管它,用毕竟空,你做你的,你抱定你的理想,你的目标是什么,不要受任何人影响。所以有些人说,像师妈就常常骂我:出家了脾气还是没改。我要是真改了,那就凄惨了,我就是因为这种可爱的个性,今天才稍微有些成就,就因为有这么可爱的的个性。你想想看,我若是一个没有志气的法师,人家说几句话就团团转,今天佛教要怎么办,对不对?所以我也常常跟她说:不要认为我这, 样叫做缺点,我认为这是很性格,很有主张的个性啊,你为什么会认为这样不好呢?我认为这很好…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