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先能以欢喜心,接受一切不如意的事情,当作这叫做报应,因为我前世害过别人,对不起别人,所以他今生对我这样,这是正常的。先要做到这第一件事。第二件事,不必去猜忌别人的对跟错,这个跟我们的生死完全没有关系,你先要做到这两件事,不要一直去猜测别人:他对他错。不必这样,这跟我们的生死完全没有关系。有人说打佛七时有感应:师父,有看到舍利子。那是他家的事,这跟我们没有关系。或是打禅七时,又是如何……他打禅七是他的境界,这跟我们没有关系,与我们的生死了不相关,所以你没有先做到这样,你绝对没办法,要记得。第一点要接受一切痛苦,一切不顺利,对一切境界完全不怨叹,全部没有怨叹,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我们造下恶因,今天我们自己要承担这个果报,如果我没有造作这种恶因,今天又遇到这种恶报,那么这是对方要承担因果,别人对不起我们,那就没关系。永远不要去猜测别人,这跟我们的生死没有关系,就是不要怀疑别人。你若是能够做到这两点,那么事情就好办了,你想要不起妄念,那么就很简单了。所以得如是者,即名为证,得证之时,不得作证想,你证得空性,不起妄念,不为外境所迷惑,你已经证得这种功夫,也不能有这种观念,即名无证。空,这才是真正的功夫。得到此无证的功夫,这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有这种功夫,也不得作无证想。像佛就是无证,亦无无证的功夫。所以不得作无证想,是名无证,即名无无证,也没有这种念头。
【问:云何解脱心?答:无解脱心。亦无无解脱心。即名真解脱也。经云: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法就是能令我们觉悟的真理,佛所说的能令我们觉悟的真理,叫做法。我们藉着法,是要悟到真理的,云何在文字及音声当中执着呢?所以法尚且应该舍,何况与真理无关的世俗法,非法之法呢?何况是非法呢?
【法者是有。非法是无也。】
法者是有,那么有这个能令我们觉悟,能启发我们的法。非法是无,所以
【但不取有无。即真解脱。问:云何得道?答:以毕竟得为得。问:云何是毕竟得?答:无得无无得。是名毕竟得。】
没有得到与没有没得到的观念,无得才是真得。那么得到了一个真得,还不能有那个真的得到的观念,所以你们要看得懂,很容易。无得,在旁边写:才是真正的得。那么得到了才是真正的得,不能有真得的观念,也就是无无得,也就是无得才是真得,连那个真得的观念都不可以有,名毕竟得。
【问:云何是毕竟空?答:无空无无空。即名毕竟空。】
无空无无空,叫做毕竟空。我们说一切法皆是空性,也不能有空性的观念,所以叫做无空。得到无空之时,就是真空,连那个真空的观念也要放下,所以无无空,即名毕竟空。
【问:云何是真如定?答:无定无无定。即名真如定。经云: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定法如来可说。经云:虽修空不以空为证。】
因为空是无可证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证。
【不得作空想。即是也。】
不能作空的想,就是这个意思。六十四页。
【虽修定不以定为证。不得作净想。即是也。】
简单来说,所有的净、不净、无净、无无净,全部要放下,从头讲到尾,就是说连一点观念说:我在修行,我在觉悟,我作空观。统统不行。所以我才说,天台宗的以观照,所观的境,到最后还是不能究竟的解脱,因为你要当下无生,能观也是无生。所观,观照的境界也是无生,这样我们才能进入真正的这个法,真正的这个佛的究竟涅槃之处。15:07所以虽然修定,也不以定为证,不得作净想,即是也。
【若得定得净。得一切处无心之时。即作得如是想者。皆是妄想。】
你若是得到定,或是得到清净,或是得到一切处无心时,你就想:我得到定了,得到清净了,我一切处无心了。如是想者,皆是妄想。
【即被系缚。不名解脱。】
这样就是真正被束缚了,不名解脱,这样不是一个解脱之人。
【若得如是之时。了了自知得自在。即不得将此为证。亦不得作如是想。即得解脱。】
你若得到如是时,像这种境界时,了了自知得自在,你自己清清楚楚,这样就好了,你即不得将此为证,你不作此想:这就是我证得的东西。没有这种观念。亦不得作如是想,即得解脱,就是不能落入观念里面。因此我们人,为什么说念佛念到有感应,我们自己知道就好了。譬如说我们念佛,念到自己有感应了,就一直嘲笑别人,这样变成一种障碍。所以念佛时,诸佛菩萨为什么不给你很大的感应?反正你诚则灵,灵则通,他若是给你很大的感应,变成障碍、障道,障碍我们的道,因为我们会满足现况,我们会满足目前我们所得到的境界,所以会放不下我们好的境界,闻到香味啦,见到佛光啦,就开始一直障碍,一直不能解脱了。所以
【经云: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
这句话的解释不要误会,很多人会误会:那么以后都不必精进了。不是这个意思哦。你要是说:《顿悟入道要门论》里面讲:起精进心,这是虚妄,不是真精进,那么从明天开始都不必修行了,不用起精进心了,大家可以睡个舒服的觉了。祖师不是这个意思。意思是说,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意思就是说,你若是起精进心,动一个念头,我有一个精进的我相,进入执着的观念。要是这样,你又破不了我相了,变成只有我在精进而已,别人都没有在精进。这样会攻击别人,变成不是真正的修行人。是妄非精进。意思就是说,若起一个我相、精进心,这是虚妄,不是真正在精进。下面那十个字,就是整本《顿悟入道要门论》里面所有的核心,就像金刚经里面讲的,《金刚经》里面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整本《金刚经》都是在讲这一句,而整本《顿悟入道要门论》就是在讲下面这十个字:
【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这个太棒了。祖师在讲话都是单刀直入,几个字就解决了。意思就是说,你的心不要有虚妄的执着。这个【妄】要注意哦,因为执着成妄,所以你这个【妄】的旁边要写四个字,若能心不妄,妄就是【因执成妄】。我们的妄想心从何而来呢?都是从一个【执】字。若能心不妄,就是不执。我们哪一件事,不是因为执着才变成虚妄?你说这个世间是真是假呢?大家都当作是真的,为什么是真的呢?因为你执着啊,就当作是真的,认为确实有一个世界,确实有我相,确实有人相、有众生相,因为你执着,当然就变成真的了,你就不能随缘,你只要有执,你就不能随缘,而随缘才能够解脱,你既然有执,你就会想要改变缘。你若是因为执着,对于无法改变的,就硬是想改变,就变成伤害彼此,因此这就是很痛苦的事了。我们今天所有的痛苦,都是从何而来呢?都是从这个执着而来。但是我们人明明知道,我们人很奇怪哦,明明知道,偏偏又束手无策,没办法,这是很麻烦的。有一个医生,跟这个护士,这个护士是他聘请来的。这个医生他明明知道这个护士已经结婚了,但是因为这个护士长得很漂亮,每天见面,每天见面,这没有办法,这医生就喜欢她。后来护士发现不对劲的时候,就赶紧辞职,这个医生还是念念不忘。所以医生能够解剖我们人的身躯肉体,但是他的内心没有办法解剖,因为那是无从下手的。所以医生,他说是外科医生可以解剖,法师他也是,也是医生,他也是外科医生,他是专门解剖你的心灵的矛盾的地方。法师也叫做千面男郎,你要说法师是一个化妆师也对,化妆你的内在美。你说法师是一个销售员也对,销售、推销这个佛法,推广。你说法师是总统也对,因为他统理大众。你说法师是一个将军也对,因为他带领你清净的本性,打向烦恼的大军,无敌不克,无紧不摧,攻打。你说法师是一个厨师也对,为什么?他炒出这么美好的真理让你享用,enjoy。这样也对,全部正确。所以法师叫做千面男郎,不是与狼共舞那个狼哦,晚上会吼叫的,那个才是狼。所以修行当中,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这个妄既然是因执成妄,那么就很简单了,这样要做就不困难了,你应该用什么功夫呢?百不见、百不闻、百不听,就完全没有事。百不见就是什么都当作没看见,什么都当作没听到,因为有看见、有听到就会执着,现在当作什么都没看见,什么都没听到,是非就没有作用,当下他没有虚妄,就不会执着,这样才是真正在精进。上次有一个人来,一个修行人来,他跟我说:慧律法师,我那个师兄真是值得赞叹。我问他:怎么说?我们两个现在住在茅蓬,他真是非常精进。我说:哦,他出家多久了?他说:出家一、两年而已,现在很精进、很有功夫。我说:哦。他说:慧律法师,你怎么老是只答一句【哦】?我跟他讲了一句很玄很玄的话,也不算很玄啦,是很耐人寻味的参禅。我跟他说:修行是盖棺定论。这句话听得懂吗?不是拼这一两年,就叫做有修行,笑死人了,修行叫做盖棺定论。这里面学问很深的。经过一年多之后,那个人又来参访我。我问他:你师兄的情形如何?不讲话。我又问:现在怎么样了?还是不吭声。跑去哪里了?还俗了。所以常常觉得自己很精进,很不得了的人,26:08要小心了。你只要心不妄,叫做真精进。譬如我一个人坐在这里,我这样坐着,我不思空、不思有,不着空、也不着有,我不着一切法,眼睛视而不见,耳朵听而不闻,你就是一个自由自在,纵横自得的人。为什么?我顾我的生死比较重要啊,跟一个整天都在精进的人,拜佛完毕后,就顺便拜是非佛,整天都在讲别人的坏话。你想想看,临命终时,到底是他能往生,还是我坐在椅子上的人能往生呢?他整天都在拜佛啊,整天都在打佛七、打禅七。依你看,我们两个人谁能够了脱生死呢?所以老人家在修行当中,他闭眼坐着就能消灾了,因为他不造生死业,不求大涅槃啊。求大涅槃是名生死业,对不对?求大涅槃,涅槃不可求,你求什么大涅槃呢?求大…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