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P36

  ..续本文上一页涅槃,即着群魔,你马上就着魔了,涅槃不可求,求涅槃是生死业啊,哪有涅槃可求?坐着啊无四谛法、无十二因缘、无六度法,一切法毕竟空,用清净心、智慧心,运用于六根、六尘,放光动地,纵横自在,一切法无心,一切法无念,若于无念当中起大妙有,是本来面目,没有妄啊。那么你想想看,谁才叫做真正的修行人。所以我告诉诸位,不是从外表上看那个修行的,从外表上看不出来。精进无有涯,这才是真正在精进。所以简单来说,换言之,反过来讲,什么叫做真正精进的人?内心无一切妄想就是佛。内心无一切妄想,才是真正在用功的人,若是着相而求,你就无法修行。

  【问:云何是中道?答:无中间。亦无二边。即中道也。云何是二边?答:为有彼心。有此心。即是二边。】

  云何是二边?为有彼心,有此心,即是二边。有彼有此,就是不离四相,称为彼此。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有彼此的心,就是不离四相。所以对于我们内心的变化,或是身体在变化当中,你要观一切法,都是毕竟空的东西,对于外在的一切色声香味触法,或是对方的一切众生,现在你面前,你内心用透视的光,将他透视过去,他是一个变化的细胞,一个个体,虽是一个个体,但是事实上,就是没有真实性的东西,所有一切色声香味触法,都是一种短暂性的东西,既然是短暂性的东西,我不值得替这个东西痛苦,那么彼的心马上就停止,彼心马上停止。因为我们有认定对方是真实体,所以我们才会起烦恼啊,对不对?你就是因为有认定对方是一个真实体,你才会真正起烦恼。你若是透视:连我都不可得了,我这个色身不是真实性的东西,当然对方也是虚妄的,对方既然是虚妄的,在物理学里面讲的,所有的碰撞,只是一个能力的显现而已,energy=mc2,就是所有的碰撞,只是一个能力的转换而已,由能量,就是由我们的本性变成意识,一切都是意识的造作,统统在转换而已,没有真实性。所以用佛法来说,一切都是业识转变而已,一切都是我们的业识在鼓动而已,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自己的业,自己的业在鼓动,业力一鼓动时,我的业与共业互相交陈鼓动,因为我们被无始劫以来,习惯性的错觉,所产生的推力,所以变成你不得不接受这个业力,变成一种实在是虚妄的东西,你硬把它当作是真的,在当中辗转、相续不断,无法摆脱出来。所以在物理学里面讲,就是能量的碰撞,当这个能量消失的时候,它的碰撞就会停止。当我们的业力、业识不停止的时候,这个是非就永远不绝,四相就一直产生,一直互相薰习,无边的业识海,转动这个生死轮,无边,无量无边的业识。师父现在正好要开唯识学,正是刚好。无边的业识一直鼓动,你想想看,你从起床到晚上入睡,你哪一件事不是用意识在做事?哪一件事是用本性?我们哪一天过着很快乐的日子?你说来听听看,没有啊,因为业识在鼓动。在物理学讲,这个只是一个能量的碰撞而已,那是一种虚妄的东西。所以第一点你所要做的,要稳住自己,不要稳住自己的这个肉体哦,也不要稳住自己的心,你用空观、无生,直接就进入涅槃,也不能作涅槃的想法,这才是厉害的人。若是要修行,这才是真正修行的人。如果没有这种心境的话,那你就多拜佛嘛、多求忏悔,不然也没办法,因为我所讲的无边无上的觉性之法,就是这样子,你若是不能体会,你就自己多拜佛,我已经将无上的这个宝剑拿给你们了,你们大家心中都有一支智慧之剑,你不会运用,来找我也没有用,我已经把答案告诉你们了。下面

  【云何名彼心此心?答:外缚色声。名为彼心。】

  被外面的境界所束缚。哪两种呢?被色与声音所缚,名为彼心。因为你首先就有我相、人相,你承认它是一个实在的个体,你不晓得它也是虚妄的个体,短暂的。

  【内起妄念。名为此心。】

  外缚于色与声音,内缚于妄念,名为此心。

  【若于外不染色。即名无彼心。】

  你若是对外不执着色法,也就是境界,即名无彼心。

  【内不生妄念。即名无此心。此非二边也。心既无二边。中亦何有哉?】

  内不生就是无生,外不染也是无生,就没有二边,既然没有内跟外,那么中间在哪里呢?譬如说我坐飞机,从高雄飞到台北,你坐在飞机上,你说:飞机飞在虚空的中间。往窗外看去,虚空空无一物,飞行到哪里叫做中间?所以说没有左右两边,当然就没有所谓中间,处处都是中间。你若是坐飞机,飞机正在飞,刚好有另一架飞机飞过去,你说:飞机在我的左边。要是坐那一架飞机的人就说:飞机在我的右边。你就是有左右两边,才有一个中间可说。飞上虚空,哪个地方是中间?没有啊。既然无内无外,中间亦不立。

  【得如是者。即名中道。真如来道。如来道者。即一切觉人解脱也。】

  是令一切众生觉悟解脱,那就是一切觉人,就是一切都觉悟,解脱也。这一切都是万法唯心。举一个例子来说,有一个小姐,这部片子是法国片,一个法国的女郎,她出生于皇宫,皇宫里的人平时是不能出去的。皇宫都有打猎的地方,有一次她就去打猎,然后有一个英俊的男主角就出现了,但是他只是一个平凡的平民。法国有一个规定,皇族不可以与平民结婚。回皇宫之后,她整天都一直在思念这个男主角,皇宫里面吃的是大鱼大肉,又有很多女佣、婢女,女佣叫做婢女没错啊,有这么多人服侍,可是她内心就是一直无法忘掉这个男主角,所以那么好的东西,她就没有办法享受。有一天她就决定出宫,跟那个女佣人交代,又拿了很多钱给女佣人。女佣人跟她说:我本身跟在公主身边这么久了,你不用担心,我会帮助你,皇上要是问起的话,你就怎么跟他讲,随便应付一下。结果她就真的跑出皇宫了,就到处去找。来到一条河边时,这个男主角在河边搭了一间茅蓬,不是在那里静修,是因为很穷,用茅蓬来形容穷困比较适当。他独自一个人在那里生活,屋里很简陋,也没有什么东西,他只是靠着打猎、捕鱼维生,祖宗的产业就是那块地,他就在那边开垦。结果真的让她找到了。两人相遇后,就在屋里简单的煮些食物,就这样随便的吃了一餐,用柴火烤着食物吃,整个脸沾上了灰烬,两人还是吃得非常高兴,晚上就围着火堆旁谈话。皇宫里绫罗绸缎、婢女,要什么应有尽有,可是她还是不快乐,屋里到处都浮现这个男孩子的身影,那么你想想看,这是不是心的问题?都是心的问题。所以你若是慢慢的看这个电影,或是其他一切事情,我们一切人类的表现,都是我们心境的显现出来,因此我们要了解万法唯心造的道理。

  【经云:虚空无中边。诸佛身亦然。然一切色空者。即一切处无心也。一切处无心者。即一切色性空。】

  就是一切色法当体就是空性。

  【二义无别。】

  一切处无心,简单来说,你若是能够在这个一切境界里面,保持不起心、不动念,完全清清楚楚,不要多一层的错觉,那就是佛。我们现在就是多一层的错觉,硬是要把自己加上一种观念。简单来说就是这样,我们硬是要把这种不必要的东西、错觉的东西,加上一种错误的观念,扭曲了原态,我们的本性就是看到就是如如不动,清清净净,无论任何一切境界、善恶,我们都是欢喜心接受,本性是这种东西。但是我们不是,我们现在因为不了解本性,所以硬是要把本来的面目把这扭曲掉,因此就一直在生死里面打转。简单来说,一切色法本来就是空性的东西,我们今天所有的一切法,任何时间、空间所发生的事情,这本来就没有发生,本来就没有这种东西,一切法不受,这就是真正的本来面目。你硬是要把自己推上生死的边缘,佛也没有办法。

  【亦名色空。亦名色无法也。】

  意思就是说,一切色法当体就是空性,一切色法,当下就无有法可得,色无法。

  【汝若离一切处无心。得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见性者。非也。】

  这句话要注意听,这句话会误会,我现在读一遍,让你们清楚一点。如果离开了一切人事时地物,而以无心的状态出现,你如果以这种,如果你离开了一切,一切处就是人事时地物,如果你离开了一切处而无心,能够得到涅槃,或是是解脱,或是是涅槃,或者是寂灭,或者是禅定,或者是见性者,非,那是不可能的,那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意思就是说,想要离开这个烦恼,而能够得到菩提解脱,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你若是离一切处,一切处就是,把笔划在底下写几个字:一切处就是烦恼的地方。我们众生能够有烦恼,就是一切处都有烦恼,一切处都有是非,都有斗争,都有分别心,都有执着,所以一切处。你若是想离开一切处,而修无心,那么你不可能得到菩提,所以菩提要在烦恼当中,当下去了悟,不能逃避它。所以说,你若是离一切处无心,你能够得到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见性者,非也,绝对不可能。意思就是说,当下就是。下面说

  【一切处无心者。即修菩提、解脱、涅槃、寂灭、禅定。乃至六度。皆见性处。】

  这句话再念遍,你就很清楚了,一切处【当下】无心,加两个字的话,你就了解了,你就清清楚楚,一切处当下,你就无一切心,这就是真正在修菩提,你不必跑到深山林中,不必跑到人烟绝迹的地方,不必跑到玉山,不必跑到阿里山,不必跑到海底龙王的地方,也不必坐潜水艇,坐潜水艇跑到龙宫修行,都不必。一切处当下无心,统统解决,无量无边,智慧无量无边,神通无量无边,一切佛法统统具足,一点都不缺少。这就是真正在修菩提,这就是真正能够解脱,这就是真正不生不灭的涅槃,这就是真正的寂灭,这就是真正的禅定,乃至六度,都是见性之处。

  【何以故?金刚经云: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问:若有修一切诸行俱足成就。得受记否?答:不得。】

  你只要有修,你就不能成就圆满,所以无有少法,你才能够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若是有修一切诸行,具…

《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说四十二章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